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吧 关注:1,072,895贴子:23,515,118
  • 24回复贴,共1

蜗牛的多肉秘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肉杂病录》之黑腐病因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只有壳的蜗牛。欢迎大家观看本期的《多肉杂病录》,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是新手朋友们最常为遇到的黑腐病的病因。
新接触多肉的朋友们最为头疼的一定就是黑腐病了,黑腐是多肉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不少朋友常常会把黑腐的原因归结为:浇水过多、天气过热、或是环境不够通风等等之类。诸如此类的认识,都有其一定道理。但我认为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就好比大家着凉了会感冒,被雨淋了会感冒,甚至吃了凉的东西也可能引起感冒一样——这些都只是感冒的诱因而已,却并非感冒的本质。
普遍大众都认为感冒是因为着凉而导致,可事实上在感冒病毒传入北极之前,爱斯基摩人从来没有患过感冒。由此同理可知,真正导致多肉黑腐的并非这些单纯的外界因素,而是因为——霉菌,细菌,或是真菌,感染了多肉而导致的多肉黑腐。
不少朋友在刚开始栽种多肉的时候,遇到多肉黑腐的情况便会十分紧张。为了防止多肉黑腐,常常会有朋友入夏之后便浇水格外谨慎——抱着宁可不浇也不多浇的态度。我认为这种认识其实是片面的,固然在一些夏季空气湿度大的区域:因为其本身空气湿度就足以满足多肉对水分的需求。所以给大家造成了一种——多肉宁可少浇不交也不多浇的错觉。其实多肉也是一种植物,所有的植物生长都需要适宜的光照、空气、二氧化碳、水以及各种生长所需养分。尤其是水,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物质。
入夏后减少浇水固然可以抑制多肉栽培土壤内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减少黑腐的情况发生。但无差别的断水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本人坐标云南,曾经就因为越冬时大面积断水,开春浇水后导致了多肉大面积的黑腐情况发生。夏天也有少量多肉,因为浇水不足,根系死亡而最终导致黑腐。所以由此可见在一些夏季空气湿度也并非极度潮湿的环境下彻底断水并不可取。
以上例子只是我抛砖引玉等一个契机,之所以说这些呢,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应当找到病症的根源,从根源上去考虑究竟如何去防治各种多肉病症。要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应生搬硬套,以免误入歧途,因为用了不适宜自己当下环境的方法而造成多肉死亡。
须知多肉之所以会黑腐,其根源在于感染。而一株健康茁壮的多肉,都有着自身的免疫能力其实并不容易轻易感染。之所以多肉被感染黑腐,其最主要的根源,我认为是因为多肉的表面出现了创口。破坏了多肉阻挡自身与外界细菌之间的屏障,才最终导致多肉感染。
经我总结导致多肉感染的诱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叶面灼伤——浇水过后,水滴在多肉表面形成水珠,由于多肉特殊的生理习性,其叶片对于水分的吸收功能较弱,水滴往往可在多肉叶面停留一日以上而不完全蒸发。若是有水滴残留时有强烈光照,水滴会形成一个透镜,将光线聚焦而灼伤叶片从而使多肉叶片出现伤口最终被细菌感染而黑腐。
第二:根部积水——众所周知,多肉植物是生长在一些,气候相对干燥的地区。而正是因为这种它生长原生环境的代代选择之下,多肉植物才有了如今这样多肉多浆易于保水的叶片和茎杆;可与此同时,多肉植物的根系也进化得对低氧环境极不耐受——尤其是一些老桩的全主根根系——更是好氧巨大,对低氧环境极不耐受。故而一些朋友在配土中加入了过多的泥炭土或是有机质,导致浇水之后多余水分无法迅速沥出而隔绝了土壤与空气中的氧气交换,最终使得多肉植物根部坏死向上黑腐而整棵死亡。
第三:根系干死——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小苗或是叶插苗中,由于小苗根部还并不发达,主要以毛细根为主。若是断水根系极易因为缺水而死亡,再次浇水之后,根部腐烂而导致整棵植物黑腐。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老桩根部健硕,但因为老桩茎干以及根部出现木质化较为严重。细胞活性降低,长期的断水之后,突然大水,根部极易难以适应而死亡,最终在土中腐烂而向上黑腐。
第四:药物烧根——不少朋友因为害怕多肉度夏黑腐,而在度夏前使用多菌灵等杀菌剂灌根消毒,希望以此杀灭土壤中的细菌,从而达到防治黑腐的效果。其实对于这一种做法,我是极不赞同的。例如多菌灵这样的内吸式药物:其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后,药物破坏侵入植株体内的细菌细胞体结构,从而杀死细菌治疗病害。此类药物并无触杀效果,需经过植物吸收代谢才可发挥药效且在植物体内代谢时间较短。往往数日内便失去药效,并无法达到长期防治效果。而杀死病菌也需到达一定药物浓度,若是以低浓度灌根,往往并不能奏效。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加大后期感染治疗难度;而若是灌根浓度过高,则有可能直接使多肉根系脱水而死,从而根部腐烂导致整株植物死亡。即便药物浓度未直接将多肉根部烧死,长期的药物残留也会使得土壤内溶水性物质大量积累。使得土壤内水分的浓度,大于植物根部细胞液浓度使得多肉难以法良好生长。
第五,昆虫和鸟类啄食叮咬后,留下伤口而导致黑腐。对于鸟类除了加装防鸟网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而最容易导致多肉黑腐的一种昆虫便是介壳虫了。其通过吸取多肉的汁液而为生,常常因为啃咬多肉而导致多肉叶片茎杆水化。但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导致整株死亡,真正威胁巨大的是根粉蚧。很多朋友会因为并没有在叶片或是茎杆上看到蚧壳虫,而就认为多肉上并没有被虫害感染。可多肉却莫名整株水化死亡,扔掉死亡植株后将旧土重新拌土之后栽植多肉,导致大面积根粉蚧感染时才最终发现。这也是我为何不建议长期断水的一个原因之一,因为适时的透彻浇水往往能逼出根粉蚧。从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除此之外,也说我的一个小发现,有时造成多肉叶片水化的罪魁祸首还可能是因为蚊子。大家常常都认为蚊子是以吸食动物或人的血液为生的,其实蚊子的主食是植物的汁液,仅有繁殖期的母蚊子才会吸噬人畜血液。而肥美多汁的多肉,到了夏天往往会成为蚊虫们的最爱。被叮咬过后的多肉叶片时常会出现水化的情况,但多数情况下并不会整株死亡。此提示主要是针对那些购买贵货叶片包的朋友,在叶插时尽量将叶片放到一个不易被蚊虫叮咬到的地方。
好了,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以上是蜗牛对于黑腐病因的一些经验之谈,如有不准确或有其他好的经验的地方欢迎大家加入探讨。也可给我发送私信,谢谢观看。(本内容由只有壳的蜗牛/百家号为:蜗牛的奇异房子创作。对其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请勿私自转载。)


IP属地:云南1楼2019-06-29 17:59回复
    说的很好,同为云南的老乡来顶赞。黑腐根源就是病菌感染,主要是镰刀菌,通过植株伤口或坏死的根系进入传播,导致整植株死亡。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29 20:20
    回复
      《多肉杂病录》之黑腐病防病篇
      大家好!我是蜗牛。欢迎大家观看本期的《多肉杂病录》。本期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多肉黑腐病的一些预防经验与心得.
      上期我们说到了黑腐病的病因,本期呢蜗牛主要来谈谈自己对于黑腐病的理解与辩证预防。
      正如上期中所说,蜗牛认为:黑腐病主要由其致病菌引起,而这些病菌中最主要的是霉菌,真菌——他们喜欢生存于温热潮湿空气流动性小的环境内。所以到了梅雨季节的夏天,我们常常会发现多肉大量水化便是他们的功劳了。
      也正因如此,在多肉圈内才会广泛流传着一种夏天断水的说法。但蜗牛认为这种防治方法是片面而不够准确的,因为减少浇水固然可以降低多肉培养基质与周围的湿度从而达到抑制霉菌生长的目的。但须知多肉的生长发育也是需要水分的,若是不分区域与不同多肉品种个体间的差异一律断水。轻则导致多肉停止生长,重则导致多肉根系干枯死亡。所以蜗牛是不建议不分地域和外部环境,的一律断水。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南方,由于到了梅雨季节,空气湿度本来够大。故而土壤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分已经足够维持多肉生长所需。若在这些地方,夏季还继续浇水,则极易造成多肉黑腐。但例如蜗牛所在的云南地区,其实到了夏天之后,空气依然是非常干燥的。若非遇到了连续的降雨,并不建议断水。尤其是对于露养,云南大多数地区干燥且风大——快速的空气流动加上充足的长日照,极易带走土壤中的水分。此时若是断水,则容易导致多肉根系死亡,在入秋浇水后反而会造成多肉大量黑腐。
      其实对于多肉黑腐的预防,个人认为:最优的策略是创造一个适宜多肉生长,但同时却不利于霉菌真菌生长的环境。众所周知,霉菌与真菌喜好生长于有机基质之上。例如自然界的枯枝腐叶层、腐朽的树干与木头等等。只要看一看夏季野生菌生长的环境,与家中发霉变质的食物便可知道:野生菌生长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之中——其特点湿度较大,下有枯枝腐叶层上有树木遮阴。由此可见适宜于真菌类的生长的环境主要是:遮阴空气流动小、湿度大、并且腐殖质丰富的外部环境。
      再来看家中发霉的食物:大多也是放置于阴凉潮湿的环境中容易霉变、夏季与秋冬相比容易霉变、含水量高的食物比含水量低的食物要更易霉变。由此可见对于细菌真菌而言,其生长繁殖所必不可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1、为其提供养分的有机质基质;2、足够的湿度;3、不易被阳光照射到的环境(紫外线杀菌)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
      1:多肉与霉菌真菌都需要水分,但需要的方式不同。多肉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将其大量的存储于叶片中使用。而霉菌真菌则需要,周围介质中含有充足的水分才可存活。
      2:多肉喜好长日照,而霉菌真菌则惧怕阳光中的紫外线。
      3:多肉与霉菌真菌都同样需要基质中的营养以维持生长发育——但霉菌真菌主要喜好的是有机质。而多肉对于有机质的需求则并非很大,甚至对无机质的需求也并非很多。
      由此我们可看出了多肉与致病菌之间的差异,从而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易于多肉生长,却不易于致病菌生长的环境,如此便可有效的防止黑腐。
      第一培养基质的选择:
      对于多肉的培养机制,我们应当选用沥水性好,且有机质含量适宜的培养机制,对于培养机制的选择,蜗牛有以下心得:
      麦饭石——以麦饭石作为培养基质,可有效的抑制霉菌生长,并且麦饭石有适宜的吸水性与一定的保水能力,正好利于多肉根部吸收水分。
      泥炭土——优质的正宗泥炭土是为多肉提腐殖质来源的良好机制。但需要注意,这里所说的泥炭土指的是在缺氧情况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残体积累并形成泥炭层的土壤。而并非市场上那些由商家用枯枝树叶粉碎而成的所谓营养土——这些所谓的营养土大多未经过充分腐熟,并且会携带了大量的蚧壳虫虫卵或病菌;吸水透水性方面也是极差。若要使用需要买来后经过杀虫消毒腐熟等处理工艺,不建议直接使用。(但好处是便宜)
      火山石——火山石透水性好,不易粉化板结。添加于基质中能较好地抑制土壤的板结。但缺点是,硬度较大,且棱角锐利可能在多肉生长过程中划伤多肉根系与主干,建议与其他软性基质配合使用。大颗粒的火山石适宜于铺垫于盆底沥水,中小颗粒的适宜与其它基质拌于土壤之中,从而达到透气利水的功效。
      稻壳灰——由稻壳经过碳化工艺处理而成的基质。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质地柔软,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与抑制霉菌。
      椰糠——椰糠是一种极好的多肉栽培有机基质,其不利于霉菌生长,且有良好的吸湿保湿作用,添加于培养机制中可良好的保护多肉植物的毛细根系。
      第二盆器的选择:
      红陶盆:除了少部分夏天极度潮湿的地方之外,个人是不建议使用红陶盆或紫砂盆的。对于红陶盆而言,其透气性过于的大,往往浇过水后马上土壤便会马上恢复干燥,极不利于毛细根的生长。而这种浇水后过于快速干燥的环境,会导致毛细根反复生长死亡。须知植物吸收水分与营养,大量的依赖于毛细根的功能,故而使用红陶盆的多肉大多是很难健康茁壮的。而市面上的紫砂盆,则良莠不齐。有不少低价紫砂盆,其实是用的红陶盆工艺外加染色而成。其实质就是一个红陶盆,真正的紫砂盆泥质更为细腻——若是那种质地看上去与红陶盆相仿仅仅是颜色不同的紫砂盆,大多便是此类了。
      粗陶盆:这种盆是我比较推荐的——价格便宜,透气性好,保湿能力适宜,唯一的缺点是大多不太好看。
      釉质盆以及瓷盆:这个盆大多比较好看,且花样款式较多易于挑选。但缺点也很显著——价格一般相对较高,透气性差。但对于这一类盆,像一些相对较为干燥的地区也是可以使用的。并且配合适宜的土壤搭配后,也可将多肉栽得很好。在使用这盆类的时候,我一般会使用高纵深的盆。因为这样的盆有足够的空间在下层填上大颗粒的沥水材料,以达到沥水透气的效果。加上这类盆保湿性一般较好,用的得当多肉状态不输于粗陶栽培。对于釉质盆瓷盆我的使用秘诀是:下层1/3填上大颗粒的机制,而后铺上一层格栅网或是细颗粒(这很重要)以防止上层的机制落到缝隙中将空隙堵塞。而后填上正常使用的基质栽培——这样不仅美观,并且透气沥水性兼顾,多肉也能够长得很好。
      广口盆与高纵深盆的选择:广口盆更适用于大多景天类,而长纵深盆则更多适用于12卷(12卷不宜使用矮盆栽植)与法师类以及桃蛋手指等成树形生长的景天植物。
      第三品种间的差异:
      婴儿手指的基质应注意兼顾保水性,手指容易因根部干死而黑腐。
      玉蝶应用红土栽培,玉蝶的根系如果被干到极其容易死亡导致整颗黑腐,故而用保湿效果较好的红土更好。
      莲掌科夏季休眠,此时应盆边微给水并遮阴养护,否则易晒熟水化黑腐。
      以上便是蜗牛本期对于黑腐病的预防心得了,如有错误或补充欢迎大家讨论或与我私信谢谢观看。(本文由只有壳的蜗牛/百家号(vx公众号)为蜗牛的奇异房子创作,对其享有著作权请勿私自转载。一些个人独家观点如有借用请注明出处。)


      IP属地:云南3楼2019-06-30 20:59
      收起回复


        IP属地:云南4楼2019-06-30 21:01
        收起回复
          我家就是突然黑了三颗橙子,应该是之前一直下雨,盆土都是湿的,然后出大太阳闷热的原因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7-01 12:16
          收起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7-01 13:16
            回复
              心好累,现在不累了,反正每年秋天要买一次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7-01 16:27
              回复
                收藏了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7-02 12:35
                回复
                  请教一下,这个是什么毛病啊,突然叶子上都慢慢出现黑点,然后枯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7-03 08:00
                  回复
                    褐斑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7-03 08:02
                    回复
                      欢迎观看本期的多肉杂病录,上两期呢我们分别介绍了黑腐病的病因以及预防方法。本期主要介绍黑腐发生时的治疗与补救措施。
                      黑腐病的防治主在预防,因为一旦黑腐发生既是水化。往往发病突然,多肉死亡率高。很多时候往往只要一日或几日的不注意,一颗几天前健康的植株便可完全水化。今天我先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黑腐情况以及治疗措施(需要注意区分黑腐与煤烟病的区别,若无法分清的请观看《多肉杂病录》——煤烟病与黑腐的区别篇):
                      第一、叶片的水化:当发生叶片水化时,其实大家不必过于慌张。若非长时间未发现,或是幼苗的情况,一般很少发生整株黑腐的情况。这个时候只需摘除感染叶片,检查相邻其他叶片若有水化也一起拆除即可。(注意部分水化的叶片不在拿来叶插,因为几乎是不可能叶插成功的,反而会导致病菌传播,这个时候直接丢弃就好。)
                      第二,由根部向上的黑腐,这种情况因为隐蔽性高初期难以发现,是植株中最容易死亡的情况。当发现多肉叶片大量,自行脱落的时候,应当考虑根部黑腐的情况。首先仔细观察靠近根部处的茎干是否有黑腐?若是此时下端茎干已经黑腐,则应当及时砍头重新发根。(不要抱有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的侥幸心理,这样往往会导致整棵死亡。)
                      若此时并未发现茎杆根部黑腐,应当挖出植株,观察其根部是否积水?轻拉毛细根及主根,看根部是否已经腐化(是否会出现一拉就断的情况)。正常健康的植株根部应当是有一定韧性,不易轻易扯断。若是根部腐化应当及时清除腐烂根系(最好剔除毛细根保留3—5cm主根重新发根),将剩余根系清洗处理后。使用1/1000~0.5/1000的多菌灵,雾状喷洒于植株表面。放于阴凉通风处晾根3~5日后重新栽种。期间需要注意时常观察植株茎秆,是否有继续黑腐的征兆?若出现茎干黑腐,需及时切除黑腐部分。切除标准以茎干无法见到发黑组之后,再向上切去1~1.5厘米为宜。
                      第三、茎干的黑腐:当发现茎干黑腐时,虽然切除部分黑腐组之后也依然可能有恢复的可能。但如此处理大大增加了整株黑腐的风险,所以不建议局部切除黑腐治疗。当发现黑腐时建议将黑腐部分茎干切除,以观察黑腐组织两头的茎干内部是否有黑腐情况。若净杆内部依然发黑,则需继续向两端切除。直至没有发黑组织后再向前切除1~1.5厘米,后将有根系部分的创口(植株部分),移至通风向阳处。以加快伤口收敛愈合,没有根系的砍头部分则放于阴凉通风处晾3~5天后重新扦插。(需注意,若是植株部分一端已无叶片或叶片也较少。则应放置阴凉通风处,待伤口收敛愈合之后,放至光线明亮处,让叶片重新萌发。)
                      第四、由于高温导致多肉组织闷熟死亡而发生的黑腐: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水崔苗或是幼苗上,因为幼苗的组织还在很稚嫩故而对过高的温度难以适应从而容易发生黑腐。而水催苗虽然看上去像是亚成苗,可实际上只是在水催的作用下短期长出了较大的体积。其实质与幼苗一般无二。
                      想象一下——把一个婴儿的肌体放置于烈日之下,使其接受与成人一般无二的阳光炙烤其结果可想而知。对于这类黑腐的情况大多数时候是因为阳光或高温而使得多肉的组织出现大量死亡而导致的,所以对于小苗(无论它大小看上去如何,只要是茎干叶片的组织还很稚嫩)都应该尽量减少过高强度暴晒的情况发生。将植株放置于阴凉通风处,待植株渐渐长大茁壮之后再移动至日照强度大的地方。
                      而当发现小苗出现闷熟的情况时,应当用镊子与小手术刀拨开闷熟水化部分检查还有无完好叶片或组织——由于这类情况的发生多见于新品培育的种播苗(有可能一颗优秀表现型的多肉就此水化),故而小苗一般极小,也不同于叶插还有母叶的存在。所以一旦发生水化要整颗救治几乎是无法做到的(幼苗的根系脆弱,并且幼苗期需保证培养土的湿度从而导致温度一旦升高极易传导至土壤之下造成幼根首先死亡)。——只要还有健康的小叶存在便还有补救的希望,此时将健康小叶与母株分离。由于此时的多肉细胞的活性极好可快速分裂出新的小芽与根系,只要将分离的健康小叶放置于消毒浸润(我一般使用高比例的泥炭土加一些过细筛后的椰糠,将高锰酸钾用开水兑至粉红色。在水烫时与基质拌和消毒,待基质凉透后即可使用)的培养基上稍加保湿(可使用加湿器)放置于光线明亮处(勿被直射)一周左右便可得到无数新的小苗。等小苗稍大一些后再将其移栽至普通用于培育幼苗的培土中即可(其中注意,取下小叶不用晾,直接放置于消毒完成的培养基上。因为小叶脆弱需要时刻保湿,晾后反而容易脱水水化)。
                      总结:黑腐病一般病程发展较快没有时间让内吸药物发挥药效,植株便会因水化而死亡。故而药物一般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主要还需要靠预防为主。当发现黑腐时应当及时摘除感染部分,辅以内吸药物杀灭植株体内残留病原体。不宜以药物长期喷洒而达到预防效果,因为这容易导致病原产生耐药性,一旦大面积感染反而更加麻烦。
                      好了!本期《多肉杂病录》的黑腐篇至此完结,以上均为蜗牛的经验之谈。若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朋友留言或私信指出更正与发表自己的观点,谢谢观看。下期我们将介绍黑腐与煤烟病的区别,请诸位看官准时收看!(各位朋友可以在手机上搜索我的g众号“蜗牛的奇异房子”关注我以方便查看完整的图文版内容)


                      IP属地:云南11楼2019-07-08 17:11
                      回复


                        IP属地:云南12楼2019-07-08 17:15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7-16 11:26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7-16 16:09
                            回复
                              请问上面长的白细条是怎么了?怎么治啊?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3-20 1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