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怎么洛阳有那么多人为一个受党纪处分的书记孙善武鸣不平?
我说:老百姓喜欢用事实说话。就拿我们个人来说,无论所有的人都说我们的某个朋友是个无恶不作的人,但是只要他真心对我们好了,把我们当朋友处处为我们着想了,我们仍然觉得他是一个好人。所以,别人(包括中央)都说他贪了,其它官员也证明他贪了,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看到他在任的时候洛阳真的美了,老百姓的路好走了,作为洛阳人说话更有底气了!其它没被爆光的“好官”就一定没贪吗?个人认为只是他们更会“做人”罢了!
比起那些只会纸上谈兵,锋场作戏的草包官员,我宁愿要一个雷历风行,混世魔王般的“刺头”来掌管洛阳……
想起孙书记的遭遇我想到了“岳飞”
从岳飞的死因,我们已看得出他是一个如何好学,不贪财,不好色,不扰民,得军心的伟大人物。正因如此,便与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抵触。在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糊涂虫似的将领,可决不许任何将领有知识有志趣得民心得军心。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一般人以为岳飞之死由於反对和议,其实岳飞纵赞成和议,又何尝能够免祸?秦桧之唆使人弹劾岳飞,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安知不是秉承宋高宗的意旨,即不然,亦必是迎合宋高宗的意旨。其奸邪可恨,而实不足责。我们所要责备的,还是自坏长城的宋高宗,并当进而归咎於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
以前对这种官场的事情很不以为然,可是现在真的发现洛阳的现状如原地蹋步,甚至大有下滑的趋势,忍不住就想说两句,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