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钟吧 关注:709贴子:20,769
  • 8回复贴,共1

石樵:诗钟并不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石樵:诗钟并不难
一、什么是诗钟
诗钟作为一种文字游戏,起源于改诗,是旧时代学堂中练习作诗的一种方法——老师让学生改律句、绝句之诗而为两比偶句,既可培养分析综合诗意的能力,又可借助于必须对偶的限制,训练灵活用字的技巧。久而久之,文人相聚时,也就很自然地会以这种大家都熟悉的方式再增加一些技法上的限制来斗智、斗捷、斗腹笥深浅,由此就形成了诗钟这一高雅而又有趣的文字游戏。
二、诗钟的格与律
从上面的陈述可知,诗钟无论是从其起源或是功用来看,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对联其实是大有区别的,因而也就会有一些从属于其竞技目的的与普通对联不一样的规则与要求。
这些要求就体现在诗钟的各种“格”里。诗钟的格笔者见过的有名目的就超过七十种,听起来很吓人,但其最基本的格式也就两种,一是嵌字体中的正格,二是咏物体中的分咏格,其余格式都是基于此两种格敷演而来的。因此,只要掌握了这两种基本格式,其余的不管如何变化,都足以应付。关于这两种格式,前人有简明的定义:
限字体,“大率限两字不对者,分嵌于两句中第几字,其用三字、四字以至七八字者,则苛政也,变体也。”
——这段话有两重意思:一是说嵌字格诗钟分两种,一种为正体,“限两字不对者”分嵌于两句中第几字(注意“限两字不对者”六个字);一种为变体,嵌字在三字以上,并认为三字以上的嵌字格是苛政(言下之意是不提倡多做)。正体包括一唱(题字分嵌第一顺位)、二唱(题字分嵌第二顺位)、三唱(题字分嵌第三顺位)……类推至七唱(题字分嵌第七顺位)。
分咏格,“诗钟题有咏一事一物者,有咏两物者,然总以咏一事一物且咏不伦不类之两事物为此体之正宗”。
——注意最后一句“总以咏一事一物且咏不伦不类之两事物为此体之正宗“。以咏的方式作为拟题要求的格式后来还发展出了合咏格,晦明格等其它格式,但只要分咏能做了,就都不是问题。
诗钟的律也同样简单,因为诗钟是从改诗演化而来的,因此,钟律用的就是诗律,并无特别规定的钟律存在。只要在诗律里尽量避免出现孤平句式就行了。
诗钟的规则原本就是这么简单,至于后来”诗钟理论家“们强加给诗钟的这”忌“哪”忌“,以至时时弄得”古人犯了今人规“,真心地不用太当一回事。向前贤学习(就如近十几年对联界所做的一样),将”理论家“们晾一边儿去,轻轻松松地玩,快快乐乐地玩就对了!
三、关于钟忌
给诗钟玩家立忌,肇始于唐景崧先生,他在《诗畸》里归纳了诗钟“八忌”,此后立忌之人众多,杂说纷陈,而一脉相承地发展下来的有陈海瀛先生的“诗钟十二忌”、陈涓音先生的“诗钟十五忌”、最近又出现了一位陈茅先生在大力鼓吹“诗钟二十二忌”。而其中陈海瀛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提出的“诗钟十二忌”更是作最为某地区的流行范式而为人力捧,直至于到了触忌即死的地步,而所谓诗钟很难,诗钟很死板之类的错误认识亦因此而生。其实即使是这最为流行的所谓范式,其提出之初就并不严谨,且多有错讹,与两百多年诗钟史里可应证之理论与实践更多有相悖处。如果我们对整个诗钟史有个概略的了解,稍微多读几部前人留下的诗钟集子(最好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集子都涉猎一下),就不难发现,诗钟完全没有这么多的忌,也不必要将这些忌太当回事。因此,诗钟也就完全不是想像中的那么难。
为了破除初习吟友对对诗钟各种忌的迷信或者说畏惧,笔者将“诗钟十二忌”的内容陈列如下,并作简略点评。目的是让大家明白,这些东西真不值得迷信,更不值得因之而产生畏难情绪而远离诗钟。
1、动静无别。以动对静,不能相称,诗钟谓此病为“内外科”。如“越职悔陈言事疏,好官笑剩买山钱”句,以“越”对“好”就不相称了。
叶按:若钟题为《越/好一唱》,这比句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前面说过,嵌字体正格诗钟,要求题字“取两字不对者”,由此形成了这一格诗钟由题字、钟眼、眼字三个概念组成的技术体系,这一体系在涉及题字处理的地方,对仗可以放得很宽,乃至于可以“题字”不对仗,只对“钟眼”(关于题字、钟眼、眼字三种概念的关系,请参阅笔者发表于北线公众号之《建除正格诗钟里“钟眼”与“题字”的对仗问题》)。
2、虚实难称。以虚对实,虽非大错,然未可为法。如“遂非我见承平远,亦既人怜少小孤”句,“远”字虚,“孤”字实,终觉不妥。
叶按:恕才拙,真心不知道“孤”字为什么就实了。依笔者理解,作者的意思可能是认为“远”为形容词,是静字;“孤”为动词,是动字。静为阴为虚,动为阳为实,只是这弯绕得有些大。这里,先不说动词(动)可与形容词(静)相对是对仗的基本法则之一,只就不分具体情形,一概反对动静相对,也是很可笑的。事实上,在实际的应用中,有些形容词与动词的区别是很模糊的,单从语感上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10-23 22:43回复
    2、虚实难称。以虚对实,虽非大错,然未可为法。如“遂非我见承平远,亦既人怜少小孤”句,“远”字虚,“孤”字实,终觉不妥。
    叶按:恕才拙,真心不知道“孤”字为什么就实了。依笔者理解,作者的意思可能是认为“远”为形容词,是静字;“孤”为动词,是动字。静为阴为虚,动为阳为实,只是这弯绕得有些大。这里,先不说动词(动)可与形容词(静)相对是对仗的基本法则之一,只就不分具体情形,一概反对动静相对,也是很可笑的。事实上,在实际的应用中,有些形容词与动词的区别是很模糊的,单从语感上而论,并无很明显的区别。而对仗的基础是根植在语言感觉而非所谓的语法规范,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根本就没必要去区分是形容词或者是动词。另外,众所周知,古人有言“反对优如正对”难不成动与静构成的不是反对?正确的观点是,当须要上下氛位并行一致时,以静对静,以动对动是有帮助的,但当我们要追求一种强烈的比对较果时,显然动与静间形成反对更合理。
    3、畸形不整。此为诗钟之大忌,俗称“三脚蟾”。如“去棹如飞移岸走,有山无数渡江来”句,“岸、山、江”为同一类字,“岸、江”相对甚好,但惜用“山”字,变成畸形,故曰不整。
    叶按:若钟题为《山/棹二唱》,则毫无问题。若棹/山非题字,则明显地四隅不整,能避自然是避为好。但具体到这比句子,却有不同意见:“去棹”以动写动,“有山”以静托动,两相作用,画面感觉极其强烈,一读如身临其境,扑面风来。如果这样的句子都打死,先不说后来者如何惭愧,即先贤留下的无数写景作品只怕十之六七未能过之,作为后学,我们该当如何面对?
    4、同音相犯。虽非大病,但应尽量避免。如“星影满江将眼乱,秋声在树已心凉”句,“星、心、声”同音,应避。准此,同韵也应不得相犯。
    叶按:能避固然要避,律诗里、对联中,遇到这种情形也同样是要尽可能避免的,并无特别处。把这作为钟忌列出,原本已是蛇足。且无论诗联或钟,这种情况都会有避无可避的时候,仅为一病便投之于簏中也是不明智的。当然,就例句来说,笔者承认:问题比较严重~~~~
    5、字异义同。此病不易觉察,偶然用之在所难免。如“闲似白鸥沧海客,健如黄犊少年人”句,下联“如”字若改为“于”字,即可免犯此病。
    叶按:单就例句而言,因是白战,字可自由选择,作此处理自然是合理的。问题是,若典战时,“如”、“似”恰为典实中用字,又待如何?诗钟用事,以多用原典文字为实是通例,在此两者间,作何选择,当不言自明。
    6、意同词异。此则诗中之“合掌”,应避之。如“栖寂不教投众浊,避嚣但要赏孤芳”句。
    叶按:这个绝对赞成,十四字里浪费了七个字,当然要打屁屁。然而这是所有联句的通例,并非诗钟所独有,列为钟忌,本就多此一举。
    7、左右相撞。此病系同类项字在钟联中不对称排列。如“颇疑风露花前立,最爱湖山雪后看”句,出句已用“风露”,对句复用“雪”,同属天文类字,故曰左右相撞。
    叶按:这一条本质上与第三条畸形不整是一回事,可以同等看待。但要特别指出一下:“雪花”是常见词汇,作为一种审美印记,人们的脑子里会认为这两者关系紧密,相与属对并不会显得不工整。当然,你先入为主,早就认定非字类表上同类字则不工,就另当别论。然如果为学胶柱鼓瑟到如此地步者,该回到幼稚园里重背《三百首》。
    8、子母相失。排比有子母与非子母之分,它们应各自为对,否则就是子母相失。如“斑兽西还看早晚,崖州南望泣孤寒”句,“早晚”为子母排比字,而“孤寒”属非子母排比字,故不能相对。
    叶按:这个能避免自然是避免为好,但若选材中非如此用于事不合,则就事不就字,所谓“没有更好的,就是最好的”,断无不可。
    9、属人属物。一对钟吟,语气及动作不能一句属人,另一句属物。如“开遍山花春欲老,坐残墙月夜将阑”句,上联“开”字的对象是花,属物,下联“坐”字的对象是人,属人,故相对不妥,若改“开”为“看”,则与“坐”同属人;或改“坐”为“照”,与“开”字同属物,则妥。
    叶按:这个上比的“开”字,是拟人化的手法,他的作用是使“春”人格化。改“开”为“看”,点金成铁。另:触景生情,是现实中很常见的事情,以环境烘托人物,或以人之体验赋物以情都是其它各种文体常用的手法,真心弄不明白为什么到了诗钟里就非得枪毙了去。再者诗钟句分上下,则一比一兴之法应用于其中亦当可法,何以不分体格风调一概打杀?吾未见其高明!
    10、联上联下。一对钟联的句法顺序不应相左。如“微径得从新鹿迹,寒林失却旧莺声”句,出句用倒装法,对句用直叙法,句法相左,不如改上句“得从”为“留多”,则句法相同无误。
    叶按:这个与曾经风行于对联理论中的“结构一致”论是一回事,产生的背景也相同—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10-23 22:47
    回复
      世人之所以错误地认为诗钟很难,多数是因为接触得少。他们中多数人打钟不多,读钟更不多,所接触到的诗钟作品都是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普及类文章里经常引用的),因此,他们很自然地以为句子必须做成这样才算是诗钟,他们不知道,这些数量有限的传世之作是在数以百万、千万计的不完美作品里产生的,而且他们的出现也并非刻意为之,即使是诗钟大师级的人物,其佳作也只是其人大量作品中的“妙手偶得”部分,所占比例是很小的。如果遇上难题,就算是大师级的也有很狼狈的时候——弄出一些让人不忍卒读的句子来、甚至对题束手,做不成句也是有的!
      所以,有兴趣玩的朋友,对待诗钟真地不需要有什么敬畏的想法,一开始就照着平时玩对子的法子玩儿去就是了,开始时玩白战多一点是正常的。玩得多了,就会觉得总是玩白战,主题表达会很容易重复来重复去,自然地就会钟情于典战了。反正先玩起来就对了,玩多了,钟自然就响了。
      石樵 于
      2019/10/19凌晨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10-23 22:52
      回复
        文章比较长,分几段才贴完。给诸友带来阅读不便,歉甚。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10-23 22:53
        收起回复
          置顶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10-23 22:54
          回复
            终于体会书到读时方恨少,很喜欢:作不成句也是有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0-26 11:21
            回复
              請教曉嵐先生:2樓龍平先生大作,述及詩鐘12忌并加上按語,惟在第10忌後,按語只有一行,且第11,12忌都沒有出現,是否尚有文章未能刊出?煩請解惑,謝謝!


              IP属地:中国香港8楼2019-10-27 22:53
              回复
                得益非浅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2-02 18: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