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神话史著名的三大熊孩子之一,哪吒和他的两位哥哥悟空和二郎(注:此处的二郎为封神的杨戬和西游记的杨二郎合一,但并不代表两者为同一人)一样,是人民群众心目中喜闻乐见的神话形象。
这个外来的“小”神将,因为其秀美的外表,广大的神通和令人扼腕叹息的曲折身世,令无数人津津乐道,民间传说不计其数。就连西游记这样以人间故事为背景的书,都为哪吒安排了四场戏份,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同样,正因为他的知名度,和哪吒有关的电视作品,电影作品也是层出不穷,如动画版哪吒闹海,各版封神演义,哪吒都是牢牢占据了主角或是主角下第一人的位置。
就这样,今天的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魔童)也就应运而生了。
着实来说,以哪吒闹海这段封神里的重头戏为背景拍电影并不好拍。打个比方来说,哪吒在封神中的个人剧情就好像水浒中的武松,从景阳冈的快活林可以说是水浒中极致精彩的部分,同样哪吒也是,不论从人物刻画,从角色定位都是让人大呼过瘾的桥段,而且更与武松不同的是,哪吒和太乙在自己的个人剧情中是彻头彻尾的反派角色,从肆意击杀天庭正统神将,到殴打上报的东海龙王,再到太乙的疯狂护短,教唆哪吒自杀,再到哪吒随意射杀碧云仙子,打伤彩云童儿,再到太乙仗势欺人,收复石矶。一切的一切,两人从未站到了正义的一方。这段戏如果要全按书里拍,无疑是将哪吒扔到了最邪恶的一面,虽然忠于原著,但是却毁坏了无数人心中那个鬼灵精怪的三太子形象,必不可取;若是不按书里拍,将哪吒塑造成一个正义的形象,却一是违背了官方自己所说的忠于原著的话语,又于当年和大闹天宫并为动画电影支柱的哪吒闹海雷同。
所以,在我观看之前,打心眼里为魔童捏了一把汗。
下面正式进入影评环节
一:评分
在我看来,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好评并非作假,在我心中他完全是可以突破九分的动画电影,无论是剧情,无论是特效,对比曾经的国漫巅峰大圣归来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这部电影连挑刺都是那样的困难,所以,在我这里,它的分数是9.1分
二:概述
本片以一场宏大的特效开头,魔丸和灵珠的设定就足够令人眼前一亮,而说着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和大喘气的申公豹也是足够的笑点所在。
这段开头可是大有几分紧张刺激,无论是特效还是动作,都可算作上乘。
短短几分钟的开头,就已经将故事的主要人物的身世背景全部介绍完毕,更是为申公豹后期的所作所为埋下了伏笔
作为一部以特效和剧情打卖点的电影,我觉得开头这段就已经不负名头了。
自太乙携莲花离开天庭,电影便正式开始。接下来便是哪吒敖丙错投胎,山河社稷练本领,等等一系列情节,可以说,直到最后的两人攻抗天雷,太乙以莲花存二人魂魄,这部片子没有一丝一毫的剧情硬伤,而且剧情紧凑,甚至可以说是逻辑紧密,思维贯通,精妙绝伦之作。
三:人物形象
哪吒:说实话,这是我见过的,最有趣也最无聊,最英俊潇洒也最不拘小节的三太子。
他不同于书中描写的唇红齿白,眉清目秀、面如傅粉、容颜俊美清秀童面,反而是个长着黑眼圈,有着满口尖牙还扁鼻子大嘴的小恶魔,可以说,出了那两个小发髻,他和我们印象中的哪吒完全。当然,也正是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加符合他魔丸转世的人物设定。
何况他变身后的挺拔身姿,更是风采逼人。
敖丙:帅,确实很帅,而且帅的一身正气,充斥着古典小说中的正义之士的味道,也与其灵珠转世的身份相配。但令人美中不足的是,敖丙并未向哪吒一样,在我们记忆中的龙人形象中做出创新,仍然是龙角+人身的模板。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他手中的兵刃不同于其他作品中龙人惯用的剑或是长枪,而是一对寒冰大锤,这个充满了反差的设定颇有些小将裴元庆的意味。可谓一大亮点。
申公豹:说实话,这个人物放到这里着实令我很意外,因为申公豹在封神演义中和太乙真人的交集并不深,反倒是和他师兄姜子牙对手戏颇多。但是在我仔细回想了封神原著和纵观全片后,才发现导演用意之深刻。
其一,申公豹的最后神位是东海分水将军,既管理东海的神仙,这样一个后身前置的设定,不仅巧妙解决了和原著的关系,也为以后可能有的封神榜做了铺垫,试问,有谁能比一个和东海老龙王敖广(光)交情至深的人更加适合当这个东海管事人呢?
其二,影片化用了神魔成见这一常见却经久不衰的设定,而在元始大天尊的手下,也仅有申公豹这一角色在民间是有非人之体的传说的。导演无疑是将其搬了进来,利用这个民间传说丰富了申公豹的形象,使他的所作所为有了无比合理的解释。
而从外在来说,申公豹又和太乙的形象充满了对比,高瘦和矮胖,精致和粗糙,伶牙俐齿和吞吞吐吐,一切的一切,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与以往印象完全不同的反派角色(这样也不准确,我会在后面细谈)
补充一点,申公豹的兵器并不出乎意料,就是那一柄虽然未出现于封神原著却活跃于众多同人作品中的长鞭
太乙真人:作为中国神话中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仙人,这一次可是彻底被颠覆了。
从仙风道骨到不拘小节,从须发皆白到肥头大耳,从好杀性残到心宽体胖,一切的一切,都和我们认识的人,不一样。
想想以往,就连十冷这样的恶搞作品中的太乙都是外表俊朗的型男,但是到了魔童中,似乎是直接将那个端坐在大雄宝殿的大肚弥勒拉了过来,还为他安上了一口地道的川普。这个太乙,他法力不高,连分身术的领悟都不如仅仅练习了一下午的哪吒;他能力不大,从天雷到陈塘关,从哪吒到申公豹,他搞不定任何一个麻烦;他做事不细,一坛老酒就能诱惑了身怀重任的自己。但是,他很善良,他不会因为哪吒修行成功就放他出去肆意妄为,而是要不厌其烦的用幻境考研他降妖时对百姓的破坏如何;他爱徒如子,即使哪吒如此顽劣,他也从未放弃,本大可将哪吒关在山河社稷图里的他反而用尽浑身解数去为哪吒传授本领;他从未怯懦,明知无法硬抗天雷的他,却因为弟子而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护住了哪吒和敖丙的元神不死。
就是这样一个骑着猪的糊涂仙人,却带给了每一位观众至深的感动。他就好像斗战神里的菩提老祖,浑噩一时,清醒一世。
殷小姐和李靖:我想,这应该是我所能见到的最完美的中国父母的缩影了。
呵护幼子的母亲,将所有的爱灌注于孩子的母亲,她不深明大义,却懂得我的儿子我来保护。这样的一个母亲,可亲可敬。
沉稳执着的父亲,大义如山的父亲,李靖就像我们所有人父亲一样,扮演着那个童年中最可怕也最默默付出的角色,他不善言语表达,也不会去和哪吒相处融洽,他是他却愿意为了哪吒以命换命毫不犹豫,他却愿意为了自己的儿子挨家挨户磕头去求他们来参加生辰宴。
那在陈塘关和哪吒之间抉择的两人,像极了我们在工作和陪伴中两难的父母。
这个外来的“小”神将,因为其秀美的外表,广大的神通和令人扼腕叹息的曲折身世,令无数人津津乐道,民间传说不计其数。就连西游记这样以人间故事为背景的书,都为哪吒安排了四场戏份,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同样,正因为他的知名度,和哪吒有关的电视作品,电影作品也是层出不穷,如动画版哪吒闹海,各版封神演义,哪吒都是牢牢占据了主角或是主角下第一人的位置。
就这样,今天的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魔童)也就应运而生了。
着实来说,以哪吒闹海这段封神里的重头戏为背景拍电影并不好拍。打个比方来说,哪吒在封神中的个人剧情就好像水浒中的武松,从景阳冈的快活林可以说是水浒中极致精彩的部分,同样哪吒也是,不论从人物刻画,从角色定位都是让人大呼过瘾的桥段,而且更与武松不同的是,哪吒和太乙在自己的个人剧情中是彻头彻尾的反派角色,从肆意击杀天庭正统神将,到殴打上报的东海龙王,再到太乙的疯狂护短,教唆哪吒自杀,再到哪吒随意射杀碧云仙子,打伤彩云童儿,再到太乙仗势欺人,收复石矶。一切的一切,两人从未站到了正义的一方。这段戏如果要全按书里拍,无疑是将哪吒扔到了最邪恶的一面,虽然忠于原著,但是却毁坏了无数人心中那个鬼灵精怪的三太子形象,必不可取;若是不按书里拍,将哪吒塑造成一个正义的形象,却一是违背了官方自己所说的忠于原著的话语,又于当年和大闹天宫并为动画电影支柱的哪吒闹海雷同。
所以,在我观看之前,打心眼里为魔童捏了一把汗。
下面正式进入影评环节
一:评分
在我看来,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好评并非作假,在我心中他完全是可以突破九分的动画电影,无论是剧情,无论是特效,对比曾经的国漫巅峰大圣归来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这部电影连挑刺都是那样的困难,所以,在我这里,它的分数是9.1分
二:概述
本片以一场宏大的特效开头,魔丸和灵珠的设定就足够令人眼前一亮,而说着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和大喘气的申公豹也是足够的笑点所在。
这段开头可是大有几分紧张刺激,无论是特效还是动作,都可算作上乘。
短短几分钟的开头,就已经将故事的主要人物的身世背景全部介绍完毕,更是为申公豹后期的所作所为埋下了伏笔
作为一部以特效和剧情打卖点的电影,我觉得开头这段就已经不负名头了。
自太乙携莲花离开天庭,电影便正式开始。接下来便是哪吒敖丙错投胎,山河社稷练本领,等等一系列情节,可以说,直到最后的两人攻抗天雷,太乙以莲花存二人魂魄,这部片子没有一丝一毫的剧情硬伤,而且剧情紧凑,甚至可以说是逻辑紧密,思维贯通,精妙绝伦之作。
三:人物形象
哪吒:说实话,这是我见过的,最有趣也最无聊,最英俊潇洒也最不拘小节的三太子。
他不同于书中描写的唇红齿白,眉清目秀、面如傅粉、容颜俊美清秀童面,反而是个长着黑眼圈,有着满口尖牙还扁鼻子大嘴的小恶魔,可以说,出了那两个小发髻,他和我们印象中的哪吒完全。当然,也正是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加符合他魔丸转世的人物设定。
何况他变身后的挺拔身姿,更是风采逼人。
敖丙:帅,确实很帅,而且帅的一身正气,充斥着古典小说中的正义之士的味道,也与其灵珠转世的身份相配。但令人美中不足的是,敖丙并未向哪吒一样,在我们记忆中的龙人形象中做出创新,仍然是龙角+人身的模板。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他手中的兵刃不同于其他作品中龙人惯用的剑或是长枪,而是一对寒冰大锤,这个充满了反差的设定颇有些小将裴元庆的意味。可谓一大亮点。
申公豹:说实话,这个人物放到这里着实令我很意外,因为申公豹在封神演义中和太乙真人的交集并不深,反倒是和他师兄姜子牙对手戏颇多。但是在我仔细回想了封神原著和纵观全片后,才发现导演用意之深刻。
其一,申公豹的最后神位是东海分水将军,既管理东海的神仙,这样一个后身前置的设定,不仅巧妙解决了和原著的关系,也为以后可能有的封神榜做了铺垫,试问,有谁能比一个和东海老龙王敖广(光)交情至深的人更加适合当这个东海管事人呢?
其二,影片化用了神魔成见这一常见却经久不衰的设定,而在元始大天尊的手下,也仅有申公豹这一角色在民间是有非人之体的传说的。导演无疑是将其搬了进来,利用这个民间传说丰富了申公豹的形象,使他的所作所为有了无比合理的解释。
而从外在来说,申公豹又和太乙的形象充满了对比,高瘦和矮胖,精致和粗糙,伶牙俐齿和吞吞吐吐,一切的一切,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与以往印象完全不同的反派角色(这样也不准确,我会在后面细谈)
补充一点,申公豹的兵器并不出乎意料,就是那一柄虽然未出现于封神原著却活跃于众多同人作品中的长鞭
太乙真人:作为中国神话中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仙人,这一次可是彻底被颠覆了。
从仙风道骨到不拘小节,从须发皆白到肥头大耳,从好杀性残到心宽体胖,一切的一切,都和我们认识的人,不一样。
想想以往,就连十冷这样的恶搞作品中的太乙都是外表俊朗的型男,但是到了魔童中,似乎是直接将那个端坐在大雄宝殿的大肚弥勒拉了过来,还为他安上了一口地道的川普。这个太乙,他法力不高,连分身术的领悟都不如仅仅练习了一下午的哪吒;他能力不大,从天雷到陈塘关,从哪吒到申公豹,他搞不定任何一个麻烦;他做事不细,一坛老酒就能诱惑了身怀重任的自己。但是,他很善良,他不会因为哪吒修行成功就放他出去肆意妄为,而是要不厌其烦的用幻境考研他降妖时对百姓的破坏如何;他爱徒如子,即使哪吒如此顽劣,他也从未放弃,本大可将哪吒关在山河社稷图里的他反而用尽浑身解数去为哪吒传授本领;他从未怯懦,明知无法硬抗天雷的他,却因为弟子而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护住了哪吒和敖丙的元神不死。
就是这样一个骑着猪的糊涂仙人,却带给了每一位观众至深的感动。他就好像斗战神里的菩提老祖,浑噩一时,清醒一世。
殷小姐和李靖:我想,这应该是我所能见到的最完美的中国父母的缩影了。
呵护幼子的母亲,将所有的爱灌注于孩子的母亲,她不深明大义,却懂得我的儿子我来保护。这样的一个母亲,可亲可敬。
沉稳执着的父亲,大义如山的父亲,李靖就像我们所有人父亲一样,扮演着那个童年中最可怕也最默默付出的角色,他不善言语表达,也不会去和哪吒相处融洽,他是他却愿意为了哪吒以命换命毫不犹豫,他却愿意为了自己的儿子挨家挨户磕头去求他们来参加生辰宴。
那在陈塘关和哪吒之间抉择的两人,像极了我们在工作和陪伴中两难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