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吧 关注:2,985贴子:209,730

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才是华夏族的本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原中心论总是坚持错误的理论,事实上长江中游古华夏文化的有六次北上问鼎中原,成为华夏族—汉族的本源:
第一次北上征服:5000-6000年前,由城背溪文化发展而来的油子岭文化北上,与南下江汉的仰韶文化相遇,产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从最新考古来看,庙底沟类型文化是从南向北发展的,最开始的产生点是在江汉一带,比如庙底沟文化区别于半坡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花瓣纹”和“西阴纹”彩陶,有学者认为华夏族的“华”同“花”,就是因“花瓣纹”而得名的,而“花瓣纹”和“西阴纹”最早出现在湖北关庙山文化中(出土有6000多年前的花瓣纹彩陶豆),后来在鄂北的雕龙碑文化和湘北的城头山文化中都有发现,时间上都距今6000多年前,比黄河流域的庙底沟文化要早得多。
学界错误观点:甘肃陕西学者认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是半坡文化在河南的变体,而半坡文化又是由甘肃的大地湾文化发展而来,而河南学者则坚持认为裴李岗文化才是仰韶文化的源头(实际上裴李岗文化更接近彭头山文化)。不过他们却一致认同庙底沟文化是半坡文化发展而来,在豫北产生壮大后开始南下,扩张至长江流域,直至越过长江,到达洞庭湖畔。
第二次北上征服:5000多年前屈家岭文化大规模北上,征服豫西南的庙底沟文化,从而形成庙底沟二期文化,此文化进入陕西,遇到齐家文化后发展为陕西龙山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此文化进入山西南部直接发展为陶寺文化;屈家岭文化在黄河南岸征服郑州大河村文化,形成大河村三期文化,渡过黄河继续北上后发展成后岗二期文化;屈家岭文化在安徽征服大汶口文化,形成尉迟寺文化,该文化后来发展成河南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
学界错误观点:河南学者认为庙底沟二期文化、大河村三期文化以及后岗二期文化都是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之间的过渡形态,从而证明了龙山文化是由仰韶文化发展演变而来。山东学者则认为尉迟寺文化是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之间的过渡形式,从而证明了龙山文化是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
第三次北上征服:4800年前湖北十堰的青龙泉三期文化发展出乱石滩文化,后来被有些学者命名为大寺龙山,该文化北上,4200年前在豫西发展成王湾三期文化。
学界错误观点:河南学者认为王湾三期文化由洛阳当地的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向南扩张至湖北石家河文化地区,并在4200年前左右取代天门的石家河文化。但实际上考古挖掘的河南的王湾三期文化上限不超过4200年前,甚至更晚(有论文明确指出其在河南出现仅在4000年前),而湖北出现的王湾三期文化因素却早在4600年前,为此河南学者故意将原来年代更早的含有六个亚型的遍布整个湖北的青龙泉三期文化用其最偏南的一个地区亚型(天门石家河文化)来命名,试图通过王湾三期文化与青龙泉三期文化的一个地区亚型的差别,来全盘否定湖北青龙泉三期文化对河南王湾三期文化的影响,从而得出颠倒黑白的荒谬结论,但实际上4200年前天门石家河地区的文化中更多保留了当地屈家岭文化的因素,与4800年前就开始在鄂北起源并早早脱胎于屈家岭文化的青龙泉三期文化有很多区别。
第四次北上征服:4200年前江汉平原的石家河文化,沿着淮夷走廊,继续屈家岭文化走过的老路,不断开拓,在山东西南部遭遇良渚文化,两者的碰撞产生了山东龙山文化西部类型(少昊文化),该文化对山东龙山文化海岱类型(太昊文化)向东猛烈挤压,并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是彻底征服了还是后者被动吸收前者文化,还不能定论)。
学界错误观点:山东龙山文化西部类型是由东部海岱类型向西扩张导致的,而山东龙山文化海岱类型的源头是东海峪三叠层,下层大汶口,中层是良渚文化,上层是龙山文化。山东学者说代表龙山文化海岱类型的太昊文化是源,而山东龙山文化西部类型的少昊文化只是流,少昊文化继续向西向南扩张,征服江汉平原土著后产生了石家河文化,石家河文化比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更多少昊文化的因素。但实际上,很多学者认为东海峪三叠层其实就是良渚文化沿山东海岸线北上后的一种变体,它与山东龙山文化西部类型有着本质区别。
第五次北上征服:4000年前湖北随州的青龙泉三期文化发展出西花园类型,该文化向北发展,直插王湾三期文化,在河南产生出煤山文化,煤山文化最终发展出北方的二里头文化,而南方的二里头文化并非源自北方的二里头文化,而是直接来源于湖北西花园文化的南下分支变体。
学界错误观点:煤山文化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而二里头文化由晋南豫北的煤山文化发展而来,二里头文化南下扩张到了南方江汉地区及长江流域。
第六次北上征服:3800年前湖北盘龙城的石家河文化晚期发展出盘龙城商文化,该文化北上形成二里岗文化,继续北上进而最终发展出殷墟文化。
学界错误观点:商文化由本地二里头文化发展而来,又部分源自河北的下七恒文化,下七恒文化又明显受到夏家店文化和岳石文化南下的影响。


IP属地:湖北1楼2019-03-09 18:29回复
    屈家岭至石家河,是炎族文化,是姜戎文化前身。良渚是黄帝文化,北伐大汶口的荤粥,与东进石家河碰撞,产生龙山文化。大约于前2400年左右,石家河文化的大本营被山东龙山赶走。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9-03-16 07:43
    收起回复
      周说的语言和商不同,甲骨文还有很大部分搞不清楚。汉语是分析类语言,这很奇怪和周围邻居都不一样。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3-18 19:44
      收起回复
        周人日常服装语中亚接近,不同于后来宽大严谨楚汉系服装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3-19 09:49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7V5Q7P5
          你说的类似中亚服饰的周人服饰不是没有,只是很少,只在少量人形陶范中发现,代表的是某些下层百姓,没有在贵族和士兵身上发现。

          比如山西出土周代男女人形陶范,穿矩领袍服,齐膝花衣戴平顶帽,腰间系一丝绦,打个连环扣,带头还缀两个小绒球,河南也发现这种装束大同小异的人形。这些服饰的特点已经非常接近现在中亚一些民族的服装。特点是上下连体的矩领袍服,长及膝盖,有腰带,窄袖。
          但是代表周朝士兵的服饰是下面这样的:

          代表贵族服饰的玉人是这样的:

          这些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上衣矩领,下面穿裙子,没有腰带,窄袖,类似现在很多藏缅民族的服饰,如下面:


          IP属地:湖北8楼2019-03-19 14:30
          回复
            注意以上图像女性,穿着裙子,带着塞人的高帽。至于后来的西南少民,在西周那个年代可能没什么像样的衣服吧,是受其他地区影响的结果。颜色也比较奇怪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3-19 18:08
            收起回复
              迁徙路线是由南向北的,源头在南方这种说法没有错,但是华夏核心民族核心文化是北方产生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大举北进是事实,与之对应的就是丹朱三苗。但是被西北部的齐家文化击退也是事实,从而开启夏商周。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4-09 18:18
              收起回复
                说说我的个人见解。
                龙山文化的黑陶很可能是源于屈家岭文化,四五千年前龙山、石家河、良渚等都陆续出现了黑陶,这些都是所谓的泛龙山文化。而最早的黑陶出现在屈家岭文化。
                五千多年前庙底沟文化没落,大汶口文化西进,而后屈家岭北上,大汶口北退到山西一代,与当地庙底沟文化产生庙底沟二期文化。这就是所谓的尧舜时期,这时候河南的屈家岭演变为石家河,应该就是三苗了。而庙底沟的嫡系传人被赶到甘肃内蒙一带,随着西方青铜文化的进入,直接与老虎山、齐家接触,齐家和老虎山吸收了青铜文化逐渐强大起来。老虎山文化应该是有很多通古斯血缘,南进灭了陶寺,西进灭了夏家店下层成为夏家店上层发展为山戎,再向西南进入山东灭了龙山产生岳石文化。甚至对先商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9-04-10 08:43
                收起回复
                  我认为兄弟高论,刚刚仔细看了看。龙山文化确实是受到长江文化的重要影响下发展而来的,不过我认为华夏文化的发源地还是北方,只是周人是北方系统的仰韶文化发展出来。毕竟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以中原自居,而屈家岭大汶口等都成了南蛮、东夷、北狄、西戎(严格讲应该不包括羌人,主要是指西方进入的养狗的白种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9-04-10 10:36
                  收起回复
                    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却没有正统,更没有统一华夏,说到底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文化冲击者和影响者,二里头还有岳石文化元素呢。难道二里头是被岳石文化征服的吗?在远古时期,各文化区域之间摩擦和碰撞难免的。古人从南扩张到北,裴李岗文化消失,大地湾文化发展为仰韶文化。而流亡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直接影响了东部和南部以及东南的各区域文化。仰韶文化崛起之后,大江南北逐渐崛起了大汶口、良渚、屈家岭、红山等文化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9-04-10 12:25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9-04-13 23:27
                      收起回复
                        路过
                        屈家岭文化 至少 上层贵族中 有来自红山文化区的人群吧


                        IP属地:北京22楼2019-04-16 21:09
                        收起回复
                          关于“第一次北上征服”:
                          油子岭文化北上仰韶区,产生的是庙底沟二期文化吧;
                          而传统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之应该有大不同,可称为庙底沟一期?
                          一期早于二期几百至近千年呢?
                          另,油子岭文化是屈家岭的源头没错;
                          但城背溪似乎更应该是大溪文化的源头吧?好像被称作“前大溪文化”的说;
                          大溪文化与“油子岭-屈家岭”是属于不同系统的文化吧?


                          IP属地:北京23楼2019-04-17 19:16
                          收起回复
                            孟华平:
                            l 大溪文化主要源于城背溪文化,
                            l 屈家岭文化则主要源于油子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不可能源于大溪文化。


                            IP属地:北京24楼2019-04-17 21:24
                            收起回复
                              我基本认同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是非常强大的,主要表现在五千年前到四千年前这段时间。这段时间他们是中华大地的主导性文化,开创了龙山文化。而夏商周则是西北地区主导的,至少现有的证据更支持这一点,夏商周基本上都是鬲文化系统,在体质人类学上讲,这一时期甚至中国人体质特征是西北化的。


                              来自手机贴吧25楼2019-04-18 07: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