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盘山古墓”又称“八卦坟”,古墓地址:毕节市七星关区市东街道办龙盘山半山中,乃川滇黔吴姓入黔始祖吴良弼夫人孙玉蓉墓,是吴姓20多万族人的共祖墓,到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墓地位于毕节市龙盘山下,良弼各地后裔每年清明节都去八卦坟扫墓,祭祀先祖,传播忠孝、仁爱、谦让、和谐、开拓进取家风。于公元2012年毕节市七星关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已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纳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报送当地文物局入网保存备查,并以(2012)11号文发了通知。
吴姓入黔始祖吴良弼是明初武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是颖川侯傅友德30万大军中28位指挥使之一,一路攻关破卡战功卓著被傅友德号为“关宝”,元孽平定后留镇毕节二龙关。祖母孙玉蓉遂携子公华公普来毕随军。弼公后从普定侯陈桓创建50屯堡成立毕节卫,为国家巩固疆土稳定社会再立新功。故钦赐世袭千户增袭一子,1400年良弼去世后长子公华承袭其指挥使职,后赴赤水卫镇守雪山关,次子镇守毕节二龙关世袭千户职,居住吴家屯,祖母孙玉蓉因此而葬此处。
此墓,历史悠久,葬于明初,已有六百多年,是毕节少有的古墓。其价值如下:
一、文化价值高。八卦坟用古24孝的“恣蚊饱血”、“卧冰求鲤”、“哭竹生笋”、“为母埋儿”、“打柴奉亲”、“闻雷泣墓”,六个孝迹刻成浮雕作墓围,以启迪人们尽孝。
二、艺术内涵丰富。墓体从基脚到盖檐石料都是石刻浮雕,有人物、花卉、叙事等内容,其雕刻庄重浑厚、凹凸有致,生动传神,叫人百看不厌,令人叹为观止。即反应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又展现了当时的石工艺术价值。
三、造型独特。墓身建造成八面八棱,墓高2. 8米、长5.8米、宽5.4米,墓顶约28平方米,占地约3 5平方米,后面与龙盘山下来的龙脉相接,前面是八卦图,左右用长1.34米、宽O.77米的青石浮雕镶嵌在长2.2米的石柱石额中形成石屏围成的坟墓,十分美观。
四、设计考究。先祖用我国古文化的结晶《周易》之八卦作为墓的主旋律,是用唯物辩证观念科学的分析世事、处理世事的经典。以此暗示人类要重视科学文化,可见其设计之考究。
“龙盘山墓”形体如此美观,设计如此考究,文化底蕴如此深厚,实乃世所难寻的墓文物。由于它的墓文物价值极高,《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已纳入文物卷,发到世界各地吴人的手里。
吴姓入黔始祖吴良弼是明初武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是颖川侯傅友德30万大军中28位指挥使之一,一路攻关破卡战功卓著被傅友德号为“关宝”,元孽平定后留镇毕节二龙关。祖母孙玉蓉遂携子公华公普来毕随军。弼公后从普定侯陈桓创建50屯堡成立毕节卫,为国家巩固疆土稳定社会再立新功。故钦赐世袭千户增袭一子,1400年良弼去世后长子公华承袭其指挥使职,后赴赤水卫镇守雪山关,次子镇守毕节二龙关世袭千户职,居住吴家屯,祖母孙玉蓉因此而葬此处。
此墓,历史悠久,葬于明初,已有六百多年,是毕节少有的古墓。其价值如下:
一、文化价值高。八卦坟用古24孝的“恣蚊饱血”、“卧冰求鲤”、“哭竹生笋”、“为母埋儿”、“打柴奉亲”、“闻雷泣墓”,六个孝迹刻成浮雕作墓围,以启迪人们尽孝。
二、艺术内涵丰富。墓体从基脚到盖檐石料都是石刻浮雕,有人物、花卉、叙事等内容,其雕刻庄重浑厚、凹凸有致,生动传神,叫人百看不厌,令人叹为观止。即反应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又展现了当时的石工艺术价值。
三、造型独特。墓身建造成八面八棱,墓高2. 8米、长5.8米、宽5.4米,墓顶约28平方米,占地约3 5平方米,后面与龙盘山下来的龙脉相接,前面是八卦图,左右用长1.34米、宽O.77米的青石浮雕镶嵌在长2.2米的石柱石额中形成石屏围成的坟墓,十分美观。
四、设计考究。先祖用我国古文化的结晶《周易》之八卦作为墓的主旋律,是用唯物辩证观念科学的分析世事、处理世事的经典。以此暗示人类要重视科学文化,可见其设计之考究。
“龙盘山墓”形体如此美观,设计如此考究,文化底蕴如此深厚,实乃世所难寻的墓文物。由于它的墓文物价值极高,《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已纳入文物卷,发到世界各地吴人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