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7
作为一个一直对WIN平板十分有好感,并且用了很多部平板的爱好者,一直以来对于便宜又好用的WIN平板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所以开一帖,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于WIN平板的各种疑问与看法。
我认识WIN平板是从thinkpad8开始的,当时在读大学,一直期待着想拥有一部那样小巧可爱的平板,代替自己粗重的15.6寸华硕笔记本,在保有简单办公学习功能的同时,摈弃大部分的游戏功能,让自己安心地进行现代化高科技学习。不过可惜的是我当时太穷了,最后几经纠结,买了第一部WIN平板,中柏Ezpad mini3,配置我现在还能背得,Z8300+2+32,1280*800,8寸,带一个全尺寸USB口(这个才是我决定买它的原因)。从京东入手,赶上了活动,很便宜,399块。然后我自己买了一个皮套和蓝牙键盘,往桌子上一放,还真的像那么回事!安装完OFFICE还能剩下十几个G,按捺不住,开始往里面丢游戏。刺客信条2,启动!卡得动弹不得,删除。红警3,启动!太卡了,删除。NBA2K,启……算了直接删除。然后就只隔三差五地开开机,关关机,慢慢地开始吃灰,每天下课是打开自己的华硕大本子打游戏。如果这个时候有人问我WIN平板怎么样,我回毫不犹豫地回答,很棒,四五百块就能实现一台完整电脑的功能,但是也仅此了。
那时候的WIN平板。只是实现了“能勉强打开”,离“真正生产力”能用的境界还远得很。这块板子和其它大部分WIN平板一样,有着很多的缺点。(1)7~10寸的太小了,对于WIN平台来说,至少要12寸,才能基本舒服地使用大部分应用软件。这个尺寸的本子,无论是1280*800还是1920*1200/1080+150%显示比例,都太小了,最简单的例子,OFFICE里那些选 字体的界面,手指很难点到下拉选项的箭头,有时候连关闭窗口按键都会按错。当然有很多人会说了,不是有专门的UWP软件吗。这个,懂的都懂,不想说多,离开了EXE程序,WIN板什么都不是。至于推黄油,我想安卓用ONES也可以吧?(2)由于小尺寸造成另一个问题,就是打字姿势别扭,容易累。(3)作为平板的意义很小,离开键鼠可以说无法工作。WIN10优化了触屏模式,可于事无补。(4)极差的做工和质量,但是重量却从来不低。(5)极低的性能,可以说除了打字一无是处。但是随着安卓软件的进步,在安卓上进行OFFICE办公也可以变得非常便利(没错,就是TNT)。Z系列的羸弱让微软surface只在surface试水过Z系列的最强z8700而已,不过微软自己用的i5也是不堪大用。
总之在以Z字开头的ATOM平板时代,WIN平板给人的感觉是就是两个字,粗暴。在没有软件生态支持的情况下,生硬地把屏幕和键盘分离开。为了单纯追求高低耗,极大地降低了性能。为了凑出一台基本完整的“电脑”,无限阉割内存、硬盘、喇叭、网卡等硬件的性能。特别是国内寨板厂商,把这些手段用到了极致。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很多,比如网卡和USB共一个通道,导致在快速拷贝的时候,会造成断流。为了给8300上4G内存,而硬生生拆分通道(好像更有8350上8G的丧心病狂之举)。
特别是我后来用过一台可以说是集大成者,Ezpad 5SE,拥有着z8300+4+64+1080p+电磁手写屏+surface型支架+2个全尺寸USBK口的梦幻配置,从一上市我就觊觎,不过直到工作后才有幸通过闲鱼,二婚一台。这机子即使从现在来看,都是非常全能的。但是它也给了我非常差的体验。首先是这个4G内存,本来z8300就是单通道低速内存,还强行分割成两个通道,所以体验大部分时候还比不z8300+2G内存(友情提示,2G内存的板子自建2G的虚拟内存,就基本不会再有内存不足的提示了)。然后带了1080p屏幕,对于这个CPU来说带高分屏真的吃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性能拖累所以触摸不跟手。电磁屏手写能写,但是反应慢,飘移,笔一接触屏幕,CPU使用率就直接上50%。并且不知道是不是由于中柏的锅,如果不安装电磁屏的驱动,屏幕的一部分还无法触摸。支架设计很失败,外壳不是金属而是塑料,所以长期撑开支架的情况下,支架和外壳交界处会出现开裂。至于说什么外放喇叭和摄像头?拜托寨板有这两个东西吗??
所以一直以来,WIN平板的面子,都是靠着微软自家的旗舰surface来支撑的。但是surface的问题也不小,过高的价格,极大的重量,还有各种奇葩不合理设计。不过好在微软家底大,并且热爱投入,所以在第3代之后,surface离微软所预想的样子是越来越近了。但是寨板厂商还是一样我行我素。
我一直非常奇怪,当时全世界的平板,价格都是极低的,仿佛和现在手机战场一样,小米VIVO都打起了价格战。特别是我关注比较多的中柏、多美能、普耐尔等,用和酷比魔方等“稍大厂”一样的价格,实现了更多的,“更好的”功能。理论上都是刺刀见红,恨不能抢下每一个客户。但是事实相反,这些厂商好像并不是非常在意各个友商的表现,也不是非常在乎能从用户手里抢到多少钱,因为这些板子都有着大量的赠品和优惠券,我记得当时普耐尔官方最低的时候能199拿下一块7寸的板子,惊为天人!
所以解释只有一个,他们其实在为国争光,在挣美国人的刀乐。没错,说的就是INTEL,作为ATOM的亲生父亲,为了自己孩子能扬名立万,洒下万金为孩子铺路。没记错,当时应该是全额补贴,也就是CPU白送,系统也是白送。那个时候,内存和EMMC才多少钱?一个寨板的成本可能控制在100以内。所以说他做的越多,赚得越多。世界上这么大大厂都做这种龌龊勾当,没把INTEL吸干了也算INTEL了不起。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厂商对于寨板品质毫无追求,能多凑合就多凑合,甚至出现过“以换代修”。
我一直很奇怪的另一个问题,WIN平板的价格,在硬件基本没有变化的基础上,售价是一路走高的。以我最爱的中柏Ezpadmini系列为例,第4、5代相比于第3代,还有着反向的升级,比如取消了全尺寸USB口。不难想到,INTEL砍掉了ATOM系列,及时止损,z8300还在卖,不过已经回复到正常的价格21刀,本来人力物力成本都在上涨,现在最重要的CPU和windows系统都要钱了,这还了得?所以看到国内寨板厂商还在做z8300的板子,并且价格一路上扬,都快扬到1000块去了,我除了无奈,也只能笑笑了。
至于后继的N3450,5Y10C,4300Y等等,也算是WIN平板发展的新方向吧,少了些狂躁,多了些追求。那些板子我用得不多,用过一代神器i7手写版,说真的,很一般,与z8700差很多吗?其它的看一眼CPU参数就知道,一路货色。WIN平板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一个虚假的需求。作为生产力代表的windows平台,对于这种所谓的离不开键鼠的便携性真是有着强烈需求吗?我觉得甚至不如那些电脑棒,一个U盘,放在口袋里就能用,把外设全部独立开。或者更加智能地,投影屏幕和键鼠。这些其实都已经有了,但是想大面积地进行实用,路还长。
稍微回头看一下ATOM这个系列。我其实接触得很早,N455和N2600我都用过,N455支持XP,所以体验其实不错的,只是发热太大,N2600好像都没有XP的驱动,只能WIN7,体验惨不忍睹。后来ATOM这个系列的能耗比是越做越优秀,到巅峰的z8xx0系列,已经做到2w的功耗实现家用机的性能。可是这有什么用呢,谁还差那点电费。现在手机CPU都只一心追求高性能,充电半小时,畅玩一小时?没关系!而我们对于windows平台的cpu的追求只有一个,那就只是,高性能,低价格。发热?风冷水冷都用上。时代在发展,而INTEL却看错了方向,留下的只有全世界的WIN板狂欢而已。
谁还有华硕的t300chi,便宜地出一台给我呗。(滑稽)
作为一个一直对WIN平板十分有好感,并且用了很多部平板的爱好者,一直以来对于便宜又好用的WIN平板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所以开一帖,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于WIN平板的各种疑问与看法。
我认识WIN平板是从thinkpad8开始的,当时在读大学,一直期待着想拥有一部那样小巧可爱的平板,代替自己粗重的15.6寸华硕笔记本,在保有简单办公学习功能的同时,摈弃大部分的游戏功能,让自己安心地进行现代化高科技学习。不过可惜的是我当时太穷了,最后几经纠结,买了第一部WIN平板,中柏Ezpad mini3,配置我现在还能背得,Z8300+2+32,1280*800,8寸,带一个全尺寸USB口(这个才是我决定买它的原因)。从京东入手,赶上了活动,很便宜,399块。然后我自己买了一个皮套和蓝牙键盘,往桌子上一放,还真的像那么回事!安装完OFFICE还能剩下十几个G,按捺不住,开始往里面丢游戏。刺客信条2,启动!卡得动弹不得,删除。红警3,启动!太卡了,删除。NBA2K,启……算了直接删除。然后就只隔三差五地开开机,关关机,慢慢地开始吃灰,每天下课是打开自己的华硕大本子打游戏。如果这个时候有人问我WIN平板怎么样,我回毫不犹豫地回答,很棒,四五百块就能实现一台完整电脑的功能,但是也仅此了。
那时候的WIN平板。只是实现了“能勉强打开”,离“真正生产力”能用的境界还远得很。这块板子和其它大部分WIN平板一样,有着很多的缺点。(1)7~10寸的太小了,对于WIN平台来说,至少要12寸,才能基本舒服地使用大部分应用软件。这个尺寸的本子,无论是1280*800还是1920*1200/1080+150%显示比例,都太小了,最简单的例子,OFFICE里那些选 字体的界面,手指很难点到下拉选项的箭头,有时候连关闭窗口按键都会按错。当然有很多人会说了,不是有专门的UWP软件吗。这个,懂的都懂,不想说多,离开了EXE程序,WIN板什么都不是。至于推黄油,我想安卓用ONES也可以吧?(2)由于小尺寸造成另一个问题,就是打字姿势别扭,容易累。(3)作为平板的意义很小,离开键鼠可以说无法工作。WIN10优化了触屏模式,可于事无补。(4)极差的做工和质量,但是重量却从来不低。(5)极低的性能,可以说除了打字一无是处。但是随着安卓软件的进步,在安卓上进行OFFICE办公也可以变得非常便利(没错,就是TNT)。Z系列的羸弱让微软surface只在surface试水过Z系列的最强z8700而已,不过微软自己用的i5也是不堪大用。
总之在以Z字开头的ATOM平板时代,WIN平板给人的感觉是就是两个字,粗暴。在没有软件生态支持的情况下,生硬地把屏幕和键盘分离开。为了单纯追求高低耗,极大地降低了性能。为了凑出一台基本完整的“电脑”,无限阉割内存、硬盘、喇叭、网卡等硬件的性能。特别是国内寨板厂商,把这些手段用到了极致。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很多,比如网卡和USB共一个通道,导致在快速拷贝的时候,会造成断流。为了给8300上4G内存,而硬生生拆分通道(好像更有8350上8G的丧心病狂之举)。
特别是我后来用过一台可以说是集大成者,Ezpad 5SE,拥有着z8300+4+64+1080p+电磁手写屏+surface型支架+2个全尺寸USBK口的梦幻配置,从一上市我就觊觎,不过直到工作后才有幸通过闲鱼,二婚一台。这机子即使从现在来看,都是非常全能的。但是它也给了我非常差的体验。首先是这个4G内存,本来z8300就是单通道低速内存,还强行分割成两个通道,所以体验大部分时候还比不z8300+2G内存(友情提示,2G内存的板子自建2G的虚拟内存,就基本不会再有内存不足的提示了)。然后带了1080p屏幕,对于这个CPU来说带高分屏真的吃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性能拖累所以触摸不跟手。电磁屏手写能写,但是反应慢,飘移,笔一接触屏幕,CPU使用率就直接上50%。并且不知道是不是由于中柏的锅,如果不安装电磁屏的驱动,屏幕的一部分还无法触摸。支架设计很失败,外壳不是金属而是塑料,所以长期撑开支架的情况下,支架和外壳交界处会出现开裂。至于说什么外放喇叭和摄像头?拜托寨板有这两个东西吗??
所以一直以来,WIN平板的面子,都是靠着微软自家的旗舰surface来支撑的。但是surface的问题也不小,过高的价格,极大的重量,还有各种奇葩不合理设计。不过好在微软家底大,并且热爱投入,所以在第3代之后,surface离微软所预想的样子是越来越近了。但是寨板厂商还是一样我行我素。
我一直非常奇怪,当时全世界的平板,价格都是极低的,仿佛和现在手机战场一样,小米VIVO都打起了价格战。特别是我关注比较多的中柏、多美能、普耐尔等,用和酷比魔方等“稍大厂”一样的价格,实现了更多的,“更好的”功能。理论上都是刺刀见红,恨不能抢下每一个客户。但是事实相反,这些厂商好像并不是非常在意各个友商的表现,也不是非常在乎能从用户手里抢到多少钱,因为这些板子都有着大量的赠品和优惠券,我记得当时普耐尔官方最低的时候能199拿下一块7寸的板子,惊为天人!
所以解释只有一个,他们其实在为国争光,在挣美国人的刀乐。没错,说的就是INTEL,作为ATOM的亲生父亲,为了自己孩子能扬名立万,洒下万金为孩子铺路。没记错,当时应该是全额补贴,也就是CPU白送,系统也是白送。那个时候,内存和EMMC才多少钱?一个寨板的成本可能控制在100以内。所以说他做的越多,赚得越多。世界上这么大大厂都做这种龌龊勾当,没把INTEL吸干了也算INTEL了不起。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厂商对于寨板品质毫无追求,能多凑合就多凑合,甚至出现过“以换代修”。
我一直很奇怪的另一个问题,WIN平板的价格,在硬件基本没有变化的基础上,售价是一路走高的。以我最爱的中柏Ezpadmini系列为例,第4、5代相比于第3代,还有着反向的升级,比如取消了全尺寸USB口。不难想到,INTEL砍掉了ATOM系列,及时止损,z8300还在卖,不过已经回复到正常的价格21刀,本来人力物力成本都在上涨,现在最重要的CPU和windows系统都要钱了,这还了得?所以看到国内寨板厂商还在做z8300的板子,并且价格一路上扬,都快扬到1000块去了,我除了无奈,也只能笑笑了。
至于后继的N3450,5Y10C,4300Y等等,也算是WIN平板发展的新方向吧,少了些狂躁,多了些追求。那些板子我用得不多,用过一代神器i7手写版,说真的,很一般,与z8700差很多吗?其它的看一眼CPU参数就知道,一路货色。WIN平板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一个虚假的需求。作为生产力代表的windows平台,对于这种所谓的离不开键鼠的便携性真是有着强烈需求吗?我觉得甚至不如那些电脑棒,一个U盘,放在口袋里就能用,把外设全部独立开。或者更加智能地,投影屏幕和键鼠。这些其实都已经有了,但是想大面积地进行实用,路还长。
稍微回头看一下ATOM这个系列。我其实接触得很早,N455和N2600我都用过,N455支持XP,所以体验其实不错的,只是发热太大,N2600好像都没有XP的驱动,只能WIN7,体验惨不忍睹。后来ATOM这个系列的能耗比是越做越优秀,到巅峰的z8xx0系列,已经做到2w的功耗实现家用机的性能。可是这有什么用呢,谁还差那点电费。现在手机CPU都只一心追求高性能,充电半小时,畅玩一小时?没关系!而我们对于windows平台的cpu的追求只有一个,那就只是,高性能,低价格。发热?风冷水冷都用上。时代在发展,而INTEL却看错了方向,留下的只有全世界的WIN板狂欢而已。
谁还有华硕的t300chi,便宜地出一台给我呗。(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