在传统锻炼方法中,对身体内在的锻炼有很多层次,打个比方说,练气,这个气通俗的说,就有粗细的不同,一般来说,越是费劲用力的,其所练之气就越粗,其功效相对于就作用于表(肌体)就比较多(注意并非表皮之表),越是不费劲而用意的方法,其所练之气就越细,其作用相对于里(精神)比较多。作用于表,可以很快色身反应而健康,作用于里,甚至可以逐步调整性情。所以古人说,修行事,在于变化气质,变化气,多在调身,变化质,多在养性。 古来锻炼,一般都是由粗到细,由外及里。先调整好身体,打通内在通道,然后随着功夫内渗,人生观健全,知识阅历的丰富,逐步由粗到细的转变锻炼,这样,可以避免直接锻炼"细"功夫带来的难以处理的偏差(可参阅智邦关于偏差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