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欢迎批评指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2-13 10:04回复
    齐桓公
    齐桓公作为春秋第一个霸主,一直受人敬仰,西周灭亡后春秋乱世开始了,这时面对游牧民族戎和狄的侵略,各国只能各自为战,秦晋燕等国苦不堪言,深受其害,但为什么这场侵略最后销声匿迹了呢?孔子道出答案“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意思是――没有大英雄管仲,华夏民族就要做亡国奴了。
    确切的说的,是管仲辅佐齐桓公发起的“尊王攘夷”大业,把春秋列国团结在一起,在管仲的奔走下,扛起“尊王攘夷”大旗的齐桓公一次次发起会盟,以盟主身份集合各国力量。
    第一战便是救援燕国,燕国遭狄人入侵,山河几乎沦陷,齐桓公亲率齐军北上,不但杀退狄人,更是追击到辽东一带,途中迷路断粮,靠着几匹老马才找到回去的路。
    这一战救援了燕国,燕庄公激动不已,亲自相送,不知不觉送出了边境,不小心坏了“诸侯不能送诸侯出境”的规矩,齐桓公索性将这些土地送给了燕国,成为后世美谈。
    但是这管仲和鲍叔牙等人相继离世,齐桓公倒显得有点昏聩,有点像是被能臣抬上去的了。通过横向对比晋文公显得稍逊一筹。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2-13 10:04
    回复
      2025-08-14 10:54: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晋文公
      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春秋第二位霸主,姬姓,名重耳,重耳出逃先后去过许多国家,除齐桓公善待他以外,其余国君都很不礼貌,后来辗转来到了楚国,楚成王热情接待了他,在宴席上楚成王说:“如若您将来能回到晋国,您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楚成王说:“虽然如此,您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我会为您退避三舍。”
      果然,那一天来了,重耳遵守诺言,退避三舍,不过楚国还是输了,那一战是城濮之战,是晋楚争夺中原霸主之战,这一战关系中原全局,当时楚国势力已经很大了,齐国、宋国都被楚国侵略,鲁、卫、郑、陈、蔡都投降楚国,北面狄人也逼近王城,天子流离失所,齐国也后继无人,这个阶段真所谓“南蛮与北狄交侵,中原不绝如缕”,幸亏晋文公崛起北方,支撑中原大局,否则不到战国,各诸侯和周王室恐怕就会被一扫而空,中原文化也会丢失,这方面晋文公也是大功一件。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2-13 10:05
      回复
        秦孝公
        秦孝公接手的秦国可谓一团乱麻,先君献公战死沙场,秦国国力大损,公室都要节衣缩食,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这时,一个对秦国至关重要的人来了――公孙鞅,秦孝公慧眼识英才,对于公孙鞅的政策采取百分百支持,甚至不惜对兄弟用刑,也正是因为如此,公孙鞅才能没有顾忌放手干。
        结果证明,秦孝公是对的,秦国在公孙鞅的治理下由衰转盛,从蜗居关中的小国,成为一霸,也为秦国指明了道路。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2-13 10:05
        回复
          秦惠文王
          秦孝公之子,孝公死后,旧贵族蠢蠢欲动,妄图废掉公孙鞅的法,恢复祖制,而公孙鞅也因为治国有功,赐商於地封商君,权倾朝野,威胁大位,但是仅用了几年时间,这个刚即位的新君便凭借过人胆识和高超政治手段,平定了两方势力,也巩固了商君法的地位,堪称新君楷模。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2-13 10:05
          回复
            秦始皇
            正如《阿房宫赋》所言:奋六世之余烈……
            这第一世便是秦孝公,商鞅变法,秦国日强,已经是第一大国了,麾下又有王翦,李斯等名将贤臣,仅仅十几年就结束了战国割据局面,又把巴蜀百越并入版图,并迁民去同化他们,使得彻底并入华夏民族,北击匈奴,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始皇功绩之高,无任何君王能出其右。
            秦始皇焚书坑儒?不,秦始皇没有焚毁天下书籍,只是回收保存,民间学习秦法,为的是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减少列国分别,使其不轻易再次分裂,焚书坑儒的是项羽。还有阿房宫,史料记载,阿房宫根本就没建成过,项羽烧掉的是咸阳宫。秦始皇也没有暴政,第一部考虑人权的法律也是秦始皇颁布的,残暴吗?残暴,没有那个帝王不沾血,更何况当时那种情况下的秦始皇。
            秦朝之所以被推翻,因为当时中原没有秦军了,20万守西部犬戎,30万蒙氏兄弟守匈奴,赵佗60万守南中国,还迁了几十万秦人去南中国,不然刘邦项羽真不一定。
            但即使被误会的那么深,当有人问“中国最伟大的帝王是谁?”许多人仍然会脱口说道――嬴政!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12-13 10:06
            回复(1)
              汉景帝
              景帝时期,由于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但这不代表景帝就会成为一个安于守成的帝王。
              汉景帝在位时期,重农抑商,发展经济,轻徭薄赋,轻刑慎罚,发展教育,打击豪强,最重要一点,坚持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在用人方面也很有一套,晁错,窦婴,李广等贤臣济济一堂。
              当然了,汉景帝的黑料也是不少:
              1.怒杀兄弟,好像是在下棋的时候有了争吵,然后就被打死了。
              2.杀邓通:邓通是汉文帝的侍臣,经常给汉文帝吮吸患处,而汉文帝让汉景帝来的时候,景帝有些不愿意,汉文帝驾崩后,没收财产,饿死在大街上。
              3.杀恩师晁错,这个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看法不一样,就不说了。
              所以汉景帝一直都有争议。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2-13 10:06
              回复
                汉武帝
                雄才大略(人家有个好父亲,好祖父,等于是富三代),有句话说“功莫盖秦皇汉武”,可见汉武帝的评价是相当高的了。
                武帝一生猛如虎,罢黜百家,广纳贤士。不重出身,只看能力,因此武帝时期历史舞台众星云集。殊不知卫青、霍去病这对战场上的枭雄皆起于草莽,活于最底层,身上积聚的是若愚的大智慧,心中忧虑的是家国天下。
                生女应如卫子夫,卫后出身家妓,却能母仪天下三十八年,凭借的是贤德忠厚,谨小慎微。
                武帝叱诧风云,抗击匈奴,扩充疆土,西域诸国无不臣服,开辟丝绸之路,壮我国威,后大兴土木,民不聊生,大开杀戒,百官惶恐,巫蛊之祸更是成为一生黑点,然能悬崖勒马,广开言路,以民为先,也应走过诸多苦涩的心路历程。武帝的晚年一定是寂寞的,一封罪己诏,前无古人(也有说不是第一个,只是比较有名),生在帝王家,能够幡然醒悟实属不易。
                敬佩武帝的王朝,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大放异彩。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2-13 10:07
                回复
                  2025-08-14 10:48: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汉昭帝
                  汉宣帝
                  有这么一类君主,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将国家从即将崩溃的边缘拯救回来,这类君主称为中兴之主,但是他们的存在感却很低(如果是个女性君主应该不会这样)就像这二位皇帝一样,个人觉得因为他们有个了不得的父亲或祖父――汉武大帝,还有政治巨挚――霍光,这两个人可是把风头都抢去了,比较悲催,在这两个人的治理下,国力上升,解决了武帝晚年苛政带来的社会影响,对汉朝尤为重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2-13 10:07
                  回复
                    汉光武帝
                    推翻王莽,重建大汉王朝,与民修养生息,是唯一一个集开国君主和中兴之主为一身的皇帝,光武帝不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都得到了善终。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有人说汉光武帝放弃了河套和西域,使匈奴进驻,可当我总结多方面原因后发现一个问题,刘秀接手的是个十足烂摊子,西汉后面几个皇帝昏庸,又摊上王莽这个超前到不合时宜的皇帝,汉朝能剩多少人口,在这种情况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动干戈,只会反受其害,而我们许多人更喜欢那种开疆拓土的,导致汉光武帝的名声不算响亮。
                    另外:置之度外、推心置腹、披荆斩棘、乐此不疲、得陇望蜀都是由汉光武帝那里演化来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12-13 10:07
                    回复
                      汉明帝
                      汉明帝在诸多皇子中是很拔尖的,早慧,很小便学识渊博。
                      汉明帝的性格根本不象父亲光武帝和母亲阴丽华。但刘庄确实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史载“乙更尽乃寐,先五更起,率常如此”。驾驭下有术,大权不旁落。即位后继续执行了光武帝的休养生息政策。他的为政风格和清雍正很接近,都是对手下的官吏非常苛切,对百姓却恰好相反。魏文帝称“明帝察察,章帝长者”。后人也多论明帝不够宽和。魏文的观点我是很不赞同的。他把章帝抬得比明帝高,我觉得是不对的。试想明帝又怎能知窦宪枉法而不能有所动作啊。皇帝对自己手下的官吏严苛恰恰是非常合适的。而且在我看来,明帝为何严苛,因为光武驭下用宽是因为自己威望高,而明帝是没有他父亲那样的威信的,靠他的威望对自己父亲那些老臣,当然是不够的。明帝用王景治黄河,直到东汉末黄河也没决口,有惠于民啊。在两汉24帝中,明帝逊色于汉高,汉文,光武,也许比景帝强些。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不过名声比昭宣二帝还要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12-13 10:07
                      回复
                        汉章帝
                        汉章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禁施酷刑,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时思想也比较活跃,此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汉章帝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臣服于汉。因为明、章两代大体承继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称“明章之治”。但由于过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而且汉章帝过于放纵外戚,导致汉和帝时期外戚专权,埋下下日后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伏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12-13 10:08
                        回复
                          隋文帝
                          得国之易,莫过于隋文帝。
                          隋文帝可以得到帝位和其祖上关系不少,他的祖上是史上抱大腿最成功的人了,谁呢――杨喜,大腿是谁的呢――项羽。
                          项羽的头是被吕马童拿下,杨喜抢到一条大腿,封为千户候,他的几个儿子也争气,都考取了功名,后面几乎每一代都有宰相一类的。
                          在西方历史学者眼里,隋文帝是中国最伟大的君主,另一位是秦始皇。对杨坚的评价:“他成功的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政府官员,为中国提供了一批批得力的人才”。
                          有一本《影响世界100位帝王》,中国貌似只有隋文帝和秦始皇入选了,虽然不认为很公正,但也侧面反应出隋文帝的能力和功绩。
                          隋文帝后期的户口数可比唐朝几乎任何时候都要多,粮食到唐太宗时期都没有用完,最主要的还是结束了自晋朝以来中原分裂的局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2-13 10:08
                          回复
                            隋炀帝
                            对于隋炀帝呢,很多人看法不一样,有人认为是昏君、暴君,有人认为是个被误会或是生不逢时的圣君。个人认为,隋朝亡于他不一定都是他的责任,首先,隋朝和秦朝一样,是在长期民族大分裂情况下统一的,这种时候更应该与民休息,最起码把前朝遗民熬过去,奈何隋炀帝是个好大喜功的人,步子太大扯着那啥了,至于京杭大运河,有人认为是隋炀帝单纯享乐而造的,但说苦在当代,功在千秋也是有依据的,最起码符合他好大喜功的性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12-13 10:08
                            回复
                              2025-08-14 10:42: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唐太宗
                              知名度相当高的一个皇帝,也是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唐宗宋祖、秦皇汉武”被认作是历史上较有成就的帝王。李世民鼓动其父李渊造了隋朝的反建立唐朝,又在“玄武门之变”中杀兄弑弟逼父让位、开始了振兴国家的“贞观之治”,大唐兴盛国富民强。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成就帝业原因有三。一是李世民自身文武兼备、有勇有谋,随父征战中其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军中有相当的人脉基础,毛主席也对其军事才能作出评价“最会打仗的皇帝”;二是善于选才纳谏,为其后来政变登基和贞观之治储备了大量人才;三是心胸开阔、大局观强,仁德施政;促进民族融合缓和民族矛盾、对内改革隋朝弊政,轻徭役减赋税、使得经济迅速得以发展、国泰民安、路不拾遗。
                              对外战争也十分可观,单单灭掉东突厥,打废西突厥两点就力压唐朝所有帝王。
                              李世民不是完人,其身上缺点也是明显的。杀兄弑弟、逼宫父王,兄弟家十个儿子尽数杀光;好色荒淫,隋炀帝被灭后宫妃子尽收自家;凌烟阁24功臣的血与泪在历史长河中呜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12-13 1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