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整理下自己的回复:
皇权对弘历的异化逐渐加深,开始他是被动的,身不由己。后来是他也主动拿起了这个武器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且到后期他都不自知了。
自己是皇帝,哪里会有错,错都是别人的,哪里会心虚会愧疚。意欢知道真相去问他,他心虚吗,并没有,反而认为是意欢断了二人之间的情分,对意欢之死不仅毫无愧疚还有迁怒。纯妃母子去世他心虚吗,并没有,认为进个皇贵妃位分就扯平了。
对如懿也是一样,万般伤害如懿,愧疚之心比菜籽还小。即使如懿做局扳倒了令妃,他把责任往进忠,令妃身上一推就完了,以为让李玉送回册宝恢复如懿的皇后位就是对她最大的恩赐与弥补了。他心虚吗,愧疚吗,并没有多少。直到如懿拒收册宝,太后说佩服如懿的初心,他才有一点点反思。然后自以为纡尊降贵地去看如懿,说的那些话,其实更增添了如懿对他的失望,所以他走后如懿就开始剪画了。这跟如懿刚出冷宫时,皇帝的做法差太多了,他们真的回不去了,皇帝真的回不到弘历了。
当然剧版的皇帝对如懿抱有深情,潜意识是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如懿,自己也移情别恋了,如懿移情别恋也是很有可能的,他确实是不自信心虚的。但他不能认错不能道歉,因为那意味着他要约束自己,要牺牲自己既有岸还能左拥右抱的贪婪。他就想用君权和夫权既压制如懿又享齐人之福。
直到如懿以自己的死和裁画告诉他权力和富贵都征服不了她,她今生来世都不愿与他有任何瓜葛时,他才真正开始深思和反省。我很喜欢剧里对皇帝处置如懿丧事的理解:他终于学会尊重她的意愿和感情,还她自由。
我想皇帝对琅嬅和如懿过世后的追念也是不同的:一个是对自己最好最顺服的女人,一个是曾经给过自己真心但从未被自己的权势和富贵征服的女人。所以我觉得以皇帝与如懿之间的深情,即使不是现在的一夫一妻,弘历只是个王爷,身边没有那么大的权势和富贵陷阱,也许他们两都能和和美美过一辈子的,绿梅开花给人以希望。。。
皇权对弘历的异化逐渐加深,开始他是被动的,身不由己。后来是他也主动拿起了这个武器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且到后期他都不自知了。
自己是皇帝,哪里会有错,错都是别人的,哪里会心虚会愧疚。意欢知道真相去问他,他心虚吗,并没有,反而认为是意欢断了二人之间的情分,对意欢之死不仅毫无愧疚还有迁怒。纯妃母子去世他心虚吗,并没有,认为进个皇贵妃位分就扯平了。
对如懿也是一样,万般伤害如懿,愧疚之心比菜籽还小。即使如懿做局扳倒了令妃,他把责任往进忠,令妃身上一推就完了,以为让李玉送回册宝恢复如懿的皇后位就是对她最大的恩赐与弥补了。他心虚吗,愧疚吗,并没有多少。直到如懿拒收册宝,太后说佩服如懿的初心,他才有一点点反思。然后自以为纡尊降贵地去看如懿,说的那些话,其实更增添了如懿对他的失望,所以他走后如懿就开始剪画了。这跟如懿刚出冷宫时,皇帝的做法差太多了,他们真的回不去了,皇帝真的回不到弘历了。
当然剧版的皇帝对如懿抱有深情,潜意识是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如懿,自己也移情别恋了,如懿移情别恋也是很有可能的,他确实是不自信心虚的。但他不能认错不能道歉,因为那意味着他要约束自己,要牺牲自己既有岸还能左拥右抱的贪婪。他就想用君权和夫权既压制如懿又享齐人之福。
直到如懿以自己的死和裁画告诉他权力和富贵都征服不了她,她今生来世都不愿与他有任何瓜葛时,他才真正开始深思和反省。我很喜欢剧里对皇帝处置如懿丧事的理解:他终于学会尊重她的意愿和感情,还她自由。
我想皇帝对琅嬅和如懿过世后的追念也是不同的:一个是对自己最好最顺服的女人,一个是曾经给过自己真心但从未被自己的权势和富贵征服的女人。所以我觉得以皇帝与如懿之间的深情,即使不是现在的一夫一妻,弘历只是个王爷,身边没有那么大的权势和富贵陷阱,也许他们两都能和和美美过一辈子的,绿梅开花给人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