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史谈今吧 关注:115贴子:3,180
  • 10回复贴,共1

职场上的中国人到底有多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曾感叹:“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甚至有一点恐惧”。
相比许多其他国家居民那轻松悠闲的生活,“闲得发慌”才是许多赋闲在家的中国职场人的内心写照。
下面,我们从更为宏观和专业的角度,来把握一下职场上的中国人有多拼。


1楼2019-03-03 13:00回复
    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过去三十年,助推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是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尽管学术界都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正在边际递减,但从横向对比看,2018年中国拥有超8亿劳动力资源,依然高居全球第一。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总人口仅比印度多出6000万左右,但是中国劳动力总量却比印度多出2.8亿人(参见下图)。


    2楼2019-03-03 13:01
    回复
       劳动参与率世界第一
        快速老龄化并没有影响到国人对工作和就业的热情。从国际可比指标——劳动参与率的水平看,2018年中国劳动参与率水平高达68.4%,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位居首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1.8%),而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其劳动参与率为53.7%。(参见下图)


      5楼2019-03-03 13:05
      回复
        当然,我们不能把中国劳动参与率长期居高位仅仅归因于勤奋的国民特征,下述四方面因素也很重要。
          一是稳就业成为历次稳增长的首要政策目标。无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还是2018年经济下行过程中提出的“六稳”政策目标,决策部门稳增长的各项政策的首要目标都是稳定就业。在此背景下,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但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却屡创新高,失业率也持续下行(参见下图)。新增就业岗位的增长,带动了劳动参与率不断提升。


        6楼2019-03-03 13:06
        回复
          二是工薪和劳动所得是国人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工资性和经营性等劳务报酬收入累计为20681元,占比为73%,而财产性收入为2379元,仅占9%,财政转移净收入占比18%(参见下图)。


          7楼2019-03-03 13:07
          回复
            三是失业保险参保率和保障水平低。截至2018年末,我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96亿人,占劳动力资源总规模比重(参保率)不到25%。此外,我国当前的失业保险金上限,仅为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的90%,普通家庭如果仅靠失业保险金,几乎难以维持生活,这使得绝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会进入就业市场谋生。


            8楼2019-03-03 13:07
            回复
              四是农村地区高中入学率长期处于低位。2017年,长期跟踪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美国经济学家罗斯高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城镇地区的高中入学率在90%以上,但农村地区的高中入学率仅为37%左右。十年一次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也表明,我国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仅为23%。可见,农村地区青少年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满15岁)之后,60%以上都早早加入了劳动大军,这也成为推高中国整体劳动参与率的重要因素。


              9楼2019-03-03 13:08
              回复
                女性劳动参与率居高不下
                  从男女性别差异看,中国劳动参与率居高不下,做出最突出贡献的无疑是新时代的中国女性。横向对比的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高达61%,不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大多数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都在50%左右,印度女性劳动参与率更是只有27%,这也成为印度整体劳动参与率大幅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参见下图)。


                10楼2019-03-03 13:08
                回复
                  人均工作时长仅次于墨西哥
                    以上劳动参与率只是宏观上的数据,法定假日和工作时长更能反映职场上的国人勤劳程度。
                    从法定节假日、法定带薪年假数量看,刨除周末休假,国人每年的法定休假天数为16天,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仅高于墨西哥(13天),不仅远低于荷兰(36天)、丹麦(36天)、瑞典(34天)等高福利国家,也明显低于法国(37天)、英国(33天)、美国(25天)等经济发达国家。
                    即使与同以勤劳而享誉全球的东亚地区相比,中国法定假日数也明显低于日本(21天)、越南(22天)、中国香港(19天)、中国台湾(19天)、泰国(19天)和新加坡(18天)。
                    从工作时长看,2018年中国人均工作时长达2100个小时,仅次于墨西哥的2225小时,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工作时长(参见下图)。


                  12楼2019-03-03 13:10
                  回复
                    勤奋的中国人,加班为常态
                      在日常的工作中,5+2、白+黑、996等超长加班现象在许多城市早已司空见惯。据“滴滴大数据”统计,北京以绝对优势占据“最能加班城市”的第一名,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位列榜单前五。而从加班时间维度上来看,这些城市的下班高峰都集中在晚9点左右。
                      从行业来看,互联网行业是加班重灾区,很多互联网企业实行“996”工作制,“加班狗”也由此成了很多都市白领的自嘲用语。
                      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在传统制造业,典型如郑州富士康等企业,超长的工作时间、争分夺秒的工作节奏也成为一种常态。
                      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和服务行业,什么时候休假,休多少天假,主要由公司内部决定,员工的休假难以得到保障。即便是体制内和公务员队伍,“一杯茶、一张报纸”早已成了老黄历,“5+2”、“白+黑”成为许多体制内员工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常态。
                      我们时常感叹日常生活的压力让我们不敢停下脚步,但也正是因为一往无前的“勤奋”,使我们离美好生活越来越近,也让中国的崛起更有分量!


                    18楼2019-03-03 13:19
                    回复


                      19楼2019-03-03 13: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