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吧 关注:805,807贴子:19,495,775
  • 13回复贴,共1

重新看了几章 有个问题一直都想问问!到底是三教之争在前,还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重新看了几章 有个问题一直都想问问!
到底是三教之争在前,还是齐静春代师收徒后才引发的三教之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21 16:56回复
    自评一楼:原文第二十二章划重点(齐静春之所以来次阻挠少年连续杀人,有一定的私心,更是为了公道。)书中不止一次有说过 山上人收徒往往要考验个十年八载半辈子的,那这里的“私心”可以说是为老师物色考验陈平安的心性是否符合文圣一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21 17:06
    收起回复
      但在二十二章结尾又有(再抬头望向少年陈平安,齐静春有些遗憾,感慨道:“难怪先生说世间成事者,超世之才不过其次,坚韧不拔之志,方为首要。陈平安,你替先生又给我上了一课。只可惜,我齐静春如今已经没有了收取关门弟子的机会。”)这里可以看出,齐静春在小洞天里多是 顺势而为,并没有说故意去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齐静春多是再看,看着这个一举一动无比契合文圣一脉的后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21 17:14
      回复
        肯定在前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6-21 17:32
        回复
          再说陆沉:从前几章来看陆沉在小洞天的作为都在尽可能的避免与人发生因果,宁姚受伤一事更多是没的选才推进了陈平安的家中,书十六章(那签筒和一百零八支签,无法赠送给你,因果太乱,一旦理不清,又斩不断,很是麻烦。至于那方私印(陆沉赦令),有点重啊,送给你,一旦没了禁制,所有的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贫道不是害你是什么)但在吩咐陈平安煮药的单子上又盖下了陆沉赦令的印象,我认为这是给陈平安的一个机缘,也是一个因果。
          还有就是在齐静春身死之后,也就是大概确定了陈平安为文圣一脉的最后一位弟子后,陆沉又想方设法的增大陈平安与道家的因果关系。这也可以说是齐静春把陈平安推上了三教之争的最终人选。
          与之矛盾的还有姚老头从陈平安小时候就开始影响他的处事风格,只带过陈平安一人爬山尝土,儒家和道家并不是瞎子,肯定是能看出来姚老头是佛教,那问题来了,是陈平安小时候就被选为三教之争人选,还是在齐静春代师收徒后把陈平安推上三教之争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6-21 17:54
          回复
            我发现有一个搞笑的事情是,说是三教之争,佛家在陈小时候就有影响,且影响之大可能贯穿全文。道家陆沉大大小小的动作数不胜数了吧。反观儒家,陈平安入的是儒家所不承认的文圣一脉,传道的多是曾经文脉的叛徒崔东山。也不知道是儒家的心大还是说变相的承认文圣的学问。
            再从文圣老爷子与浩然天下合道来看,三四之争多是做给天下人看的,书中有点高度大佬五一不佩服文圣老爷的文学的。但文圣学说再好,不能当成传世学说。
            以前从一个吧友的分析上看到过一个比方:“人性本善”换个方法说就是你在做坏事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收到自己良心的谴责,这个“良心”就可以说是人的本性,但“人性本恶”说的是随心所欲放纵自己的坏心思,就算是与人争执是自己的过错失手把对的那个人打死了,自己也一点愧疚都没有,并认为本就应该如此。这就很可怕了。
            并不是说这种人不存在,恰恰因为这种人的存在才更需要儒家去教化,但对于儒家来说,“性本善”比“性本恶”更容易去教化,也让世道更为和平,两者冲突必然舍弃后者。
            又从文圣老爷子合道浩然天下更能看出“你不承认我,但你中缺缺实实有我”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6-21 18:18
            回复
              之后呗 不然都挂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6-21 18: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