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开始每天发送一篇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经方医案,医案处方答案会在第二天发出,欢迎大家参与医案的讨论学习。《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几多名医,书中的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如鱼得水。医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伤寒论经典的条文,加深我们对经方的运用,也可以扩展我们的思路。
病案本来就体现出中医活的灵魂,因此在学的时候更要"活"学。很多病案当中只是为读者提供一种思路,至于其具体的用法,则可能因人因地因病情差异而不同。书上说这个方子治疗某个病有效,你必须理解它为什么有效,什么情况下有效,什么情况下不会有效,问出几个为什么,才算学会了东西。学习医案医话好比是进"大补",比较"滋腻",切勿贪多,要多多"运化".

昨天医案:
王某,男,38岁。1974年4月23日初诊。
素有慢性肠炎史,昨晚赴宴,因食凉拌粉皮等生冷不洁之物,饭后即感脘腹不适,旋即腹痛如厕,下利不止。四肢厥逆,恶寒踡卧,神衰欲虚。舌淡,苔腻,脉沉细。
答案:既往有下利痼疾,因食生冷不洁之物致下利,肾阳式微,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四逆证,故予四逆汤以回阳救逆。
处方:炙甘草10g,生附子12g,干姜10g。附子先煎30分钟,再入余药同煎。速煎温服。
午后家人欣然相告,服药后腹痛息,形寒肢冷去。原方加红参10g续服,5剂后诸症悉除。为善其后,嘱其每日服《金匮要略》紫参汤(紫参20g,甘草6g),作饮用之。

195
姜某,女,12岁。1983年8月16日初诊。
1周前突然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先为稀便,旋即转为典型脓血样,每日十余次,伴里急后重,全腹压痛,以下腹为著,某医院肠道门诊确诊为“细菌性痢疾”,收入院治疗,诸症缓解,然仍腹痛,每日数次大便,较稀,带黏液和少量脓血,故出院延余治疗。其母代述仍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微黄,脉滑数。
请大家把自己的拟方思路及六经辩证,用方,方药答案写在文章后面留言上。
病案本来就体现出中医活的灵魂,因此在学的时候更要"活"学。很多病案当中只是为读者提供一种思路,至于其具体的用法,则可能因人因地因病情差异而不同。书上说这个方子治疗某个病有效,你必须理解它为什么有效,什么情况下有效,什么情况下不会有效,问出几个为什么,才算学会了东西。学习医案医话好比是进"大补",比较"滋腻",切勿贪多,要多多"运化".

昨天医案:
王某,男,38岁。1974年4月23日初诊。
素有慢性肠炎史,昨晚赴宴,因食凉拌粉皮等生冷不洁之物,饭后即感脘腹不适,旋即腹痛如厕,下利不止。四肢厥逆,恶寒踡卧,神衰欲虚。舌淡,苔腻,脉沉细。
答案:既往有下利痼疾,因食生冷不洁之物致下利,肾阳式微,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四逆证,故予四逆汤以回阳救逆。
处方:炙甘草10g,生附子12g,干姜10g。附子先煎30分钟,再入余药同煎。速煎温服。
午后家人欣然相告,服药后腹痛息,形寒肢冷去。原方加红参10g续服,5剂后诸症悉除。为善其后,嘱其每日服《金匮要略》紫参汤(紫参20g,甘草6g),作饮用之。

195
姜某,女,12岁。1983年8月16日初诊。
1周前突然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先为稀便,旋即转为典型脓血样,每日十余次,伴里急后重,全腹压痛,以下腹为著,某医院肠道门诊确诊为“细菌性痢疾”,收入院治疗,诸症缓解,然仍腹痛,每日数次大便,较稀,带黏液和少量脓血,故出院延余治疗。其母代述仍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微黄,脉滑数。
请大家把自己的拟方思路及六经辩证,用方,方药答案写在文章后面留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