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市民,在此搜集一些大家的意见,关于教育的问题,太让人心寒了!
近期各教育系统管理人员,对各个学校的工作进行了督导(也就是对学校工作的审查),每个学期末都会有一次这样的审查,目的是给各个学校评分。
每个学校为了分数,做出应该有的成绩,都会在学期末努力整理特别多的资料,为学校的分数奋斗!
教案、教研活动、兴趣小组、创城、实验活动、安全……大约一百多项审查项目,都要由教师将资料整理,分类到各个档案盒中,供督导小组检查。浪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教师的工作出现了各种多,杂,乱的现象。(有朋友会说,这是理所应当,教师干的就是这样的工作,我不反驳,所以每位教师,都将工作做了出来!)
督导小组成员到达学校,开始检查,每一项的检查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而这套标准让人不理解。
教学为例:每位老师结合学校基本情况,将教案,教研记录整理打印、标注修改。而督导人员关注的点却是,没有时间标注,没有手写痕迹,一份教案有可能多次利用。(好的教案,多次利用修改不是正常吗?再说时间,本身打印教案,集体备课,为什么要注意时间问题,不应该将重点放到内容吗?)
教学教研:教师将教研内容仔细梳理,合理编写。督导人员却依然纠结时间,没有手写痕迹为节点,扣分严重。
综上现象,是不是以后的督查内容,就应该无脑制作,不需要依靠学校具体情况呢?全部手写,全部有时间,套模板。。。。那这样的督查有什么意义?对学校又有什么帮助呢?这样的督查对学校的成绩又有什么用呢?
各位市民,你们说这样的督导有什么存在意义?聊城的教育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方向呢?
——一个特想隐姓埋名好好教学的普通老师##
近期各教育系统管理人员,对各个学校的工作进行了督导(也就是对学校工作的审查),每个学期末都会有一次这样的审查,目的是给各个学校评分。
每个学校为了分数,做出应该有的成绩,都会在学期末努力整理特别多的资料,为学校的分数奋斗!
教案、教研活动、兴趣小组、创城、实验活动、安全……大约一百多项审查项目,都要由教师将资料整理,分类到各个档案盒中,供督导小组检查。浪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教师的工作出现了各种多,杂,乱的现象。(有朋友会说,这是理所应当,教师干的就是这样的工作,我不反驳,所以每位教师,都将工作做了出来!)
督导小组成员到达学校,开始检查,每一项的检查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而这套标准让人不理解。
教学为例:每位老师结合学校基本情况,将教案,教研记录整理打印、标注修改。而督导人员关注的点却是,没有时间标注,没有手写痕迹,一份教案有可能多次利用。(好的教案,多次利用修改不是正常吗?再说时间,本身打印教案,集体备课,为什么要注意时间问题,不应该将重点放到内容吗?)
教学教研:教师将教研内容仔细梳理,合理编写。督导人员却依然纠结时间,没有手写痕迹为节点,扣分严重。
综上现象,是不是以后的督查内容,就应该无脑制作,不需要依靠学校具体情况呢?全部手写,全部有时间,套模板。。。。那这样的督查有什么意义?对学校又有什么帮助呢?这样的督查对学校的成绩又有什么用呢?
各位市民,你们说这样的督导有什么存在意义?聊城的教育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方向呢?
——一个特想隐姓埋名好好教学的普通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