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生》并没有“金手指”
很多观众认为男女主角活到最后是因为编剧导演给开了“金手指”,但我认为并不是。
他们的存活有着无可辩驳的理由,且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巧妙之处,以及想要传达给观众的重要主旨:【自我救赎】。
首先明确一个前提:这些密室的设计目的并不是要弄死所有人,而是要通过考验,找出最“幸运”的那一个人。因此,每一关必然都是留有生机的——就看你能不能把握。
其次,每一间屋子的设计都是有针对性的。都是对其中一人遇难幸存时候的场景再现。因此,相应的玩家在针对他的那个场景里,往往有更大的赢面,或者说有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
1.火屋是针对阿曼达的。所以她第一个察觉到危险(看报纸)。虽然在通风口逃生时犯了幽闭恐惧症,但在佐伊的安慰帮助下,阿曼达成功克服,并且在以后的密室中表现极佳,同时与佐伊建立起牢固的战友关系。
2.冰屋是针对杰森。因为在那次海难中,他因失去理智而杀死了同伴。但这次他把握住了机会,实现了自我突破,所以能够在同样的寒冷中保持理智——纠正钓鱼竿的用法并且自我克制、同意轮流穿大衣,提议融化冰块取出钥匙,并在此过程中始终死死盯着目标…最终领导团队成功脱险。
(然而在后面的医疗室中,他却没有改变自我中心的缺点,为了尝试逃生的办法,不惜杀死了迈克诺兰)
3.电梯桌球室是针对佐伊。她也把握住了,不仅主动破解了拼图,还在最后关头指出密码的倒置问题。
接下来就是医疗室和视幻屋的两个所谓“主角光环”的问题了——
1.佐伊的氧气罩
电影没有交代这个氧气罩是唯一的还是每个病床都有,但两种都说得通。
——如果氧气罩是唯一的,那么有理由相信,它应该不是为佐伊,而是为丹尼准备的。因为丹尼的家人死于煤气中毒。如果他能活到这一关,大概率会第一个察觉。
只可惜丹尼在第一关就挂了,所以大家都没及时发现。但凑巧的是,佐伊在飞机上遇难时也注意到过氧气罩,因此才会在濒死的时候发现。
退一步说,佐伊是自己主动留下来,下定决心要与主办方斗争的人——因为阿曼达的死给了她斗志。在这种斗志和决心下,她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生机和翻盘的机会。所以能在临死前发现氧气罩获救并不意外。
——如果氧气罩是人手一个,也可以理解,毕竟重症医疗室里本来就应该有氧气罩,供抢救急用。
而从过关的角度来说,氧气罩也是必需品。
要知道,像杰森这种处在煤气中毒至心率50的状态下,还能清醒地找到出口并逃生的怪胎,毕竟是极少数。而对于其他的一般玩家(不止这一批),即使心率能够达标打开出口,没有足够的氧气恐怕就走不了了。
前面说过,游戏设计是希望有人“足够幸运”的,因此必须考虑到只有一个玩家的情况也能顺利逃生。所以说,氧气罩是为了玩家逃生而设计的。但主办方可能没想到(也看不到——因为摄像头都被打爆了)有人会主动放弃过关,继续留在毒气室里…
这也解释了佐伊为什么一定要先打爆所有的摄像头(氧气罩可能早就看到了)。
2.本踹死高大威猛的杰森
视幻屋就是为本设计的,中毒产生的幻觉,就是模拟醉酒的感觉。本之所以会失去一车朋友,就是因为自己的酒驾。这里再次营造醉酒之感,显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考验——因为:
——如果本在幸存以后不思悔改,那么就会重蹈覆辙,因浑浑噩噩而再次面临死亡——只不过上次死的是朋友们,这次是自己。
——但如果本经过了充分的反思,那么当再次面临相似的情况时,就能产生某种程度的警醒,从而发挥不同的表现。
显然他做到了。因为深深领教过“酗酒的危害”,加上对朋友们的愧疚,所以才会拼命尝试去克服。因此在同样的致幻剂效果下,他比杰森更加警觉和拥有意志力。这才是他得胜的关键。
所谓【救赎】,就是你曾经犯过一次无可挽回的错误,但当你再次面临类似的情形时,却能吸取教训,通过主观努力避免了重蹈覆辙。
而在这部《密室逃生》中,真正的救赎并不仅仅局限于“再次幸存,赢得游戏”,而更在于打破主办方设置的游戏规则,战胜命运。
第一个注意到这一点并且实现自我救赎的人,其实是阿曼达。
早在冰屋发现大衣的时候,她就明白了主办方的邪恶用意,并且斩钉截铁地对着摄像头说:“**油!我们才不会争抢,我们轮着穿!”这一点影响了佐伊。而在电梯桌球室里,阿曼达更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曾经在战场上,她失去了所有的战友;但这一次,她牺牲自己救了大家。
并且通过这一自我牺牲,成功地把斗志传给了佐伊。可以说是自我救赎的“先驱”。
而继承了阿曼达信念的佐伊,不仅自己成功脱险,还救出了本,成为自我救赎的“集大成者”,当之无愧的第一主角。
最后分享一下佐伊的三句名言:
1.“只要被监视着,命运就无法改变”
(课堂上学到的“量子芝诺效应”的生活应用)
2.“我不想再当唯一的幸存者。”
3.“我们在他们设计的游戏里赢了他们”
PS:关于“游戏大师”丹尼之早死,除了对“经验主义”的否定外,更加显而易见的一个用意是:
那些凡事都只往好处想、阿Q精神、自我洗脑的“谜之乐天派”,往往死的最快,而且死不足惜。火都烧到屁股了,竟然还能自我安慰说“它是在我出来以后才爆炸的,所以它只是为了增加真实感…”云云,只能说是无可救药——等你真的死了还有机会再醒悟吗?
这种彻彻底底的自欺欺人是最要命的,不仅害己,也会害人。
很多观众认为男女主角活到最后是因为编剧导演给开了“金手指”,但我认为并不是。
他们的存活有着无可辩驳的理由,且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巧妙之处,以及想要传达给观众的重要主旨:【自我救赎】。
首先明确一个前提:这些密室的设计目的并不是要弄死所有人,而是要通过考验,找出最“幸运”的那一个人。因此,每一关必然都是留有生机的——就看你能不能把握。
其次,每一间屋子的设计都是有针对性的。都是对其中一人遇难幸存时候的场景再现。因此,相应的玩家在针对他的那个场景里,往往有更大的赢面,或者说有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
1.火屋是针对阿曼达的。所以她第一个察觉到危险(看报纸)。虽然在通风口逃生时犯了幽闭恐惧症,但在佐伊的安慰帮助下,阿曼达成功克服,并且在以后的密室中表现极佳,同时与佐伊建立起牢固的战友关系。
2.冰屋是针对杰森。因为在那次海难中,他因失去理智而杀死了同伴。但这次他把握住了机会,实现了自我突破,所以能够在同样的寒冷中保持理智——纠正钓鱼竿的用法并且自我克制、同意轮流穿大衣,提议融化冰块取出钥匙,并在此过程中始终死死盯着目标…最终领导团队成功脱险。
(然而在后面的医疗室中,他却没有改变自我中心的缺点,为了尝试逃生的办法,不惜杀死了迈克诺兰)
3.电梯桌球室是针对佐伊。她也把握住了,不仅主动破解了拼图,还在最后关头指出密码的倒置问题。
接下来就是医疗室和视幻屋的两个所谓“主角光环”的问题了——
1.佐伊的氧气罩
电影没有交代这个氧气罩是唯一的还是每个病床都有,但两种都说得通。
——如果氧气罩是唯一的,那么有理由相信,它应该不是为佐伊,而是为丹尼准备的。因为丹尼的家人死于煤气中毒。如果他能活到这一关,大概率会第一个察觉。
只可惜丹尼在第一关就挂了,所以大家都没及时发现。但凑巧的是,佐伊在飞机上遇难时也注意到过氧气罩,因此才会在濒死的时候发现。
退一步说,佐伊是自己主动留下来,下定决心要与主办方斗争的人——因为阿曼达的死给了她斗志。在这种斗志和决心下,她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生机和翻盘的机会。所以能在临死前发现氧气罩获救并不意外。
——如果氧气罩是人手一个,也可以理解,毕竟重症医疗室里本来就应该有氧气罩,供抢救急用。
而从过关的角度来说,氧气罩也是必需品。
要知道,像杰森这种处在煤气中毒至心率50的状态下,还能清醒地找到出口并逃生的怪胎,毕竟是极少数。而对于其他的一般玩家(不止这一批),即使心率能够达标打开出口,没有足够的氧气恐怕就走不了了。
前面说过,游戏设计是希望有人“足够幸运”的,因此必须考虑到只有一个玩家的情况也能顺利逃生。所以说,氧气罩是为了玩家逃生而设计的。但主办方可能没想到(也看不到——因为摄像头都被打爆了)有人会主动放弃过关,继续留在毒气室里…
这也解释了佐伊为什么一定要先打爆所有的摄像头(氧气罩可能早就看到了)。
2.本踹死高大威猛的杰森
视幻屋就是为本设计的,中毒产生的幻觉,就是模拟醉酒的感觉。本之所以会失去一车朋友,就是因为自己的酒驾。这里再次营造醉酒之感,显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考验——因为:
——如果本在幸存以后不思悔改,那么就会重蹈覆辙,因浑浑噩噩而再次面临死亡——只不过上次死的是朋友们,这次是自己。
——但如果本经过了充分的反思,那么当再次面临相似的情况时,就能产生某种程度的警醒,从而发挥不同的表现。
显然他做到了。因为深深领教过“酗酒的危害”,加上对朋友们的愧疚,所以才会拼命尝试去克服。因此在同样的致幻剂效果下,他比杰森更加警觉和拥有意志力。这才是他得胜的关键。
所谓【救赎】,就是你曾经犯过一次无可挽回的错误,但当你再次面临类似的情形时,却能吸取教训,通过主观努力避免了重蹈覆辙。
而在这部《密室逃生》中,真正的救赎并不仅仅局限于“再次幸存,赢得游戏”,而更在于打破主办方设置的游戏规则,战胜命运。
第一个注意到这一点并且实现自我救赎的人,其实是阿曼达。
早在冰屋发现大衣的时候,她就明白了主办方的邪恶用意,并且斩钉截铁地对着摄像头说:“**油!我们才不会争抢,我们轮着穿!”这一点影响了佐伊。而在电梯桌球室里,阿曼达更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曾经在战场上,她失去了所有的战友;但这一次,她牺牲自己救了大家。
并且通过这一自我牺牲,成功地把斗志传给了佐伊。可以说是自我救赎的“先驱”。
而继承了阿曼达信念的佐伊,不仅自己成功脱险,还救出了本,成为自我救赎的“集大成者”,当之无愧的第一主角。
最后分享一下佐伊的三句名言:
1.“只要被监视着,命运就无法改变”
(课堂上学到的“量子芝诺效应”的生活应用)
2.“我不想再当唯一的幸存者。”
3.“我们在他们设计的游戏里赢了他们”
PS:关于“游戏大师”丹尼之早死,除了对“经验主义”的否定外,更加显而易见的一个用意是:
那些凡事都只往好处想、阿Q精神、自我洗脑的“谜之乐天派”,往往死的最快,而且死不足惜。火都烧到屁股了,竟然还能自我安慰说“它是在我出来以后才爆炸的,所以它只是为了增加真实感…”云云,只能说是无可救药——等你真的死了还有机会再醒悟吗?
这种彻彻底底的自欺欺人是最要命的,不仅害己,也会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