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图后废话。



HA1404 A-4B为福克兰战争中阿根廷空军第5旅中尉飞行员瓦拉佐科座机,于1982年5月25日使用MK17航弹击沉皇家海军“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如果说超级军旗用飞鱼击沉“谢菲尔德”号还有点攻其不备的话,“天鹰”攻击“考文垂”/“大刀”号编队就是实打实的硬碰硬(详情可参考“考文垂”号舰长回忆录)。

HA1427 A-4C为美国海军西奥多史瓦兹少校越战座机。1967年5月1日,在轰炸一个机场的行动中,西奥多史瓦兹少校驾驶该机用阻尼无控火箭弹击落北越空军米格17一架。这也是天鹰家族实战中唯一一个空战战果。
背景介绍之后,首先看看两款小飞机的包装。

早期的彩盒和后期的蓝盒+贴纸,HM包装的变迁。

早期弹药配件使用独立封塑包装,一个萝卜一个坑。

后期所有零碎都用塑料袋随便一卷,沾在内盒就算了事。

天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小,第二印象就是外形特简单,反正就是一点都不炫酷,但手感之沉却跟这小身板不太相称。

机头两侧移印比较单调,最值钱的就是这两个战绩标记了。其中一个为“考文垂”号,另一个据说是击伤“光辉”号护卫舰(没考证到此战果出处)。

机背椭圆形整流罩也没找到资料,不知道里面是啥。整流罩后部的防撞灯没有涂红,偷懒了。

机翼密密麻麻的油箱检修口盖以及襟缝翼副翼都用锐利的刻线表现了出来(天鹰整机的刻线不得不夸一下)。还有前缘缝翼及副翼的扰流片虽然不起眼,也没有被遗漏,再赞一个。

实机前缘缝翼扰流片

实机副翼前面的扰流片

天鹰尾喷管独具特色的汤勺整流罩,结构颇为复杂的方向舵表现得也很不错。


实机汤勺和方向舵

淡蓝色的机腹同样没什么移印,但刻线锐利切居然带渗线(由于买的是二手,我也不知道是上一手玩家的杰作还是原来就是这样)。左主起落架整流罩后方的防撞灯依然偷懒没涂红,外挂我选择了国庆日之战的配置----一对翼下副油箱和一枚机身中线MK17 1000磅航弹。

起落架为整体式,插槽有点松,但也易于安装。

再来看看HA1427 A-4C米格杀手。驾驶舱两侧大大的机徽让整体视觉效果改善不少。一面小小的北越国旗就是击落米格17的战绩标志。

“空战挂载”----两个祖尼火箭巢+一个机腹副油箱。同样地,左主起落架整流罩后部的红色防撞灯也有了。

对比HA1404 A-4B和HA1427 A-4C的进气道唇口,可以看到C型唇口大一圈,还多了附面层隔板。


但查阅资料得知,天鹰的进气道是从E型才开始有附面层隔板。HM这个考证是过头了。

C型机头和进气道都比B型长一截,这个区别HM也做出来了。要不是留意到这个区别,我还真没发现天鹰的机头跟机身是分开开模的。合模线细得跟刻线傻傻的分不清,工艺确实不错。

两款天鹰都多配了两枚小斗犬作为另一套外挂选择。
总体而言,HM本着越冷门越用心的宗旨,把天鹰这款平实的小飞机做得颇为精致,考证和工艺都比现在很多热门机型好得多。这两架天鹰在整个家族平淡无奇的战史中创下了少有的高光时刻,尤其考文垂杀手所获得的战绩,在战后所有攻击机中也可以算是王者般的存在。




HA1404 A-4B为福克兰战争中阿根廷空军第5旅中尉飞行员瓦拉佐科座机,于1982年5月25日使用MK17航弹击沉皇家海军“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如果说超级军旗用飞鱼击沉“谢菲尔德”号还有点攻其不备的话,“天鹰”攻击“考文垂”/“大刀”号编队就是实打实的硬碰硬(详情可参考“考文垂”号舰长回忆录)。

HA1427 A-4C为美国海军西奥多史瓦兹少校越战座机。1967年5月1日,在轰炸一个机场的行动中,西奥多史瓦兹少校驾驶该机用阻尼无控火箭弹击落北越空军米格17一架。这也是天鹰家族实战中唯一一个空战战果。
背景介绍之后,首先看看两款小飞机的包装。

早期的彩盒和后期的蓝盒+贴纸,HM包装的变迁。

早期弹药配件使用独立封塑包装,一个萝卜一个坑。

后期所有零碎都用塑料袋随便一卷,沾在内盒就算了事。

天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小,第二印象就是外形特简单,反正就是一点都不炫酷,但手感之沉却跟这小身板不太相称。

机头两侧移印比较单调,最值钱的就是这两个战绩标记了。其中一个为“考文垂”号,另一个据说是击伤“光辉”号护卫舰(没考证到此战果出处)。

机背椭圆形整流罩也没找到资料,不知道里面是啥。整流罩后部的防撞灯没有涂红,偷懒了。

机翼密密麻麻的油箱检修口盖以及襟缝翼副翼都用锐利的刻线表现了出来(天鹰整机的刻线不得不夸一下)。还有前缘缝翼及副翼的扰流片虽然不起眼,也没有被遗漏,再赞一个。

实机前缘缝翼扰流片

实机副翼前面的扰流片

天鹰尾喷管独具特色的汤勺整流罩,结构颇为复杂的方向舵表现得也很不错。


实机汤勺和方向舵

淡蓝色的机腹同样没什么移印,但刻线锐利切居然带渗线(由于买的是二手,我也不知道是上一手玩家的杰作还是原来就是这样)。左主起落架整流罩后方的防撞灯依然偷懒没涂红,外挂我选择了国庆日之战的配置----一对翼下副油箱和一枚机身中线MK17 1000磅航弹。

起落架为整体式,插槽有点松,但也易于安装。

再来看看HA1427 A-4C米格杀手。驾驶舱两侧大大的机徽让整体视觉效果改善不少。一面小小的北越国旗就是击落米格17的战绩标志。

“空战挂载”----两个祖尼火箭巢+一个机腹副油箱。同样地,左主起落架整流罩后部的红色防撞灯也有了。

对比HA1404 A-4B和HA1427 A-4C的进气道唇口,可以看到C型唇口大一圈,还多了附面层隔板。


但查阅资料得知,天鹰的进气道是从E型才开始有附面层隔板。HM这个考证是过头了。

C型机头和进气道都比B型长一截,这个区别HM也做出来了。要不是留意到这个区别,我还真没发现天鹰的机头跟机身是分开开模的。合模线细得跟刻线傻傻的分不清,工艺确实不错。

两款天鹰都多配了两枚小斗犬作为另一套外挂选择。
总体而言,HM本着越冷门越用心的宗旨,把天鹰这款平实的小飞机做得颇为精致,考证和工艺都比现在很多热门机型好得多。这两架天鹰在整个家族平淡无奇的战史中创下了少有的高光时刻,尤其考文垂杀手所获得的战绩,在战后所有攻击机中也可以算是王者般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