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气运行法吧 关注:44,335贴子:296,295
  • 10回复贴,共1

练功百天左右,发个贴纪念下,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算时间一百天多一点,中间有事中断了二十多天,间中也有几次碰到出差或有事、心情差一两天没练的;
最大的收获是感觉慢性鼻窦炎有好转,且好转不小;刚开始症状重且多,越到后越症状越轻;
中间有一次受寒,鼻窦炎也比以前容易好,以往都要一周多,那次不到4天就好;而且两年多没有的嗅觉又有了。
可能自己胃或体质问题没有像别人那么容易的一步、二步、三步的验证进行下去,但只要有练就对身体有益,我想我还是能坚持下去。
现在我练功时一般先练第一步,呼气时意到心窝,等心窝感觉强些时再意念将心窝气感引到下丹田,再意守下丹田;
昨晚意守下丹田,迷糊间尾闾大大跳动一下,而今晚前面练时也是在迷糊间会阴处有大跳动;
但我的丹田虽然有感觉,却不觉强壮,不知算不算在第三步......


IP属地:福建1楼2019-03-13 22:35回复
    丹田有感觉就已经是第三步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3-13 22:37
    收起回复
      已经到第三步了。


      IP属地:甘肃3楼2019-03-14 11:18
      回复
        我尾闾是有气感,但不是跳动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3-24 09:59
        收起回复
          会阴和尾闾有反应就算已经进入第四步。


          IP属地:马来西亚5楼2019-03-25 18:54
          收起回复
            晚上散步回来,逛下帖吧,8点50左右开始坐练;
            凡事放下;
            松静自然;
            恬淡虚无;
            物我两忘;
            嘴里默念上面四句进行调心、调身、调息;
            收回视线,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窝),心(窝)观(下丹)田;
            再收回视线闭眼,内视从头到下丹田;
            意念下丹田时开始注意呼气;此时背部已有气感,感觉尾闾和玉枕处有气动,前几天刚通了玉枕(自己算资质差的,一百五十天才通督),感觉当时气过玉枕是水磨过去的,没什么轰然一声冲关的事(可能气不足吧);现在气过玉枕依然比较慢,过了玉枕气停在百会,不知要在百会聚气多少天,才会下任脉;
            “有妙观妙,无妙观窍”,意念注意督脉的气动和百会,过了好几股气上百会;不知多久,忽然感觉尾闾部沉重,跟着心跳的节奏在慢慢动,似乎有重重冲压感,心想不会有那么大的气流吧,意念随着那股气动沿督脉往上走,感觉跟前几日气上百会不同,但这次气上百会好像仍然是在调理督脉(不知身体是哪问题?气在任督虽有气感觉皆没感觉暖意),这种调理不怎么好描述,整了几个身上痛点,前面胃区左边也有个(练第一、二步时那倒没感觉);
            自己估坐的时间应该超过了一个小时,右边屁股开始变痛,奇怪左边不会;
            想忍忍会不会后面气下任脉,就继续坐练,这时身体依然放松让气去整(感觉有点像自发功,只是身体没动作);气忽然从左后部(好像是,记不大清了)上去,经左后脑到前脸左部,右边没感觉,弄了一阵;这时感觉右边臀部疼的有些厉害,心想有些坚持不下了,忽然两个大腿有些气感在微抖动,好像气在调理臀部和大腿,过一会感觉左臀似乎通了什么,没那么疼了;
            注意力回到身上,还是没感觉气有到舌尖,慢慢的身上的气感都没了;
            收功看下时间,今天坐了快两小时。


            IP属地:福建6楼2019-05-07 23:33
            回复
              ......以前有看过没注意到,也转下
              不知有几个人通督后后是如此练的?
              通督后的锻炼要领:
              原则上还是守下丹田。下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通督后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如头顶百会穴(上丹田)出现活动力量,可以意守头顶。“有欲观窍,无欲观妙”,是练功不同阶段的思想处理方法。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相机处置。具体如下。
              通督后,可重新按第一步意守心窝部(中丹田)。当心窝部的真气自然向下丹田运行时,即可按第二步练习,然后按第三步意守下丹田,当真气进入督脉时,按第四步锻炼。督脉真气活跃于头部时, 不要意念向下导引, 静以待之, 真气自然会通过印堂向下运行。此时,可以顺其自然复练第一步功。这样操作,动静转化,运转周天,全在自然而然之中。当功力稳定后,即身体中的各种反应都平复后,锻炼时就可顺其自然,没必要再循前法。
              当练功中自然产生“胎息”现象时,可以不再守丹田,松静自然地保持入静的佳境。当出现“物我两忘”的高度入静境界后,自然地定守,不可复求丹田,也不可产生追求的念头。如练功中印堂显现出明光,且比较稳定时,可定守于明光之中心,或者将明光送入下丹田或中丹田而定守。


              IP属地:福建7楼2019-05-08 00:06
              回复
                再转一个,不知过来者认为对不对?
                第五步功的目的是“育生机”,“育”的方法就是“元神蓄力”,操作要领如下:
                1) 轻守丹田启动气机,头顶百会穴处有活动力量时,轻守头顶,头顶活动力量消失时,转回轻守丹田,即“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2) 元神蓄力,关键是识神如何做好“不能不放,不能不顾”。启动气机,识神起主导作用(一般是识神轻守丹田开始),启动气机后,识神就应该退居二线,交给元神做主,这就是“不能不放”。元神做主后,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动作,识神要静观其妙,不能溜号去做其他事情(杂念),这就是“不能不顾”。当元神没有大动作后,识神没有妙可观,识神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入定)。过一段时间看元神还没有大动作,识神坐不住了,开始“有欲观窍”,启动新一轮气机,督促元神进行新一轮动作,这也是“不能不顾”。
                3) 在形成小周天后,坚持真法锻炼,大周天也会渐渐自通。在大周天渐通过程中,还是坚持有什么算什么,不宜去体会大周天的路线,以免以意领气而感不适。


                IP属地:福建8楼2019-05-08 0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