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之王2吧 关注:29,154贴子:104,686
  • 10回复贴,共1

【mod测试】1066,一代枭雄的荣耀与落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下是lz在首次测试自制mod的20年看海情况,主要是关于1066剧本中的一代豪杰人物的一生
下面分两楼,一楼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崩溃(精罗狂喜),二楼是十五年亚美尼亚战争(精罗忧伤)
1066年,发生了三件大事,
其一英格兰王位战争中,诺曼底的威廉被萨克逊人击败,萨克逊人又被挪威入侵成功
其二神圣罗马帝国想法兰西王国宣战,泽兰战争爆发
其三塞尔柱苏丹国向拜占庭帝国宣战,亚美尼亚战争爆发
lz主视角在小亚细亚,所以对于亚美尼亚战争观察的最仔细


1楼2019-05-03 17:42回复
    泽兰战争爆发时,神圣罗马帝国各方诸侯总动员兵力8万,法兰西联军总动员兵力4万。
    德皇出于兵力上的巨大优势,不计代价的连续发动进攻,虽然有所斩获,但是很快造成国内经济崩溃,境内诸侯大批破产,国内秩序混乱,叛乱快速增加。德皇遂在次年开始将军队主力调回国内镇压叛乱。而借此良机,相对团结的法兰西王国军队连续歼灭勃艮第地区的德意志偏师,两年之间,此消彼长,神罗全国兵员下降至5万,而法军越打越多,攻守异势。
    最终,法兰西两个集团军4万人在第戎附近伏击突进的德军2.5万人,德皇丢弃军队向东逃窜,神罗主力被击溃,从此失去进攻能力。伴随前线战败,德皇威望下降,各路反叛势力蜂起,
    弗里西亚、意大利、中法兰克、勃艮第接连独立,纽伦堡等地区则被农民起义夺取,德意志从皇帝到诸侯都一贫如洗、无兵可用,帝国呈现土崩瓦解之势。
    然而奇妙的是,就在泽兰战争接近尾声,法兰西即将胜利之际,年仅19岁的法王路易居然突然死于抑郁。。。

    在泽兰战争结束之后,神罗背负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威望扫地又激起了更多的叛乱,皇帝各处平叛整整4年没有离开军队,最终在平定普罗旺斯-奥地利阴谋集团的战场上死于一名神父之手。
    他18岁的儿子完全不能控制朝政,不久就在宫廷政变之中被广结党羽的帝国元帅图斯坎尼公爵控制起来,成了傀儡。手握大权的图斯坎尼公爵不思平叛,更关心消灭自己的竞争对手以问鼎皇冠,匆忙之间以斯瓦比亚、巴伐利亚为首的各路贵族纷纷以保卫萨利安王朝为名起兵反叛,彻底将残余的神罗变成了密集恐惧症的乐园。
    最终老图斯坎尼公爵在皇帝逐渐年长后谋杀了皇帝,临死将摄政之位传给了儿子,小图斯坎尼公爵则挟持幼主,强行吞并了萨利安王室领地,至此萨利安王朝已经完全失去直属封地,垮台近在眼前。


    2楼2019-05-03 17:49
    回复
      塞尔柱入侵亚美尼亚的战争开始时,谁也没想到这一仗一打就是十五年。
      1066年,塞尔柱阿斯兰苏丹大举入侵亚美尼亚,当时塞尔柱苏丹国总兵员达到16万,而阿斯兰本人为当时名将。反过来,拜占庭帝国虽然康斯坦丁诺斯杜卡斯能力一般,但帝国仍然拥有总计18万的庞大军队。
      很快,从伊庇鲁斯到卑路支,两大帝国的军队源源不断的涌向小亚细亚前线,各路诸侯旌旗参差,不胜其数,这架势如同世界大战。


      3楼2019-05-03 17:56
      回复
        然而开战不久,拜占庭前锋就屡遭败绩,虽然小亚细亚军队集结较快,但是拜占庭国库空空,军队饷银无着,毫无士气。而塞尔柱军队物资充足,战役高昂,迅速占领了边境诸城。
        随着拜占庭主力大批抵达前线,塞尔柱军队的人数劣势开始凸显。然而拜占庭军队战斗力低下,一败再败,最终在皇帝的驱使下7万拜占庭各路军队对山谷中的2万突厥前锋发动了集群攻击,以求淹没敌人。然而由于协调不力,各路军队添油战术,竟导致7万大军全军崩溃。
        在亚美尼亚的山谷中,双方均难以得到补给,而为了与战斗力强悍的突厥军队战斗,拜占庭将领们不得不囤积重兵,忍受常年的物资缺乏与非战斗损耗。出于不知名的原因,塞尔柱只在前线部署了6万左右的军队,这反倒大大减轻了后勤压力,越战越勇。


        4楼2019-05-03 17:56
        回复
          1071年,拜占庭再次集结集团军,总计6万人的大军队对塞尔柱苏丹所在的禁卫军本部2.5万人发起了一场决定性的会战。拜占庭军队再次表现惨淡,6万大军被30军事的阿斯兰苏丹打的全军崩溃,幸而后续又有4万各路拜占庭军队进入战场,在超过5:1的巨大人数优势下塞尔柱军队战败撤退,苏丹本人在败逃过程中受伤毁容。
          这场会战双方在十几公里的战场上投入十数万军队,而拜占庭帝国终于将塞尔柱军队挤出了亚美尼亚。
          然而这不是没有代价的,此役过后,拜占庭总兵员不足7万,而塞尔柱仍然拥有12万大军。
          另一方面,常年战争导致双方的统治均不稳定,各路a起b义c频繁发生,在这种状态下,双方达成了一种奇怪的默契——各自撤军平叛,两国边境线上一时间死一般的寂静。


          5楼2019-05-03 17:56
          回复
            数年之内,塞尔柱一方的叛乱逐渐平定,威望高涨的苏丹再次掌握了局势,而拜占庭帝国却每况愈下,为了寻求贵族阶层的兵员支持,拜占庭皇帝签署法令,允许贵族肆意兼并自耕农和小土地主。这反过来导致a叛b乱c更加炽烈,中央经济崩溃,军队士气瓦解,皇帝威信扫地。
            待到1078年突厥军队再次入侵亚美尼亚之时,拜占庭帝国已经无法组织起会战力量了。
            1081年,70岁高龄的拜占庭皇帝遭遇禁卫军a叛b乱c,遭到幽禁后不久去世,各地a叛b乱c达到高潮,连君堡都在不久之后被农民a起b义c攻陷,拜占庭彻底进入了被叛军全境占领,叛军守国门的状态。
            巧合的是,领兵在外的塞尔柱苏丹同时收到了伊斯法罕出现a政b变c阴谋集团的消息,于是最终双方匆忙签署了一纸白和协议,长达十五年,双方死伤近30万的亚美尼亚战争戏剧性的戛然而止。


            6楼2019-05-03 17:58
            回复
              而威望卓著的塞尔柱阿斯兰苏丹在晚年却遭遇了突发的a政b变c集团叛乱,虽然a叛b乱c集团遭遇了军事上的失败,但是苏丹为了笼络人心,显示宽容,竟令a叛b乱c集团领袖乌拜德继续担任禁军将领的要职。
              他的宽容很快就得到了“报答”,两年后乌拜德再次发难,苏丹年迈体衰惨遭囚禁,随后乌拜德以苏丹名义召集国内诸侯。这导致以哈里发为首的大批地方实力派趁势发难,两河流域陷入一片战火当中。


              7楼2019-05-03 17:58
              回复
                楼主,请问楼主为何战报兵力规模那么大,是怎么让所有封臣都参战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5-09 1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