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吧 关注:36,186贴子:196,130
  • 21回复贴,共1

八段锦一得:气血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阳光明媚之八段锦一得很多功夫都有各种各样的流派,何为流派,侧重点不一样,一个八段锦衍生出了很多的版本。但无论何种版本及练法。之间都有共性,而且有很多种共性,并且交织在一起,不同的版本即突出的共性表现程度不一样。而气血,只是这些共性当中比较普通浅显的一种,却往往能够自圆其说,让我们理解八段锦易筋经之类开拓出另一种视野,也有一定的好处,不禁又有了无限的兴趣。
很多时候,我的兴趣更多的集中在了八段锦和易筋经的第一式。以双手托天理三焦为例,双手经身侧上举至头顶时,两肩膀上部的肌肉随着手臂的竖立向颈部两侧挤压,此时抬头向上,颈部肌肉也会自然的扭曲起来。等同于头部与手臂靠近,因此挤压颈部肩部,挤压的力量减少了血液氧气的流通,手臂与头部因为重力挤压等原因处于实际上轻微的血液阻滞状态,这也许就是有些人说上举容易血压波动的原因。但实际上这种状态很轻微,也是为了下一步。当双臂由上举,向外划弧一直到侧面手臂放平的位置时,随着对颈部的挤压,和手臂缓缓放下重力效果变为的及其微小,血液极速冲向头部与臂部,手部。会有一种冲刷般的刺激作用,激活自身肌肉骨骼,此时会有一种特别的舒爽感觉。当手臂侧平举时,是全身血液流动最轻松的时候,此时腋下展开,心脏与手臂基本都在一条横线,也是最不影响血液流动的,易筋经第一式,混元桩当如是光。
明显气血这种理论很浅显薄,也称不上精致,但很多时候却可以在一些功架里,提供一个可供参考验证的,一个自圆其说的闭环理论基础,这才是弥足珍贵的。本人才疏学浅,只是有感而发,望诸位批评指正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19 19:00回复
    你是用易筋经第一式代替八段锦第一式吗?我有过这样的想法,感觉易筋经第一式理三焦的作用才突出,但没结合过。


    2楼2019-11-20 09:54
    收起回复
      简而言之,八段锦就是特定的抻拔姿势,对特定部位进行活血化瘀的一种功法。练习八段锦的很多人都是女性,新人也较多,而古传养生类,很多都没有以现代理论去加以解释,吧里甚至有例假期间练功的。而例假时活血就是大忌。例假不练功的依据就是这样。其次关于练功强度,很多人以时间次数计算,这没错,但假如从气血的角度分析,以微汗为度是对的,氧气血液充分流通,微汗时即为一个临界点,此时是自己身体气血流通的自然反应。有人非要练到大汗淋漓,这也没什么,全当减肥只要身体承受的住,可是这种人估计很少练八段锦。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20 17:37
      收起回复
        按气血理论对于一些单式动作的改动,很多时候一些动作不适合自己,比如第一式,仰头,上举角度到底多少,手臂是180度,150度还是120度,头仰不仰,多少度。脚点不点。此时原则就来了,脚以稳定不晃血液顺畅为度,脚晃不稳何来气血流,上举动作幅度以颈肩部血液流动顺畅为度,臂部不可过于靠近头部。摇头摆尾那一式,很多版本就是渣渣,一个病人,本来已经是马步桩,气血集中在腿部下半身,你再前后大幅度活动上半身,就像摇晃一杯水,漩涡是要往下走的,简直了!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1-20 18:00
        回复
          古籍上提到摇头摆尾,有一个字(鳝),鳝鱼是那么摆的吗?单单是马步桩加上左右摆的强度已经足够了,也更符合鳝鱼的运动轨迹。前后摆那是眼镜蛇🐍。固腰肾那一式,很多人压根做不到,下俯幅度不宜太大,一定呼吸血液顺畅。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1-20 18:10
          收起回复
            很多东西很简单,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第一式的原形到底是什么,也许就是抻懒腰。摇头摆尾那一式的原形到底是什么,也许可能大概我见过,高雅的说法就是坐在炕上的去心火加虎豹雷音加完全听不懂的哼唱。一点一滴的凑成了八段锦。假如我没猜错的话,八段锦每一式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或几个长寿老人的故事,坚持下去即便是单独的一式,不标准的,效果也是刚刚的,用简简单单的理论去解读八段锦也许正是真正靠谱的,最初原本就没有那么复杂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1-20 18:50
            回复
              阳光明媚接上一个话题,气血是流动的,如何让气血在不违背自然的情况下,滋养需要的部位。
              此时不得不说十二大劲和八段锦,才是流传最广的,两者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只是十二大劲更直观激烈一点。
              十二大劲在于握拳。气血自然流通到手,又从手回流到心脏,这是定理无法改变,所能改变的只能是他的流速,和压力。手握紧时手上的血管经络类之通道持续变窄,在此处形成一个动态可控的阀门,你所用的力度就是强度。但此时气血还是流动的,但做出来改变。改变一,路径的改变,路径由一些通常的主干道改为平时从来不走的胡同,因此会滋养一些平时很难注意的部位,这就是关键点。改变二,压力的改变,当一个管道节点阀门变小时,阀门喷射的水流会更远,意味着更强的冲刷性和对手部经络的刺激。改变三,涉及到了顺逆呼吸与呼吸用力搭配的原则,简约而不简单……
              就这样吧,善于思考者必然发现易筋经八段锦的秘密。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2-01 09:23
              回复
                反正我是一个动作练5遍,两个动作就开始出汗了。感觉老爽


                IP属地:山东8楼2019-12-01 16:56
                收起回复
                  不但有对颈部肌肉的一种挤压,造成人为的一种气血供应的波动,而造成一种肌肉酸胀的刺激感,同时给颈部上端一个向上的提拉力,仰首也是一种向上的牵引,并等同于提高高骨。也不知道谁设计的,按照这个思路,手臂不应该伸直,头不应该后仰啊!还是现代人的血压和颈椎与古人不一样吗?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6-18 17: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