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吧 关注:479,902贴子:5,372,910

回复:请喜欢古诗词的吧友不吝赐教!谢谢!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剪征袍*高考》(二)
登贡院,
跃龙门,
河鲤重生永记恩。
临卷凝神需细辨,
从容鏖战定乾坤。
(”门,恩,坤“押韵,《正韵》第六部 元韵)
【注释】
1)”贡院“:是古代科举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贡院最早始於唐朝。现存有江南贡院、北京贡院、定州贡院、川北道贡院等遗址,其中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
江南贡院从宋乾道四年(1168年)落成直至晚清(1905年)废除科举837年间为国家输送800余名状元、10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金陵文化之昌盛可以想见。
2”龙门“:.科举试场的正门,.借指科举会试。会试中式(即录取)为登龙门。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约友赴选》:“才吞八斗气轩昂,一跃龙门姓字香。”
3)”河鲤重生“:河鲤受神灵恩典而获新生,在此比喻学生受恩师培养而金榜题名。如古代广西贡院有一副对联:”十年寒窗,诵四书、言五经、习六艺,只为龙门一跃;三考得志,官七品、威八面、竭九尊,全因河鲤重生。“


100楼2019-12-17 11:37
回复
    学习《鹧鸪天》词牌格律——

    本调五十五字,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
    【定格】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101楼2019-12-18 11:57
    回复
      2025-08-11 13:57: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试填《鹧鸪天 梦成真》,请诸位吧友不吝赐教!谢谢!
      《鹧鸪天*梦成真》
      高考答题有窍门,
      凝神走笔细心论。
      先将会做全拿下,
      后再攻坚善挤分。
      谋写作,重求新。
      数学步骤忌杂纷。
      丹成九转功夫到,
      点额朱衣梦变真。
      (“门,论,分,新,纷,真”押韵,《正韵》第六部“ 元、文、真” 通韵 。 )
      【注释】
      1)“丹成九转”:即“九转丹成”,原是道教用语,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 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诗中比喻在学习上付出很大努力,下的功夫很深,效果一定很好。
      2)”点额朱衣“:即”朱衣点额“,也叫”点头朱衣“,”朱衣点头“。”朱衣“,.穿着朱衣的职官(指考官);”点头“,表示赞成。旧称科举中选或被考官看中;后常指科举考试考生的考卷合格,被录取。冯梦龙《警世通言》:“年年科举,岁岁观场,不能得朱衣点额,黄榜标名。” 王世贞《鸣凤记》第23出;“三策献君前,点头朱衣圣恩眷,...”
      ( 典源)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102楼2019-12-19 16:31
      回复
        回复 @随风金铠 :您批评得对!拙词原本写的诗,后看到《鹧鸪天》这个词牌是由绝句两首合并而成的,就临时学填的。谢谢您的指教!期待您继续拙词切脉问诊!谢谢!


        104楼2019-12-21 10:48
        回复
          涂鸦一首七律《喜寿》,请诸位吧友批评指正!谢谢!
          《喜寿》(七律)
          老拙喜寿客人多,交错觥筹笑开锅。
          缓缓展开红寿对,频频奏起生日歌。
          欢声阵阵如长浪,祝福连连似悬河。
          恍忆今为娘难日,泪沾眼角进心窝。
          (“多、锅、歌、河、窝” 押韵,歌韵)
          【注】
          1)“喜寿”:七十七岁的雅称。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名。
          2)'老拙":老人的自谦之词。
          3)“交错觥筹”:即成语“觥筹交错”。
          4)“开锅”:如同沸腾一般,特别的热闹。
          5)“寿对”:即寿联。
          6)“长浪”:绵延不断的波浪;大浪。
          7)“悬河”:成语“悬河泻水”的缩写。比喻说话滔滔不绝。
          8)“恍”:忽然。
          8)“娘难日”:女性分娩的时候是很危险,很痛苦的。所以古人把自己的生日称为“母难日”。


          105楼2019-12-21 15:36
          回复
            看得出,您是白山吧诗词高手,很荣幸能遇见您,好向您请教!
            我所填《渔家傲》词牌格律是龙榆生先生所定。我将拙词列于下,便于您对照审查。
            我初学填词,不太懂格律,错误难免,您来切脉问诊,我很荣幸!谢谢!
            有一说明需指出:一般诗词格律书都对可平可仄的写成 “中”,龙榆生先生就是。
            《渔家傲 * 家和诸事吉》格律对照——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鼓浪屿前风浪急,海鸥旋绕悲鸣泣。
            中仄中平平仄仄。
            对岸上空霾雾密。
            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红日出,霞光六道乌云匿。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两岸同根同史册,埙箎共奏谐音色。
            中仄中平平仄仄。
            自古家和诸事吉。
            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诸事吉,中华一统铭燕石。
            (说明)中:可平可仄。
            我曾作初步检查,肯定还有错误,请批评指正!谢谢!
            对于拙诗《喜寿》,我是针对宋词吧朋友的劝告:重在写出真情,不必拘泥平仄格律;这是我的一次尝试。拙诗格律错误,在写时已发现很多,主要想突出“真情”,就没改。
            您仔细检查并提出了详细的参考意见,很好!谢谢!


            108楼2019-12-22 16:29
            收起回复
              回复 @萩靈々邵影:
              您已看过我的回复(加上手机回复共六条)了吧?等了几天,不见您回复,觉得有点奇怪,这也不像您认认真真提携初学者的诗词高手的脾气啊!
              说句心里话,我初学古诗词,非常希望老师指点、吧友们一起切磋的。你能直率地讲出您的意见,写了满满两篇。可以看出您对后学者的帮助是很殷切、很认真的!也很辛苦的!感谢您
              之于我在后来的几次回复中说的不正确或不成熟的意见,请您指出。谢谢!


              109楼2019-12-24 12:31
              回复
                给拙诗制作一张图片,请诸吧友批评指正!谢谢!


                110楼2019-12-24 16:15
                回复
                  2025-08-11 13:51: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涂鸦一首七律《自嘲》,请吧友们批评指正!谢谢!
                  《自嘲》(七律)
                  古稀贱叟一顽童,
                  所欲从心矩矱通。
                  喜爱花鱼离马将,
                  激扬文字近中庸。
                  穷追亚圣八十四,
                  遥望彭仙万年松。
                  六子送桃添福寿,
                  衰龄炳烛乐融融。
                  (“童、通、庸、松、融”押韵,邻韵通押)
                  【注】
                  1)“矩矱”:规矩法度。
                  2)“马将”:麻将牌由马吊牌发展、演变而来的。苏州、上海的老年人仍有叫“马将”的。


                  111楼2019-12-25 17:43
                  回复
                    给拙诗制作一张图,请诸位吧友批评指正!谢谢!


                    112楼2019-12-26 16:04
                    回复
                      拙诗的注解说,“麻将牌由马吊牌发展、演变而来的。”具体是怎么演变的呢?请一位苏州人给你讲讲——

                      【转载】:《苏州人如何将“马吊牌”叫成“麻将牌”的? 》
                      当今人们玩的麻将牌,旧时苏州称作“马吊牌”,“叉麻将”称为“斗马吊”。那么,苏州人是如何将“马吊牌”叫成了“麻将牌”?以至影响了全国的呢?
                      明清时期的苏州,民风民俗奢靡。与其讲究的生活方式相映衬的,是一种风行天下的纸牌,上自达官公卿,下至百姓妇孺,没有不喜好的。据《菽园杂记》、《坚瓠集》等书籍记载,这种纸牌叫“马吊牌”,又称“马吊叶子”。该叶子约一寸宽、三寸长,一共有四十张,四人入局,每人八张,其余的放在中央,玩的时候以大击小,变化多端,饶有趣味。马吊上,画得最多是《水浒》中的梁山好汉形象。明人潘之垣著《叶子谱》记道:“叶子始于昆山,用《水浒》中人名为角觚戏耳”。麻将起源有多种说法,本文不去深入,也无从考证。
                      “吊”字在苏州方言中,与那“鸟”字是一个音,都读作“diao”。《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因在苏州生活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故在水浒一书中吴方言颇多。譬如他在写到招安消息传上梁山,就写李逵这没心眼的,大声嚷嚷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此“鸟”在水浒电视剧中都念成“niao”(音袅)。其实,施耐庵本意读做“diao”的,是一句粗口(*),但到了电视中的李逵嘴里,却成了真鸟。
                      如果照苏州方言读这“马吊”,就是“麻鸟”了,也就成了北方人所说的麻雀。但旧时真正的苏州人,麻雀是不称其为“麻鸟”的,而是读成“麻爵”(“爵”为舌尖声)。传统苏州方言的特点,是明显带有尖团音区分的,这也是老苏州人能从口音上辨别外地人的一个依据。吴语向来音素丰富、音色清晰,所以传统苏州小孩学说其他语言(如外语等),有一定优势。但是,由于外地移民尤其是北部百姓的大量迁入,传统苏州话一直在发生音变,苏州孩子们的口舌,也逐步变得僵硬,甚至有些孩子,几乎已发不出传统苏州话特有的尖音了。
                      由于发音的讹变,马吊——麻鸟——麻雀——麻爵,就慢慢演变成了“麻将”。徐珂《清稗类钞》也记有:“麻雀,马吊之音转也。吴人呼禽类如刁,去音读。”加上明清时繁华的苏州对全国影响很大,麻将牌的叫法,就此风靡传开。


                      113楼2019-12-27 11:37
                      回复
                        有位诗词吧的吧主曾要求初学者从学写绝句开始,本人硬凑了几首,毛病肯定不少,真心欢迎诸位吧友前来诊治!谢谢!
                        涂鸦一首七绝《赞明太祖<咏燕子矶>》,请吧友们批评指正!谢谢!

                        先请欣赏明太祖朱元璋的《咏燕子矶》:

                        朱元璋初成帝业,有一天,登上离南京八公里的燕子矶,耳听脚下滚滚涛声,眼望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长江,又正当月夜,弯月当空,江面波光粼粼,无限感慨,他展开丰富想象,写下了霸气十足的《咏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
                        朱元璋把燕子矶作为秤砣,把长江作为秤杆,把弯月作为秤钩,把自己打下的江山作为称的对象,表达了一代帝王的雄心壮志和无限豪情,表达了对江山的无限热爱,对治理江山的无限感慨。其气概何等磅礴!其胆识何等霸气!
                        我不禁哼出下面这首七绝——
                        《赞明太祖<咏燕子矶>》(七绝}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
                        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平水韵:“豪,韬,高” 押韵,豪韵)。
                        我涂鸦拙诗,主要是请吧友们给拙诗切脉问诊!谢谢!
                        我涂鸦拙诗也是为了抛砖引玉。您不觉得朱元璋的诗很霸气吗?请赐玉!


                        115楼2019-12-28 16:39
                        回复

                          朱元璋的这首《咏燕子矶》(七绝),在南京“燕子矶公园”有摩崖石刻——


                          【燕子矶】
                          燕子矶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位于南京市主城区北郊观音门外。海拔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为燕子矶。古代是重要渡口。
                          登临"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燕子矶头,脚下惊涛拍岸,波涛如怒,豪气顿生。 山南连江岸,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矶是观赏江景的最佳去处。
                          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停留。乾隆帝在此书有"燕子矶"碑。"燕矶夕照"为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矶顶现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有"燕子矶"三个大字,为乾隆皇帝亲自题写,他六下江南,五登燕子矶。
                          鸦片战争时,英国军队由燕子矶登陆,直逼南京; 二战时,日寇在此江滩处集中屠杀南京同胞数万人。


                          116楼2019-12-29 11:21
                          回复
                            下面这首七绝《步明•朱元璋<咏燕子矶>韵》是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获奖作品的 “巧品佳作”——
                            《步明•朱元璋<咏燕子矶>韵》(七绝)
                            (作者 孙奎斌 河北唐山人)
                            秤若公平德作砣,
                            称称廉腐两如何?
                            星花都是黎民眼,
                            看你良心重几多!
                            ( 明太祖朱元璋的诗为《咏燕子矶》(七绝):“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 )
                            【简评】佳作!很有启发!作者把这杆称 来称量官员的良心,这诗一写出来就份量就无比了。尤其是“星花都是黎民眼”这一比喻,极妙极当,诗作有相当大的穿透力,让一切贪官污吏读之颤动不已!值得一读!


                            117楼2019-12-30 11:31
                            回复
                              2025-08-11 13:45: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游燕子矶,游客都会随处看到绝壁上的石刻诗作。 其中一首出自乾隆皇帝之手的《游燕子矶》诗作——
                              一峰飞插长江里,其势翩翩如燕子。
                              我来四度亦四登,翠壁丹崖信如绮。
                              地险山川虽有言,失守诚同衣带水。
                              凛乎驭朽磐石安,底须天堑徒恃此。
                              这首诗,就刻在燕子矶的绝壁上,请观赏——

                              刻在燕子矶峭壁上的诗作还有朱元璋的《咏燕子矶》,请欣赏!

                              乾隆诗与明太祖诗比较起来,都是天子写的,各有特点,而要从气魄来看,还是朱元璋诗霸气些。不过, 大家肯定注意到,乾隆诗是押仄声韵的。这种仄声韵诗,在唐诗中,远比平声韵要少,多数诗人没有写过仄声韵诗,乾隆作为满人能写仄声韵诗,确属不易!
                              有个问题有争论,有人认为“朱元璋这首诗包括朱元璋的许多诗词都是刘伯温写的。”这也许是一家之言吧。
                              我以为,刘基是军事家,佐朱元璋平天下,太祖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刘基又是文学家,诗文古朴雄放。有人认为朱元璋这首诗为刘基所写,或有可能。但似乎缺少佐证,难以令人信服。史称明太祖少年出家为僧,好学且重视文化,做皇帝后,尊孔子为圣人。看来,他虽无学历,但不能说他没文化、写诗也需别人代写吧?


                              118楼2019-12-30 12: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