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原哀吧 关注:828,015贴子:25,888,883

万字长评谈人生——从名柯争论到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里有一个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不得不离开各位和贴吧的LZ,以后将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言行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但LZ是心甘情愿的,因为这个选择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是会令所有认识LZ的人感到骄傲的,并且自己也正在试图做好将来面对这一切的思想准备。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这短短的不到两周的时间内,非常的突然,而离开的具体原因由于一些无法言明的理由和规定可能不便告诉各位,只能比较隐晦地说这和AF的需要有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通过这个选择我就一定能走上那样一条特殊的路,所以也希望不管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LZ情况的人不要作不必要的宣传,因为那样可能使我失去拥有这个选择的资格。所以综合以上原因,LZ想趁还能在网上自由发言的时间里尽可能早地把有关我们这个贴吧的想说的废话都说完,这确实是LZ的一点真诚的想法,但由于也不能算是做了很长期的准备,所以也只能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还望各位听后也能发表最真挚的感受。



IP属地:重庆1楼2019-10-03 17:21回复
    说到为什么选择我们灰原哀吧来发布这样的文字,其实大家可能不是很能理解,但我必须说明的是,在LZ迄今为止的这一路上,名侦探柯南这部剧可能将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部艺术作品,也许大家可能会觉得,本局思想并不是很丰富,分类也是分在了推理、校园一类的作品中,按道理说所谓的思想内涵也应该是像是一些大是大非的基本原则问题。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剧,我认为很可能就是它,推进、修正、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和认识上的东西,说到底,也就是我们的哀君,江户川君和毛利的问题,不过,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我学到的或者说由此悟到的东西可能比大家要多一些,至少我个人感觉是这样的。


    IP属地:重庆2楼2019-10-03 17:22
    回复
      可能熟悉我的朋友也知道,以前我曾经发表过部分针对柯哀、SR问题的分析文,从批判,到试图去理解,再到批判,LZ其实也经历了一段非常复杂的心理思考过程。虽然LZ的年龄其实并不算大,可能比本吧的大部分人会大那么一点点,所以也不敢说是悟到了什么,更不敢张口闭口就是人生怎样怎样的,但是很奇怪的是,LZ现在有一些想法,可能会显得非常的...怎么解释呢,就是说可能看起来会像是中年人才会有的观念,然而就目前看来,LZ认为这些观念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周围人的实践经验上都在不断地证明这一点,因此就这些思想来和大家进行交流。
      从接触名柯到接触CP向划分再到现在,名柯可以说是带给了我两方面的启发,一个是为人处世和行为动机这方面的,一个就是有关对另一半应该有怎样的认识。虽说LZ这人可能有点呆呆的,在后一种问题上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经验,但大家仍然不妨听我说一说,看看我的想法大家是否认同。


      IP属地:重庆3楼2019-10-03 17:22
      回复
        先从前者开始说,对于所谓影响我一些观念上问题的角色,和很多吧友一样,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哀君,在我的角度看来,她的很多言行举止,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不让别人因为自己而受不好的影响。想想是不是这样,无论是对A药展开的逆向工程,早期经常想要离开大家防止某黑对周围人的影响,经常说的“我不需要你管,又不是什么大小姐”,这都是有责任心,有担当的表现,能自立于世,不依靠别人的伸手援助,才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大写的人,无论做过什么,都只该也只能由自己去负责,也许有人会想要帮助你,但要清楚的是,这事是你引出来的,你不能让人家替你背锅。当然其实哀的那个事情,其实是她自己认为那事儿是由她引起的,所以她认为应该由她来负责。不管事实如何,如果表现出这样的毅力和定力,自然会得到周围人的赞赏。但反过来显得有点矛盾的是,从逻辑上讲,如果是为了得到周围人的赞赏而去这样做,你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定力,因为这样一来就成了别人的赞赏是你行事的动力,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了需要依赖于别人的帮助。
        就像我当前的状况一样,即便假期到书店勤工俭学,也难以完全地做到自给自足,到头来还是需要家里人的资助。而我家里本身就对谁该来担负这个资助的责任或者是否需要共同承担的问题争执不下,让所有人都不愉快,我在家的时候可能大家还假惺惺地作出一副和谐的样子,但离开之后,这种事就开始发生了,我自己是通过一些途径,多少还是知道一点,他们并不能完全地瞒过我。所以,我不想让这种不愉快经常在家里发生,不想让我的事情对他们构成影响,所以后来,LZ选择,也是我选择的一小部分原因,这事儿本身当然是好事儿,如果我说出来,各位肯定都会觉得是好事儿,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我想各位如果没有真正设身处地地去考虑过的话,是很难想象那意味着什么的。但我不会因此后悔,更不会因此胆怯,并正在尝试从现在开始通过心理和生理上的调整去适应那样的生活。虽然我现在还没有真正去开始有关的活动,甚至连基础都还没有,但我已经做好了打算,自己做的选择自己就要负起责任来,经历这样的磨练之后,LZ也能成长得更独立自主吧,我想,促使我也支持着我这样做的原因里,哀君的因素,会占很大的一部分吧,以前的LZ,估计很难有这样的决心去做这样的决定。


        IP属地:重庆4楼2019-10-03 17:23
        回复
          另外一个,就是有关人际关系和社交一类的问题,这个就是要重点讲的,因为这里就主要和你们所说的CP组合有一定的联系。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还是太狭隘了,觉得像你们所说的“寻找另一半”和社交交友是不一样的,所以以前总是从这一点分出岔路来和各位单独讨论,但是后来我想了很久,其实所谓的另一半,也就是你认为将要陪伴你走过一生的一个异性,而交友,虽说是程度的不同,但是性质上的差别也不算大,也就是“陪伴你度过一段时间或者更长的时间”的这样一个人,而建立这些关系之后,主要进行的就是一些交际活动和沟通交流,我们选择不同的人建立社交关系,也就决定了之后的交际活动将如何开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也就是你们所说的“交往模式”。
          很多情况下,这些交际模式中往往存在有主被动关系,也就是可能需求方和被需求方,当然例外应该也是有的,但我们现在就这种情况来讨论。需求方一般会以各种形式主动提出建立社交关系,无论是怎样的程度也好,比如你去公司找工作,你就是需求方,公司就是被需求方;公司想要聘人挖人,就可以说他是需求方。当然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你的需求想要得到满足,一般来说对方多少会有对应的需求或者对应的条件,如果这些需求和条件比较契合,你们才能成功达成共识。人际交往也是这样,虽然我们通常说“交朋友绝不是为了从对方那里获得些什么才去交朋友”,但其实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如果你真的没有对“有一个朋友”的一点需求,无论是何种角度的,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那你行为的动机又是什么呢?有些人所谓的“感情的东西没有理由”事实上是没有道理的,虽然LZ没有学过心理学,但我想他们的课程里一定会讲到,人的任何行为都一定是有一个动机的,只是你意识到与否,和动机的可信度高低区别而已,比如有的人喜欢哀君,说为什么,他们说没有理由,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或许潜藏在你心里的答案其实只是因为哀君可爱,或者怎么怎么样,只是你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承认或者根本没意识到罢了,不过各位不必针对这一结论作辩解,扪心自问,挖掘一下你的内心,看看是不是这样,我想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结论是适用的。


          IP属地:重庆5楼2019-10-03 17:23
          回复
            所以,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既然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一个动机,那么我们交朋友,或者找对象,你潜在的动机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是需要一个人的陪伴,当然有的人只是因为势利,想过得更好但自己无能去做,想让别人来包办,有的人可能只是为了像完成任务一样地去走流程化的模式,在这里我们以名柯中的人物来举例,我们假设双方的动机都是真诚地想要一起一直走下去,那么这三个人分成的两组,互相能获得些什么呢?
            或许各位会觉得这个问题看起来非常奇怪,有人说,既然是要最终一直走下去的人,如果最初的目标只是希望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的话,那岂不是和势利的人一样了嘛?不,并不是这样,这样的说法比较片面,大家千万要避开的一个误区是,说得到什么,并不一定是指物质上得到什么,说是精神上的安慰,一些奇怪的乐趣,甚至事实上并不进行交际,只是名义上的见面朋友,也都可以说是得到了什么。而且由上述论证可得,如果不能从对方那里获得各种意义上的一些东西的话,建立关系的动机就很难成立,那么建立关系也就无从说起了。


            IP属地:重庆6楼2019-10-03 17:24
            回复
              先从毛利这一边说起,也就是SR,我认为,这是属于典型的高中生式的青春热恋,各位没意见吧?至少目前为止我们从剧中看到的式这样,那么,毛利想从工藤那里得到的,我想各位都很容易想到,她只是想要工藤君的陪伴,或许会使得她在那样一个家庭中生活时得到安全感?如果73按照生活常理来解释的话,这样推断应该是没有错了。那么,工藤君想要从毛利那里得到什么呢?我们可能暂时无从知晓,但是我们从工藤君对毛利的评价来看似乎可以找到其中的理由,“温柔又善良,可爱又单纯”大概就是工藤评价的概括,通过这样的概括,我们虽然难以得知工藤具体希望从毛利那边得到什么,是关心照顾吗?是嘘寒问暖吗?是温柔的注视吗?也许都有,也许又不是,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一点,他们建立交际关系的动机是,所谓的喜欢。好的,动机是可以成立的,这没有问题,这样的动机是可以促成交际关系的建立,但是我们想一想,光是行为动机的存在就决定了你要将行为付诸行动的话,未免太草率了,你得考虑行为带来的后果。
              比如,有的人,尤其是SR党,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互相喜欢的人就可以并且应该在一起啊,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这里我要说的是,还真的就不对。所谓的喜欢,无非只是建立交际关系的一个动机罢了,建立交际关系所需要的动机事实上是有程度上的不同的,不论异性还是同性,如果只是想做一般朋友的话,互相喜欢这个动机就已经够了,因为那样能使你们在交流时气氛更加愉快,因为说到“喜欢”这个词语,从字面意思上就是一个带有非常情绪化的词语,而对于一般的沟通交流来说只要能开心,那么你们的交流就是成功的。当然,也就到此为止,一般朋友的话,基本上做到这样就够了。


              IP属地:重庆7楼2019-10-03 17:24
              回复
                但是,如果真的要最终走到一起的话,如果动机仅仅建立在“交流的时候会很愉快”这样的或类似理由的基础上,那将是完全不够,甚至是荒谬的。
                可以这么来理解,如果你想要和某人一起度过余生,那么你必须首先了解你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再去选择合适的人。这个人甚至并不一定非要是异性,对于这个假设条件及其结论来说,其实无论男女老幼其实都一样,我们都有可能为人父母,也有可能是在儿女的陪伴下度过余生,如果我们已经老去,我们真正的需求,也许是看到儿女的顺利成长,家庭的和睦,也许只是单纯的孤独。所以如果老人们意识到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比如他们坐立不安,诚恳地希望子女经常回家看看的真正病结是孤独而不是担心子女的成长,那他们也许就会意识到他们其实只是需要一个知心的老伴而不是每天急着赶去工作的子女。
                所以,运用上述结论,我们将假设条件分别转换为工藤君和毛利,工藤君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是毛利的温柔吗?是可爱吗?是善良吗?是满足了他的保护欲吗?可以说,工藤在这些方面都不缺乏,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毛利,工藤也能正常地生活,没有毛利,他还有阿笠,还有父母,或者如果非要玩伴的话,也可以去找服部君这样的人。工藤开始喜欢毛利的起因是什么?是因为毛利幼儿园的时候做了个什么牌给他,就只是这样了,当然后面还会有一些推进感情的事件。但是无论怎样,工藤在和毛利确定关系之前,有真的考虑过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很难说。LZ的观点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IP属地:重庆8楼2019-10-03 17:24
                回复
                  在我的角度看来,工藤君需要的是理解。我想所有人都希望别人能理解自己,而像工藤这样的有独特兴趣爱好的就更是这样。在这一点上LZ非常有体会,因为我的爱好也很独特,喜欢军事不说,还相当排斥多数军迷相对熟悉的陆军和枪支,这导致了在我的社交圈里,很少有人能和我处在同一频道。但是我最熟的一些朋友,他们本来并不熟悉我所热衷的海军,但他们愿意来了解,愿意理解我的认知和动机,就像我现在比较熟的一个皮皮虾,以前是粉德仨陆军的,但是在后来我的影响下居然掉头粉上了海军。再有以前高一的时候,甚至有几个立志考文科班的女生,整个中午围着我听我吹珍珠港事件的由来,经历,结论,甚至包括参与事件的美日双方舰艇的性能特点,而且还提问。又像我的一个表妹,这个人也很神奇,不仅同样精通旧日本海军,而且下围棋,还画画,水平都相当高,像这样,很多爱好都相投的时候,会有“这个人好像很不错的样子,有点想多跟他说两句呢”这样的感受吧?说实话,LZ也不清楚那些女孩子究竟为了什么,愿意去了解这些一般男生可能都根本不愿意去了解的东西,也许是以后修历史课会用到?但是不管怎样她们这样做了,我会觉得很愉快,其实不论男女,有人似乎对我的兴趣爱好表示了支持,虽然只是可能,但它们仍然是令人愉快的,相信各位虽然不一定能理解这个假设条件,但应该能理解这个结论并且有所体会吧?


                  IP属地:重庆9楼2019-10-03 17:25
                  回复
                    所以说,像工藤君这样对探案这样相对偏一点的爱好情有独钟的人,也会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吧?因为一般来说,能够充分互相理解的人更容易走到一起。可能对于这一点,SR会说,毛利很能理解工藤啊,因为她说,“我会一直等你回来。”这是不管你怎么样都能等你,是理解的一种表现吧?工藤也对毛利说,“请一定等着我回来。”也是充分地理解了毛利的表现吧?
                    LZ的答案是,绝对不是。
                    工藤君选择可能要从事的事业是什么?是侦探,一种作息并不规律的职业,早出晚归或者直接不归那肯定是有的,毛利可能将要从事点什么我们目前还很难看出来,不过就其性格而言,应该是相对保守的一份工作,换句话说,就是一种作息比较规律的某种职业,因为这样她才比较容易对生活的其他时间进行她所习惯的安排。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再想想双方的诉求,毛利自然是希望工藤君回家后能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自己,这是毋庸置疑也没什么错的,但是工藤君那边的现实条件可能在多数条件下都是不允许的。而且,从这种关系对工作的影响来看,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比如工藤君的话,我们在原著中就已经了解到他经常产生这样一种情绪,“毛利希望我今天一定早些回去,所以这个案子要尽快破掉啊,不能让她着急”之类的,然而,对于他所选择的这类工作,产生这样的情绪是万万不可的,理由自然不必多说。换作毛利的角度,她回家后做好饭煲好汤,等着工藤回来,但是明明说好了今晚能回来吃饭,却因为案情的新进展而不得不在外过夜,毛利也会觉得很失落吧?
                    这就是了,即便这两位的交际基础非常好,比较顺利地走到了一起,但像这种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很难避之不谈的。有的SR会说,真爱可以战胜一切,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根本不可能阻挠到真正的感情。


                    IP属地:重庆10楼2019-10-03 17:25
                    回复
                      这里,LZ又不得不说,这个观点,又是错的。
                      感情慢慢培养是可以培养得起来的,但同样也可以慢慢地被消磨掉。我们常说,只有父母才会无条件地爱你,只有这种爱是无私的。情人之间所谓的感情并不是无限的,它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不断地补充加深,否则终有一天,再亲密的人也不得不意识到这种差异而选择分开。这种话虽然听起来很伤人,但却非常地现实。通过原著我们可以基本肯定,毛利这一类的人,她们的真实诉求就是希望有人能用更多时间来陪伴她们,这很有可能就是她们选择开始与某人进行交际的动机。然而,像从事工藤君理想的那种职业的人,在这一根本诉求上就很难满足她们,而且这样三番五次地让毛利失望,虽然不一定会伤到感情,但产生争执和意见分歧地概率就会大大上升。
                      有人说,产生争执和意见分歧时很正常的呀,哪可能一帆风顺地走下去?
                      是,这话是没错的,很多人都说,生活中产生并进行争执的模式,对两个人能否长久地走下去有难以估量的影响。有的时候,争执能解决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同时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之后再产生争执的概率。但我们要知道,一次争执所带来的结果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待争执的态度和进行争执的模式,不理想的争执模式会严重创伤双方的感情。工藤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偏理性的人,而毛利是一个偏感性的人。有人通常认为偏理性的人和偏感性的人组合能互相中和互相调剂,达到更好的效果。但LZ认为,这种中和和调剂一般只在双方情绪都较平和时才起到正面效果,并且正面效果也不一定会很大。反之,若在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的时候,比如争执的情况下,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理性的人会认为对方争执的时候简直不可理喻,感性的人会认为对方又死板又倔强。于是,这种思维模式上的偏差在这种时候就会导致对对方认知上的偏差,而认知上的偏差本身就是对所谓感情的破坏。


                      IP属地:重庆11楼2019-10-03 17:26
                      回复
                        所以,归根结底,毛利和工藤是否合适,其实还是看双方的核心诉求以及对方的能力是否能互相吻合才能决定。如果毛利想要的,工藤很难给她;工藤想要的,毛利也不易做到,那么即使两人的感情基础再好,也很难长久。可以在原著中看到的是,工藤给毛利留下的话,“等我回来,”给毛利带来的并不是快乐,更多的其实是迷茫的痛苦。毛利为何时常掩面流泪?这就是症结的所在——对工藤何时能归来的茫然。反观工藤,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工藤表现出的痛苦的一面,也正是因为毛利“我会一直等你回来,”这样的期待无形中带来的负担。虽说互相牵挂是值得称许的,但不得不说的是,如果俩人最终真的走到一起了,这种茫然和痛苦的频率并不一定就会降低——这是由俩人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我们说,想要最终一直走下去的人,一定是要成为彼此的支柱,而不是彼此的负担。毛利和工藤的关系也许看起来美好,但如果真的要一起走下去,可能将来的痛苦会远大于幸福,即使用所谓的感情去努力维持,强迫自己无论怎样也要去满足对方的需求,这样的生活也很艰苦吧?要一起走下去,寻求的应该是和谐幸福,而不是通过艰难地去强求自己满足对方来维系当下的生活。


                        IP属地:重庆12楼2019-10-03 17:26
                        收起回复
                          我们再来看看哀君这边。
                          首先,我必须要阐明的一点是,依LZ的视角看来,工藤君,也就是江户川,可能并不很喜欢哀君,甚至可能没怎么在意,但公平地讲,哀君确实更适合工藤。
                          有人可能首先就会提到“前女友论”,如果江户川想和哀最终走到一起,毛利的问题肯定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我们注意的是,我们目前讨论的只是柯哀模式和SR的模式,只是单论模式上的优劣与否,所以结论会忽略两种组合的相互影响,只在举例取证时从原著中进行例证。
                          首先我们还是来分析双方是否有展开交际的动机。先说哀,事实上无论从最初出场不久后在新宿饭店酒窖里的火场救人,还是公车炸弹事件,虽然LZ有点难以说清楚这种动机具体是什么性质,但动机肯定是有很多的,这一点上各位意会即可。但是江户川这边,就很麻烦了,究竟有没有动机呢?LZ也说不清楚,也不知道哀君的那七朵花起到一点作用没有,总之是很难说清楚就对了。所以在动机是否明确这一点上,柯哀是略逊一筹的。(当然有的人就是喜欢动机不明的那种,不过动机不明的话在分析上会加大难度所以会认为是略逊一筹)
                          动机不足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俩货可能在交际时会显得又别扭又搞笑,症状就是日常的死鱼眼和抬杠。也就是说,这样的交际并不一定会带来很令人愉快的结果,而且这两只别扭怪对于那种事情肯定是绝口不提的,况且工藤现在可能也感受不到“需要灰原这样一个人”的需求,所以产生交际动机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这是柯哀最终走到一起的一个障碍。


                          IP属地:重庆13楼2019-10-03 17:27
                          回复
                            然后就是核心诉求,哀的核心诉求是什么,不知道各位有关注过没有。LZ认为,其实哀更多的是想要一个家,一个归宿,一些亲人,但并不一定非要这些人经常陪她,这一点和毛利的诉求有细微但关键的差别。这一结论的证据就是,哀本人就经常躲在地下室做着奇怪的事情,而且高阶理工科出身的人显然是不怕蹲的。所以,即便工藤不能经常在家陪她,她也不见得就会怎样,而且这样的人,很多时候反而比工藤那样的人更不希望在工作的时候被打扰。这样的人表面上可能并不要求别人能理解自己,但是如果双方真的能向真实的彼此靠近,关系可能会变得非常好。而江户川的行为,多数人认为已经算是认识了真实的哀,证据就是,“那家伙看起来很坚强,实际上也是...”这句话具体怎么说的我忘了,但各位应该对这句话有印象吧?从这一点上看,江户川算是哀君需要的这样一个人,虽说现在哀在阿笠家过得很不错的样子,但是阿笠毕竟一把年纪了,不可能永远都能陪着哀吧?所以结论就是哀这一类型的人最佳的选择自然是江户川这样的。
                            工藤君的核心诉求自然和之前谈过的是一样的,哀这样的人是否能满足呢?首先,从工藤对于毛利的约定的焦虑可以看出,他会因为毛利而感到担忧,从而在行事时变得冲动和急躁和轻率,也经常因为毛利的很多行为所困扰,证据就是修学旅行篇,我虽然没有看,但是光通过预告和吧友们放出的图片,想也知道修学旅行篇导致的恶果是怎么来的。工藤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事情出这么大的纰漏,但是又不得不考虑毛利的感受。所以由此我们可以试着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工藤如果真的需要一个可以一直走下去的人,也许会希望她比较让人放心?我想这个可能性会比较大。当然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说明原著中工藤希望毛利更让人放心一些?但毛利本身的性格就使得这个问题的解决变得困难。而哀君,在这一点上就很占优势,“我又不是小孩子,不需要你管,”就是哀行动的写照。


                            IP属地:重庆14楼2019-10-03 17:27
                            回复
                              就上文提到的“对待争执的态度”来说,柯哀组合也占有优势,一个是想成为刑警的业余侦探,一个是小有成就的地下研究员,从思维模式上来讲会非常容易契合,虽然日常会少很多感性的甜蜜语言,但是在解决争执时却有很大的优势。思维模式的相似使得在情绪激动时的交流变得相对更容易。并且我们会发现,哀君并不是一个易怒的人,至少目前我很难想到哀这样一个打着哈欠的随和的人会因为什么样的琐事跟别人发生争执(当然,像元太那样的小孩子胡闹,生气也就很正常了),也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行为,这一点对于像工藤这样需要经常专注于工作的人,其实很有帮助,也就是前文说的“比较让人放心的人。”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两人其实都非常了解对方,了解对方目前的渴望。哀的牵挂的姐姐和父母,想要一个可以栖身的家,江户川君想要回去见毛利,想要所有人都平平安安,这些东西,这俩人其实全都互相了解了,只是这两个人都是非常矛盾而纠结的人,明明非常地信任和理解对方,却固执地要各奔西东;明明有些思想已经互相渗透了灵魂,却毫无觉察地各行各事。说白了,柯哀成立的障碍其实就是差一个动机,而这个动机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藤对"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这一点的认识不足。


                              IP属地:重庆15楼2019-10-03 17: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