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创造野望吧 关注:3贴子:80
  • 2回复贴,共1

石高 人口 兵力 有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两石的石高对应一个人口,一石的石高大概够一个成人男子吃一年(粮食并不是一年只成熟一次,所以一石的石高不等于一石的粮食,只是用来计算人口和兵役),
日本战国末期2000万石高对应1000万人口,50万远距离征战人员,10万有甲部队,
所以即使是不到20万人的关原大战,有甲的你印象里的那种也只有不到4万。
如果正规士兵是指有训练、有金属武器、有甲的,那么万石只有1骑马武士(有弓和火枪)、4步战武士(有弓和火枪)、40个使用铁炮、弓、枪、旗的有甲足轻。
所谓万石500人是指从5000口人里出500人,也就是中国唐宋的三户出一个民兵的制度,只是就近承担劳役,只有竹枪。
所谓万石250人,也就是七户出一个正兵的制度,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服劳役,但是有甲的只占这些人的五分之一而已,剩下的是劳役足轻,没甲但是有金属枪


IP属地:江苏1楼2018-12-09 10:43回复
    经济情况岂可单以石高来做定论?
    石高只是说明你秋收能够获得的粮食而已;这些粮食有2个用途:
    一是留一部分当做军粮;
    二是出售给商人换取金钱(大多是永乐通宝以及自铸钱)来维持家中的各项开支。
    这也就说明了——
    1:如果你家中可以通过税收获取足够的金钱,那么你就会有大量的存粮,在一年绝大部分时间都能够以很高的比例征发足轻(征兵比例是和存粮消耗一样自秋收后至夏末递减的)乃至雇佣野武士;
    2:哪怕你家中每年收不上来很多粮食,但是也可以拿多余的钱去向商人购买军粮维持一支强大的军势(要不你以为大内家区区周防长门丰前筑前外加一部分安艺石见那么点石高怎么制霸西国的?所以说大内家一经内乱,明廷以“非是正统”为由停止勘合贸易之后就很快衰败下去了)。
    除开年贡(粮食)之外,税收分很多方面,主要是:
    商税(交易税),
    房屋税(栋别钱),
    矿税(众所周知的某个大名就是靠这个发家的;他的死对头是靠商税发家的),
    关税(过路费),
    人头税(有些地方有),
    寺社税务(寺领社领的百姓不服劳役,但是要缴纳金钱作代替),
    冥加金(御用商人主动“回报”大名)。
    战争掠夺不算。
    尾张这个地方好得很,尾张本来就是关西至关东的主要商业通道,商业发达,尤其是津岛,更是织田家的钱库。土地平坦肥沃,水系发达,简直是先天的争天下之地;尤其是在新旧社会交替,商业开始展露其强大力量的时候(庄园制时代商业对战争几乎无足轻重)。要是真正把尾张全部拿下的话,起码当西国4个国,或者半个四国,或者九州2个国,或者畿内1-2个国,或者北陆2国,或者关东2-3个国,或者陆奥地区3-4个国那么强力。
    像这样钱粮双高产的地区,可以与之比拟的分国寥寥无几,在我看来唯有畿内的近江国,北陆的越前国(还得算上敦贺郡,也就是朝仓家),东海的骏河国(有金山),还有越后国(有青苎贸易,也即是JJ的发家资本,还有JJ所不知道的巨大金银矿,以及经济文化发达的南越后地区和只是奉JJ为盟主的农业区域北越后,所以我才觉得长尾上杉真心可惜了,要是领内团结一心,外加关东管领的名分的话,只怕远在畿内的巨头三好家也要为之颤抖吧。)


    IP属地:江苏3楼2018-12-09 10:44
    回复
      2025-08-11 05:43: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战国时代的领主们计算年贡额度,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石高制”和“贯高制”。前者以粮食为标准,石读作“担”,本是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后来转作容积单位,一石也即一斛,合十斗或一百升或一千合;后者以货币为标准(当时日本国内不铸钱,用的都是中国外流过去的铜钱),一贯即一千文钱,后来“贯”这个概念在日本也转化为重量单位,一贯仍等于一千文,而所谓重量单位的一文,就是指的一枚开元通宝的份量。


      IP属地:江苏4楼2018-12-09 1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