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98,726贴子:12,602,534

毛文龙的东江军民有多少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东江镇的人口数量
朝鲜人对毛文龙可谓恨之入骨,因为明朝不能供应东江军民足够粮食,所以东江不得不从朝鲜索取。而且响应毛文龙的号召从后金逃出的辽东难民饥寒交迫,多有在朝鲜境内抢劫杀人之事。
如此厌恶仇视毛文龙的朝鲜人,当然不会替毛文龙虚报人数,那就直接看看李朝实录中的记载吧


IP属地:上海1楼2018-12-01 10:27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上海2楼2018-12-01 10:29
    回复
      而《满文老档》里后金指责朝鲜用粮食资助毛文龙时说:
      “毛文龙系明将,其明帝且不给钱粮,尔国却给田耕种,供给钱粮豢养之”,“至毛文龙信,其明帝亦置之不理,不供其饷,尔为何供其粮也?”
      也是深知情势的写实之语。

      关于毛文龙的东江先后军民人数,后金和鲜记录多有互相印证。不妨再截几个图
      比如《天聪朝臣工奏议》里收录的尚可喜奏,言东江各岛先后接应辽东难民不下百万


      IP属地:上海3楼2018-12-01 10:30
      回复
        10万起价,各种记载,有毛死了以后大概10万人的,还有出去内地讨饭好几万人的,核实士兵时几选几,最终数量等比扩大,也有5万起价,加上老幼病残妇女什么的,也是得10万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2-01 10:31
        回复
          《李朝实录》里也有印证


          在姜曰广记载出使朝鲜核查东江情况前后经过的《輏轩纪》,以及朝鲜私人记载里多有对应记录,辽东难民逃出后金统治区,因为明朝不能提供东江足够粮饷,处于饿死境地。让姜曰广等人看见,也唏嘘泣下

          另外《山中闻见录》收录有姜曰广、王梦尹两人核查东江的奏疏


          IP属地:上海5楼2018-12-01 10:32
          收起回复
            鲜人金尚宪著的《清阴集》中有一首《新安步卒歌》记录了毛文龙属下东江军兵之惨苦悲伤情形:
            步卒何贸贸,相逢新安城。
            身上衣百结,手中无寸兵。
            自言辽阳民,几年陷腥尘。
            万死脱虎口,籍名毛帅府。
            帅府缺军食,简书平壤赴。
            传闻道路言,平壤空廪庾。
            身饥囊槖乏。足趼行步澁。
            草食已累月,野宿亦多日。
            所经投店屋。店屋徒四壁。
            夏旱秋复蝗,农夫处处哭。
            何能惠我给,自家方汲汲。
            我兵设屯畊,黍稷稍长成。
            军中费用多,还有几何赢?
            狂贼蓄锐久,伺时将再寇。
            欲为奋击死,壮心力难副。
            山东红腐百万粟,日望登莱泛舟役。
            沧海茫茫帆影绝,一日沟渠百人骨。
            天门万里不可梯,哀哀士卒谁当恤?
            忆昔辽阳全盛时,公私丰足民不饥。
            只今异域作饥魂,苍天苍天我何冤。
            辞罢血泪沾衣裙。

            还有鲜《乱中杂录》记载的后金在崇祯四年给朝鲜的书信里对毛文龙“将我全辽之民悉为诱去”仍恨之入骨的情状

            乃至到了崇祯五年,毛文龙死了三年多后,后金仍旧对毛文龙恨之入骨,念念不忘,当成责怪鲜的理由之一

            东江军民的人数,即便在饿死、遣散流失大量之后,毛文龙死后的崇祯三年,孙承宗给朝廷的报告里仍旧有十几万。

            以上对史料之摘录引用,毛文龙东江军民人数之真相也可见一斑了。


            IP属地:上海7楼2018-12-01 10:34
            收起回复
              10、【餉臣黃中色查简壯实堪戰兵三萬六千余名。、、、、、今止阅皮岛兵丁,而各岛执不肯往,以一岛兵丁之数谓各岛兵丁統在其中,昧圝良圝心甚矣。。。《长编》】
              【至于辽人散处东省,其在莱中者尤多,而道臣 谭昌言 亦极力肩承,除辽官、辽兵赡养有资及出海赴关不计外,其余见住登莱州县安插者三千六百有奇,臣等与道臣 议措银数千两,于登莱两处置地建屋四散安插。。。《熹宗实录》天启五年三月】
              【逃难边民或精壮可籍、或别岛可分、或内地可徙亦令毛帅悉心节次计处。天启六年十月。。。】
              3号史料,我们可以知道登州起码有三十万以上的辽民,因为超过三十万,才会用“数十万”来表示。这是敌对毛文龙的人在毛文龙死后说的。而这些辽民只能是毛文龙救回来的(文龍給礼加衘者甚众,登之街市黃葢腰金者不计其数),根据士大夫对辽民的态度和天启的旨意,大部分应该是天启六年末和崇祯元年六圝月汰兵后才陆续迁移到登州的。(天启五年登莱除去军属,只有三千六百辽民。)
              上面已经证明毛文龙死的时候东江至少还有十万,加上登州的辽人就是至少四十万圝人,代圝表毛文龙最少救回了四十万辽民。
              1号史料,朝圝鲜也是敌对毛文龙的,朝圝鲜王光海君说 百万圝人来投,有夸张,但起码要有个几十万圝人才能误以为百万吧?不可能东江只有十万圝人,光海君却说有百万圝人来投吧??
              2、4、5、6、7号史料也证明东江至少有三十万辽人。
              5号史料是毛文龙死后,东江被接管,底细早被摸清了的情况下,周文煌还敢在奏折上说毛文龙‘’抚数十万辽人‘’也说明了东江最少救回来三十万的辽民,
              根据以上史料和分析,我判定天启年间东江有近三十万辽民。
              根据7、8、9、10号史料,已及最敌视毛文龙的人(王廷试)都能核查出二万八的士兵,判定毛文龙的东江应该有四万以上有装备的战兵。。。
              而按照后金记录;天启七年,阿敏在义州杀了一万东江军(明兵一万,朝圝鲜兵两万,均劝降未从,遂尽杀之等语。),在铁山杀东江军无数(克小铁山,大杀明兵及其逃人。、、斩明兵甚众。),在云从岛一场大战,东江军死个几千圝人也正常吧。这么算天启七年至少死了俩万东江军,但崇祯元年东江竟然还有至少三万六千兵(10号史料),那么天启七年毛文龙的东江军至少有五万六千名战士。(四十万粮响养五万战士,太强大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2-01 10:35
              收起回复
                有些人对引用鲜史料证明毛文龙东江 军民人数又要大呼小叫了,说是鲜人贬低丑化毛文龙的记载很多,既然相信鲜的这些记载,为什么对朝鲜人贬低丑化毛文龙的记载不采信云云。其实我在明冤里明确陈述了史料引用的反方向原则,越是仇恨敌视某人的势力所记载的史料里,能证明某人功绩的记载可信度也就越高。这里不妨复制一下:
                林国华教授在《关于史事考证中如何鉴别和使用史料的一些浅见》 一文中曾经提出过一个“反方向原则”,他说“有很多史料的作者和写作态度上都有明显的倾向性,使史料的真实性受到很大影响。但即使是主观倾向性很强的史料,其中也往往包含一些真实性较高的内容。对这类史料,可以根据作者的倾向性,从反方向挑出其中真实可信的部分”。
                根据这个原则,本身倾向是标榜某一人物如何英明神武的史料,那其中提到其失败狼狈的记载,当然接近真实的概率更高;而对于吹嘘其正面形象的记载,则需要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经过和其他史料的对照分析,才能决定是否采信
                反之,立场是厌恶某一人物的集团所记载的史料中能说明这一人物功绩和优点的材料,真实的概率更高的,而对其贬低丑化的记载,则需要进一步分析。
                运用这些原则,恰恰仇恨敌视毛文龙的后金集团和鲜方面,所提供能证明毛文龙军兵数量,毛文龙在打击后金方面的记载,其史料价值,其可信度是非常高的。反之类似朝鲜这种因为主观认为的切身利益受到毛文龙极大损害而对其抱仇视厌恶态度的集团成员,对毛文龙的丑化贬损描写不宜轻信。
                这里还有一条鲜使者到后金,后金头目提到毛文龙时有切齿之心的记载。


                IP属地:上海9楼2018-12-01 10:37
                回复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辽东难民逃到朝鲜,逃到东江的人数有这么多,为什么不都遣散到明朝内地去呢?这些人建议可以去看看天启年间董应举的文集,为了安置从山海关方向逃过来的辽东难民,上演的买地屯田的闹剧。也就安置了几万难民,就叫苦连天,头疼无比。地方上各种踢皮球一样的推脱搪塞,内地居民对辽东难民的各种歧视畏惧。毛文龙真愿意让这几十万难民通过海运到登莱再安插到山东,内地的这些明朝官员愿不愿意还真是要打问号。再让他们去读读熊廷弼的奏疏,熊廷弼叫苦连天募兵之难,招来的兵不断逃跑。而东江现成的这些愿意和后金死战的难民,偏偏要遣散。那些说要减少兵数的明朝官员真是蠢得和猪一样了。
                  至于圣殿骑士说的按某些李朝史料记载东江士兵在饿肚子,而毛文龙这货在花天酒地。其实可供喷饭用。一方面是明朝提供的军饷远远不能满足东江数十万军民的需要,导致常年大量人饿死。另一方面据说毛文龙是在皮岛上过着花天酒地,奢侈生活。
                  如果事情真的如此,那只能说毛文龙确实是古往今来带兵能力第一的将领,或许是具备心灵控制能力的红警尤里穿越附体到明末毛文龙身上也说不定。其他将领在军饷供应还算充分,与士兵同甘共苦的情况下,都尚且担心士兵哗变。到了毛文龙这里呢,用根本不够的军饷,带领东江数十万军民近八年时间,居然没有出现大的变乱。
                  与之对照的是军饷供应相对还算充分的宁远在崇祯初期就兵变,逼死了清廉无比的毕自肃巡抚。
                  与之对照的是毛文龙死后不到一年,掌管东江的陈继盛就被刘氏兄弟作乱杀死。
                  与之对照的是刘氏兄弟实际控制皮岛也是不到一年,就又被兵变杀死,包括刘氏兄弟附属的后金逃出的数百人员一并被杀。
                  与之对照的是之后黄龙成为东江总兵,结果也就半年左右,黄龙又遭遇兵变,被割掉耳朵,割掉鼻子,最后还是朝鲜人帮黄龙说话,才免于一死。这事情在朝鲜方面还有很详细的记录。这里懒得截图或摘录了。说句公道话,黄龙还算是有点能力,品格也不错的将领。但他来领导东江,依旧会遭受如此惨变。
                  与之对照的是如茅元仪编《武编志》,纸上谈兵,可以天花乱坠,其撰写的《督师纪略》,吹嘘孙承宗和他自己也是天花乱坠,然后一到他实际带兵,又如何呢?崇祯长编就有他的悲惨历史。朝廷是发了兵饷,他就是稍微拖延了一下,结果就被龙武营士兵捆绑,以刃加颈,要不是周文郁等人,苦苦哀求,茅元仪也差点被哗变士兵杀掉。
                  据茅元仪本人事后辩解说他原先长期带的兵没有参与兵变,参与兵变,捆他要杀他的是那些新带的,还不太熟的兵。其草包情状毕露。
                  要知道毛文龙创建东江,真正自己原先带来的兵有多少?不过是一百多人而已。无论按照数十万,十数万,还是被明廷拼命压缩后的两万兵,那大多都是从后金统治区逃出来的,是他从头带的。要按照茅元仪这逻辑,毛文龙可以被兵变杀死一百次都不止。
                  与之对照的是登莱巡抚孙元化,其获得的军饷供应也是比毛文龙在东江时期的充分多了,然而结果如何?孔有德、李九成等人兵变,把本来算是大后方的登莱地区直接变成了战场,从崇祯四年打到崇祯六年,造成的巨大损失换算成两三千万两白银恐怕都远远不止。这就是那些口口声声要把东江军兵移镇的下场。
                  毛文龙对姜曰广说“人不至于斯,也不知毛文龙之苦也”(见姜曰广《輏轩纪事》)。姜曰广大概认为不过是去平常的抱怨发牢骚话。然而让茅元仪、孙元化、袁崇焕这些人到东江来经历毛文龙类似的事情,大概两三年就可以让他们发疯崩溃,不被兵变杀死两三次算是能力不错了。
                  某些人炮制的所谓东江一边在大量饿死人,毛文龙一边自己在过花天酒地的生活。只能是打他们自己的耳光。相信这类说法的话,那毛文龙真的是绝世奇才,没有受到更强有力支持,真是太可惜了。明朝政府给毛文龙的军饷大概按最宽的算法,也就是每年两万士兵左右的。而毛文龙却能支撑维持起至少十数万以上的军民力量,这能力真是太出类拔萃了。


                  IP属地:上海10楼2018-12-01 10:41
                  回复
                    顺带说下,最近我的两本书出版了
                    一本是《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

                    一本是《元亨论——祛除中国人的思想自卑》

                    前一本是揭露清军屠杀的


                    后一本能帮助更多人解除对中国华夏传统思想各种误会歪曲

                    感兴趣者,可买来看一下


                    IP属地:上海11楼2018-12-01 10:47
                    收起回复
                      杜大师???真人???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12-01 10:50
                      回复
                        军壮三五万,老弱妇孺二三十万,差不多了,那几个岛也不大,养不了太多人,再者,人口是动态的,一方面不停的被后金杀了,病饿死了,另一面不断有逃进来,形成一个水平的波动。


                        IP属地:浙江13楼2018-12-01 10:57
                        收起回复
                          皮岛的位置是北纬39°33′,东经124°38′,与铁山半岛南端相隔约4公里,面积19.2平方公里,海岸线35公里,形状极不规则,有很多小港湾,与东南面的炭岛之间的海峡有利于避风,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大船停泊之处。椵岛和周围的身弥岛、大和岛、薪岛、炭岛等一样,都是江南山脉下沉而形成的岛屿,主要由结晶片麻岩构成,最高处烟台峰海拔345米。当地农业很不发达,史称“椵岛地皆沙石,无一片可耕处” [28] ,故其居民主要以渔业为生。
                          这样一个面积不道20平方公里的小岛,而且全是砂石,还有山,怎么住下几十万人?而且根本无法耕作,难道靠毛文龙从明朝和朝鲜那就能要到这么多粮食?或者是他变出来的?


                          IP属地:四川17楼2018-12-01 22:00
                          收起回复
                            这个帖子是真的不错。不过猿粪会创造历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12-01 22:59
                            收起回复
                              这是天启五年,毛文龙还有铁山可以寄居,周围土地可以屯田养人,失去铁山之后,全靠明朝和朝鲜供养是不可能养十万人的。
                              毛文龙部队组建之初(天启二年),有4000人,“今毛文龙新旧辽兵虽号四千,多赤身徒手之残疲。”
                              后来袁可立调了14100南兵(其中闽兵3000,淮兵8000,浙兵3100)给毛文龙组建东江镇。
                              这18100都是正规军,有军饷保证,其他自行招募全靠自己养,多了毛文龙也养不起,尤其是失去屯田地之后,寄居海岛,全靠大明政府供养是不可能的。


                              19楼2018-12-02 01: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