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征服者4吧 关注:79,451贴子:2,495,621
  • 10回复贴,共1

对了,各位。问一个问题?中国版华约强?国际版北约弱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了,各位。
问一个问题?
中国版华约强?
国际版北约弱吗?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15 12:38回复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9-15 12:40
    回复
      国际版北约强,中国版华约强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9-15 13:11
      收起回复
        阉割版没中国,好像朝鲜抗火力的也跟着被阉了(一直不习惯阉割版,没玩过不是很清楚),苏联一挑几,华约打不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9-15 15:50
        回复
          不管是北约还是解体了的华约,本质上不是集团实力的较量,而是带头大哥之间的角力。
          北约的核心是美国,华约的核心是前苏。在经济上、在全球经济控制权上,美国远远高过前苏,美国依托布雷顿森林体制,使得美元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美国的通货膨胀得全球化解,这点让美国成为中国崛起的一道坎。北约之所以至今生机旺盛,归根溯源还是美国的经济霸权。欧洲再就没有殖民的余力了,成立北约是欧洲人对于前苏强大力量的恐惧使然,随着前苏解体,欧洲人的担心早已减弱,对于北约存在下去的欲望也随之减弱。要不是美国承担了北约的费用主体,怕是北约解散早已提到议事日程。
          1992年前苏解体后近三十年,美国维系北约主要基于维持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一方面美国是军事霸权,另一方面是经济霸权。一旦军事霸权被挑战,会诱发连锁反应,造成美元霸权被挑战,使得美国历任大统领投鼠忌器。
          特不靠谱(* ̄m ̄)上位以后,商人出身的大统领,目光短视,逼迫欧洲国家更多分担北约防务费用,没有被入侵压力也没有侵略别国野心的欧洲,自然不希望消耗自身的经济实力来维护美国的霸权,使得北约存在成为毫无意义。
          同样,美国(* ̄m ̄)某些人更是想构造亚太版甚至印太版的北约,难度会更大,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印度是不可能加盟的。印度立国之初尼赫鲁就立下壮志,要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成为美国小奴奴的印度,是一贯自信膨胀的印度人和正党无法接受的,离开人民支持的印度正党也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印度作为不结盟的老大,一旦进入印太版北约,伤失了自身外交空间。何况把中国作为对手的印度,不会希望把自己降到低于中国一等级的国家。印度优异的外交活动空间,是依靠左右逢源获取的,加盟印太版北约就会让它的外交空间大幅压缩。
          日本韩国本来热望构造亚太版北约,特不靠谱(* ̄m ̄)的美国,让他们心凉,即使特不靠谱(* ̄m ̄)下台了,它们对于亚太版北约的需求与美国期望维持亚太霸主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冲突的。日本的企图是通过亚太版北约实现日本的自主,其自主可是脱离美国的把控;韩国企图通过亚太版北约一统半岛,而美国希望半岛维持分治,让美国在东北亚的存在成为理由。所以要构造一个针对中国俄国的亚太版北约,美国不过是缘木求鱼。
          东盟倒是很多小国期望维持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霸主,冲到第一线的国家就是新加坡。但强大的中国经济日益增长,东盟需要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东盟也不希望自己成为美国的马前卒,何况中国在东盟有一些铁杆朋友,让东盟一条心太难太难。
          唯一铁了心要构造亚太版北约就是五眼联盟里面的澳大利亚,独处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过着悠哉悠哉的生活,做着不切实际的美梦。一个2000万人口的国家,相当于吉林、内蒙、甘肃一样的人口规模,它要是默默发展经济,倒没什么,但它却爱瞎掺乎,世界上只要有事,它就插上一脚,朝鲜战争它有份、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它也有份,都是跟着它的主子后面。上世纪上半页它跟在英国后面,下半页它跟在美国后面,跟狗一样。其实它本来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国家,依靠(* ̄m ̄)跟我们国土面积差不多的疆域,还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养活我国甘肃省差不多的人口。我们希望它好好地过自己的日子,别掺和!五眼联盟的新西兰,更是跟在澳大利亚后面的诺诺小国,它掺和不掺和都无所谓。
          结论:亚太版北约不可能成立。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2-06 16:26
          收起回复
            中国版华约好打很多,老大哥初始兵力很猛,而欧洲很多北约国家前期根本挡不住苏联,选二星波兰,一星罗马尼亚跟在苏联后面爆炮和抢地盘就行了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12-06 16: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