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1日漏签0天
博雪恋吧 关注:1,195贴子:43,13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 766回复贴,共36页
  • ,跳到 页  
<<返回博雪恋吧
>0< 加载中...

回复:【童博★天雪】书摘贴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戚嘉顺
  • 餐风茹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下周继续耐心等清清大神讲座。


  • 木拓
  • 守约施博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十世纪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浪漫时代。浪漫爱情的观念(其隐含的搭档即是性)统领着流行音乐、广告和整个西方文化。几十年来,汽车、电话及其他一千种解放因素已经给予年轻恋人们越来越多的自由来摆脱父母的控制。而与此同时,伴随着日益猖獗的婚外恋、离婚和再婚,父母们也将浪漫之情从青春的冲动拓展为终身的追求。
生活中,常见的情形是年轻人对父母之言视若无睹,但如果一部影片中,父母表示反对而青少年情侣居然唯命是从,观众肯定会冲着银幕嗤笑不已。所以,姑娘的父母这一常规阻拦人物就像包办婚姻一样,已经从画面中逐渐淡出,而才思敏锐的作家们早已发掘出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惊叹不已的爱情反对力量。
在《毕业生》中,阻拦人物的确是常规性的姑娘父母,但其反对原因却极不常规。
在《目击者》中,爱情反对力量是她的文化——她作为阿门宗派的信徒,几乎来自另一个世界。
在《索菲太太》中,梅尔·吉布森扮演一个被判绞刑的杀人犯,而戴安娜·基顿则是典狱长夫人。什么东西将阻止他们?“思想正确”的所有社会成员。
在《当哈利遇到莎莉》中,这对恋人都有一种荒诞的信念,认为友谊和爱情是互不相容的。
在《孤星》中,阻拦力量是种族主义;《哭泣游戏》中为性认同;而《人鬼情未了》里则是死亡。


2025-08-01 08:11: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木拓
  • 守约施博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十世纪初开始的那种对浪漫之情的狂热追求已经走到穷途末路,蜕变为深深的萎靡,并为爱情带来了一种阴暗的怀疑主义态度。
为了回应这一现实,我们已经看到低落结局的崛起,且其流行程度令人惊讶:《危险关系》、《廊桥遗梦》、《告别有情天》、《夫妻们》。在《离开拉斯维加斯》中,本是一个具有自杀倾向的酒鬼,塞拉是一个受虐狂妓女,而他们的爱情则是“命中无缘”。
这些影片表明,人们已经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永恒的爱情即使并非完全不可能,也是希望渺茫的。


  • 木拓
  • 守约施博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为了达到一种上扬结局,一些最近的影片已经将这一类型重新锻造成一种渴望故事。
男女邂逅必须在故事讲述过程的初期出现,这一直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常规,随之而来的便是爱情的考验、磨难和胜利。但是,《西雅图不眠夜》和《红色》却以男女相会作为结局。观众一直在等着看这些恋人的“命运”在际遇的手中会被如何安排。通过巧妙地将恋人的见面延迟到高潮时实现,这些影片回避了现代爱情的棘手问题,用相见难取代了相处难来作为故事核心。
这并不是爱情故事,而是渴望故事。因为关于爱的谈论以及爱的欲望充斥了所有场景,将真正的恋爱行为及其不无磨难的后果留到银幕之外的未来发生。也许事实是,二十世纪亲手创造却又埋葬了这个浪漫时代。


  • 木拓
  • 守约施博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所得的教训是:社会态度是会变化的。
作家必须拥有对这些动态时刻保持警觉的文化触角,否则,他写出的东西就有可能成为古董。例如,在《信是有缘》中,反对爱情的力量是恋人都已经和别人结婚。观众流出的仅有的一颗眼泪都是因为呵欠打得太厉害了。人们几乎能够听到他们的内心在厉声质问:“你们到底什么毛病?你们都跟僵尸结了婚,甩了他们不就得了。难道‘离婚’这个词对你们毫无意义吗?”
但是,在整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婚外情一直都被视为一种痛苦的背叛。许多尖刻的影片——《相逢何必曾相识》(美国/1960)、《相见恨晚》——都是从社会对通奸的仇视中汲取能量的。然而到了八十年代,社会态度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到,浪漫的爱情是那样宝贵,而人生又是那样短暂,如果两个已婚的人想要一份婚外情,就由着他们好了。
不论正确与否,这就是当时的社会心态,所以一部死守五十年代古旧价值观念的影片必然是会让八十年代的观众厌倦到忍无可忍的程度。观众想知道的是,在当下的刀锋上活着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在今天做一回人到底又意义何在?


  • 木拓
  • 守约施博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勇于创新的作家不仅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而且还具有远见卓识。他们将双耳紧贴着历史的墙壁,随着事物变化,感觉出社会趋向未来的方向。然后,便创造出打破常规的作品,并将这些类型带给下一代。
这就是《唐人街》的诸多美妙之一。在以前所有的神秘谋杀片中,惩恶扬善一直是唯一的高潮方式。但在《唐人街》中,富有而具有政治势力的凶手却逍遥法外,打破了一个被人遵从的常规。然而,如果不是七十年代的民权运动、水门事件和越战促使美国人民清醒地看到了社会腐败的深度,让整个民族意识到富人确实可以杀人并逍遥法外……甚至更变本加厉,这部影片也不可能成功问世。
《唐人街》改写了这一类型,打开了一扇通向低落结局的犯罪故事之门,《体热》、《罪与错》、《问答》、《本能》、《最后的诱惑》和《七宗罪》便紧随其后。


  • 木拓
  • 守约施博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最优秀的作家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能创造经典。每一种故事类型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最本质的人生价值:爱/恨、和平/战争、正义/非正义、成功/失败、善/恶,如此等等。而每一种价值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自故事诞生以来就已激发出无数伟大的作品。年复一年,这些价值都必须旧话重提,以保持其生命力并为当代观众创造出现实意义。
最伟大的故事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们便是经典。一部经典可以给人们带来重复更新的愉悦体验,因为它能够历经数十年而不断获得重新解释;其中的真理和人性是那样的丰厚,每一个新的一代都能从故事中观照到自己。


  • 木拓
  • 守约施博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持之以恒的天赋
精通故事的类型(或者说主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银幕剧作并不是短跑,而是长跑。
别听别人怎么吹嘘一个周末就能在游泳池边赶出一个本子,从初始灵感到最后定稿,一部优秀的剧本总要花费半年、九个月、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就设计背景、刻画人物和构建故事而言,写一部电影和写一部四百页的小说需要花费同样的创造性劳动。唯一的重大区别就是,故事讲述时所实际使用的字数不同而已。
所有写作都是一种磨练,而银幕剧作则是一场纪律严明的军事演习。所以,你必须问自己,什么东西足以使你的欲望一刻不停地燃烧长达数月的时间?


2025-08-01 08:05: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木拓
  • 守约施博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般而言,伟大的作家都不是折中主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将自己的作品严格地聚焦于一个观念,一个能够点燃其激情的单一主题,一个他可以通过毕生追求而不断翻新的精彩主旨。
例如,海明威便痴迷于如何面对死亡这个问题。在他目睹了父亲的自杀之后,这一问题成为他的中心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还贯穿在他的生活里。他在战场上、体育运动中、猎场上,不断地追逐奔跑,直到最后,将猎枪插入自己的口中,才终于找到死亡。
查尔斯·狄更斯的父亲因债务诉讼被捕入狱,他在《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和《远大前程》中都反反复复地描写了孤独儿童苦苦找寻失散父亲这一情节。
莫里哀对十七世纪发过的愚蠢和堕落痛恨不已,便诉诸笔头以写作剧本为生,其作品题目读起来就像是一份对人性之恶的清单诉状:《吝啬鬼》、《愤世嫉俗》、《无病呻吟》。
这些作家都找到了他们的主题,支撑了他们作为作家的漫长旅程。


  • 木拓
  • 守约施博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而你的主题是什么?你是否像海明威和狄更斯一样,从自己的切身的生活中来汲取养分?抑或像莫里哀那样,描写你对社会和人性的想法?
无论灵感源泉来自哪里,你都必须注意这一点:早在脱稿之前,你对自我的爱就会濒临衰竭,你对思想的爱也会染病而亡。你会变得心力交瘁,厌倦于描写自己和自己的思想,你也许会完不成这段赛程。
所以,你还必须问自己:我最喜欢的类型是什么?然后,执笔去写你自己心中最爱。因为,对观念或经历的激情有可能衰竭,对电影的爱却会是永恒的。类型应该是一个不断给你注入新鲜灵感的源泉。每当你重读手稿时,它都会令你兴奋,因为这是你自己写出的那种故事,那种就算是冒雨排队你也要去买票去看的电影。
不要因为知识界的朋友认为某一题材具有重大社会意义,你就去写它。不要因为你认为某一题材会在《电影季刊》中得到评论界的赞赏,就去进行写作。真心实意地选择好你的类型,因为在想要写作的所有原因中,唯一能时时刻刻为我们提供养分的,就是对作品本身的爱。


  • 木拓
  • 守约施博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今天就到这,有空继续~


  • 书然然
  • 守约施博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点赞👍


  • 戚嘉顺
  • 餐风茹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滴滴,打卡~


  • 木拓
  • 守约施博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情节和人物,何者更为重要?这一争论就像故事艺术本身一样古老。
亚里士多德两相权衡之后,得出结论说:故事第一位,人物第二位。此观点一直被视为金科玉律,直到小说的演变使意见的钟摆摆向了另一边。十九世纪时,许多人认为,结构仅仅是一个展示人格的器皿,读者想要的是令人痴迷的复杂人物形象。而今天,两方依旧争辩不休,没有得出结论。相持不下的原因非常简单:这种争论都貌似有理。
我们无法问哪个更为重要,结构还是人物?因为结构即是人物,人物即是结构。它们是一回事,并不存在二者谁更重要的问题。然而,争论之所以还会继续,是因为世人对虚构人物的两个重要方面大都混淆不清——即人物和人物塑造之间的差别。


2025-08-01 07:59: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木拓
  • 守约施博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人物VS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是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人的素质总和,一切通过仔细考察便可获知的东西:年龄和智商;性别和性向;语言和手势风格;房子、汽车和服饰选择;教育和职业;性格和气质;价值和态度——我们可以通过日复一日地记录某人的生活而获知关于人性的所有方面。这一特征的总和使得每一个人都独一无二,因为每一个人都是通过遗传给予和经验积累组合而成的仅此一个的个体。这种各种特质的独一组合便是人物塑造……但这不是人物。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 766回复贴,共36页
  • ,跳到 页  
<<返回博雪恋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