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是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手段,大环路负反馈是负反馈中的一种,在很多胆机电路中是必不可少的。
大环路负反馈从输出牛次级线圈引出串一电阻接到电压放大管阴极,它属于并联电压负反馈,可降低输出输入阻抗、拓宽频响、降低失真、降低噪音。对五极管来说标准接法时内阻高,接环路反馈后可降低输出阻抗,对输出牛电感要求可以降低;即使五极管接成三极管时内阻低,但线性失真大也需要环路反馈来降低失真。只有300B这类管子本身内阻就低线性又好,才可以不用大环路负反馈(前提是电压放大级的失真也要小)。虽然大环路负反馈要降低输入阻抗,但电子管本身输入阻抗就高降一点影响很小,而且一般电压放大级还有串联电流负反馈,会增大输入阻抗,所以,影响不大。
大环路负反馈的反馈量要适当。因为,电路中存在RC、电感、管子极间电容等。它们会使信号产生相移,造成反馈的信号与原信号不同步,二者错位叠加影响音质。一般环路反馈最好用在不超过二级电压放大的电路中,用于一级电压放大电路最好。反馈量不超过10分贝为好,如果电路需要增加反馈量,应该增加其它反馈电路,而不是提高环路反馈电路的反馈量。
大环路负反馈的计算。设:负反馈电阻为Rβ,阴极电阻的有效部分RK,反馈系数β=k·RK/(Rβ+RK) k为输出变压器的变比=Nn/Np。Nn是变压器次级反馈部分的圈数(一般就是次级圈数),Np是初级圈数,1/K=Np/Nn
所以,K=1/输出牛的匝数比(有单独反馈绕组的除外),而匝数比的平方=阻抗比*效率。输出牛的效率取90%。如果已经知道初次级圈数,而设计输出牛时已经考虑过效率问题,这时计算K值就不需要乘以效率,直接用K=1/输出牛的匝数比.
举例:下图3.5K/8欧牛,RK=0.1K Rβ=1K ,不知道输出牛的初次级圈数
则, 阻抗比=3500/8=437.5
匝数比平方=437.5*90%, 匝数比=19.84,K=1/19.85=0.0504 ,β=0.0504*0.1/(1+0.1)=0.00458
6N9P的负载RL=220K//82K=59.7K
6N9P的开环增益a=μ*RL/(r+RL)=70*59.7/(44+59.7)=40.3 (倍) μ管子放大因素等于70 r是管子内阻44K。如果是并管增益会高一些。
加上环路负反馈后的闭环益益a"=a/(1+β*a)=40.3/(1+0.00458*40.3)=34 (倍)
NF=1/(1+a*β=1/(1+40.3*0.00458)=0.845,意思是反馈后增益只剩下原来的 84.5% 反馈量约15.5%。
如果反馈电阻选择常用的3K,上面K值已算出为0.0504,则β=0.0504*0.1/(3+0.1)=0.0016,
a"=a/(1+β*a)=40.3/(1+0.0016*40.3)=37.8 (倍)
NF=1/(1+a*β=1/(1+40.3*0.0016)=0.94 ,反馈量6%属于比较浅的负反馈。

大环路负反馈从输出牛次级线圈引出串一电阻接到电压放大管阴极,它属于并联电压负反馈,可降低输出输入阻抗、拓宽频响、降低失真、降低噪音。对五极管来说标准接法时内阻高,接环路反馈后可降低输出阻抗,对输出牛电感要求可以降低;即使五极管接成三极管时内阻低,但线性失真大也需要环路反馈来降低失真。只有300B这类管子本身内阻就低线性又好,才可以不用大环路负反馈(前提是电压放大级的失真也要小)。虽然大环路负反馈要降低输入阻抗,但电子管本身输入阻抗就高降一点影响很小,而且一般电压放大级还有串联电流负反馈,会增大输入阻抗,所以,影响不大。
大环路负反馈的反馈量要适当。因为,电路中存在RC、电感、管子极间电容等。它们会使信号产生相移,造成反馈的信号与原信号不同步,二者错位叠加影响音质。一般环路反馈最好用在不超过二级电压放大的电路中,用于一级电压放大电路最好。反馈量不超过10分贝为好,如果电路需要增加反馈量,应该增加其它反馈电路,而不是提高环路反馈电路的反馈量。
大环路负反馈的计算。设:负反馈电阻为Rβ,阴极电阻的有效部分RK,反馈系数β=k·RK/(Rβ+RK) k为输出变压器的变比=Nn/Np。Nn是变压器次级反馈部分的圈数(一般就是次级圈数),Np是初级圈数,1/K=Np/Nn
所以,K=1/输出牛的匝数比(有单独反馈绕组的除外),而匝数比的平方=阻抗比*效率。输出牛的效率取90%。如果已经知道初次级圈数,而设计输出牛时已经考虑过效率问题,这时计算K值就不需要乘以效率,直接用K=1/输出牛的匝数比.
举例:下图3.5K/8欧牛,RK=0.1K Rβ=1K ,不知道输出牛的初次级圈数
则, 阻抗比=3500/8=437.5
匝数比平方=437.5*90%, 匝数比=19.84,K=1/19.85=0.0504 ,β=0.0504*0.1/(1+0.1)=0.00458
6N9P的负载RL=220K//82K=59.7K
6N9P的开环增益a=μ*RL/(r+RL)=70*59.7/(44+59.7)=40.3 (倍) μ管子放大因素等于70 r是管子内阻44K。如果是并管增益会高一些。
加上环路负反馈后的闭环益益a"=a/(1+β*a)=40.3/(1+0.00458*40.3)=34 (倍)
NF=1/(1+a*β=1/(1+40.3*0.00458)=0.845,意思是反馈后增益只剩下原来的 84.5% 反馈量约15.5%。
如果反馈电阻选择常用的3K,上面K值已算出为0.0504,则β=0.0504*0.1/(3+0.1)=0.0016,
a"=a/(1+β*a)=40.3/(1+0.0016*40.3)=37.8 (倍)
NF=1/(1+a*β=1/(1+40.3*0.0016)=0.94 ,反馈量6%属于比较浅的负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