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7,120贴子:9,669,773

回复:每日一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紫花地丁(附药:犁头草)
【拼音】Zǐ Huā Dì Dīnɡ
【英文名】HERBA VIOLAE
【别名】铧头草、光瓣堇菜
【来源】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 的干燥全草。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入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临床应用】用于疔疮热毒、痈肿发背等症。
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内服多配合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鲜地丁草捣烂外敷疮痈局部。
【处方用名】紫花地丁、地丁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至一两;新鲜的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外敷适量。
【按语】1.紫花地丁功用清热凉血解毒,对血热壅滞、红肿焮痛的疮痈、丹毒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本品除用于疮痈热毒之外,又可用治毒舌咬伤。
2.紫花地丁与犁头草形态相似,功效相同,故习惯上两者常混用。
3.地丁有紫、黄两种;紫花地丁简称地丁草,黄花地丁即蒲公英。两种地丁草均能清热解毒而疗疮肿,故在治疗疮痈肿毒时,两药经常同用。但紫花地丁清解疮毒之力较强,宜治疔肿,且解蛇毒;蒲公英消肿散结之力较大,宜治乳痈,且应用范围亦较为广泛。
【方剂举例】紫花地丁散《证治准绳》:紫花地丁、当归、大黄、赤芍药、金银花、黄耆、甘草。治诸疮肿痛。





附药:犁头草
【拼音】Lí Tóu Cǎo
【别名】铧头草、犁铧尖、犁嘴草、箭头草、如意草、玉如意、耳钩草
【来源】菫菜科菫菜属植物犁头草Viola japonica Langsd.或长萼堇菜V. inconspicua Blume,以全草入药。夏秋开花时采集全草,晒干。
【性味】苦、微辛,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急性黄疸型肝炎,乳腺炎,痈疖肿毒,化脓性骨髓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干品0.5~1两(鲜品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服药后不可喝热水、吃热食。
【备注】(1)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如无,可用鲜紫花地丁)、鲜连钱草、鲜野菊叶各一大把,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取汁约150~200毫升,一次内服;余渣加少量冷开水,使它湿润,敷在伤处。如症重、体弱,可隔八小时再照上述剂量内服一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IP属地:广东302楼2019-09-25 17:31
回复
    4、蒲公英
    【拼音】Pú Gōnɡ Yīnɡ
    【英文】名HERBA TARAXACI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形,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临床应用】用于乳痈肿痛,疔疮热毒,肺痈咳吐脓血痰。
    蒲公英对热毒所致的乳痈肿痛、疔疮有良好的效果,可单独煎汁内服,或外敷局部;也可配合其它清热解毒药同用,如银花、连翘、地丁草、野菊花、赤芍等。治肺痈可用蒲公英配合清肺祛痰及清热解毒药物如鲜芦根、冬瓜子、鱼腥草、桃仁、黄连等同用。
    【处方用名】蒲公英、黄花地丁(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在过去一般仅用于乳痈、疮肿。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发现它除了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之外,尚有利尿、缓泻的功效。不仅可用于外科疮痈,且可用治内科疾患。服配金银花、鱼腥草,可用于痰热郁肺;配板蓝根,可用治咽喉肿痛;配忍冬藤、车前草,可用治小便热淋;配决明子、黄菊花,可用治目赤肿痛;配栀子、茵陈,可用治湿热黄疸;配瓜蒌、贝母,可用治乳痈红肿;配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可用于疔疮肿毒;配夏枯草、牡蛎,可用于瘰历痰核。
    【方剂举例】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金银花、紫背天葵。治疔肿毒疮。
    阑尾清解汤《大陆经验常用方》;银花、蒲公英、冬瓜仁、大黄、丹皮、木香、川楝子、生甘草。治阑尾炎热毒期,腹痛拒按,甚至腹硬、发热、口渴、唇燥、呕恶不能食等。






    IP属地:广东303楼2019-09-25 17:49
    回复
      2025-09-09 23:18: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6、漏芦
      【拼音】Lòu Lú
      【英文名】RADIX RHAPONTICI
      【别名】狼头花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多扭曲,长短不一,直径1~2.5cm。表面暗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外层易剥落,根头部膨大,有残茎及鳞片状叶基,顶端有灰白色绒毛。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黄色,有裂隙,中心有的呈星状裂隙,灰黑色或棕黑色。气特异,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
      【临床应用】1.用治疮痈初起,以及乳汁不下、乳房肿痛等症。
      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消痈的功效,对于疮痈初起红肿热痛,常与连翘、大黄等配合应用;对于乳房红肿疼痛欲成痈肿者,常与瓜蒌、蒲公英、贝母等配合应用。本品且能通乳汁,与通草、王不留行等配伍,又可用于乳汁不下。
      2.用于各种肿瘤。
      漏芦在临床上又可用于各种肿瘤。如用于肝肿瘤,常与半枝莲、半边莲、石见穿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漏芦(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四钱,煎服。
      【方剂举例】漏芦汤《卫生宝鉴》:漏芦、升麻、大黄、黄芩、蓝叶、玄参。治脏腑积热发毒,头面红肿,咽喉阻塞,水药不下,一切危急疫疠。









      IP属地:广东305楼2019-09-30 18:22
      回复
        7、四季青
        【拼音】Sì Jì Qīnɡ
        【英文名】Purple flower Holly Leaf
        【别名】红冬青、大叶冬青
        【来源】为冬植物冬青llex chinensis Sims的叶。秋、冬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13m,树皮灰色,有纵沟。叶互生,薄革质,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0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浅圆锯齿,干后呈红褐色有光泽;叶柄有的为暗紫色。雌雄异株,聚伞花序生叶腋或叶腋外;花瓣紫红色或淡红色;雄花10~30朵,4~5出数,花萼钟形,花冠长2.5mm;雌花序有花3~7朵,退化雄蕊长约花瓣的1/2,柱头厚盘状。果实椭圆形,深红色,分核4~5粒,背面有一深沟。花期5月,果期10月。

        【性味与归经】苦、涩,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小便淋沥涩痛及痢疾、腹泻等病症。
        本品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用治上述诸种病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乌蔹莓、鸭拓草等同用。
        2.用于热疖痈肿初起,下肢溃烂,汤火伤及外伤出血等症。四季青既能清热解毒,且可凉血止血。用治热疖痈肿初启,可用鲜叶适量,洗净,加食盐少许,同捣烂,外敷患处。治下肢溃烂及汤火伤,可用干叶研成细粉,用麻油调涂患处。外治创伤出血,可用鲜叶洗净,捣烂外敷伤口;也可用干叶研细,撒敷在伤口上,外加包扎。
        【处方用名】四季青、野冬青(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感冒宁《上海中成药》:四季青、大青叶、防风、紫苏、荆芥。治感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






        IP属地:广东306楼2019-09-30 18:37
        回复
          8、乌蔹莓
          【拼音】Wū Liǎn Méi
          【别名】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
          【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的全草。夏、秋采集,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与归经】苦、酸,寒。
          【功效】解毒消肿,活血散瘀,利尿,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咽喉肿痛,乳痈,热疖疮痈,皮敷创伤,蛇虫咬伤等症。
          乌蔹莓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治咽喉肿痛、乳痈、热疖疮肿及皮肤创伤发炎红肿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鸭拓草等同用。对热疖疮痈初起及蛇虫咬伤,可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也可用本品焙干研细,用麻油或凡士林适量,调匀,外敷患处。
          2.用于尿血、尿道涩痛等症。
          乌蔹莓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利小便,故可用治小便不畅、尿中带血、尿道涩痛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车前草、马兰根或连钱草、萹蓄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乌蔹莓(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鲜者加倍,煎服。外用适量。






          IP属地:广东307楼2019-10-01 17:19
          回复
            9、芙蓉花(附:芙蓉叶)
            【拼音】Fú Rónɡ Huā
            【别名】拒霜花、片掌花、四面花、转观花、醉酒芙蓉、文官花、九头花、七星花、富常花、霜降花、山芙蓉、胡索花、旱芙蓉、三变花。
            【出处】本品始载于《本草图经》,原名"地芙蓉"。李时珍曰:"木芙蓉处处有之,插条即生,小木也。其干丛生如荆,高者丈许。其叶大如桐,有五尖及七尖者,冬调夏茂。秋半始着花,花类牡丹、芍药,有红者、白者、黄者、千叶者,最耐寒而不落,不结实。"《植物名实图考》载:"木芙蓉即拒霜花。"根据此记述的形态特征,并对照其附图,其原植物与今锦葵科木芙蓉一致。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花。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凉。归经肺;心;肝经
            【功效】凉血解毒,消肿排脓。
            【临床应用】1.用于疔疮肿毒,乳痈及肺痈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对于一切疮痈肿毒、乳痈等症,初起外用,能消肿止痛;已成者内服,有排脓之功。有可治肺痈,单用鲜花一至二两(干花减半),水煎,加冰糖五钱冲服,也可配合鱼腥草同用。
            2.用于血热崩漏。
            芙蓉花还能凉血清热,可配莲蓬壳,用治血热崩漏。此外,亦可用治水火烫伤,研末,用蜂蜜或麻油调服。
            【处方用名】芙蓉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芙蓉叶
            【拼音】Fú Rónɡ Yè
            【英文名】Folium Hibisci Mutabilis
            【别名】地芙蓉、芙蓉、山芙蓉、胡李花、三变花、木棉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的叶。夏、秋季采收,晒干
            【性状】叶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状心形,3~7浅裂,裂片三角形。上表面暗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叶脉7~11条,两面突起。气微,味微辛。
            化学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还原糖、粘液质。
            【性味】性凉,味微辛。
            【功能主治】清肺凉血,消肿排脓。
            用于肺热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结炎、阑尾炎、痈疖脓肿、急性中耳炎、烧伤、烫伤。鲜叶可捣烂外敷干叶研末,称“玉露散”,用蜜水调涂于肿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IP属地:广东308楼2019-10-01 17:56
            回复
              10、白蔹
              【拼音】Bái Liǎn
              【英文名】RADIX AMPELOPSIS
              【别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
              【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性状】本品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4~10cm,直径1~2cm;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1凸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片呈卵圆形,长2。5~5cm,宽2~3cm,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甘。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临床应用】用于疮疡痈肿。
              本品有清热解毒;消痈肿的功效,对于疮疡痈肿、红肿热痛之症,既可内服,亦可外敷。如发背初起或疮疡痈肿,以本品配赤小豆,共研细末,用鲜鸡蛋白调和外涂。此外,水火烫伤,亦可用白蔹末外敷。
              【处方用名】白蔹根、白蔹(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内托白蔹散《沉氏尊生》:白蔹、赤芍、当归、连翘、黄芩、白芷、瓜蒌仁、川芎、天花粉、乳香、防风、桔梗、柴胡、白蒺藜、生甘草。治痈疽溃疡不收。
              白蔹散《证治准绳》:白蔹、黄柏。治冻耳成疮,或痒或痛。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IP属地:广东309楼2019-10-01 18:22
              回复
                11、鱼腥草
                【拼音】Yú Xīnɡ Cǎo
                【英文名】HERBA HOUTTUYNIAE
                【别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
                【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性味与归经】辛,微寒。入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临床应用】1.用于肺痈,痰热壅滞,咳吐脓血,以及百日咳等病症。
                鱼腥草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常与桔梗、鲜芦根、瓜蒌皮、冬瓜子、生苡仁、桃仁、象贝等用同用,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等症;与百部、鹅儿不食草、麦冬、蜂蜜等药配伍,可用于百日咳。
                2.用于各种实热性的痈毒肿痛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而消痈肿,故可适用于热毒痈肿,可单味煎汤内服,也可用鲜草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鱼腥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按语】1.鱼腥草原名蕺菜,因它的新鲜净叶中有一股浓烈的鱼腥气,不耐久闻,故以气味而得名。一般人在未使用它的时候,往往顾名思义,以为此药气腥味劣,难以下咽。这是未经实践的原故。其实,此药阴干后,不但没有腥气,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时,则挥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它煎出的汁如淡的红茶汁,仔细口尝,也有类似红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涩味,毫无苦味,且无腥臭,对胃也无刺激性。
                2.鱼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故前人用以治肺痈(肺脓疡)的要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本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用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等疾患,颇有疗效;本否又有利尿作用,故又可用于尿路感染、尿频涩痛。
                【方剂举例】银苇合剂(本院曙光医院):银花、连翘、鱼腥草、麻黄、豆豉、桃仁、桔梗、生甘草、冬瓜仁、薏苡仁、杏仁、芦根。治急性支气管炎及较轻的大叶性肺炎。







                IP属地:广东310楼2019-10-02 14:57
                回复
                  2025-09-09 23:12: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2、金荞麦
                  【拼音】Jīn Qiáo Mài
                  【英文名】RHIZOMA FAGOPYRI DIBOTRYIS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团块或圆柱状,常有瘤状分枝,顶端有的有茎残基,长3~15cm,直径1~4cm。表面棕褐色,有横向环节及纵皱纹,密布点状皮孔,并有凹陷的圆形根痕及残存须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色较深。气微,味微涩。

                  【性味与归经】甘、涩、微苦,凉。入肺、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祛风湿。
                  【临床应用】1.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及肺痈、咯痰腥臭等症。
                  本品功能清热解毒,临床用治咽喉肿痛,常配伍灯笼草、筋骨草等同用;用治肺热咳嗽,或肺痈,可单用本品一两,隔水炖汁服,也可配合鱼腥草等药同用。
                  2.用于手足关节不利,风湿痛及痛经,产后瘀血阻滞腹痛等症。
                  本品兼有活血散瘀及祛风湿的作用,治疗手足关节不利,风湿筋骨酸痛等症,常配合桑枝、络石藤、苍朮等药同用;用治痛经及产后瘀血阻滞腹痛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加红糖煎服。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痢疾。
                  【处方用名】野荞麦根、金荞麦、开金锁(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错隔水炖汁服。
                  【按语】1.金荞麦在上海地区中药店称为开金锁,系由形状而得名。此药过去在临床上应用不多,近年来发现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用治肺脓疡(肺痈),疗效很好,但必须隔水炖汁煎服;如加水煎汁服,则疗效不显。
                  2.经临床实践体会,本品隔水炖出的汁,味很涩,微苦,用治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痰多,也有疗效,可使痰液分泌检减少,咳嗽逐渐减轻。
                  【方剂举例】复方金荞片(上海中成药):开金锁、生干蟾、鱼腥草、百部、一见喜。治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骨结核。






                  IP属地:广东311楼2019-10-02 19:35
                  回复
                    13、虎耳草
                    【拼音】Hǔ ěr Cǎo
                    【别名】石荷叶、狮子耳、耳聋草、金丝荷叶、金丝吊芙蓉
                    【来源】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Meerb.[S. sarmentosa L. f.]的全草。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有小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肺痈咳吐脓痰,以及耳中流脓水等症。
                    本品功能清热解毒,用治肺痈咳吐脓痰,可用鲜草一两,配合鲜忍冬叶二两,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治耳中流脓,可用鲜草洗净打汁,加冰片少许,滴耳。
                    2.用于风疹搔痒,皮肤湿疹。
                    本品又能清热凉血,用于风疹搔痒,皮肤湿疹,可配合苍耳草、葎草等药,既可煎汤内服,又可煎汤外洗。
                    【处方用名】鲜虎耳草(用新鲜者,随用随采)干虎耳草。
                    【一般用量与用法】鲜草五钱至一两,干品用3~5钱。煎服。外用适量。




                    IP属地:广东312楼2019-10-02 19:50
                    回复
                      14、大血藤
                      【拼音】Dà Xuè Ténɡ
                      【英文名】CAULIS SARGENTODOXAE
                      【来源】本品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侧枝,截段,干燥。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0~60cm,直径1~3cm。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显暗红棕色,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质硬,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射线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涩。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临床应用】用于肠痈腹痛及乳痈肿痛等症。
                      大血藤善于清热解毒散结,为治肠痈的要药,常与大黄、厚朴、蒲公英或金银花、连翘、丹皮、苡仁等同用;治乳痈肿痛,可与蒲公英、天花粉、贝母、银花、连翘、夏枯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祛风活血作用,可用于筋骨酸痛,跌扑伤痛等症。
                      【处方用名】大血藤、红藤(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
                      【方剂举例】红藤煎《临床经验汇编》:红藤、紫花地丁、乳香、没药、连翘、大黄、延胡索、丹皮、银花、甘草。治肠痈





                      IP属地:广东313楼2019-10-02 20:40
                      回复
                        15、败酱草
                        【拼音】Bài Jiànɡ Cǎo
                        【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
                        【来源】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败酱(苦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状茎和根、全草入药。根春秋季节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净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寒。入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
                        【临床应用】1.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
                        本品辛能散结,寒可泄热。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
                        2.用于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败酱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又常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处方用名】败酱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本品药材来源较复杂,属于败酱科的败酱草,仅在民间应用,不见市售。
                        据《中药志》说:「今市售败酱草主要有两种:北方习惯使用菊科植物苣莳菜的带根全草;南方习惯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草全果。」又说:「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苣莳菜,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即称作苣莳菜,并非作为败酱草的别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菥蓂,亦为另一种药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泪出等病;败酱草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这说明现在市上出售的败酱草恐非古代所用的败酱草,原植物即为菥蓂,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菥蓂一药在临床上应用时常与清热解毒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同用,不作单味药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痈排脓的功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方剂举例】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薏苡仁、附子、败酱草。治肠痈有脓。









                        IP属地:广东314楼2019-10-04 15:22
                        回复
                          16、鬼针草
                          【拼音】Guǐ Zhēn Cǎo
                          【英文名】Herb of Spanishneedles
                          【别名】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鬼针草 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中部叶和下部叶对生;柄长2-6cm;叶片长5-14cm,二回羽状深裂,裂片再次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状或鞭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细齿或钝齿,两面略有短毛;上部叶互生,羽状分裂。头状花序直径5-10cm;总花梗长2-10;总苞片条状椭圆形,先端尖或钝,被细短毛;舌状花黄色,通常有1-3朵不发育;筒状花黄色,。发育,长约5mm,裂片5。瘦果长表,长1-2cm,宽约1mm,具3-4棱,有短毛;筠争冠毛芒状,3-4枚,长2-5mm。花期8-9月,果期9-11月。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痈,及毒蛇咬伤等。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与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应用。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与半边莲配合应用。治毒蛇咬伤,用鲜草二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把,洗净,捣烂敷换处。
                          2.用于跌扑损伤、腰痛及脑震荡等症。
                          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损伤腰痛,可用鲜草二两至三两(干草一两),加红枣、红糖、黄酒适量,炖汁服;用治脑震荡,可与活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脱力劳伤、体虚无力,可配合仙鹤草、红枣等同用。
                          【处方用名】鬼针草、盲肠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







                          IP属地:广东315楼2019-10-04 15:50
                          回复
                            17、地耳草
                            【拼音】Dì ěr Cǎo
                            【别名】田基黄、田基王、小田基黄、黄花草、黄花仔、对叶草、七寸金、细叶黄
                            【来源】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全草,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无毛。根多须状。茎直立,或倾斜,细瘦,有4棱,节明显,基部近节处生细根。单叶,短小,对生,多少抱茎,叶片卵形,长4~15毫米,全缘;先端钝,叶面有微细的透明点。聚伞花序顶生,成叉状而疏,花小,黄色;萼片5,披针形;花瓣5,长椭圆形,内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10个以上,基部连合成3束;子房1室,花柱3枚。蒴果长圆形,长约4毫米,外面包围有等长的宿萼。花期5~6月。

                            【性味与归经】甘、苦,凉。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瘀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疮疖肿毒或毒蛇咬伤,可用鲜草二两至三两煎服;另外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2.用于肠痈腹痛,跌打损伤等症。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消肿,用治肠痈腹痛,可配合白花蛇舌草、红藤等药同用;用治跌打损伤,除煎汤内服之外,还可用鲜草适量,捣烂外敷。
                            此外,目前临床上有用本品制成注射用针剂,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转氨脢偏高。
                            【处方用名】地耳草、田基黄(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至三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肝三方(本院第五门诊部)田基黄、岗捻根、炙鳖甲、丹参。治肝炎,谷丙转氨脢正常,而其它项目不良者。








                            IP属地:广东316楼2019-10-04 16:24
                            回复
                              2025-09-09 23:06: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8、垂盆草
                              【拼音】Chuí Pén Cǎo
                              【英文名】HERBA SEDI
                              【别名】狗牙半支、石指甲、半支莲、养鸡草、狗牙齿、瓜子草
                              【来源】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 的新鲜或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干燥。
                              【性状】本品茎纤细,长可达20cm以上,部分节上可见纤细的不定根。3叶轮生,叶片倒披针形至矩圆形,绿色,肉质,长1.5~2.8cm,宽0.3~0.7cm,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狭,有距。气微,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
                              【功效】清利湿热,消痈肿,解蛇毒。
                              【临床应用】1.用于水火烫伤及痈肿创疮疡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对于水火烫伤,可用鲜草洗净捣汁外涂;用于痈肿初起,除煎汤内服外,同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还可消痈退肿。
                              2.用于毒蛇咬伤。
                              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可单用鲜草半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内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莲、野菊花、鬼针草、车前草、生大黄等药煎汤内服,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3.用于传染性肝炎。
                              近年来,临床上单用本品治疗传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以及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对降低血清转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
                              此外,本品近又用于癌肿。
                              【处方用名】垂盆草(洗净,晒干,切碎用)、先垂盆草(鲜草,作用较好)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鲜草一两至四两,大剂量可用半斤,煎服或洗净绞汁服。外用适量。
                              【按语】1.垂盆草原为民间治疗疮痈及毒蛇咬伤的常用草药,但因一般中药店不备,故过去在临床上殊少应用。近年来发现本品可用治传染性肝炎,对降低转氨脢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根据临床初步体会,有些病患在停药后又有转氨脢升高的现象,为了提高疗效,有待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2.本品叶小,形似鼠牙,故别名为鼠牙半枝莲,但称为半枝莲的尚有唇形科的开头草,为了避免品种混淆起见,以用“垂盆草”的名称为妥。







                              IP属地:广东317楼2019-10-05 17: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