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派是道教的一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晋唐时期高道辈出。上清派在道教诸派中理论最为繁富,经戒、科仪、符箓、斋醮、炼养、金丹、医药等无所不备,对道教教理、道教修炼理论、道教的发展贡献很大。上清派比天师道出现的较晚,天师道的每代嗣教宗主称天师,自老祖张天师后世代世袭。而上清派也有嗣教宗主称上清大宗师,不过不是世袭制而是推举制。在古代大宗师的地位是同天师地位同等的,同样也有自己的印剑,不过因为历史的原因剑已经遗失了,但是九老仙都君的印信依旧流传。
现今很多同修认为上清启教祖师是三茅真君,其实是有误的。上清派一切修行教理都是围绕《上清经》的,先有的《上清经》后才传扬成宗派的,上清经箓是由何处来的呢?是由紫霞虚皇也就是我们的元始天尊传下来的,一共传了七代,最后由第八代《上清经》传承祖师紫虚元君也就是魏华存祖师传承启教开创了上清派。前七代祖师我们就称之为上清经箓七传圣师。
这七位祖师分别是:
上清道祖大洞至尊元始上皇天帝紫霞虚皇天尊
上清圣师高圣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
上清圣师紫宸玉阙太微天帝大道君
上清圣师金阙帝宸后圣玄元上道君
上清圣师九微太眞金阙上相青华小童道君
上清圣师三洞教主金阙上宰西极总眞道君
上清圣师小有天王太素清虚道君
确切的说上清派宗主是大洞至尊元始虚皇天尊,上清启教祖师是紫虚魏元君。那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茅君是上清祖师呢?在《集仙录》里有:
虎旗龙辇,激耀百里中,王母诸真,乃共与夫人东南而行,俱诣天台霍山台,又便道过句由金坛茅叔申,宴会二日二夕,共适于霍山。夫人安驾玉宇,然后各别。初,王君告夫人曰:“学者当去疾除病。”因授甘草谷仙方,夫人服之。夫人能隶书小有王君并传,事甚详悉,又述《黄庭内景注》,叙青精脻饭方。后屡降茅山。子璞后至侍中,夫人令璞传法于司徒琅邪王舍人杨羲,护军长史许穆。
龙旗龙辇,光彩鲜明照耀百里之中,王母等众真人,就共同与夫人向东南而行,一起到天台霍山台,又顺便在途中拜访句由金坛茅叔申,宴会二天二夜,共同前往霍山。夫人平安抵达玉室之后,众真人各自离去。当初,王君告诉夫人说:“学道的人应当除去疾病。”于是传给她甘草各仙方,夫人服食了。夫人能用隶书写小有王君及传,记事很详细全面,又记述了《黄庭内经》的注释,叙述了青精脻饭方。后来她屡次降临茅山。她的儿子刘璞后来官至侍中,夫人命刘璞把法术传给司徒琅琊王的舍人杨羲,护军长史许穆。
吾昨与茅权申诣清虚宫,授真仙之籍,得失之事。顿落四十七人,复上者三人耳。固当洗心虚迈,勤注理尽,心殚意竭,如履冰火,久久如此,仙道亦不隐矣。但在庄敬丹到,而绝**之念也。若抱淫欲之心,行上真之道者,清宫所落,皆此辈也。岂止落名生籍,方将被考于三官也。
我昨天与茅叔申去请虚宫,传真仙的名籍和得失的事情。一下子掉下去四十七个人,上来的仅三个人。本来应当洗心虚迈,尽力注理竭尽心意,象履冰蹈火那样,长久如此,仙道就不隐晦了。只在庄敬丹到,就断绝色欲的念头。
《茅山志》里有:元君与众真降杨君家,自是屡降句曲,多从青童清虚三茅君,游真喂非一华阳之传始此。
由此可见魏元君多从茅君修行,多次将于茅山,而且上清经在茅山传下来的上清也在茅山开派的而茅山是三茅真君的道场,所以人们会误以为上清派的祖师是三茅真君。
上清道祖大洞至尊元始天王上皇天帝紫霞虚皇天尊
元始天王即玉清元始天中之尊《黄庭经》云,上清紫霞虚皇尊。《玉纬经》云:虚皇者,大道之所理即大道之域,包罗三清道之祖也。《九天生神章》称大洞尊神是也。
上清圣师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
玉晨大道君,居协晨灵观产肤之台,治药珠贝阙馆七瑛紫房。左带神虎,右佩金真,龙冠凤裙,羽瞩锦被。侍卫、天真、玉童、玉女各三万人。所谓太上者,道之子孙审道之本,洞道之根,是以上清道君为老君之师,万道之主。有传纪名《八素上经》,又日《太上隐书金真玉光豁落七元八景飞经》《黄庭经》所称太上玉晨大道君,正太上之尊也。
上清圣师紫宸太微天帝大道君
太微天帝为三十六天帝之主,治太微紫宸玉阙之内。哑以金阙帝君日中五帝字曰:日魂、珠景、昭韬、绿唤、回霞、赤童、玄炎、台象。凡十六字,此是采服飞根之道,一名《赤丹金精石景水母玉胞之经》。
上清圣师金阙帝宸后圣玄元上道君
玄元上道君,地皇之胄,居琼台之殿,侍女从官三万人。上升上清,中游太极,下治十天。乘三素飞舆,阴察郁绝、洞台、诸天、河海、翔盼小有,解驾龟山,以校试众仙,随才授职。五年一下游,十年一朝上清。有传纪名《灵书紫文》,一曰《五老宝经》今《三天列纪》是也。
上清圣师上清九微太真玉保王金阙上相大司命高晨师东海玉明青华小童大道君
青童大君,一号青盖紫童,一号斗中真人,治东海大方诸宫束华山丹阙黄房之内。乘碧霞流景云舆,带飞青翠羽龙被,从桑林千真。喂涓子《三元真一经》,喂太虚赤真人《消魔经》。以晋代降魏夫人家。尝以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与茅司命同至句曲,推校学考尸有传纪名《玉保洞观经》,一曰《云林上玄品》。
上清圣师金阙上宰西极西城总真道君总真大君
姓王讳远,字方平。益州西城山,即西极总真之府,领仙官五千人治其所,茅司命之师也。尝降蔡经家会麻姑。汉安元年壬午,从老君降鹤呜山,喂天师张道陵经符千卷,降阳洛山,哑清虚真人《清虚上经》三十三卷。晋代复降阳洛,喂道於魏夫人,及喂杨许三真经法。岁以二日同茅司命游盼华阳,推校学真男女当为真人者。成都、括苍、昆仑皆为总真仙府。王君总司太平下教二十四真人,是为三洞教主。
上清圣师小有天王太素清虚道君
清虚真人,姓王讳褒,字子登,范阳襄平人也。安国侯七世孙,以汉元帝建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诞焉。父谧文侯,母夫人司马迁之孙。真人学道华阴山,感太极真人降哑上法,总真大君《授上经》三十一卷,遂为盟传之师,共载诣玄洲,请书真名,复还西城,又诣太素三元君,受流金豁落七元八景飞晨神策玉玺。太上遣赐绣羽晨盖双珠月明素羽琼干丹绂锦旌,又遣资成命之书’。位为太素清虚真人,领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左保上公,治王屋山,给玉童、玉女三百人,主领宝经。乘虎旅龙辇、金盖琼轮八景飞舆,仗九色之节,出入上清,受事太素,宴寝太极也。上清经 志至是上天七传降世矣。
上清历代大宗师:
嗣上清第一代太师
上清道主南极紫真后圣上保太微玉晨圣后领南岳上真司命高元神照紫虚至道元君
姓魏讳华存,字贤安
嗣上清第二代玄师
上清真人金阙上保检仙司命东华道君洞灵显化至德真君
姓杨讳羲,字羲和,
嗣上清第三代真师
上清仙侯金阙侍晨左卿司命太元广德至仁真君
姓许讳穆,字思玄,一名谧,
嗣上清第四代宗师
上清仙公金阙右卿司命束华侍晨混化元一真人
姓许讳馏,字道翔,小字玉斧,许穆祖师第三子也
嗣上清第五代宗师
上清仙卿保真先生
姓马讳朗,一名温公,字子明
嗣上清第六代宗师
上清仙卿辅正先生
姓马讳罕,字子言,马朗祖师之堂弟也
嗣上清第七代宗师
上清监仙大夫九天掌籍宋国师
姓陆讳修静,字简寂,谥简寂先生,丹元真人,
嗣上清第八代宗师
紫微仙卿兴世明德先生
姓孙讳游岳,字颖达,
嗣上清第九代宗师
金阙右卿司命蓬莱都水监梁国师中散大夫
姓陶讳弘景,字通明,谥贞白先生,宗元斓教真人,
嗣上清第十代宗师
上清少室仙伯唐国师金紫光禄大夫
姓王讳远知,字德广,谥升玄先生
嗣上清第十一代宗师
上志检校仙公唐国师太中大夫
姓潘讳师正,字子真,谥体玄先生
嗣上清第十二代宗师
上志玄初仙公唐国师银青光禄大夫
姓司马讳承祯,一名子微,字道隐,谥贞一先生,
嗣上清第十三代宗师
上志真人唐国师正议大夫玄静先生
姓李讳含光,广陵江都人,本姓弘,避则天讳易焉。
嗣上清第十四代宗师
上志仙伯大洞贞元先生
姓韦讳景昭,
嗣上清第十五代宗师
姓黄讳洞元,洞真先生,
嗣上清第十六代宗师
明玄先生,姓孙讳智清
嗣上清第十七代宗师
唐国师希微先生
姓吴讳法通
嗣上清第十八代宗师
洞微元静先生
姓刘讳得常
嗣上清第十九代宗师
贞素先生
姓王讳栖霞,一名敬真,字玄隐
嗣上清第二十代宗师
紫阳冲虚先生
姓成讳延昭,字怀玉,
嗣上清第二十一代宗师
洞虚先生
姓蒋讳元吉,字吉甫,号碧虚子
嗣上清第二十二代宗师
冲素先生
姓万讳保冲,字用玄
嗣上清第二十三代宗师
宋国师观妙先生
姓朱讳自英,字隐芝
嗣上清第二十四代宗师
通真明元先生
姓毛讳奉柔
嗣上清第二十五代宗师
葆真观妙冲和先生太中大夫
姓刘讳混康,字志通,谥静一,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二日生
嗣上清第二十六代宗师
凝神殿侍宸守静凝和法师冲隐先生
姓笪讳净之,字志远
嗣上清第二十七代宗师
太中大夫凝神殿侍宸养素观妙先生
姓徐讳希和,字仲和
嗣上清第二十八代宗师
元观先生
姓蒋讳景彻,字通老,
嗣上清第二十九代宗师
崇德先生
姓李讳景合,字灵运,
嗣上清第三十代宗师
靖真先生
讳景瑛,字灵晖
嗣上清第三十一代宗师
保宁冲妙先生
姓徐讳守经
嗣上清第三十二代宗师
明教先生
姓秦讳汝达,字通远
嗣上清第三十三代宗师
真应先生
姓邢讳汝嘉,字子嘉,
嗣上清第三十四代宗师
冲玄明一先生
姓萨讳汝积,字德夫,
嗣上清第三十五代宗师
通灵至道先生
姓任讳元阜,字山甫
嗣上清第三十六代宗师
明微先生
姓鲍讳志真,字淳夫
嗣上清第三十七代宗师
灵宝先生
姓汤讳志道,
嗣上清第三十八代宗师
冲妙先生
姓蒋讳宗瑛,字大玉,
嗣上清第三十九代宗师
架岩先生
姓景讳元范,字仲模
嗣上清第四十代宗师
元静先生
姓刘讳宗和
嗣上清第四十一代宗师
一空真妙先生
姓王讳志心
嗣上清第四十二代宗师
观妙先生
姓翟讳志颖,字同叔,
嗣上清第四十三代宗师
凝和宣静真应法师
姓许讳道杞,字祖禹
嗣上清第四十四代宗师
养素通真明教真人
姓王讳道孟,字牧斋
嗣上清第四十五代宗师
洞观微妙玄应真人
姓刘讳大彬,号玉虚子
现在茅山上清派的字辈是由第二十五代大宗师刘祖传下来的所以也称上清静一派
混靖希景 守汝玄志 宗道大天 得性自尊
克崇祖德 光绍真应 师宝友嗣 永仁世昌
公存以敬 有子必承 能思继本 端拱一成
元复其始 粹清纯如 载启先觉 钦明澹支
灏演精信 神涵堪时 性定龙顺 念受敏持
懋嘉骈锡 福广春堤 云章揖业 绪悉瑶芝
现今很多同修认为上清启教祖师是三茅真君,其实是有误的。上清派一切修行教理都是围绕《上清经》的,先有的《上清经》后才传扬成宗派的,上清经箓是由何处来的呢?是由紫霞虚皇也就是我们的元始天尊传下来的,一共传了七代,最后由第八代《上清经》传承祖师紫虚元君也就是魏华存祖师传承启教开创了上清派。前七代祖师我们就称之为上清经箓七传圣师。
这七位祖师分别是:
上清道祖大洞至尊元始上皇天帝紫霞虚皇天尊
上清圣师高圣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
上清圣师紫宸玉阙太微天帝大道君
上清圣师金阙帝宸后圣玄元上道君
上清圣师九微太眞金阙上相青华小童道君
上清圣师三洞教主金阙上宰西极总眞道君
上清圣师小有天王太素清虚道君
确切的说上清派宗主是大洞至尊元始虚皇天尊,上清启教祖师是紫虚魏元君。那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茅君是上清祖师呢?在《集仙录》里有:
虎旗龙辇,激耀百里中,王母诸真,乃共与夫人东南而行,俱诣天台霍山台,又便道过句由金坛茅叔申,宴会二日二夕,共适于霍山。夫人安驾玉宇,然后各别。初,王君告夫人曰:“学者当去疾除病。”因授甘草谷仙方,夫人服之。夫人能隶书小有王君并传,事甚详悉,又述《黄庭内景注》,叙青精脻饭方。后屡降茅山。子璞后至侍中,夫人令璞传法于司徒琅邪王舍人杨羲,护军长史许穆。
龙旗龙辇,光彩鲜明照耀百里之中,王母等众真人,就共同与夫人向东南而行,一起到天台霍山台,又顺便在途中拜访句由金坛茅叔申,宴会二天二夜,共同前往霍山。夫人平安抵达玉室之后,众真人各自离去。当初,王君告诉夫人说:“学道的人应当除去疾病。”于是传给她甘草各仙方,夫人服食了。夫人能用隶书写小有王君及传,记事很详细全面,又记述了《黄庭内经》的注释,叙述了青精脻饭方。后来她屡次降临茅山。她的儿子刘璞后来官至侍中,夫人命刘璞把法术传给司徒琅琊王的舍人杨羲,护军长史许穆。
吾昨与茅权申诣清虚宫,授真仙之籍,得失之事。顿落四十七人,复上者三人耳。固当洗心虚迈,勤注理尽,心殚意竭,如履冰火,久久如此,仙道亦不隐矣。但在庄敬丹到,而绝**之念也。若抱淫欲之心,行上真之道者,清宫所落,皆此辈也。岂止落名生籍,方将被考于三官也。
我昨天与茅叔申去请虚宫,传真仙的名籍和得失的事情。一下子掉下去四十七个人,上来的仅三个人。本来应当洗心虚迈,尽力注理竭尽心意,象履冰蹈火那样,长久如此,仙道就不隐晦了。只在庄敬丹到,就断绝色欲的念头。
《茅山志》里有:元君与众真降杨君家,自是屡降句曲,多从青童清虚三茅君,游真喂非一华阳之传始此。
由此可见魏元君多从茅君修行,多次将于茅山,而且上清经在茅山传下来的上清也在茅山开派的而茅山是三茅真君的道场,所以人们会误以为上清派的祖师是三茅真君。
上清道祖大洞至尊元始天王上皇天帝紫霞虚皇天尊
元始天王即玉清元始天中之尊《黄庭经》云,上清紫霞虚皇尊。《玉纬经》云:虚皇者,大道之所理即大道之域,包罗三清道之祖也。《九天生神章》称大洞尊神是也。
上清圣师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
玉晨大道君,居协晨灵观产肤之台,治药珠贝阙馆七瑛紫房。左带神虎,右佩金真,龙冠凤裙,羽瞩锦被。侍卫、天真、玉童、玉女各三万人。所谓太上者,道之子孙审道之本,洞道之根,是以上清道君为老君之师,万道之主。有传纪名《八素上经》,又日《太上隐书金真玉光豁落七元八景飞经》《黄庭经》所称太上玉晨大道君,正太上之尊也。
上清圣师紫宸太微天帝大道君
太微天帝为三十六天帝之主,治太微紫宸玉阙之内。哑以金阙帝君日中五帝字曰:日魂、珠景、昭韬、绿唤、回霞、赤童、玄炎、台象。凡十六字,此是采服飞根之道,一名《赤丹金精石景水母玉胞之经》。
上清圣师金阙帝宸后圣玄元上道君
玄元上道君,地皇之胄,居琼台之殿,侍女从官三万人。上升上清,中游太极,下治十天。乘三素飞舆,阴察郁绝、洞台、诸天、河海、翔盼小有,解驾龟山,以校试众仙,随才授职。五年一下游,十年一朝上清。有传纪名《灵书紫文》,一曰《五老宝经》今《三天列纪》是也。
上清圣师上清九微太真玉保王金阙上相大司命高晨师东海玉明青华小童大道君
青童大君,一号青盖紫童,一号斗中真人,治东海大方诸宫束华山丹阙黄房之内。乘碧霞流景云舆,带飞青翠羽龙被,从桑林千真。喂涓子《三元真一经》,喂太虚赤真人《消魔经》。以晋代降魏夫人家。尝以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与茅司命同至句曲,推校学考尸有传纪名《玉保洞观经》,一曰《云林上玄品》。
上清圣师金阙上宰西极西城总真道君总真大君
姓王讳远,字方平。益州西城山,即西极总真之府,领仙官五千人治其所,茅司命之师也。尝降蔡经家会麻姑。汉安元年壬午,从老君降鹤呜山,喂天师张道陵经符千卷,降阳洛山,哑清虚真人《清虚上经》三十三卷。晋代复降阳洛,喂道於魏夫人,及喂杨许三真经法。岁以二日同茅司命游盼华阳,推校学真男女当为真人者。成都、括苍、昆仑皆为总真仙府。王君总司太平下教二十四真人,是为三洞教主。
上清圣师小有天王太素清虚道君
清虚真人,姓王讳褒,字子登,范阳襄平人也。安国侯七世孙,以汉元帝建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诞焉。父谧文侯,母夫人司马迁之孙。真人学道华阴山,感太极真人降哑上法,总真大君《授上经》三十一卷,遂为盟传之师,共载诣玄洲,请书真名,复还西城,又诣太素三元君,受流金豁落七元八景飞晨神策玉玺。太上遣赐绣羽晨盖双珠月明素羽琼干丹绂锦旌,又遣资成命之书’。位为太素清虚真人,领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左保上公,治王屋山,给玉童、玉女三百人,主领宝经。乘虎旅龙辇、金盖琼轮八景飞舆,仗九色之节,出入上清,受事太素,宴寝太极也。上清经 志至是上天七传降世矣。
上清历代大宗师:
嗣上清第一代太师
上清道主南极紫真后圣上保太微玉晨圣后领南岳上真司命高元神照紫虚至道元君
姓魏讳华存,字贤安
嗣上清第二代玄师
上清真人金阙上保检仙司命东华道君洞灵显化至德真君
姓杨讳羲,字羲和,
嗣上清第三代真师
上清仙侯金阙侍晨左卿司命太元广德至仁真君
姓许讳穆,字思玄,一名谧,
嗣上清第四代宗师
上清仙公金阙右卿司命束华侍晨混化元一真人
姓许讳馏,字道翔,小字玉斧,许穆祖师第三子也
嗣上清第五代宗师
上清仙卿保真先生
姓马讳朗,一名温公,字子明
嗣上清第六代宗师
上清仙卿辅正先生
姓马讳罕,字子言,马朗祖师之堂弟也
嗣上清第七代宗师
上清监仙大夫九天掌籍宋国师
姓陆讳修静,字简寂,谥简寂先生,丹元真人,
嗣上清第八代宗师
紫微仙卿兴世明德先生
姓孙讳游岳,字颖达,
嗣上清第九代宗师
金阙右卿司命蓬莱都水监梁国师中散大夫
姓陶讳弘景,字通明,谥贞白先生,宗元斓教真人,
嗣上清第十代宗师
上清少室仙伯唐国师金紫光禄大夫
姓王讳远知,字德广,谥升玄先生
嗣上清第十一代宗师
上志检校仙公唐国师太中大夫
姓潘讳师正,字子真,谥体玄先生
嗣上清第十二代宗师
上志玄初仙公唐国师银青光禄大夫
姓司马讳承祯,一名子微,字道隐,谥贞一先生,
嗣上清第十三代宗师
上志真人唐国师正议大夫玄静先生
姓李讳含光,广陵江都人,本姓弘,避则天讳易焉。
嗣上清第十四代宗师
上志仙伯大洞贞元先生
姓韦讳景昭,
嗣上清第十五代宗师
姓黄讳洞元,洞真先生,
嗣上清第十六代宗师
明玄先生,姓孙讳智清
嗣上清第十七代宗师
唐国师希微先生
姓吴讳法通
嗣上清第十八代宗师
洞微元静先生
姓刘讳得常
嗣上清第十九代宗师
贞素先生
姓王讳栖霞,一名敬真,字玄隐
嗣上清第二十代宗师
紫阳冲虚先生
姓成讳延昭,字怀玉,
嗣上清第二十一代宗师
洞虚先生
姓蒋讳元吉,字吉甫,号碧虚子
嗣上清第二十二代宗师
冲素先生
姓万讳保冲,字用玄
嗣上清第二十三代宗师
宋国师观妙先生
姓朱讳自英,字隐芝
嗣上清第二十四代宗师
通真明元先生
姓毛讳奉柔
嗣上清第二十五代宗师
葆真观妙冲和先生太中大夫
姓刘讳混康,字志通,谥静一,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二日生
嗣上清第二十六代宗师
凝神殿侍宸守静凝和法师冲隐先生
姓笪讳净之,字志远
嗣上清第二十七代宗师
太中大夫凝神殿侍宸养素观妙先生
姓徐讳希和,字仲和
嗣上清第二十八代宗师
元观先生
姓蒋讳景彻,字通老,
嗣上清第二十九代宗师
崇德先生
姓李讳景合,字灵运,
嗣上清第三十代宗师
靖真先生
讳景瑛,字灵晖
嗣上清第三十一代宗师
保宁冲妙先生
姓徐讳守经
嗣上清第三十二代宗师
明教先生
姓秦讳汝达,字通远
嗣上清第三十三代宗师
真应先生
姓邢讳汝嘉,字子嘉,
嗣上清第三十四代宗师
冲玄明一先生
姓萨讳汝积,字德夫,
嗣上清第三十五代宗师
通灵至道先生
姓任讳元阜,字山甫
嗣上清第三十六代宗师
明微先生
姓鲍讳志真,字淳夫
嗣上清第三十七代宗师
灵宝先生
姓汤讳志道,
嗣上清第三十八代宗师
冲妙先生
姓蒋讳宗瑛,字大玉,
嗣上清第三十九代宗师
架岩先生
姓景讳元范,字仲模
嗣上清第四十代宗师
元静先生
姓刘讳宗和
嗣上清第四十一代宗师
一空真妙先生
姓王讳志心
嗣上清第四十二代宗师
观妙先生
姓翟讳志颖,字同叔,
嗣上清第四十三代宗师
凝和宣静真应法师
姓许讳道杞,字祖禹
嗣上清第四十四代宗师
养素通真明教真人
姓王讳道孟,字牧斋
嗣上清第四十五代宗师
洞观微妙玄应真人
姓刘讳大彬,号玉虚子
现在茅山上清派的字辈是由第二十五代大宗师刘祖传下来的所以也称上清静一派
混靖希景 守汝玄志 宗道大天 得性自尊
克崇祖德 光绍真应 师宝友嗣 永仁世昌
公存以敬 有子必承 能思继本 端拱一成
元复其始 粹清纯如 载启先觉 钦明澹支
灏演精信 神涵堪时 性定龙顺 念受敏持
懋嘉骈锡 福广春堤 云章揖业 绪悉瑶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