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常混贴吧的网友问船政准备仿制的福尔班,并提出福尔班比八重山强点有限。
随便回了几句,八重山对当时的中日来说,还是很先进的。某网友不满了,拿镜清出来说事,以下就简单回复几句关于八重山和镜清,以及中国国造高速军舰的一些个人看法。
先吐槽一点:
某网友比较八重山和镜清两者的速度,说什么减轻武器和吨位镜清也可以20节,所以八重山不先进。我只好回复镜清试航时候没武器呀,某网友说要回去查国造舰船志,然后回复说舰船志上没写。黑线了,原来是个小白……裴荫森的镜清试洋折上明白写着火炮、鱼雷等都没到,以后再装。曾国荃奏折也写了什么时候签的火炮采购合同、多少钱、什么时候交货、在哪儿交货、怎么付款的。小白也干脆承认不知道。好吧,只不过既然不知道前面就别这么理直气壮行不?
现在简单说说正题:
八重山是白劳易在自己设计的法国鹞鹰号无防护巡洋舰基础上,改进出来的报知舰。鹞鹰则是法国在建造福尔班防护巡洋舰之前的技术试验舰。本身就存在关联性,某网友显然不知道这一点。
舰队侦查用舰首先要求就是高速、高航程,这个高速是指持续高航速。法国在鹞鹰上安装了12座贝尔维尔锅炉,虽然是无防护军舰,但技术水平数当时一流。八重山的动力自英国进口卧式三缸蒸汽机(三胀机),设计5400马力,试航最高5800马力,耗资51200英镑,合白银20多万两(仅这部分成本就占镜清的三分之二以上)。动力充沛,足以完成舰队远程侦查、通信、海上破交,可以作为鱼雷艇母舰,为鱼雷艇队提供保护、补给,伴随艇队全速航行作战。动力舱段有0.5英寸的穹甲,提供有限防护。
开济级则是自法国1872年设计的杜居土路因缩水修改而来,从最早1877年提出建造到末舰寰泰完成,历经十年。说起来,镜清和八重山的基本技术实际是法国1872年和1882年的,相差10年,动力系统技术水平则相差更大。镜清采用的是卧式双缸蒸汽机(两胀机),2400马力,八重山是三胀机,技术水平相差一代。
打个浅显的比方,八重山的动力系统就像3.0V6发动机,镜清的就是1.2的直列三缸机。落后一代不说,还费煤+功率小。
八重山的特点就是高速,主要是两点,一是蒸汽机更大更先进,二是船型更适合高速航行。
先说蒸汽机:镜清(实际某网友是搞混了,他指的实际是寰泰)可以在试航的短时间实现18的高速,但2400马力的双缸小蒸汽机,是不能长时间高速航行的。和致远差不多,正常航速15节,强压时短时间18节,道理一样的。而且致远常压的6000马力显然比2400马力能够保证军舰更长时间高航速航行。八重山的5400马力三胀机显然全面超越镜清的2400马力两胀机。
八重山的舰型和鹞鹰一样,是为了追求高速,专门设计的,长宽比8.7:1。这个特点在广乙级也有体现,长宽比同样是8.7:1。就单舰来说,八重山完全达到了设计目标,而采用相同船型的广乙则严重航速不达标,完全不能实现预期作战目的。
总结下,船政在完成镜清后,建造和八重山相似特点的广乙,但最基本的高速性能低下,可以说失败了一大半,未能克服技术困难。以致于甲午战争后,船政重新又像法国寻求技术引进。后来悲剧的是,半路失去法国技术支持的建威鱼雷炮舰,航速又是远没有达到设计指标。可见,对当时的中国来说,高速舰船的技术难度之大。
好了,至于某网友还扯出什么法国在1887年前造不好防巡,八重山只有部分穹甲所以是无防护之类的“支线话题”,暂时认为是他发散了下思维吧,离题远了,就不回复了。
随便回了几句,八重山对当时的中日来说,还是很先进的。某网友不满了,拿镜清出来说事,以下就简单回复几句关于八重山和镜清,以及中国国造高速军舰的一些个人看法。
先吐槽一点:
某网友比较八重山和镜清两者的速度,说什么减轻武器和吨位镜清也可以20节,所以八重山不先进。我只好回复镜清试航时候没武器呀,某网友说要回去查国造舰船志,然后回复说舰船志上没写。黑线了,原来是个小白……裴荫森的镜清试洋折上明白写着火炮、鱼雷等都没到,以后再装。曾国荃奏折也写了什么时候签的火炮采购合同、多少钱、什么时候交货、在哪儿交货、怎么付款的。小白也干脆承认不知道。好吧,只不过既然不知道前面就别这么理直气壮行不?
现在简单说说正题:
八重山是白劳易在自己设计的法国鹞鹰号无防护巡洋舰基础上,改进出来的报知舰。鹞鹰则是法国在建造福尔班防护巡洋舰之前的技术试验舰。本身就存在关联性,某网友显然不知道这一点。
舰队侦查用舰首先要求就是高速、高航程,这个高速是指持续高航速。法国在鹞鹰上安装了12座贝尔维尔锅炉,虽然是无防护军舰,但技术水平数当时一流。八重山的动力自英国进口卧式三缸蒸汽机(三胀机),设计5400马力,试航最高5800马力,耗资51200英镑,合白银20多万两(仅这部分成本就占镜清的三分之二以上)。动力充沛,足以完成舰队远程侦查、通信、海上破交,可以作为鱼雷艇母舰,为鱼雷艇队提供保护、补给,伴随艇队全速航行作战。动力舱段有0.5英寸的穹甲,提供有限防护。
开济级则是自法国1872年设计的杜居土路因缩水修改而来,从最早1877年提出建造到末舰寰泰完成,历经十年。说起来,镜清和八重山的基本技术实际是法国1872年和1882年的,相差10年,动力系统技术水平则相差更大。镜清采用的是卧式双缸蒸汽机(两胀机),2400马力,八重山是三胀机,技术水平相差一代。
打个浅显的比方,八重山的动力系统就像3.0V6发动机,镜清的就是1.2的直列三缸机。落后一代不说,还费煤+功率小。
八重山的特点就是高速,主要是两点,一是蒸汽机更大更先进,二是船型更适合高速航行。
先说蒸汽机:镜清(实际某网友是搞混了,他指的实际是寰泰)可以在试航的短时间实现18的高速,但2400马力的双缸小蒸汽机,是不能长时间高速航行的。和致远差不多,正常航速15节,强压时短时间18节,道理一样的。而且致远常压的6000马力显然比2400马力能够保证军舰更长时间高航速航行。八重山的5400马力三胀机显然全面超越镜清的2400马力两胀机。
八重山的舰型和鹞鹰一样,是为了追求高速,专门设计的,长宽比8.7:1。这个特点在广乙级也有体现,长宽比同样是8.7:1。就单舰来说,八重山完全达到了设计目标,而采用相同船型的广乙则严重航速不达标,完全不能实现预期作战目的。
总结下,船政在完成镜清后,建造和八重山相似特点的广乙,但最基本的高速性能低下,可以说失败了一大半,未能克服技术困难。以致于甲午战争后,船政重新又像法国寻求技术引进。后来悲剧的是,半路失去法国技术支持的建威鱼雷炮舰,航速又是远没有达到设计指标。可见,对当时的中国来说,高速舰船的技术难度之大。
好了,至于某网友还扯出什么法国在1887年前造不好防巡,八重山只有部分穹甲所以是无防护之类的“支线话题”,暂时认为是他发散了下思维吧,离题远了,就不回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