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人信佛,常偱偱相诱,邀我入教,但心中有些困惑始终难解,心存疑虑。然问道于她,又有至少一半说不出令我信服的道理,遂于此请教诸位佛理高人,盼能解疑释惑,因为只有心悦诚服,再无犹疑,才能做到心无旁骛,宁心静神,才能有好的效果。我觉得,不仅是对我,对其它学佛的人,厘清心底那些困惑和不敢宣之于口的疑虑,也是至关重要的事。
下面是我将心中疑问向她求教时的情景,我想,以对话的形式描述,更容易理解一些。
问题一、
我:为何要信佛?
她:生灵均要转世,信佛则积累果报,来世可转个好身份,否则化身猪犬,至少也是贫寒不幸人生。
我:除信仰外,还有什么方法累积好果报?
她:行善
我:照此说法,今生我的境遇,为前世所影响了?
她:是的。
我:但前世的记忆并未带到今生,其实是两个人,今世的坏人恶事做尽,却可能潇洒一生;而让下世的一个好人替前世的恶人遭报应,他虽然日行多善,造福时间,却凄惨不堪;他今世积累了好果报,抵消了前世的恶报还有剩余,则下世又一个恶人,岂非又可以边做坏事边享福?你觉得,这种轮回的规则是否合理呢?
她:合理与否,既然神佛定好规矩,就按此规条执行,你不服也是枉然。
我:……
我:前世若坏事做尽,专门灭佛,今世纵修桥补路,日行多善,也必结局惨淡;而前世若诚心礼佛,则今生抢男霸女,亦可幸福一生。如此一来,善恶与报应并不一致,那些修桥补路的善人,做好事的积极性必然大减,这个规矩岂非起了阻挠行善的效果?
她:~~~~~~是有一点点消极作用啊。
问题二、
我:如此说来,信佛礼拜的目的,就是要赚取好的果报和功德,为自己来世打基础了?
她:当然了。
我:那佛教徒也太功利了吧
她:也不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好处,也有做善事的本心,有不求回报的成分的。
我:修佛人认为,行善可以累积好果报,所以也有利益的成分在内。
她:但本心助人的成分也是有的。
我:那有些人不信佛,不信果报,完全因为本性善良做好事,一点回报的想法都没有,岂非比部分动机是获取好果报的信佛行善者,要更为无私高尚么?
她:……
问题三、
我:雷锋不信佛,却总做好事,其来世境遇如何?
她:很好。
我:那只需要做好事即可,还信佛作甚?不信却做好事还更高尚。又或者我把礼佛跪拜的时间用来帮助孤寡老人,或把买香烛果品的钱捐给失学儿童。再极端一点,若我将功德箱里塞的钱偷走,拿去帮助需要的穷苦人,佛寺佛像虽然修缮经费减少,也不能扩大规模,但穷苦百姓得到了好处,许多本要饿死的人得以全活,那我的功德是正分还是负分呢?
我:说得过份一点,假设一人坏事做尽,却礼佛甚诚;另一人反感佛教,遇庙则拆,遇佛像则砸,但整日无私做好事。这两人果报分别如何呢?
她:……我去问问师父。
翌日
她:这回我可问清楚了。功德有世间功德和出世功德两种,是两套平行的评分体制,互不干涉。礼佛和对佛不敬影响的是出世功德,这个功德攒得多了,再一顿悟,就能成佛,并享受成佛后的超级快乐。而做善事恶事影响的仅是轮回后的世俗命运。所以说,雷锋这样的人,做好事得到世间功德,但不能累积成佛所需的资本(即出世功德),所以来世必然福泽绵长,但根本无法成佛。而如果不做善事,却礼佛甚诚,则来世日子过得一般,但积累了不少成佛所需的资本。
我:难怪人们要礼佛敬佛了,原来是可以增长成佛所需的功力。
她:是啊。
她:其实,行善和礼佛各有各的价值,可以取其一,当然最好是两者都做。如果把膜拜的时间拿来帮助孤寡老人,或把功德箱里本要修缮金身的钱拿去扶助贫苦人,虽然做了好事,来生有福泽,能过好日子,却对佛不敬,对礼佛进行了负面操作,必然扣除一部分出世功德,也就是说,离成佛更加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