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京链财经
原创:伊太白
0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洪都拉斯有一位独居的老太太,在自己家的老房子里已经住了30多年。
这些年,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她也终身未育,就这么过着一个***子。
有一天,当地来了两个警察,声称这栋房子不是她的,因为国家财产局的记录上显示,该房子属于另一人。
她必须证明这栋房子是她的,否则就要被赶出去。
老太太翻箱倒柜,找到了一张土地产权凭证,但是法院却没有采信,而是依据国家财政局的记录,把房屋判给另一个人。
就这样,老太太眼睁睁看着自己住了几十年的房屋被拆毁。
结果房子拆了以后才被发现,财产局的记录是错误的,房子的主人就是老太太。
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这种因为记录错误而导致的财产损失,而当事人往往都无可奈何。
因为掌握这些数据记录的,是一个强力机构——政府。如果政府把数据记录弄错了,普通人也只能认倒霉。
为了保护公民的利益,很多政府会进行非常严格的数据管理,在查询数据的过程中会进行反复交叉验证,来确保真实性。
但是数据错误还是时常会发生。
因为,政府正在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

02
拿中国举个例子。
中国有14亿人口,从出生、结婚到死亡,这14亿人要和政府打无数次交道,产生成千上万亿的数据。
面对这样海量的数据,政府在每次做决定的时候,都会非常谨慎,因为它的一个决定,影响的数据也是难以想象的庞大。
更重要的是,政府对数据有非常高的安全性需求,数据的安全与否,可能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
但是,政府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两难问题。
买过房的人应该清楚,想要买到一套房,不仅需要花钱,而且还要付出体力。
你需要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奔走,寻找相关证明来支持自己的诉求。
比如房屋产权证明、个人身份证明、相关银行资产证明等等等等,这些证明的存在只为一件事:
证明你拥有相关房屋的交易资格。
然而,所有这些证明,都并不是由一个政府部门统一管理,而是掌握在多个部门甚至一些社会机构手里。
对于有这些信息需求的人来说,必须前往不同部门想办法获得这些证明,最终拼凑出一张完整的数据图谱。
面对这一情况,很多人吐槽是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其实哪儿有那么简单,政府也是很无奈。
首先,信息存储必须得多部门。因为信息的本质,就是权力。
你想想看,假如把所有的信息都放在一个部门里,那么这个部门的权力将会有多大?
一个政府机构权力过大,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这些信息必须放在多个部门里,权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均衡。
这又意味着另一个麻烦:——所有的信息不在一个中心,调度的效率就会变低,甚至可能出现文章开头那一幕。
你看:
在中心化存储的模式下,个别部门的权力会过度膨胀,信息安全也有可能被一网打尽。
而把信息放在多个部门,又会导致效率低下。
假设政府要建造一个传统的中心信息库。
那么,有关安全的技术问题也非常复杂,需要通过不断增设安全网络和技术手段来实现保护功能。
这导致,政府必须不断增加安全保护的成本,才能保证信息安全不被篡改、利用。
03
有没有一种技术,能够打通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接口,使数据处理变得高效,同时又不让数据集中在一个部门?
同时,这项技术还要有足够的能力保护信息的安全,但又不用花费太多的成本投入。
未来,ORA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将有可能帮助政府解决这一两难问题。
首先,分布式数据库可以让信息变得牢不可破。
政府通过分布式数据库来管理信息数据,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存储的安全性。
更为重要的是,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可以自由流通,极大地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
以后,政府在调阅各种信息的时候,不用再单纯依靠文件记录,也不依靠房主提供的财产文件。
因为这两种文件都可能并非原始文件,而且有可能被伪造。
政府可以直接通过内容寻址,找到相关信息。
比如说,一栋房子在最开始进行产权进行确认的时候,政府就把相关信息生成一个单一文件,存储到分布式网络中。
当政府与房主起纠纷时,只要任何一方提供密钥或者其他解码方式,找最初的财产证明数据,证明这段信息的真实性。
在分布式数据库上解决这类纠纷,思路非常简单。
从分布式数据库中找到当时的交易记录,然后按时间顺序溯源,就能知道房子的所有者是谁。
这样一来,不仅老百姓省了力气,政府也避免了因为管理失误而造成的公信力危机。
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会得到提升。
未来,政府把海量的文件都存储到分布式数据库里面,所有的需求都会得到更快的响应。
政府也将因此变得更加亲民、更加可信。
原创:伊太白
0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洪都拉斯有一位独居的老太太,在自己家的老房子里已经住了30多年。
这些年,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她也终身未育,就这么过着一个***子。
有一天,当地来了两个警察,声称这栋房子不是她的,因为国家财产局的记录上显示,该房子属于另一人。
她必须证明这栋房子是她的,否则就要被赶出去。
老太太翻箱倒柜,找到了一张土地产权凭证,但是法院却没有采信,而是依据国家财政局的记录,把房屋判给另一个人。
就这样,老太太眼睁睁看着自己住了几十年的房屋被拆毁。
结果房子拆了以后才被发现,财产局的记录是错误的,房子的主人就是老太太。
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这种因为记录错误而导致的财产损失,而当事人往往都无可奈何。
因为掌握这些数据记录的,是一个强力机构——政府。如果政府把数据记录弄错了,普通人也只能认倒霉。
为了保护公民的利益,很多政府会进行非常严格的数据管理,在查询数据的过程中会进行反复交叉验证,来确保真实性。
但是数据错误还是时常会发生。
因为,政府正在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

02
拿中国举个例子。
中国有14亿人口,从出生、结婚到死亡,这14亿人要和政府打无数次交道,产生成千上万亿的数据。
面对这样海量的数据,政府在每次做决定的时候,都会非常谨慎,因为它的一个决定,影响的数据也是难以想象的庞大。
更重要的是,政府对数据有非常高的安全性需求,数据的安全与否,可能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
但是,政府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两难问题。
买过房的人应该清楚,想要买到一套房,不仅需要花钱,而且还要付出体力。
你需要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奔走,寻找相关证明来支持自己的诉求。
比如房屋产权证明、个人身份证明、相关银行资产证明等等等等,这些证明的存在只为一件事:
证明你拥有相关房屋的交易资格。
然而,所有这些证明,都并不是由一个政府部门统一管理,而是掌握在多个部门甚至一些社会机构手里。
对于有这些信息需求的人来说,必须前往不同部门想办法获得这些证明,最终拼凑出一张完整的数据图谱。
面对这一情况,很多人吐槽是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其实哪儿有那么简单,政府也是很无奈。
首先,信息存储必须得多部门。因为信息的本质,就是权力。
你想想看,假如把所有的信息都放在一个部门里,那么这个部门的权力将会有多大?
一个政府机构权力过大,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这些信息必须放在多个部门里,权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均衡。
这又意味着另一个麻烦:——所有的信息不在一个中心,调度的效率就会变低,甚至可能出现文章开头那一幕。
你看:
在中心化存储的模式下,个别部门的权力会过度膨胀,信息安全也有可能被一网打尽。
而把信息放在多个部门,又会导致效率低下。
假设政府要建造一个传统的中心信息库。
那么,有关安全的技术问题也非常复杂,需要通过不断增设安全网络和技术手段来实现保护功能。
这导致,政府必须不断增加安全保护的成本,才能保证信息安全不被篡改、利用。
03
有没有一种技术,能够打通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接口,使数据处理变得高效,同时又不让数据集中在一个部门?
同时,这项技术还要有足够的能力保护信息的安全,但又不用花费太多的成本投入。
未来,ORA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将有可能帮助政府解决这一两难问题。
首先,分布式数据库可以让信息变得牢不可破。
政府通过分布式数据库来管理信息数据,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存储的安全性。
更为重要的是,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可以自由流通,极大地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
以后,政府在调阅各种信息的时候,不用再单纯依靠文件记录,也不依靠房主提供的财产文件。
因为这两种文件都可能并非原始文件,而且有可能被伪造。
政府可以直接通过内容寻址,找到相关信息。
比如说,一栋房子在最开始进行产权进行确认的时候,政府就把相关信息生成一个单一文件,存储到分布式网络中。
当政府与房主起纠纷时,只要任何一方提供密钥或者其他解码方式,找最初的财产证明数据,证明这段信息的真实性。
在分布式数据库上解决这类纠纷,思路非常简单。
从分布式数据库中找到当时的交易记录,然后按时间顺序溯源,就能知道房子的所有者是谁。
这样一来,不仅老百姓省了力气,政府也避免了因为管理失误而造成的公信力危机。
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会得到提升。
未来,政府把海量的文件都存储到分布式数据库里面,所有的需求都会得到更快的响应。
政府也将因此变得更加亲民、更加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