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华人,为何在马来西亚活得那么憋屈?
读懂本星球
08-09 21:53优质原创作者
关注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勤劳勇敢,他们乐观向上,他们背景离乡参与移民之地的建设,他们创造国家大半的财富,但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却只能是自己国家的二等公民,他们就是马来西亚华人。
▲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槟城等地华人比例非常高
他们为什么会千里迢迢来到这片不公平的土地?他们在这里又遭受了怎样的委屈?马来西亚华人这些委屈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马来西亚华人的未来究竟在哪儿呢?
1.为什么去马来西亚移民?峇峇娘惹与马来新客的移民史
马来群岛第一次有华人大规模定居是在公元15世纪的明朝。明初国力兴盛,郑和在28年间连续7次组织大规模远洋航海,期间船队曾多次停靠马六甲地区,部分船员和当地人通婚,他们的后裔开始在当地繁衍生息。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中陈列的郑和像和最初大规模移民的文字介绍
明世宗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作乱,政府无奈之下开始采取海禁政策;到了清朝,乾隆皇帝更是不待见移居海外的“天朝弃民”,根本不想让他们回来。
因此,这些在马来西亚与当地人通婚的华人后裔与祖国的关系渐渐疏远,不想回家也回不了家的他们开始融入当地社会,形成了马来西亚华人土著民族——峇峇娘惹(峇音bā)。
与第一次移民的入乡随俗相比,第二次移民的背景则更加复杂。
晚清半殖民地时代,不少在华外商为了牟取暴利,当起了贩卖劳力的“蛇头”。恰逢清朝国力凋敝,许多人无田可耕,不得不尝试海外贸易或留洋打工。
当时英国殖民者需要大量人力开发马来半岛,选择出国工作的华工大都前往那里。这些华工被早期定居的峇峇娘惹一族称为“新客”。
马来西亚地区是当时华人在东南亚侨居人数最多的地方,丰富的橡胶和锡矿资源以及殖民政府统治下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华人移民。
▲在马来西亚橡胶种植园劳作的工人
1911年清朝灭亡时,马来西亚的华人就达到90万人,当时马来人也不过150万人。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及此后的抗日战争终止了华人向马来西亚的移民潮,马国的民族成分慢慢趋于稳定。
此时,华人的人口数几乎和马来人相等。
▲1938年马来西亚人口总数523万,华人与马来人总数同为220万
2.华人到底遭受了怎样的委屈:我们觉得自己是马来人,但国家不觉得
在马来西亚,华人到底活得有多憋屈?别着急看普通民众的水深火热,我们先从这位华人首富的经历来一窥究竟。
▲2019年马来西亚富豪榜排名
上面这幅图,只看富豪的名字我们会以为是中国富豪排行榜,但这的的确确就是优秀的马来西亚华人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有“亚洲糖王”之称的郭鹤年更是其中的翘楚。
但在2010年,马来西亚纳吉政府却通过朋党赛莫达,强行收购郭鹤年的玻璃市糖厂,将马来西亚的白糖业务交由马来朋党彻底垄断,郭老多年苦心的经营化为乌有。
纳吉(亦作纳吉布)政府还想继续吞并郭鹤年的联邦面粉厂,企图进一步削弱华人的经济实力,增强马来人对市场的控制。
郭鹤年一气之下,举家迁往香港,资本也全部投入外国市场(但没有脱离马来西亚国籍)。
但马来西亚政府并没有就此罢休,媒体大肆渲染,称郭鹤年“私通外国,与马来西亚的糖业竞争”,政客也趁机炒作,甚至污蔑马来西亚全体华人缺少“马来认同”,不宜参与国家政治。
2018年,新一届政府聘请郭鹤年为国家元老理事会顾问,双方的关系才逐渐缓和。
国家的首富仅仅因为华人身份,就被当时的政府随意打压排斥,普通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地位就可见一斑了。
当地媒体2019年5月的一项民调显示,有43.8%的人认为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团结各族、38.5%的人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缓和种族紧张关系。
由此可见,除了政府的有意打压外,马来西亚各种族之间的不信任也让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马国政府对种族问题格外谨慎,遇有游行集会一般提前封锁华人区避免种族冲突
3.为什么排斥华人:“马来人至上”的民族主义情绪是自负还是自卑?
西方人认为,人与人之间争执无非是3种原因:第一为竞争,第二为猜忌,第三为荣耀。而这三点在马来人与华人等外来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马来人至上”是部分马来人的信条,他们认为马来人是马来西亚的主人,是拥有特权者。而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和印度裔马来西亚人等外来民族都承蒙马来人的恩惠,只是寄居在此地的外来人。
这一概念常被马来人政治野心家炒作,他们想让社会大众也接受这一观念。
自移民马来西亚以来,许多华人凭借自身的商业才能和辛勤劳动,在工商业方面取得比较突出的成就,这些成就招来部分马来人的嫉妒,其中甚至有人觉得马来人的贫穷都是因为华人的存在。
此外,华人虽然在当地是少数民族,但母国中国却实力雄厚,这让马来人颇为忌惮。统治者一方面担心本民族的主体地位不保,统治基础会因此动摇;另一方面也害怕华人背靠强大的母国会拥有超越马来
读懂本星球
08-09 21:53优质原创作者
关注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勤劳勇敢,他们乐观向上,他们背景离乡参与移民之地的建设,他们创造国家大半的财富,但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却只能是自己国家的二等公民,他们就是马来西亚华人。
▲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槟城等地华人比例非常高
他们为什么会千里迢迢来到这片不公平的土地?他们在这里又遭受了怎样的委屈?马来西亚华人这些委屈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马来西亚华人的未来究竟在哪儿呢?
1.为什么去马来西亚移民?峇峇娘惹与马来新客的移民史
马来群岛第一次有华人大规模定居是在公元15世纪的明朝。明初国力兴盛,郑和在28年间连续7次组织大规模远洋航海,期间船队曾多次停靠马六甲地区,部分船员和当地人通婚,他们的后裔开始在当地繁衍生息。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中陈列的郑和像和最初大规模移民的文字介绍
明世宗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作乱,政府无奈之下开始采取海禁政策;到了清朝,乾隆皇帝更是不待见移居海外的“天朝弃民”,根本不想让他们回来。
因此,这些在马来西亚与当地人通婚的华人后裔与祖国的关系渐渐疏远,不想回家也回不了家的他们开始融入当地社会,形成了马来西亚华人土著民族——峇峇娘惹(峇音bā)。
与第一次移民的入乡随俗相比,第二次移民的背景则更加复杂。
晚清半殖民地时代,不少在华外商为了牟取暴利,当起了贩卖劳力的“蛇头”。恰逢清朝国力凋敝,许多人无田可耕,不得不尝试海外贸易或留洋打工。
当时英国殖民者需要大量人力开发马来半岛,选择出国工作的华工大都前往那里。这些华工被早期定居的峇峇娘惹一族称为“新客”。
马来西亚地区是当时华人在东南亚侨居人数最多的地方,丰富的橡胶和锡矿资源以及殖民政府统治下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华人移民。
▲在马来西亚橡胶种植园劳作的工人
1911年清朝灭亡时,马来西亚的华人就达到90万人,当时马来人也不过150万人。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及此后的抗日战争终止了华人向马来西亚的移民潮,马国的民族成分慢慢趋于稳定。
此时,华人的人口数几乎和马来人相等。
▲1938年马来西亚人口总数523万,华人与马来人总数同为220万
2.华人到底遭受了怎样的委屈:我们觉得自己是马来人,但国家不觉得
在马来西亚,华人到底活得有多憋屈?别着急看普通民众的水深火热,我们先从这位华人首富的经历来一窥究竟。
▲2019年马来西亚富豪榜排名
上面这幅图,只看富豪的名字我们会以为是中国富豪排行榜,但这的的确确就是优秀的马来西亚华人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有“亚洲糖王”之称的郭鹤年更是其中的翘楚。
但在2010年,马来西亚纳吉政府却通过朋党赛莫达,强行收购郭鹤年的玻璃市糖厂,将马来西亚的白糖业务交由马来朋党彻底垄断,郭老多年苦心的经营化为乌有。
纳吉(亦作纳吉布)政府还想继续吞并郭鹤年的联邦面粉厂,企图进一步削弱华人的经济实力,增强马来人对市场的控制。
郭鹤年一气之下,举家迁往香港,资本也全部投入外国市场(但没有脱离马来西亚国籍)。
但马来西亚政府并没有就此罢休,媒体大肆渲染,称郭鹤年“私通外国,与马来西亚的糖业竞争”,政客也趁机炒作,甚至污蔑马来西亚全体华人缺少“马来认同”,不宜参与国家政治。
2018年,新一届政府聘请郭鹤年为国家元老理事会顾问,双方的关系才逐渐缓和。
国家的首富仅仅因为华人身份,就被当时的政府随意打压排斥,普通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地位就可见一斑了。
当地媒体2019年5月的一项民调显示,有43.8%的人认为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团结各族、38.5%的人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缓和种族紧张关系。
由此可见,除了政府的有意打压外,马来西亚各种族之间的不信任也让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马国政府对种族问题格外谨慎,遇有游行集会一般提前封锁华人区避免种族冲突
3.为什么排斥华人:“马来人至上”的民族主义情绪是自负还是自卑?
西方人认为,人与人之间争执无非是3种原因:第一为竞争,第二为猜忌,第三为荣耀。而这三点在马来人与华人等外来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马来人至上”是部分马来人的信条,他们认为马来人是马来西亚的主人,是拥有特权者。而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和印度裔马来西亚人等外来民族都承蒙马来人的恩惠,只是寄居在此地的外来人。
这一概念常被马来人政治野心家炒作,他们想让社会大众也接受这一观念。
自移民马来西亚以来,许多华人凭借自身的商业才能和辛勤劳动,在工商业方面取得比较突出的成就,这些成就招来部分马来人的嫉妒,其中甚至有人觉得马来人的贫穷都是因为华人的存在。
此外,华人虽然在当地是少数民族,但母国中国却实力雄厚,这让马来人颇为忌惮。统治者一方面担心本民族的主体地位不保,统治基础会因此动摇;另一方面也害怕华人背靠强大的母国会拥有超越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