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师》
梁师奏乐万人倾,
谱改奚琴作玉衡。
指绕勾深花欲语,
弦敲索隐鸟争鸣。
三山显迹浮云遏,
六马分槽仰秣惊。
莫道今人不胜古,
嵇郎闻罢亦趋迎。
师尊梁献君先生,国家一级作曲、著名曲胡演奏家、教育家。梁师的曲胡演奏技艺精湛,境界高深,他几十年如一日探索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百年师表,千秋之功;他默默耕耘,先后创作谱写了100多部剧目和演奏曲,并编著了《曲胡演奏法》《河南曲剧唱腔精粹》等多部标杆型著作,填补了曲胡在民乐的空白。他诲人不倦,培养了大批曲胡演奏人才,桃李满园,弟子分布各个院团,成为曲胡演奏主力军。他在曲剧、曲胡艺术发展上功绩卓著,不可胜数。
〔注释〕
1.万人倾:万人,虚数词,指人多的不可计数。倾,形容听众对梁师的奏乐侧耳细听,并欣赏赞叹。
2.谱改:谱,编排,籍录;改,更也——《说文解字》,继承传统并加以创新,使之完善。
3.奚琴:二胡的早期称谓,始于唐朝北方游牧民族奚族,此处特指曲胡。
4.2.玉衡:北斗七星之一,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此处指梁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曲胡演奏的标准,又谱写了许多优秀曲目,作为后学之衡量,如北斗在天,指引了方向。
5.指绕、弦敲:形容指头柔韧而巧妙,指法功夫深邃。
6.勾深、索隐:勾深,探索深奥的秘密;索隐,探索隐含的秘密。此处指梁师孜孜以求,对曲胡功法研究之深刻,并化为己功。
7.花欲语、鸟争鸣:花想开口说话,鸟竞相鸣叫。演奏的乐曲,让花听了忍不住吐露芬芳,让鸟听了忍不住呼唤鸣啭。
8.“三山”一句:典出《拾遗记》,传说海上有三座仙山:方丈、蓬莱、瀛洲。三山常年云雾环绕其上,一片茫茫,踪迹难寻,此句用浪漫主义手法,写梁师演奏的乐曲能令三山浮云消散、路径显现。
9.“六马”一句:典出《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这句构画出一个六匹马吃草的场景,六匹马不在一个槽,各吃各的,但是美妙的乐曲却让它们产生共鸣,不约而同地举头惊望。
10.颔联一语一鸣,形容演奏之婉转清丽,优雅内敛;颈联一遏一惊,形容演奏之气势如虹,豪迈奔放。
11.嵇郎:指嵇康。三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创作出了《广陵散》《风入松》等不朽之作。
12.趋迎:向前迎接。首尾衔接,古今对照,形容梁师的演奏让嵇康听了也要视为知己。
梁师奏乐万人倾,
谱改奚琴作玉衡。
指绕勾深花欲语,
弦敲索隐鸟争鸣。
三山显迹浮云遏,
六马分槽仰秣惊。
莫道今人不胜古,
嵇郎闻罢亦趋迎。
师尊梁献君先生,国家一级作曲、著名曲胡演奏家、教育家。梁师的曲胡演奏技艺精湛,境界高深,他几十年如一日探索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百年师表,千秋之功;他默默耕耘,先后创作谱写了100多部剧目和演奏曲,并编著了《曲胡演奏法》《河南曲剧唱腔精粹》等多部标杆型著作,填补了曲胡在民乐的空白。他诲人不倦,培养了大批曲胡演奏人才,桃李满园,弟子分布各个院团,成为曲胡演奏主力军。他在曲剧、曲胡艺术发展上功绩卓著,不可胜数。
〔注释〕
1.万人倾:万人,虚数词,指人多的不可计数。倾,形容听众对梁师的奏乐侧耳细听,并欣赏赞叹。
2.谱改:谱,编排,籍录;改,更也——《说文解字》,继承传统并加以创新,使之完善。
3.奚琴:二胡的早期称谓,始于唐朝北方游牧民族奚族,此处特指曲胡。
4.2.玉衡:北斗七星之一,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此处指梁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曲胡演奏的标准,又谱写了许多优秀曲目,作为后学之衡量,如北斗在天,指引了方向。
5.指绕、弦敲:形容指头柔韧而巧妙,指法功夫深邃。
6.勾深、索隐:勾深,探索深奥的秘密;索隐,探索隐含的秘密。此处指梁师孜孜以求,对曲胡功法研究之深刻,并化为己功。
7.花欲语、鸟争鸣:花想开口说话,鸟竞相鸣叫。演奏的乐曲,让花听了忍不住吐露芬芳,让鸟听了忍不住呼唤鸣啭。
8.“三山”一句:典出《拾遗记》,传说海上有三座仙山:方丈、蓬莱、瀛洲。三山常年云雾环绕其上,一片茫茫,踪迹难寻,此句用浪漫主义手法,写梁师演奏的乐曲能令三山浮云消散、路径显现。
9.“六马”一句:典出《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这句构画出一个六匹马吃草的场景,六匹马不在一个槽,各吃各的,但是美妙的乐曲却让它们产生共鸣,不约而同地举头惊望。
10.颔联一语一鸣,形容演奏之婉转清丽,优雅内敛;颈联一遏一惊,形容演奏之气势如虹,豪迈奔放。
11.嵇郎:指嵇康。三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创作出了《广陵散》《风入松》等不朽之作。
12.趋迎:向前迎接。首尾衔接,古今对照,形容梁师的演奏让嵇康听了也要视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