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7,194贴子:9,670,400

回复:每日一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0、西瓜皮
【拼音】Xī Guā Pí
【别名】西瓜翠、西瓜翠衣、碎秋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西瓜属植物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Schrad.的中果皮,削去外果皮及残留的果肉,洗净,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暑,泻热除烦。
【临床应用】用于暑热烦渴,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味甘性凉,善清暑热,能解烦渴,故适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赤等症;而对秋冬之际,气候干燥,咽喉肿痛,或口舌生疮等症,也可应用,有泻火泄热之效。
【处方用名】西瓜皮、西瓜翠衣(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清络饮《温病条辨》:鲜荷叶边、鲜银花、西瓜翠衣、鲜扁豆花、丝瓜皮、鲜竹叶心。治暑温汗后头胀。





IP属地:广东280楼2019-09-17 17:20
回复
    11、荷叶(附药:荷梗,荷蒂)
    【拼音】Hé Yè
    【英文名】FOLIUM NELUMBINIS
    【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叶。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除去叶柄,折成半圆形或折扇形,干燥。
    【性状】本品呈半圆形或折扇形,展开后呈类圆形,全缘或稍呈波状,直径20~50cm。上表面深绿色或黄绿色,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较光滑,有粗脉21~22条,自中心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叶柄残基。质脆,易破碎。稍有清香气,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肝、脾、胃经。
    【功效】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感受暑热、头胀胸闷、口渴、小便短赤等症。
    本品味苦性平,其气清芳,新鲜者善清夏季之暑邪,临床常与鲜藿香、鲜佩兰、西瓜翠衣等配伍应用。
    2.用于夏季暑热泄泻等症。
    荷叶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升发脾阳,对暑热泄泻,常与白朮、扁豆等配伍应用。此外,对脾虚气陷,大便泄泻者,也可加入补脾胃药中同用。
    另本品又可用于各种出血症。
    【处方用名】荷叶、干荷叶(干者,生用,生清阳)、鲜荷叶(用新鲜者,解暑热)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角(即全叶的四分之一)或3~9g;鲜品15~30g;荷叶炭3~6g。,煎服。
    【方剂举例】清震汤《活法机要》:荷叶、升麻、苍朮。治雷头风、头痛、头胀、舌苔滑腻。(雷头风:病名,多由风邪外袭,或痰热生风所致。其症头面起核块肿痛,或憎寒壮热,或头痛,头中如雷鸣。)
    荷叶散《证治准绳》:荷叶、鬼箭羽、桃仁、刘寄奴、蒲黄。治产后恶露不下,腹痛闷胀。




    附药:荷梗
    【拼音】Hé Gěnɡ
    【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叶柄。与叶同时采收,剪下叶柄,晒干。
    【性味】微苦,平。
    【归经】入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暑,宽中理气。用于中暑头昏,胸闷,气滞。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附药:荷蒂
    【拼音】Hé Dì
    【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荷叶中央近梗处剪下的叶片。
    【性味】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和胃安胎,止血止带。可用于胎动不安及崩漏带下等症。有升举之功,又可用于清气下陷之久泻脱肛等症。
    【用法用量】四只至十只,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IP属地:广东282楼2019-09-17 18:30
    回复
      2025-09-16 01:55: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2、莲子心
      【拼音】Lián Zǐ Xīn
      【英文名】PLUMULA NELUMBINIS
      【别名】莲心
      【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成熟种子中间的绿色胚根(莲心)。取出,晒干。
      【性状】本品略呈细棒状,长1~1.4cm,直径约0.2cm。幼叶绿色,一长一短,卷成箭形,先端向下反折,两幼叶间可见细小胚芽。胚根圆柱形,长约3mm,黄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小孔。气微,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经。
      【功效】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
      【临床应用】用于温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及心火亢盛、烦燥不安等症。
      本品苦寒,有清心泻火之功,故对温热病的高热、神昏谵语及心火亢盛、烦燥不安等症,常与元参、麦冬等配合应用。
      此外,近年来临床上本品又用于治疗高血压。
      【处方用名】青莲心(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煎服。
      【方剂举例】清心汤(原名清宫汤)《温病条辨》: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玄参、麦冬。治温热病,发热神昏。





      IP属地:广东283楼2019-09-19 15:19
      回复
        二:清肝明目药
        清肝明目药,有清肝火、退目翳的功效,适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症、其中有些药物尚可用于肝阳上扰的症候。
        1、青葙子
        【拼音】Qīnɡ Xiānɡ Zǐ
        【英文名】SEMEN CELOSIAE
        【别名】野鸡冠花、狗尾花、狗尾苋
        【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或摘取果穗,晒干,收集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呈扁圆形,少数呈圆肾形,直径1~1.5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微凹处有种脐。种皮薄而脆。无臭,无味。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入肝经。
        【功效】清肝火,退目翳。
        【临床应用】用于肝热所引起的目赤肿痛、目生翳膜、视物昏暗等症。
        本品为厥阴肝经之药,多用于目疾,对肝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等症,常与决明子、密蒙花、菊花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近年来在临床上又用于高血压病而见肝火亢盛、头胀头晕等症,常与夏枯草、菊花等同用。
        【处方用名】青葙子(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青葙子一药,在上海地区别名“草决明”。在广东等地区将决明子称为“草决明”。为了避免混淆,建议处方使用原植物名称,勿用“草决明”别名。
        2.青葙子常于清肝降火,又有扩散瞳孔的作用,故对肝肾不足所致的目疾及瞳孔散大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青葙子散《证治准绳》:青箱子、红蓝实、枳壳、大黄、菊花、甘草、决明子、甘草、细辛、茺蔚子、麻黄、车前子、鲤鱼胆、鸭胆、羚羊角。治热毒翳障。







        IP属地:广东284楼2019-09-19 15:36
        回复
          2、决明子
          【拼音】Jué Mínɡ Zǐ
          【英文名】SEMEN CASSIAE
          【别名】马蹄决明、钝叶决明、假绿豆、草决明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 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决明:略呈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气微,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甘、苦、咸,微寒。入肝、胆经。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青盲内障等症。
          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症,系肝火上扰,或风热上壅头目所致。决明子既能清泄肝胆郁火,又能疏散风热,为治目赤肿痛要药。风热者,常与蝉衣、菊花等同用;肝火者,常配龙胆草、黄芩、夏枯草等同用。青盲内障,多由肝肾不足所引起。决明子清肝而明目,常与补养肝肾药如沙苑蒺藜、女贞子、枸杞子、生地等同用,以治青盲内障。
          此外,决明子还有润肠通便作用,能治疗大便燥结。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高血压病而呈现肝阳上扰、头晕目眩等症候者,常与钩藤、生牡蛎等同用。
          【处方用名】决明子(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决明子散《济生方》:决明子、石决明、菊花、蔓荆子、黄芩、石膏、芍药、川芎、木贼、羌活、甘草。治风热头痛,或目赤肿痛。
          决明子汤《圣济总录》:决明子、柴胡、黄芩、防风、苦竹叶、升麻、甘草、菊花、细辛治肝脏实热、目生赤肉、涩痛。








          IP属地:广东285楼2019-09-19 16:01
          回复
            3、谷精草
            【拼音】Gǔ Jīnɡ Cǎo
            【英文名】FLOS ERIOCAULI
            【别名】耳朵刷子、挖耳朵草、珍珠草、鼓槌草、衣钮草、谷精珠(头状花序)
            【来源】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 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秋季采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
            【性状】本品头状花序呈半球形,直径4~5mm;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有光泽,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揉碎花序,可见多数黑色花药及细小黄绿色未成熟的果实。花茎纤细,长短不一,直径不及1mm,淡黄绿色,有数条扭曲的棱线。质柔软。无臭,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用于风热目疾、肿痛羞明、翳膜遮睛等症。
            谷精草善于散风热,功能退翳膜,为眼科常用药物,对风热目疾,翳膜遮睛等症,常与菊花、桑叶、防风、生地、麦冬、赤芍、牛蒡子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谷精草、谷精珠(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谷精龙胆散《证治准绳》:谷精草、龙胆草、生地、红花、荆芥、甘草、赤芍、牛蒡、茯苓、木通。治目赤翳障,头风齿痛。
            谷精散《证治准绳》:谷精草、蝉退、绿豆衣(一作白菊花)、猪蹄退。治斑疹入目生翳膜。
            【备注】同属植物尚有下列两种,在不同地区亦供药用:赛谷精草(流星草)Eriocaulon sieboldianum Sieb. et Zucc. ex Steud.;华南谷精草(谷精珠)Eriocaulon saxangulara L.。







            IP属地:广东286楼2019-09-19 16:19
            回复
              5、夜明砂
              【拼音】Yè Mínɡ Shā
              【别名】蝙蝠屎、天鼠屎、檐老鼠屎
              【来源】本品为蝙蝠科动物蝙蝠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大耳蝠Plecotus auritus L.或菊头蝠科动物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 Schreber 的干燥粪便。全年均可采收,以夏季为宜,去泥土杂质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寒。入肝经。
              【功效】清肝明目,散瘀消积。
              【临床应用】用于肝热目赤、白睛溢血、雀目、内外障翳及小儿疳积等症。
              肝开窍于目。夜明砂为肝经血分药,具有清肝热、散瘀血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目疾,尤以治肝热目赤、白睛溢血(即眼球膜下出血)的效果较好,能使瘀血消散;眼目清明。可用本品单味炒微焦,研细,每天一钱,分二次用开水调服;也可配合桑白皮、黄芩、赤芍、丹皮、鲜生地、白茅根等药煎汁服用。
              据文献记载,前人用本品治雀目及内外障翳,常将本品研末,纳入猪肝内,煮食饮汁。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疳积及跌扑损伤、瘀血作痛等症,亦取它散血、消积的功效。
              【处方用名】夜明砂(焙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布包煎服;或炒研细末,每此用开水调服四分或五分。
              【方剂举例】决明夜灵散《证治准绳》:石决明、夜明砂、猪肝,用米泔水煎。治雀目夜昏。






              IP属地:广东288楼2019-09-19 17:55
              回复
                2、紫草
                【拼音】Zǐ Cǎo
                【英文名】RADIX ARNEBIAE/RADIX LITHOSPERMI
                【别名】硬紫草、软紫草
                【来源】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 (Royle)Johnst. 、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 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肝经。
                【功效】凉血、解毒、透疹。
                【临床应用】用于麻疹与其它热病发斑疹因血热毒盛而疹出不透,或疹出而色不红活等症。
                本品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之功,故对血热毒盛,麻疹、斑疹透发不畅等症,可与蝉衣、牛蒡子、连翘、荆芥等配伍应用;如疹出而色甚深,呈紫暗色而不红活者,这也是血热毒盛的症候,须以凉血解毒药如丹皮、赤芍、银花、连窍等同用。
                此外,试用本品预防麻疹,可减轻麻疹症状或减少麻疹发病率。
                【处方用名】紫草、紫草根、紫草茸、老紫草(洗净,杀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紫草快斑汤《证治准绳》:紫草、人参、白朮、茯苓、甘草、当归、川芎、芍药、糯米。治痘疹血气不足,不能透发,色不红活。
                紫草消毒饮《张氏医通》:紫草、黑豆、绿豆、赤小豆。预防麻疹。







                IP属地:广东291楼2019-09-20 17:21
                回复
                  2025-09-16 01:49: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犀角
                  【拼音】Xī Jiǎo
                  【别名】犀牛角
                  【来源】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 sumatrensis Cuvier、黑犀R. bicornis L.及白犀R. simus Cottoni等,以角入药。
                  【性味与归经】苦、酸、咸,寒。入心、肝、胃经。
                  【功效】清热定惊,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热盛火炽、壮热不退、神昏谵语、惊厥抽搐等症。
                  犀角性寒,能清心热而定惊,常与黄芩、黄连、山栀、牛黄、冰片、麝香等品制成丸药服用。
                  2.用于温热毒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症。
                  犀角又能清血分热,解热毒,故对热毒燔于血分,血热伤络,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衄、发斑等症,均有良好的作用,常与赤芍、丹皮、鲜生地等同用。如属气血两燔所致的高热神昏、发斑等症,本品又可与生石膏、知母等同用。
                  【处方用名】犀角粉、乌犀尖(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每次二至五分,研粉冲服。本品大多配入丸散内服用。价格昂贵而物少,必须严格掌握使用。
                  【按语】1.犀角是一味清营血、解热毒的药物,配以牛黄或羚羊角,则清心定惊;配鲜生地、赤芍、丹皮,则凉血止血、配大青叶、玄参、升麻等,则凉血化斑;配连翘、竹叶卷心等,则清心解毒;配生石膏、知母、玄参等,则凉血清热。
                  2.犀角、鲜生地都能清热凉血,鲜生地长于养阴生津,犀角则偏于解毒定惊。犀角主要用于清血分实热,与生石膏的清气分实热,也有所不同;但犀角与石膏相同,以治气血两燔,则功效甚好。
                  3.阅读前人方书,在方剂中用犀角的颇多,这说明当时犀牛较多。现在世界上犀牛已成稀有动物,犀角一药,货源日少。因此,为了保障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即必须积极的寻找代用的药物。
                  4.目前临床上采用水牛角(即水牛的双角)作为犀角的代用品。按《别录》记载,水牛角能“治时气寒热头痛”,又《大明本草》说:「煎汁,治热毒风及壮热」。据上所述,则水牛角的功效与犀牛角相似。《中药志》引用天津市药政局的调查报告说,天津市某市民用水牛角治疗小儿热症十数年,有较好效果,也建议临床试用。
                  5.水牛角的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钱。
                  【方剂举例】犀角地黄汤《千金方》:犀角、生地、丹皮、芍药。治伤寒温病,热伤失血。
                  犀角大青汤《张氏医通》:犀角、大青、玄参、升麻、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生草。治斑出火盛,狂闷难透。
                  编者注:犀牛栖息于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夜间活动,独居或结成小群。生活区域从不脱离水源。食性因种类而异,以草类为主,或以树叶、嫩枝、野果、地衣等为食物。母兽妊娠期18-19个月。寿命30-50年。因犀牛角的装饰和药用价值而被大量捕捉,除白犀外均为濒危物种。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World Rhino Day)。2010年,“世界犀牛日”由南非世界自然基金会创办(WWF-South Africa),现已为全世界广泛接受。该活动旨在关注全球稀有动物。






                  IP属地:广东292楼2019-09-20 17:41
                  回复
                    5、牡丹皮
                    【拼音】Mǔ Dān Pí
                    【英文名】CORTEX MOUTAN
                    【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寒。入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舌绛、身发斑疹,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阴虚发热等症。
                    牡丹皮清营血之实热,同时还能治阴虚发热。清血分实热,常与鲜生地、赤芍等同用;疗虚热,常与大生地、知母、青蒿、鳖甲等药相配伍;治血热妄行,常与鲜茅根、侧柏叶、山栀等同用。
                    2.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肠痈等症。
                    经闭、损伤,皆有气血瘀滞,由于络道瘀阻,常发生疼痛。丹皮能活血散瘀,使瘀滞散而气血流畅,疼痛得解,常和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同用。
                    3.对于疮痈肿毒、肠痈等症,本品也是常用的药物。疗疮痈可配合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地丁草之类;治肠痈初起未能脓者可和大黄、芒硝、桃仁、冬瓜子等同用;已成脓者合红藤、连翘、败酱草之类应用。
                    【处方用名】粉丹皮、丹皮(生用,用于清实热、泻虚火,活血败瘀)、炒丹皮、丹皮炭(炒至黑色用,用于凉血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
                    本品配鲜生地,能清热凉血;配大生地,则滋肾泻火;配山栀,则清肝泄热;配赤芍、桃仁,则活血散瘀;配侧柏叶、鲜茅根,则凉血止血。
                    【方剂举例】牡丹散《证治准绳》:牡丹皮、芍药、当归、红花、干漆、苏木、没药、莪朮、鬼箭羽、延胡、乌药、陈皮、甘草、桂枝。治虚损精闭、潮热体疲、午后发烧。
                    牡丹皮散《证治准绳》:丹皮、赤芍、生地、当归、桃仁、川芎、乳香、没药、骨碎补、续断。治跌仆损伤、滞血疼痛。









                    IP属地:广东295楼2019-09-22 20:36
                    回复
                      6、赤芍
                      【拼音】Chì Sháo
                      【英文名】RADIX PAEONIAE RUBRA
                      【别名】山芍药、草芍药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入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症。
                      赤芍功能凉血散瘀,配鲜生地、牡丹皮等,可清热凉血,用于热入营血及血热妄行等症。
                      2.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之症。
                      赤芍活血散瘀之功颇佳,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
                      【处方用名】赤芍、京赤芍(洗净,晒干,切片用)
                      炒赤芍(炒用,清热凉血之性稍减)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本品功能与丹皮相近,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但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
                      【方剂举例】赤芍药散《证治准绳》:赤芍、牡丹皮、白茯苓、白芷、柴胡。治妇女气血不和,经闭发热。
                      赤芍药丸《圣惠方》:赤芍药、大黄、鳖甲、桂心、赤茯苓、柴胡。治腹痛、便泻不畅。







                      IP属地:广东296楼2019-09-22 21:04
                      回复
                        7、大青叶(附:板蓝根、青黛)
                        【拼音】Dà Qīnɡ Yè
                        【英文名】FOLIUM ISATIDIS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叶。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性味与归经】苦,大寒。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临床应用】1.用于时行热病、热入血分、高热神昏及热毒发斑等症。
                        热入营血,则神昏、发斑。大青叶清热凉血解毒,故临床多用为要药,常与黄连、栀子、赤芍、丹皮、升麻等同用。
                        2.用于丹毒,咽喉肿痛,口疮,肿毒等症。
                        心、胃实火上炎,则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热毒发散于肌肤,则成丹毒、疮痈热疖。大青叶能泻心胃热毒,常合玄参、石膏、黄连、栀子、板蓝根等用于上述诸症。
                        【处方用名】大青叶(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煎服。
                        【按语】1.大青叶功能清热凉血,为解毒要药,主要用于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故前人认为它能解心胃热毒。近年来此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除可用治上述诸症外,又可用于痰热郁肺、咯痰黄稠;尤常用于流行性乙性脑炎,既可单味应用于预防,又可配合柴胡、银花、连翘、板蓝根、玄参、生地等,能清解气分、营分的热毒,可用治各种乙脑,而以偏热型较为合适。
                        2.全国各地市售的大青叶品种甚多,植物来源各异,又:爵床科植物马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及大青。蓼科植物蓼蓝。豆科植物木蓝。以上植物的叶,都做为大青叶使用,也均能作为制青黛的原料,除木蓝外,其根均作为板蓝根使用。
                        3.上海地区近年来种植得大青叶,是属于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菘蓝的叶,经临床实践,确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但本品味虽不甚苦,却是气浊性寒,如用量过多,易致恶心呕吐。
                        【方剂举例】大青汤《沉氏尊生》:大青、玄参、知母、山栀、石膏、木通、升麻、桔梗。治热毒内陷。
                        犀角大青汤《活人书》:大青、犀角、豆豉、山栀。治伤寒发斑,咽痛。




                        附药:板蓝根
                        【拼音】Bǎn Lán Gēn
                        【英文名】RADIX ISATIDIS
                        【别名】大蓝根、大青根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近年来临床上又用治传染性肝炎。
                        【用法用量】9~15g。
                        【摘录】《中国药典》




                        附药:青黛
                        【拼音】Qīnɡ Dài
                        【英文名】INDIGO NATURALIS
                        【别名】靛、靛花、靛沫、蓝靛
                        【来源】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性状】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本品含靛蓝(C16H10N2O2)不得少于 2.0%。
                        【性味】咸,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用法用量】1.5~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IP属地:广东297楼2019-09-23 14:09
                        回复
                          8、玄参
                          【拼音】Xuán Shēn
                          【英文名】RADIX SCROPHULARIAE
                          【别名】元参、乌元参、黑参
                          【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 ~6 天,反复数次至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炮制】除去残留根茎及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微泡,蒸透,稍晾,切薄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脾、胃、肾经。
                          【功效】凉血滋阴,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口渴舌绛、烦燥、夜寐不安、神识不清或身发斑疹等至症。
                          温邪入于营血,伤阴劫液则口渴舌绛,内陷心包则烦燥神昏。玄参能清热凉血,并有养阴生津作用,常合鲜生地、麦冬、黄连、连翘、银花、竹叶卷心等同用于以上诸症。
                          2.用于咽喉肿痛、目赤、瘰历结核等症。
                          咽喉肿痛有外感风热所致者,有阴虚、虚火上炎所引起者,这两类咽喉肿痛,玄参皆可治疗。如感受风热者须配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等品;虚火上炎者配合养阴药如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故玄参为喉科常用之品,尤以治虚火上炎者为佳。至于目赤而有阴虚火旺的症候,可用本品配合生地、石决明、夏枯草、青箱子、密蒙花等同用。治瘰历结核,可配贝母、牡蛎等同用。
                          【处方用名】元参、玄参、乌元参、黑玄参(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玄参为咸寒之品,质润多液,功能滋阴降火、解毒、利胭。配鲜生地、丹皮、赤芍等,则清热凉血;配大生地、麦冬等,则滋阴增液;配牛蒡子、板蓝根等,则解毒利咽;配大生地、石决明、密蒙花、蝉蜕等,则明目退翳;配煅牡蛎、贝母、夏枯草等,则散结消瘰;配银花、当归、甘草,则解毒消肿。
                          2.玄参滋养肾阴的功效,与地黄相近,故两药常配合同用。但玄参苦泄滑肠而通便,泻火解毒而利咽,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一般不作长服的滋补之剂;地黄则功专补肾养阴,可作为久用的滋阴药品。
                          【方剂举例】玄参解毒汤《外科正宗》:玄参、山栀、黄芩、荆芥、桔梗、生地、葛根、甘草。治咽喉肿痛。
                          四妙永安汤《河北豍院经验方》:玄参、当归、银花、甘草。治闭塞性脉管炎。








                          IP属地:广东298楼2019-09-23 14:28
                          回复
                            9、白茅根(附:白茅针)
                            【拼音】Bái Máo Gēn
                            【英文名】RHIZOMA IMPERATAE
                            【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C. E. Hubb. 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无臭,味微甜。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白茅根能清肺胃之热,故适用于上述诸症,常作辅助药应用。又在麻疹出疹期与恢复期,均可用茅根煎汤作饮料,取它清热生津的功效。
                            2.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尿血等症。
                            本品有凉血止血作用,治血热妄行之症,可以单用,也可配小蓟、藕节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水肿,热淋,黄疸等症。
                            【处方用名】鲜茅根、白茅根(鲜用,作用较佳)、干茅根(晒干用,作用较弱)
                            【一般用量与用法】鲜者用一两至二量,干者用五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1.白茅根味甘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因它有利水作用,故能导热下行。它的特点是: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尤以热症而有阴津不足现象者,最为适用。
                            2.本品清肺胃的功效与芦根相似,但芦根清热血火,善清气分热;茅根凉血止血,偏于血分。
                            【方剂举例】茅葛汤《沉氏尊生》:白茅根、葛根。治热呃。
                            茅根汤《沉氏尊生》:白茅根、姜炭、蜜。治溺血。






                            附药:白茅针
                            【拼音】Bái Máo Zhēn
                            【英文名】Lalang Grass
                            【别名】茅苗、茅笋、茅针、茅锥、茅蜜、茅荑、茅揠、茅芽。
                            【出处】出自《本草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初生未放花序。
                            【采收和储藏】:4-5月采摘未开放的花序,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止血;解毒。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外伤出血;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塞鼻。
                            【摘录】《中华本草》





                            IP属地:广东299楼2019-09-24 17:08
                            回复
                              2025-09-16 01:43: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四:清热解毒药
                              凡功能清热邪、解热毒,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的药物,就叫清热解毒药。热毒病症主要是指丹毒、斑疹、疮痈、喉痹、痢疾等,由于火热痈盛、郁结成毒的病症。
                              本节药物都能清热解毒,但由于各药性能不同,所以在应用上又各有特长,在应用于时必须作适当的选择与配伍。若热毒在血分,可与凉血药配合应用;火热炽盛,可与泻火药配合应用;挟湿者,可与燥湿药配合应用。此外,痢疾里急后重,宜配行气药;疮痈属虚者,宜配补益药等等。但发斑、疮疡、喉痹、痢疾等疾患,而属于阴症、寒症者,则不宜使用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附:忍冬藤、忍冬叶、银花子、金银花露)
                              【拼音】Jīn Yín Huā
                              【英文名】FLOS LONICERAE
                              【别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
                              【来源】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毛萼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 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性状】忍冬: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红腺忍冬:长2.5~4.5cm,直径0.8~2mm。表面黄白至黄棕色,无毛或疏被毛。萼筒无毛,先端5裂,裂片长三角形,被毛。开放者花冠下唇反转。花柱无毛。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胃、心、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银花甘寒,既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且在清热之中又有轻微宣散之功,所以能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症未解、里热又盛的病症。应用时常配合连翘、牛蒡子、薄荷等同用。
                              2.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
                              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强,在外科中为常用之品,一般用于有红肿热痛的疮痈肿毒,对辨证上属于“阳症”的病症,较为适合,可合蒲公英、地丁草、连翘、丹皮、赤芍等煎汤内服,或单用新鲜者捣烂外敷。
                              3.用于热毒引起的泻痢便血(粪便中夹有黏液和血液)
                              热毒结聚肠道,入于血分,则下痢便血。银花能凉血而解热毒,故可疗血痢便血,在临床上常以银花炒炭,合黄芩、黄连、白芍、马齿苋等同用。
                              【处方用名】金银花、双花、银花(生用,清热解毒)、银花炭(炒炭,治血痢便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1、忍冬叶:药用叶。功用与金银花相似。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
                              2.银花子:药用果实。性凉。功能解毒止痢。治热毒肿疮、痢疾等。一般用量三钱至四钱,煎服。在麻疹恢复期,余热未清,可用银花子九钱,焙干,研细,拌白糖适量,每天三钱,分二次服,连服三钱。
                              3.金银花露:系将金银花加水蒸馏制成。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可治疗小儿热疖、痱子等症,亦可作夏天饮料。忍冬的叶,也可蒸馏制成露,称金银花叶露,功用同上,唯稍逊于金银花露而价格低廉。
                              【按语】银花味甘性寒,气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热毒,尤为治阳性疮疡的要药。配以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则疏表解热;配以鲜生地、玄参、连翘、竹叶卷心等,则清营泄热;配以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则解毒疗疮;配以黄耆、当归、甘草,则托毒消痈;配以黄芩、白芍、甘草等,则清热治痢。
                              【方剂举例】银翘散《温病条辨》: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牛蒡子、竹叶、桔梗、甘草、芦根。治风温初起。





                              附药:忍冬藤
                              【拼音】Rěn Dōnɡ Ténɡ
                              【英文名】CAULIS LONICERAE
                              【别名】忍冬、银花藤、金银藤
                              【来源】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茎枝。秋、冬二季采割,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常缠绕成束,直径1.5~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绿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剥落。枝上多节,节间长6~9cm,有残叶及叶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无臭,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用法用量】9~30g。
                              【摘录】《中国药典》




                              IP属地:广东300楼2019-09-24 17: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