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书法艺术越久,对书艺和书法圈某些问题的疑惑也越来越多。于是邀了三五书学同道好友,结伴从京城赴甬,寻木社成员姚宏宇老师,以求解惑,是为记。
关于临帖,听姚宏宇老师说道:要从所选择的某一个帖的基本点画入手,从而跟进其中的笔法习惯,帖中可能字数很多,但基本点画就那么几个,点画问题解决了,就能相对随意的组合了。大多数人写书法耐不住单调和寂寞,又好大喜功,看似勤奋却缪之千里,往往基础问题不解决而一味求快,恨不得每天通临,却进步不大,因为基础的错误一直在,甚至已成恶习。但是这个过程不解决就跳过去,早晚有一天还是要回来解决的,但彼时的心性和精力恐怕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早能踏踏实实去把基础问题解决好,就有了笔法习惯,点画造型精准度的问题便不再会干扰你,即便是创作转化,没了帖,但造型精度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反射,自然不必多想,就会把注意力和大量精力放去解决结构和章法的创新问题。所以很多书友问我如何是捷径,我便说,其实看似最慢的方式往往就是最快的捷径了。
临帖中章法是最后接触到的问题,也会因为临帖而顺带解决,但如果是创作,章法就会变成几乎第一要素。首先就是整体视觉元素的统一,也就是审美情趣的统一。比如你确定了疏朗开张的基调,那么字距行距的变化就不妨丰富一些,大胆地去尝试速度节奏变化,设置更多的矛盾冲突再去化解。
期间,有人问,这些如果都掌握差不多了,要怎么才能把书法转化为经济价值呢?毕竟职业搞书法也要吃饭养家的,总不能一直苦哈哈的写下去而不见利益吧,您的作品市场运营的那么好,除了技法精熟以外,还有什么需要强化的地方么?
姚宏宇老师并没有回避这个很实际的问题,他说:没错人总是要生存的,卖书法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相反,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厚着脸皮向书画家要作品的人才是丢人的。但是,这里面有个定位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选择书法这条路,如果仅仅是为了赚钱,那么不妨放弃,因为卖白菜也能发财,甚至更轻松。只为了赚钱,就算你努力写了,又能努力到什么程度呢?你的作品真的能对你的藏家负责么?这不仅是求学问道的问题,更是做人的问题。
假如你就是喜欢书法,立志要走出自己的路,那么你要从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和人生修为过程中去形成自己的视觉语言风格,作品无论从内容到视觉都要透出自己的观念气息,即在笔墨中释放自己的艺术语言、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那么你流出的作品一方面能让你经济自由,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自己是在从一善事,人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满足精神审美的追求,比如去看电影,听音乐,阅读一本书,这些看似非物质的东西,让人在精神层面更高级,更饱满。也在书法的作品内容形式中收获了视觉美感,获得了哲思通辨和人生领悟,那么,你把这些美和理念分享出去,难道不是在为这个社会作贡献么?吴冠中不是老说,中国美盲很多么?我们写书法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有责任担当的综合艺术家,而不仅仅是写好字那么简单。
至于说我市场好,书法圈内大概是这么认为的,就像我刚才说的,我又不是个生意人,我明确自己是艺术家,且能够对自己流出的作品负责,那些作品没有坊间所传的行货和应酬之作。从收藏的角度而言,我的藏家越多,他们手中的作品就具有更高的流通性,这对我们双方利益,是水涨船高的道理。回过头来,我的藏家之所以认可,是因为我明确地知道,好的书法作品是有自寻藏家的能力。其潜在的信息会有缘来之导向,我也很清晰的知道,我的创作不是要进博物馆的,起码现在不是,既然要传递和分享美,我的人文关怀会促使我做引导的工作,那就是把美的元素尽可能在我的作品画面中呈现出来,相信美的基因会自行传递,就像我们突然间被某一张画吸引一样,然后爱不释手,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得到它,得到之后再赶紧题跋,以示喜悦之情,结果发现这张作品已经经手了很多人,这就是美的基因在起作用。当我们的综合能力突破了技术层面的局限而入道境,尽可能在自己作品中多些这样的基因和元素。比如,我会寻求或自创自我高度认可的书写文本,考虑它的可读性和它的文字存在意义。也许有人会因为文本而选择收藏。还有,我曾是一个平面设计师,我想,大部人并不是不喜欢书法作品,而是不知道书法作品究竟能带来怎么样的美,所以我从一开始作展示的时候,都会给藏家去看去感受场景效果,我发现当下很多书家已经在跟进我这个方式了,作品归作品,进入流通就是商业服务了,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书法家也要科学理性的面对市场,不要太清高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内容适合不同的室内场景。非藏家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直观地知道,这张作品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统意义上的收藏和增值,还有家风文化的传承和熏陶,甚至影响到自我心境的升华和人生感悟。我的作品自有我的气息,这种气息之所以博纳圆融甚至直指内心的棒喝也是自我的修行,我更想的是通过作品一直感染自己的藏家,丰沛他们趋美祥善的心灵。古人在自己的卧室内挂上山水作品,用来卧游,用来洗心味象
关于临帖,听姚宏宇老师说道:要从所选择的某一个帖的基本点画入手,从而跟进其中的笔法习惯,帖中可能字数很多,但基本点画就那么几个,点画问题解决了,就能相对随意的组合了。大多数人写书法耐不住单调和寂寞,又好大喜功,看似勤奋却缪之千里,往往基础问题不解决而一味求快,恨不得每天通临,却进步不大,因为基础的错误一直在,甚至已成恶习。但是这个过程不解决就跳过去,早晚有一天还是要回来解决的,但彼时的心性和精力恐怕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早能踏踏实实去把基础问题解决好,就有了笔法习惯,点画造型精准度的问题便不再会干扰你,即便是创作转化,没了帖,但造型精度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反射,自然不必多想,就会把注意力和大量精力放去解决结构和章法的创新问题。所以很多书友问我如何是捷径,我便说,其实看似最慢的方式往往就是最快的捷径了。
临帖中章法是最后接触到的问题,也会因为临帖而顺带解决,但如果是创作,章法就会变成几乎第一要素。首先就是整体视觉元素的统一,也就是审美情趣的统一。比如你确定了疏朗开张的基调,那么字距行距的变化就不妨丰富一些,大胆地去尝试速度节奏变化,设置更多的矛盾冲突再去化解。
期间,有人问,这些如果都掌握差不多了,要怎么才能把书法转化为经济价值呢?毕竟职业搞书法也要吃饭养家的,总不能一直苦哈哈的写下去而不见利益吧,您的作品市场运营的那么好,除了技法精熟以外,还有什么需要强化的地方么?
姚宏宇老师并没有回避这个很实际的问题,他说:没错人总是要生存的,卖书法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相反,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厚着脸皮向书画家要作品的人才是丢人的。但是,这里面有个定位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选择书法这条路,如果仅仅是为了赚钱,那么不妨放弃,因为卖白菜也能发财,甚至更轻松。只为了赚钱,就算你努力写了,又能努力到什么程度呢?你的作品真的能对你的藏家负责么?这不仅是求学问道的问题,更是做人的问题。
假如你就是喜欢书法,立志要走出自己的路,那么你要从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和人生修为过程中去形成自己的视觉语言风格,作品无论从内容到视觉都要透出自己的观念气息,即在笔墨中释放自己的艺术语言、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那么你流出的作品一方面能让你经济自由,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自己是在从一善事,人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满足精神审美的追求,比如去看电影,听音乐,阅读一本书,这些看似非物质的东西,让人在精神层面更高级,更饱满。也在书法的作品内容形式中收获了视觉美感,获得了哲思通辨和人生领悟,那么,你把这些美和理念分享出去,难道不是在为这个社会作贡献么?吴冠中不是老说,中国美盲很多么?我们写书法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有责任担当的综合艺术家,而不仅仅是写好字那么简单。
至于说我市场好,书法圈内大概是这么认为的,就像我刚才说的,我又不是个生意人,我明确自己是艺术家,且能够对自己流出的作品负责,那些作品没有坊间所传的行货和应酬之作。从收藏的角度而言,我的藏家越多,他们手中的作品就具有更高的流通性,这对我们双方利益,是水涨船高的道理。回过头来,我的藏家之所以认可,是因为我明确地知道,好的书法作品是有自寻藏家的能力。其潜在的信息会有缘来之导向,我也很清晰的知道,我的创作不是要进博物馆的,起码现在不是,既然要传递和分享美,我的人文关怀会促使我做引导的工作,那就是把美的元素尽可能在我的作品画面中呈现出来,相信美的基因会自行传递,就像我们突然间被某一张画吸引一样,然后爱不释手,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得到它,得到之后再赶紧题跋,以示喜悦之情,结果发现这张作品已经经手了很多人,这就是美的基因在起作用。当我们的综合能力突破了技术层面的局限而入道境,尽可能在自己作品中多些这样的基因和元素。比如,我会寻求或自创自我高度认可的书写文本,考虑它的可读性和它的文字存在意义。也许有人会因为文本而选择收藏。还有,我曾是一个平面设计师,我想,大部人并不是不喜欢书法作品,而是不知道书法作品究竟能带来怎么样的美,所以我从一开始作展示的时候,都会给藏家去看去感受场景效果,我发现当下很多书家已经在跟进我这个方式了,作品归作品,进入流通就是商业服务了,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书法家也要科学理性的面对市场,不要太清高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内容适合不同的室内场景。非藏家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直观地知道,这张作品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统意义上的收藏和增值,还有家风文化的传承和熏陶,甚至影响到自我心境的升华和人生感悟。我的作品自有我的气息,这种气息之所以博纳圆融甚至直指内心的棒喝也是自我的修行,我更想的是通过作品一直感染自己的藏家,丰沛他们趋美祥善的心灵。古人在自己的卧室内挂上山水作品,用来卧游,用来洗心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