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7,122贴子:9,669,802

回复:每日一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仙鹤草
【拼音】Xiān Hè Cǎo
【英文名】HERBA AGRIMONIAE
【别名】龙芽草、脱力草、狼牙草、金顶龙牙、黄龙尾、毛脚茵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本品长50~100cm,全体被白色柔毛,茎下部圆柱形,直径4~6mm,红棕色,上部方柱形,四面略凹陷,绿褐色,有纵沟及棱线,有节;体轻,质硬,易折断,断面中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暗绿色,皱缩卷曲;质脆,易碎;叶片有大小2种,相间生于叶轴上,顶端小叶较大,完整小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托叶2,抱茎,斜卵形。总状花序细长,花萼下部呈筒状,萼筒上部有钩刺,先端5裂,花瓣黄色。气微,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肺、脾经。
【功效】止血,补虚
【临床应用】1.用于多种出血病症。
仙鹤草功能止血,作用广泛,可用于身体各部份出血病症,且无论寒、热、虚、实者均可应用。可单独服用,也可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常与旱莲草相须为用。如属于血热妄行,可配合凉血、止血如鲜生地、赤芍、丹皮、侧柏叶、藕节等品;如用于虚寒性出血,可配伍益气补气、温阳止血如党参、黄耆、熟地、白芍、炮姜、灶心土、艾叶等品。
2.用于脱力劳伤。
本品又有补虚强壮作用,可用治脱力劳伤之症,民间称之为“脱力草”,常与大枣同煎服。
【处方用名】仙鹤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一两至二两,煎服。
【按语】仙鹤草味苦性平,功擅止血,能治各部位出血病症,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作用显著,往往用为主药,可视病因兼夹情况适当配伍之。民间用治脱力劳伤,称之为“脱力草”亦殊有功也。此外,《滇南本草》称本品能有治疗赤白痢的记述,但现在临床上只用它止血与补虚两方面的作用,关于治痢这一点,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





IP属地:广东372楼2019-10-28 15:52
回复
    2、紫珠
    【拼音】Zǐ Zhū
    【别名】紫荆(《本草拾遗》),粗糠仔、鸦鹊板(《中国树木分类学》),止血草(《福建民间草药》),螃蟹目、雅目草(《闽南民间草药》),白毛柴、白奶雪草(《闽东本草》)。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的叶。7~8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3米,小枝被黄褐色星毛。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7~15厘米,高3.5~8厘米,基部钝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有细小粗毛,下面有黄褐色星毛,侧脉8~12对,边缘有齿牙及细锯齿;叶柄长8~15毫米,密被黄褐色星毛。复聚伞花序腋生,径约3~4厘米,花序梗长约1.5~2.5厘米;花柄长约1.5毫米;萼短钟形,4裂,裂片钝三角形,萼及柄均被星毛;花冠短筒状,4裂,紫色,长约2毫米,无毛;雄蕊4,长于花冠两倍;雌蕊1,子房4室,花柱细长,高于雄蕊,柱头单一。小核果,紫红色,径约2毫米。花期夏、秋间。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脾、肺经。
    【功效】止血,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多种出血病症
    紫珠草有较好的止血作用,能治疗咯血、呕血、鼻出血、尿血、便血、及子宫出血等出血症候。尤以治肺胃出血证,疗效更佳,可单味应用,也可配仙鹤草、旱莲草等同用。此外,研末外掺,或取鲜叶捣烂外敷,还可治外伤性出血。
    2.用于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等症
    治疗疮痈肿毒或毒蛇咬伤,可用紫珠草适量煎汤外洗,有解毒消肿的功效。
    【处方用名】紫珠、紫珠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五钱,煎服。研粉吞服,每次1~2克。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11号止血粉(《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紫珠草、茜草、白芨。治各种出血。





    IP属地:广东373楼2019-10-29 17:18
    回复
      2025-09-10 10:00: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白及
      【拼音】Bái Jí
      【英文名】RHIZOMA BLETILLAE
      【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 Reichb. f.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无臭,味苦,嚼之有黏性。

      【性味与归经】苦、甘、涩,微寒。入肝、肺、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临床应用】1.用于咯血、呕血、衄血、外伤出血等症。
      白芨收敛,功能止血,是一味止血药。者要用于肺、胃出血病症,可单独应用,也可配阿胶(蛤粉炒)、藕节、生地等治咯血;配乌贼骨等治呕血。
      2.用于疮疡肿痛,溃疡久不收口,手足皲裂等症。
      白芨又有消肿生肌之功,用治疮疡,不论已溃未溃均可应用,如疮疡初起未溃,配银花、贝母、天花粉、乳香等有消散作用;如疮疡已溃、久不收口以及手足皲裂,有可奏生肌敛疮之功,往往研粉外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尘肺、肺痈、肺结核等病。
      【处方用名】白及、白芨(洗净,晒干,切片用)、白芨粉(研粉,吞服,开水调服或外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五钱,煎服。研粉吞服或冲服每次2~3克。外用适量。
      【按语】白芨苦甘微寒,功能止血,能入肺胃,为吐衄咯血之要药。又能用治疮疡,未成者能予消散。已溃者可用于敛疮生肌。此外,创伤出血,皮肤皲裂,用以外治亦颇有良效。唯邪热炽盛时,亦未宜乱投也。据报导,本品治疗肺结核病,与异烟片同用,有协同作用;对空洞性肺结核久不愈合,也可应用。
      【方剂举例】白芨枇杷丸(《戴氏方》)白芨、枇杷叶、阿胶(蛤粉炒)、藕节、生地汁。治咳血吐血。
      止血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上海中医学院编)白芨、仙鹤草、地榆炭、生槐花。治上消化道出血症。








      IP属地:广东374楼2019-10-29 17:41
      回复
        4、蚕豆花(蚕豆)
        【拼音】Cán Dòu Huā
        【出处】《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的花。清明节前后开花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部产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花,黑褐色,皱缩,长约2厘米;萼紧贴花冠管,先端5裂片,每因干燥碎断而残缺;花的旗瓣在外,并包裹着翼瓣和龙骨瓣,因皱缩卷曲,不易分辨。气微香,味淡。以花朵干燥、完整、紫黑色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甘、微辛,平。
        【功效】止血,止带,降血压。
        【临床应用】用于呕写、咯血、鼻衄、热并发斑等症。
        本品有止血作用,用于咯血、呕血,可配藕节同用;用治鼻衄,可配血余炭、白茅花等同用;用于热病发斑,可配丹皮同用。
        本品还可治疗赤白带下、高血压,有止带、降压作用。
        【处方用名】蚕豆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



        附药:蚕豆
        【拼音】Cán Dòu
        【别名】佛豆(《益部方物略记》),胡豆(《纲目》),南豆(《蒙化府志》),马齿豆(《台湾植物名录》),竖豆、仙豆、寒豆、湾豆,罗泛豆(《中国药植志》),夏豆(《上海常用中草药》)。
        【出处】《救荒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子。夏季豆荚成熟呈黑褐色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扬净后再晒干。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治膈食,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研末;或作食品。外用:适量,捣敷;或烧灰敷。
        【注意】《本经逢原》: 性滞,中气虚者食之,令人腹胀。
        【复方】①治膈食:蚕豆磨粉,红糖调食。(《指南方》)②治水胀,利水消肿:虫胡豆一至八两。炖黄牛肉服。不可与菠菜同用。(《民间常用草药汇编》)③治水肿:蚕豆二两,冬瓜皮二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④治秃疮:鲜蚕豆捣如泥,涂疮上,干即换之。如无鲜者,用干豆以水泡胖,捣敷亦效。(《秘方集验》)




        IP属地:广东375楼2019-10-29 19:14
        回复
          5、荠菜
          【拼音】Jì Cài
          【别名】荠(《别录》),护生草(《纲目》),芊菜、鸡心菜(《医林纂要》),净肠草(《植物名实图考》),菱角菜(《广州值物志》),地米菜、鸡脚菜(《贵州民间方药集》),假水菜(《陆川本草》),地地菜、烟盒草(《四川中药志》),上已菜、荠只菜、蒲蝇花(《闽东本草》),香善菜,清明草,饭锹头草、香芹娘、香料娘、香田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枕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植豉菜(《广西中草药》)。
          【出处】《千金·食治》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3~5月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主根瘦长,白色,直下,分枝。茎直立,分枝。根生叶丛生,羽状深裂,稀全缘,上部裂片三角形;茎生叶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顶部几成线形,基部成耳状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或近于全缘,叶两面生有单一或分枝的细柔毛,边缘疏生白色长睫毛。花多数,顶生成腋生成总状花序;萼4片,绿色,开展,卵形,基部平截,具白色边缘;花瓣倒卵形,有爪,4片,白色,十字形开放,径约2.5毫米;雄蕊6,4强,基部有绿色腺体;雌蕊1,子房三角状卵形,花柱极短。短角果呈倒三角形,无毛,扁平,先端微凹,长6~8毫米,宽5~6毫米,具残存的花柱。种子约20~25粒,成2行排列,细小,倒卵形,长约0。8毫米。花期3~5月。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入肝、胃经。
          【功效】止血,降压,清热利湿。
          【临床应用】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
          本品具有凉血止血作用,对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呕血、便血及妇女崩漏等症,常配合侧柏叶、旱莲草等同用。
          2.用于高血压。
          荠菜花有降压作用,常用于高血压,可单味应用;也可与佛耳草、槐花等配合应用。
          3.用于肾炎、乳糜尿、痢疾等病症
          本品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用于肾炎、乳糜尿等具有湿热症状者,可配联机草、玉米须、车前草、大蓟等同用;如用治痢疾,可与马齿苋、弟锦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荠菜花(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IP属地:广东376楼2019-10-30 19:23
          回复
            6、铁苋菜
            【拼音】Tiě Xiàn Cài
            【英文名】Copperleaf Herb
            【别名】血见愁、海蚌念珠、叶里藏珠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的地上部分。夏、秋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60cm,被柔毛。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长2.5~8cm,宽1.5~3.5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有疏毛或无毛,叶脉基部3出;叶柄长,花序腋生,有叶状肾形苞片1~3,不分裂,合对如蚌;通常雄花序极短,着生在雌花序上部,雄花萼4裂,雄蕊8;雌花序生于苞片内。蒴果钝三棱形,淡褐色,有毛。种子黑色。花期5~7月,果期7~11月。

            【性味与归经】微苦、涩,平。
            【功效】止血,止泻,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鼻衄、咯血、便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等症
            铁苋菜功能止血,对于各种出血症候,都可应用,临床常配合侧柏叶、茜草炭、旱莲草、仙鹤草同用。对外伤出血,既可研细末外敷;亦可用鲜草适量,打烂外敷。
            2.用于腹泻、痢疾等症
            本品止泻功效较好,对于腹泻或痢疾等症,都可配伍马齿苋、地锦草、车前草、辣蓼等药同用;如腹痛较甚,可配合木香同用。
            3.用于稻田皮炎
            铁苋菜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稻田皮炎,可配合小蓟草、旱莲草等,研细末,外扑患处;或用新鲜者洗净,打烂、外敷。
            【处方用名】铁苋菜、海蚌含珠、血见愁(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抗银片(《上海中成药》)血见愁、狼毒。治银屑病。






            IP属地:广东377楼2019-10-30 19:53
            回复
              7、地锦草
              【拼音】Dì Jǐn Cǎo
              【英文名】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
              【别名】浆草、铺地锦、铺地红、血见愁、卧蛋草、雀儿卧蛋、小虫儿卧蛋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或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地锦:常皱缩卷曲,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无臭,味微涩。

              【性味与归经】辛,平。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泻。
              【临床应用】1.用于尿血、便血、崩漏、痔疮出血等症。
              本品有止血的功效,对于上列出血病症,可配合仙鹤草、侧柏叶、铁苋菜、槐花等同用。
              2.用于痢疾、腹泻等症。
              本品又有止泻的作用,临床上用治痢疾、腹泻,常配合马齿苋、车前草、辣蓼等药同用。
              3.用于蛇咬伤,皮肤疮毒等症。
              本品又能清热解毒,对于蛇咬伤,皮肤疮毒等症,既可煎汤内服,又可用鲜草捣烂外敷患处。
              此外,本品有可用于乳水不足,可用全草一两至二两,同鲫鱼煮汤服。
              【处方用名】地锦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地锦草一药,止血功效较好,故在有些地区称为“血见愁”;但上海地区中药店则称铁苋菜为“血见愁”。各地以“血见愁”为名的中草药还有很多种植物(如茜草等),因此,在应用时须注意区别。
              【方剂举例】复方地锦片(《上海中成药》)地锦草、辣蓼、车前草。治菌痢、肠炎。





              IP属地:广东378楼2019-10-30 20:09
              回复
                8、艾叶
                【拼音】ài Yè
                【英文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
                【别名】艾、艾蒿、家艾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咯血、衄血、便血、月经过多、妊娠漏红等病症。
                艾叶温经止血,主要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症,对妇女崩漏尤为临床常用,可配当归、阿胶等药应用。对于血热妄行的的咯血、衄血,也可用鲜艾叶配合凉血止血的鲜生地、侧柏叶、鲜荷叶等药同用。(即四生丸)
                2.用于经行腹痛等症。
                艾叶辛温散寒,对虚寒性的月经不调、腹痛等症,有散寒止痛的作用,可配合吴茱萸、当归、香附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陈艾炭(炒至黑色为度,用以止血)、生艾叶、蕲艾(生用,用以散寒止痛)、艾绒(捣制成绒,用以烧灸)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艾叶性温而辛香,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金匮要略》的胶艾汤用以治崩漏下血,《本草纲目》认为是治经带的药品。因此,本品在妇科方面应用较多。
                2.总的来说,艾叶所治的病症,以下焦虚寒为主,如寒冷腹痛,经寒不调,都是取它散寒的功效。在止血方面,在临床上也是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症为主,所以,从温经止血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有点类似炮姜的功效。
                3.艾叶捣制成绒,为针灸常用的料品。用以烧针,则热气内注,具有温熙气血的作用。
                【方剂举例】胶艾汤《金匮要略》艾叶、阿胶、川芎、当归、芍药、地黄、甘草。治妇女冲任虚损,崩中漏下等症。







                IP属地:广东379楼2019-11-01 18:03
                回复
                  2025-09-10 09:54: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9、伏龙肝
                  【拼音】Fú Lónɡ Gān
                  【别名】灶中黄土(《金匮要略》),釜下土(《肘后方》),釜月下土(《补缺肘后方》),灶心土(《纲目》)。
                  【出处】《雷公炮炙论》
                  【来源】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在拆修柴火仕(或烧柴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得。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红褐色,表面有刀削痕。质较硬,但易砸碎,并有粉末脱落,断面细软,色稍深,常有蜂窝状小孔。具烟熏气,味淡.以块大,色红褐,质细软者为佳。部分溶于水,加酸部分溶解,且有气泡发生,其酸溶液加5%亚铁氰化钾试液呈蓝绿色,且有蓝色沉淀生成。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脾、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温中止呕。
                  【临床应用】1.适用于各种出血症。
                  伏龙肝性温而止血,故对出血症属于虚寒症为宜。临床多用于呕血、便血等病症,常配合地黄、阿胶、附子等药同用。
                  2.用于呕吐反胃、妊娠呕吐等症。
                  伏龙肝降逆止呕作用较佳,药性微温有温中功能,所以用于脾胃虚寒的呕吐为多;对妊娠呕吐也有很好的疗效。脾胃虚寒的呕吐常与半夏、干姜等药配伍应用;对妊娠呕吐可配合藿香、竹茹、生姜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灶心土、伏龙肝(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布袋包,先煎。或用二两至四两,煎汤代水。
                  【方剂举例】黄土汤(《金匮要略》)灶心土、干地黄、白朮、阿胶、黄芩、熟附子、甘草。治大便下血等症,属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者。



                  IP属地:广东380楼2019-11-01 19:18
                  回复
                    10、大蓟
                    【拼音】Dà Jì
                    【英文】名HERBA CIRSII JAPONICI/RADIX CIRSII JAPONICI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 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大蓟草 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凉。入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临床应用】用于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症
                    本品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对咯血、衄血、崩中下血、尿血等症,常与小蓟、生地、蒲黄、藕节等药配伍应用。此外,大蓟鲜草,又可用于疮痈肿毒,无论内服、外敷,都有散瘀消肿的功效。
                    【处方用名】大蓟草、大蓟(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鲜草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十灰丸(《十药神书》)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茅根、山栀、大黄、丹皮、棕榈皮,烧炭存性。治吐血咯血。






                    IP属地:广东381楼2019-11-01 19:38
                    回复
                      11、小蓟
                      【拼音】Xiǎo Jì
                      【英文名】HERBA CIRSII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 M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 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性味】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效用与大蓟相似,但治疗痈疮肿毒的作用较大蓟稍弱。现临床上本品除用于各种出血症外,又用于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病症。处方用名为小蓟或小蓟草,炒炭用称小蓟炭。
                      【用法用量】4.5~9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IP属地:广东382楼2019-11-01 19:44
                      回复
                        12、侧柏叶
                        【拼音】Cè Bǎi Yè
                        【英文名】CACUMEN PLATYCLADI
                        【别名】扁柏、香柏、柏树、柏子树
                        【来源】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 的干燥枝梢及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
                        【性状】本品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性味与归经】苦、涩,微寒。入肺、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生发乌发。
                        【临床应用】用于各种出血病症。
                        侧柏叶生敛止血,且有凉血作用,故主要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出血病症,如咯血、呕血、鼻衄、尿血、便血及崩漏等,多与仙鹤草、蒲黄、藕节、生地等同用。
                        【处方用名】侧柏炭(炒至外呈黑色为度)、生侧柏叶(洗净,晒干,切断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侧柏叶止血效用较好,为治疗各种出血病症的要药。性属寒凉,所以主要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症;若虚寒性出血,本品又可配合干姜、艾叶等同用。研末,还可用于外伤出血。
                        2.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应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发现它又有止咳祛痰的功效。
                        【方剂举例】四生丸(《妇人良方》)生地黄、生侧柏叶、生艾叶、生荷叶。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咽干口燥,舌绛脉数。






                        IP属地:广东383楼2019-11-04 17:42
                        回复
                          13、山茶花
                          【拼音】Shān Chá Huā
                          【别名】红茶花(《分类草药性》)。
                          【出处】《纲目》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山茶的花。春分至谷雨为采收期。一般在含苞待放时采摘,晒干或烘干,用纸包封,置干燥通风处。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5米,光滑无毛。单叶互生,革质,卵形至椭圆形,长5~10厘米,宽3~4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至阔楔形,边缘具软骨质细锯齿,上面浓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两面平滑无毛;叶柄长约5毫米。花单生于叶腋,或顶生,红色,直径6~8厘米,近无梗;花萼5,绿色;花瓣5~7,近圆形;雄蕊多数,2轮;雌蕊1,子房长球形,光滑无毛。蒴果球形。室背开裂,径约3厘米,光滑无毛。种子近椭圆形,背有角棱,长约2厘米,直径1.5厘米。花期4~5月。果期9~10月。

                          【性味与归经】微辛、甘,寒。入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肿。
                          【临床应用】用于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及水火烫伤等。
                          山茶花功能清热止血,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等症,可配合山栀、侧柏叶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于水火烫伤。
                          【处方用名】山茶花、珠宝茶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IP属地:广东384楼2019-11-04 18:01
                          回复
                            14、万年青根
                            【拼音】Wàn Nián Qīnɡ Gēn
                            【别名】开口剑、斩蛇剑(《植物名实图考》),牛尾七、冲天七(《草木便方》),白河车(《江苏植药志》),竹根七(《陕西药植调查》),铁扁担(《江西草药》),青龙胆(《贵州药植调查》)。
                            【出处】《药性考》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万年青的根及根茎。全年可采。挖取根及根茎,除去茎叶及须根后,洗净,晒干或烘干。晒干的商品呈白色,烘干的商品呈红色。-般认为烘干的品质较佳。宜贮于石灰缸内,或经常日晒,以免虫蛀。

                            【性味与归经】苦、微甘,寒。有小毒。
                            【功效】凉血止血,强心利尿,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呕血、咯血及妇女崩漏等症。
                            本品有凉血止血的功效,用治血热所致的呕血、咯血,可单用万年青根五钱,煎服;也可以与仙鹤草等配伍应用。用治崩漏,可与鸡冠花等配合同用。
                            2.用于心脏病水肿。
                            万年青根既可强心,又可利尿,对心脏病水肿,用之甚为合适,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黄耆、玉竹、丹参、茯苓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白喉。
                            【处方用名】万年青根、白河车(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新鲜者可用三钱至一两,煎服。本品有小毒,不宜大量久服。
                            【附药】万年青叶:即万年青的叶。有强心及利尿作用,可治心脏病气急浮肿。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IP属地:广东385楼2019-11-04 19:36
                            回复
                              2025-09-10 09:48: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5、槐花
                              【拼音】Huái Huā
                              【英文】名FLOS SOPHORAE
                              【别名】金药树、护房树、豆槐、槐米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性状】槐花:本品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无臭,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入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临床应用】用于便血、血痢、痣血、崩漏、咯血、衄血等症。
                              槐花主要用于出血属于血热的病症。本品善治下部出血,多用于便血、痣血等症,常配合地榆等药同用。如仙鹤草、白茅根、侧柏叶等配伍,还可用至咯血、衄血等症。
                              【处方用名】槐花炭、槐米炭(炒焦黑,用以止血),生槐花、生槐米(现多用于高血压)。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槐花散(《沉氏尊生》)槐花、阿胶、当归、地榆、生地、白芍、黄芩、枳壳、升麻、防风、侧柏叶。治吐血便血。






                              IP属地:广东386楼2019-11-05 19: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