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与《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都有着鲜明的爱的缠绵与恨的纠葛。
其实,它们的相同点更多地是表现在人物关系的混乱性,人物矛盾的冲突性,命运伦常的哲理性以及结局的圆满性上。
首先,从故事人物关系上看,两者都是展现了一种混乱的伦理关系和混乱的人际关系。《雷雨》中,周萍和四凤是真心相爱的,而他们的潜在关系却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关系;繁漪是周萍的继母,但她却心甘情愿做周萍的情人。《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太子与小禅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但两人却相爱缠绵;王后和太子有私情,两人却又是继母和继子的关系。他们都给观众或读者展示出了并不复杂却耐人寻味的乱伦关系。
其次,从人物矛盾上看,两者都有强烈的冲突性。《雷雨》中,鲁大海为工人请愿,而与自己的亲生父亲发生激烈的阶级冲突;繁漪为了摆脱周朴园的压制,企图和周萍私奔,周萍拒绝,于是,她产生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把窗户拴死,把私通关系明朗化,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突。《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二太子为了救自己的母亲,他进行了失败的兵变,从而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母亲,也就是皇后则狠心地看着他死在自己的面前,场景中有强烈的令人窒息的心理冲突;三王子元成,自以为是,杀父不得,死在了父亲的金腰带下,亲人反目,自然是一出精彩的戏剧冲突。
第三,从命运伦常上看,两者都富含着哲理色彩。《雷雨》中,鲁侍萍的“命该如此”一说,告诉了观众:命运不可预料,对发生的任何事都不得有抱怨。这与儿子鲁大海的强烈反抗意识有着鲜明的对照。《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太子发出了心声:“我明白,但我做不到。”太子的懦弱性格注定他当不了一个好皇帝,而他的好色本质注定他的生命是弱小的,最终走向万劫不复的地步。
最后,从结局上看,两者都达到了一种圆满,似乎有一种定论:该死的不会苟活于人世或者说,死亡是他们最终的宿命。《雷雨》中,乱伦者周萍和四凤,一个自杀,一个触电而死,而其他人既是肇事者也是受伤者。《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几乎是家破人亡,太子被三王子杀害,兵变的二王子,夺位的三王子都被皇帝送上断头台。结果皇帝落了个除了没有失去江山外就一无所有的地步。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根据《雷雨》改编的,所以有人称它是古代版的《雷雨》,固然,它们会有如上诸多的相同点,但更值得我关注的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可以说,《满城尽带黄金甲》有它自身的局限性,这是由它上演的特定的故事的背景以及人物所决定。而《雷雨》被国人称为经典,则有着它自身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即它原滋原味地展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这样看来《满城尽带黄金甲》被称为古代版的《雷雨》,不免让我在观看后,觉得它的拙劣,至少是拙劣的模仿。倘若将它们当成是独立的现象来研究分析的话,我想两者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我只能说《雷雨》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最完美的,是属于那种“后无来者”类型的艺术创作现象。当然若要将两者之间进行各种角度和层面的比较,《满城尽带黄金甲》则只能甘拜下风。我所说的各种角度或层面是包括比较两者的故事主题,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故事意境,故事风格氛围,以及故事场景等。
首先,从两者的故事主题来看,一个是打破常规,体现反抗的必然,一个是维护规矩,提倡顺从的必要。《雷雨》表达的是伦常矛盾和阶级矛盾造成的对人性的伤害,压制和摧残,而反抗就是必然的。而《满城尽带黄金甲》表达的则是对规矩的维护,也就是“规矩不能乱”,而对背叛者来说,死亡就是他们的终结命运,似乎告知我们,只要顺从才不会被践踏。
其次,从两者的故事人物性格来看,一个是多元的丰富的,一个是单薄的无力的,一成不变的。《雷雨》中,每个人物都具有丰富的性格特征。繁漪在对待周朴园时显得脆弱无奈,而对周萍、四凤时显得强硬,是以一个强大控制局面能力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与鲁侍萍相爱并生下两个儿子,这是他的叛逆性格决定的,之后,因顶不住家人的压力,抛弃妻儿,娶门当户对的千金小姐,这又是他的懦弱性格决定的。有句话是“人将死矣,其言也善”,讲的是他良心发现,因自己的将死而做最后的形象修补而已。而周朴园在晚年时,向所有人坦白,这一事件来看,他也不过是被逼无奈而已。《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诸多的人物都显得极端,没有限制,我是说他们做出的事太令人不可思议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而他们的行动则是由他们的性格决定的。皇帝是个没有安全感,信任感的人,他总觉得身边危机四伏,岌岌可危。于是他怀疑着,然后本着“规矩不能乱”将一个个“逆我者”斩草除根。只是他略有军事计谋,有如神仙可掌握其他人的生死命运。皇后是个智慧的巫婆,她很好地保护着自己,她知道只要自己还活着,就得和外界斗智斗勇,只是她是否太自信了?毕竟生死簿不是掌握在她手中。倘若她不去偷情,做有违伦常的勾当,倘若她不利用儿子的孝心怂恿他发动兵变,我想这个皇后一定是个可以“母仪天下”的皇后。只是她做不到也不想到,不过是想做她自己想做的事而已,哪怕破坏了所谓的规矩。太子因为懦弱,无能,好色,贪生怕死,所以他当不了皇帝,没有爱情(和继母私通,和同母异父的妹妹进行一场令人可笑的“过家家”),最终失去生命(被杀)。二王子元成,有统领才能,却因愚孝葬送了性命。倘若他可以随机应变,适时而改变行动的航向目标,就不会如此轻易被杀害。影片中的故事人物都有他自身的局限性,一成不变的性格特征,让人看了不免窒息,不免唏嘘:何必如此胡来?何必如此极端?非要弄得个你死我活吗?恐怕这就是古代人思维吧?不对!事实上,这只是现代人杜撰的一个故事而已。
第三,从故事情节来看,一个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多条线索并进。一个是单一的线索讲述一个陈旧的争权夺利的故事。《雷雨》的故事情节,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鲁大海向周朴园请愿,与周萍发生冲突,繁漪揭开和周萍的关系。四凤受刺激,逃出,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暗线是,周朴园和周萍相爱,生有两子,但他为了娶繁漪而将鲁侍萍和小儿子赶出门,受尽折磨。之后,鲁侍萍嫁给鲁贵,生下四凤。而四凤和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哥哥周萍恋爱,周萍和繁漪又是情人关系。两条线索明暗线交替进行,思路清晰,逻辑明确,具有形象的画面感和交叉蒙太奇效果。《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故事情节似乎可以归纳为:皇后与太子私通,皇帝为守规矩,借为治病为由让皇后喝毒药,皇后与其斗智斗勇,怂恿二王子兵变,之后请太子帮忙,太子贪生怕死,泄露秘密,兵变失败,二王子被杀。这不过是皇室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一个小角落而已,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悬念,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第四,从故事意境上看,一个突显真善美,有种悲剧美感,充满了抒情色彩和高调的昂扬氛围。一个渲染假丑恶,看到的是各种嘴脸的丑态,看到了极端化的,抑郁性质的情境。《雷雨》的意境是真善美的集合体,繁漪的真,鲁侍苹的善,四凤的美对我而言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意境就显得刻意,整个的意境氛围是丑态百出的,每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秘密,每个灵魂都有他可耻,丑陋的一面。皇帝想毒死皇后,皇后想兵变,三王子想篡夺皇位,他们的欲望燃烧地越旺,灵魂也就越丑陋,生命也就失去原有的意义。
第五,从故事场景上看,一个是舞台式的“三一律”,一个是场景集中,却显得局限狭窄。《雷雨》中,主要的人物就八个,时间限定在一天之内,而场地不外乎是在周家和鲁家。做为一部大制作的电影,理应有场面宏大,视野开阔的特色,但里头除了比武和皇帝派刺客在山脚的驿站追杀太医一家进行了场景的规模处理外,其它时间都是在皇宫里,让我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是皇宫内上上下下的女人们的丰乳肥臀,那是怎样一种视听盛宴!直让我本还算好的胃口也作呕一番了。
其实,让我把《雷雨》、《满城尽带黄金甲》两部在艺术成就上根本就牛不相及的作品拿来大张旗鼓地比较一番,这本身就是对胜利一方的侮辱和践踏,只是当我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即《雷雨》是不可超越的,无论是刁民还是大手笔的元老级人物,都只能望《雷雨》而叹:既生《雷》何生《满》?这才让我心安了不少。
其实,它们的相同点更多地是表现在人物关系的混乱性,人物矛盾的冲突性,命运伦常的哲理性以及结局的圆满性上。
首先,从故事人物关系上看,两者都是展现了一种混乱的伦理关系和混乱的人际关系。《雷雨》中,周萍和四凤是真心相爱的,而他们的潜在关系却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关系;繁漪是周萍的继母,但她却心甘情愿做周萍的情人。《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太子与小禅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但两人却相爱缠绵;王后和太子有私情,两人却又是继母和继子的关系。他们都给观众或读者展示出了并不复杂却耐人寻味的乱伦关系。
其次,从人物矛盾上看,两者都有强烈的冲突性。《雷雨》中,鲁大海为工人请愿,而与自己的亲生父亲发生激烈的阶级冲突;繁漪为了摆脱周朴园的压制,企图和周萍私奔,周萍拒绝,于是,她产生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把窗户拴死,把私通关系明朗化,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突。《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二太子为了救自己的母亲,他进行了失败的兵变,从而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母亲,也就是皇后则狠心地看着他死在自己的面前,场景中有强烈的令人窒息的心理冲突;三王子元成,自以为是,杀父不得,死在了父亲的金腰带下,亲人反目,自然是一出精彩的戏剧冲突。
第三,从命运伦常上看,两者都富含着哲理色彩。《雷雨》中,鲁侍萍的“命该如此”一说,告诉了观众:命运不可预料,对发生的任何事都不得有抱怨。这与儿子鲁大海的强烈反抗意识有着鲜明的对照。《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太子发出了心声:“我明白,但我做不到。”太子的懦弱性格注定他当不了一个好皇帝,而他的好色本质注定他的生命是弱小的,最终走向万劫不复的地步。
最后,从结局上看,两者都达到了一种圆满,似乎有一种定论:该死的不会苟活于人世或者说,死亡是他们最终的宿命。《雷雨》中,乱伦者周萍和四凤,一个自杀,一个触电而死,而其他人既是肇事者也是受伤者。《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几乎是家破人亡,太子被三王子杀害,兵变的二王子,夺位的三王子都被皇帝送上断头台。结果皇帝落了个除了没有失去江山外就一无所有的地步。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根据《雷雨》改编的,所以有人称它是古代版的《雷雨》,固然,它们会有如上诸多的相同点,但更值得我关注的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可以说,《满城尽带黄金甲》有它自身的局限性,这是由它上演的特定的故事的背景以及人物所决定。而《雷雨》被国人称为经典,则有着它自身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即它原滋原味地展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这样看来《满城尽带黄金甲》被称为古代版的《雷雨》,不免让我在观看后,觉得它的拙劣,至少是拙劣的模仿。倘若将它们当成是独立的现象来研究分析的话,我想两者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我只能说《雷雨》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最完美的,是属于那种“后无来者”类型的艺术创作现象。当然若要将两者之间进行各种角度和层面的比较,《满城尽带黄金甲》则只能甘拜下风。我所说的各种角度或层面是包括比较两者的故事主题,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故事意境,故事风格氛围,以及故事场景等。
首先,从两者的故事主题来看,一个是打破常规,体现反抗的必然,一个是维护规矩,提倡顺从的必要。《雷雨》表达的是伦常矛盾和阶级矛盾造成的对人性的伤害,压制和摧残,而反抗就是必然的。而《满城尽带黄金甲》表达的则是对规矩的维护,也就是“规矩不能乱”,而对背叛者来说,死亡就是他们的终结命运,似乎告知我们,只要顺从才不会被践踏。
其次,从两者的故事人物性格来看,一个是多元的丰富的,一个是单薄的无力的,一成不变的。《雷雨》中,每个人物都具有丰富的性格特征。繁漪在对待周朴园时显得脆弱无奈,而对周萍、四凤时显得强硬,是以一个强大控制局面能力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与鲁侍萍相爱并生下两个儿子,这是他的叛逆性格决定的,之后,因顶不住家人的压力,抛弃妻儿,娶门当户对的千金小姐,这又是他的懦弱性格决定的。有句话是“人将死矣,其言也善”,讲的是他良心发现,因自己的将死而做最后的形象修补而已。而周朴园在晚年时,向所有人坦白,这一事件来看,他也不过是被逼无奈而已。《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诸多的人物都显得极端,没有限制,我是说他们做出的事太令人不可思议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而他们的行动则是由他们的性格决定的。皇帝是个没有安全感,信任感的人,他总觉得身边危机四伏,岌岌可危。于是他怀疑着,然后本着“规矩不能乱”将一个个“逆我者”斩草除根。只是他略有军事计谋,有如神仙可掌握其他人的生死命运。皇后是个智慧的巫婆,她很好地保护着自己,她知道只要自己还活着,就得和外界斗智斗勇,只是她是否太自信了?毕竟生死簿不是掌握在她手中。倘若她不去偷情,做有违伦常的勾当,倘若她不利用儿子的孝心怂恿他发动兵变,我想这个皇后一定是个可以“母仪天下”的皇后。只是她做不到也不想到,不过是想做她自己想做的事而已,哪怕破坏了所谓的规矩。太子因为懦弱,无能,好色,贪生怕死,所以他当不了皇帝,没有爱情(和继母私通,和同母异父的妹妹进行一场令人可笑的“过家家”),最终失去生命(被杀)。二王子元成,有统领才能,却因愚孝葬送了性命。倘若他可以随机应变,适时而改变行动的航向目标,就不会如此轻易被杀害。影片中的故事人物都有他自身的局限性,一成不变的性格特征,让人看了不免窒息,不免唏嘘:何必如此胡来?何必如此极端?非要弄得个你死我活吗?恐怕这就是古代人思维吧?不对!事实上,这只是现代人杜撰的一个故事而已。
第三,从故事情节来看,一个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多条线索并进。一个是单一的线索讲述一个陈旧的争权夺利的故事。《雷雨》的故事情节,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鲁大海向周朴园请愿,与周萍发生冲突,繁漪揭开和周萍的关系。四凤受刺激,逃出,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暗线是,周朴园和周萍相爱,生有两子,但他为了娶繁漪而将鲁侍萍和小儿子赶出门,受尽折磨。之后,鲁侍萍嫁给鲁贵,生下四凤。而四凤和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哥哥周萍恋爱,周萍和繁漪又是情人关系。两条线索明暗线交替进行,思路清晰,逻辑明确,具有形象的画面感和交叉蒙太奇效果。《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故事情节似乎可以归纳为:皇后与太子私通,皇帝为守规矩,借为治病为由让皇后喝毒药,皇后与其斗智斗勇,怂恿二王子兵变,之后请太子帮忙,太子贪生怕死,泄露秘密,兵变失败,二王子被杀。这不过是皇室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一个小角落而已,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悬念,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第四,从故事意境上看,一个突显真善美,有种悲剧美感,充满了抒情色彩和高调的昂扬氛围。一个渲染假丑恶,看到的是各种嘴脸的丑态,看到了极端化的,抑郁性质的情境。《雷雨》的意境是真善美的集合体,繁漪的真,鲁侍苹的善,四凤的美对我而言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意境就显得刻意,整个的意境氛围是丑态百出的,每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秘密,每个灵魂都有他可耻,丑陋的一面。皇帝想毒死皇后,皇后想兵变,三王子想篡夺皇位,他们的欲望燃烧地越旺,灵魂也就越丑陋,生命也就失去原有的意义。
第五,从故事场景上看,一个是舞台式的“三一律”,一个是场景集中,却显得局限狭窄。《雷雨》中,主要的人物就八个,时间限定在一天之内,而场地不外乎是在周家和鲁家。做为一部大制作的电影,理应有场面宏大,视野开阔的特色,但里头除了比武和皇帝派刺客在山脚的驿站追杀太医一家进行了场景的规模处理外,其它时间都是在皇宫里,让我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是皇宫内上上下下的女人们的丰乳肥臀,那是怎样一种视听盛宴!直让我本还算好的胃口也作呕一番了。
其实,让我把《雷雨》、《满城尽带黄金甲》两部在艺术成就上根本就牛不相及的作品拿来大张旗鼓地比较一番,这本身就是对胜利一方的侮辱和践踏,只是当我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即《雷雨》是不可超越的,无论是刁民还是大手笔的元老级人物,都只能望《雷雨》而叹:既生《雷》何生《满》?这才让我心安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