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个月宝宝精细动作训练法
1个月
1个月的宝的双手是捏拳的,如果轻轻地碰他的手掌,他会把拳头握得更紧。
建议:不要给宝宝带手套,让他能自由地挥动拳头,看自己的手,玩手。
2个月
2个月的宝宝两手握拳的紧张度逐渐降低,有时会主动把手伸进口中,这是精细动作开始发展的重要标志呢。
建议:手的被动抓握:粑粑麻麻可以常抚摩小儿双手,促进抓握反射,也可以让婴儿学习抓住父母的手指。
ps:这段时间宝宝特别喜欢看自己的手、吸吮自己的手,这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不仅不能干涉,而且还应当提供条件协助宝宝。
3个月
3个月宝宝双手可以在胸前互握玩耍,能被动地抓住像波浪鼓等玩具大约30秒钟。这个时期,宝宝的抓握还没有目的性,整个手都是弯曲的,什么东西都是一把抓,拇指与其他四个指头的弯曲方向一致。
建议:要给孩子更多够物抓握的机会,拿一些颜色鲜艳、有悦耳声音的玩具给宝宝看,激起他产生抓握玩耍玩具的兴趣;把玩具放到宝宝手里,带宝宝去抓握。
4个月
4个月宝宝已经能尝试主动去抓桌上放置的玩具。但是,由于这个阶段宝宝的视觉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手眼还不协调,对看到或感觉到的东西,常常抓不准。
建议:让宝宝够取悬吊的玩具,先用手摸,玩具被推得更远。宝宝再伸手,玩具又晃动起来。经过多次努力,宝宝能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将它抱住,这种练习大概要到宝宝5个月时,才能用单手准确够取。
5个月
这时候的宝宝应该能用单手准确够取物品了,就要开始训练双手之间的协调,和拇指与其他手指的配合。
伸手抓握:把宝宝抱成坐位,面前放一些彩色小球等物品,物品可从大到小。开始训练时,物品放置于孩子一伸手即可抓到的地方,慢慢移至远一点的地方,让他伸手抓握,再给第二个让他抓握,观察宝宝是否会把物品传给另一只手。
手指的运动:把一些带响的玩具放在孩子面前,首先让他发现,再引导他的手去抓握玩具,并在手中摆弄,然后除继续训练其敲和摇的动作外,再训练小孩做推、捡等动作,观察拇指和其他四指是否在相对的方向。
6个月
够取小物体:物体要从大逐渐到小,从近逐渐到远。
扔掉再拿:坐着,给他一些能抓住的小玩具,如小积木、小塑料玩具等,先让小儿两手均抓住玩具(一件一件地给),然后再给他玩具,看到他会扔下手中的一个,再拿起另外的一个。
玩具倒手:玩玩具时有意识地连续向一只手递玩具或食物,大人可以示范给小儿看如何将手中的东西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反复练习,宝宝双手之间就会更协调。
7个月
抓握积木:把宝宝熟悉的积木块放在他面前(放在手能抓到的 地方),训练他能用拇指和其他指配合抓起小积木,每日练习数次。
对击玩具:训练小儿双手玩玩具,并能够对击。例如让宝宝手中拿一只带柄的塑料玩具,对击另一只手中拿的积木,敲击出声时,家长鼓掌奖励。选择各种质地的玩具,让孩子对击各种声音,促进手-眼-耳-脑感知能力的发展。
8个月
捏取:如小糖豆、大米花等,开始用拇指、食指扒取,逐渐发展至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起。大人要陪同孩子一起玩,以免呛、噎而发生危险,离开时要将小物品收拾好。会使用拇指、食指捏到小物品,可是标志着大脑较高的发展水平喔。
食指的技巧:用指拨玩具可以让宝宝的食指发挥最大的功能,可用食指拨转盘、拨球滚动左右、按键等。
9个月
放玩具:训练宝宝有意识地将手中玩具放在指定地方,家长可给予示范,让宝宝模仿,并反复地用语言示意“把××放下,放在××上”,由握紧到放手使手的动作受意志控制,手-眼-脑协调又进了一步。
分类放玩具:能有意识将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宝宝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并教她将小的物体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将积木放入盒子内,反复练习。
推动滚筒:圆柱体的滚筒(饮料瓶代替也可)放在地上,让孩子用两只手推动它向前滚动,待他熟练后,再让他用一只手推动滚筒,并把它滚到指定地点。做对了,给予鼓励。他在戏耍中逐渐建立起圆柱体物体能滚动的概念。
10个月
“放进去,拿出来”:放下、投入的基础上,你把宝宝的玩具一件一件地放进“百宝箱”里,边做边说 “放进去”。然后再一件件地拿出来,让他模仿。之后可以指定他从玩具中挑出一个,这样不仅促进了手-眼-脑的协调发展,而且增强了认知能力。
打开杯盖:将盖好的塑料茶杯放在孩子面前,向他示范打开盖,再合上盖的动作,然后让他练习只用大拇指与食指将杯盖掀起,再盖上,促进宝宝的空间知觉的发展。
11个月
乱涂乱画:可给宝宝笔和纸,先训练扶着他的手学握笔,再让他自己随心所欲、胡乱涂画。
12~14个月
翻书:翻书对手指的训练也是很有帮助的,给宝宝翻的书最好画面大一些,字大而少,故事有趣。在翻书中培养宝宝的专注、喜欢读书的习惯。
15个月
拼搭玩具:比如积木、接龙、搭高楼等。
1个月
1个月的宝的双手是捏拳的,如果轻轻地碰他的手掌,他会把拳头握得更紧。
建议:不要给宝宝带手套,让他能自由地挥动拳头,看自己的手,玩手。
2个月
2个月的宝宝两手握拳的紧张度逐渐降低,有时会主动把手伸进口中,这是精细动作开始发展的重要标志呢。
建议:手的被动抓握:粑粑麻麻可以常抚摩小儿双手,促进抓握反射,也可以让婴儿学习抓住父母的手指。
ps:这段时间宝宝特别喜欢看自己的手、吸吮自己的手,这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不仅不能干涉,而且还应当提供条件协助宝宝。
3个月
3个月宝宝双手可以在胸前互握玩耍,能被动地抓住像波浪鼓等玩具大约30秒钟。这个时期,宝宝的抓握还没有目的性,整个手都是弯曲的,什么东西都是一把抓,拇指与其他四个指头的弯曲方向一致。
建议:要给孩子更多够物抓握的机会,拿一些颜色鲜艳、有悦耳声音的玩具给宝宝看,激起他产生抓握玩耍玩具的兴趣;把玩具放到宝宝手里,带宝宝去抓握。
4个月
4个月宝宝已经能尝试主动去抓桌上放置的玩具。但是,由于这个阶段宝宝的视觉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手眼还不协调,对看到或感觉到的东西,常常抓不准。
建议:让宝宝够取悬吊的玩具,先用手摸,玩具被推得更远。宝宝再伸手,玩具又晃动起来。经过多次努力,宝宝能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将它抱住,这种练习大概要到宝宝5个月时,才能用单手准确够取。
5个月
这时候的宝宝应该能用单手准确够取物品了,就要开始训练双手之间的协调,和拇指与其他手指的配合。
伸手抓握:把宝宝抱成坐位,面前放一些彩色小球等物品,物品可从大到小。开始训练时,物品放置于孩子一伸手即可抓到的地方,慢慢移至远一点的地方,让他伸手抓握,再给第二个让他抓握,观察宝宝是否会把物品传给另一只手。
手指的运动:把一些带响的玩具放在孩子面前,首先让他发现,再引导他的手去抓握玩具,并在手中摆弄,然后除继续训练其敲和摇的动作外,再训练小孩做推、捡等动作,观察拇指和其他四指是否在相对的方向。
6个月
够取小物体:物体要从大逐渐到小,从近逐渐到远。
扔掉再拿:坐着,给他一些能抓住的小玩具,如小积木、小塑料玩具等,先让小儿两手均抓住玩具(一件一件地给),然后再给他玩具,看到他会扔下手中的一个,再拿起另外的一个。
玩具倒手:玩玩具时有意识地连续向一只手递玩具或食物,大人可以示范给小儿看如何将手中的东西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反复练习,宝宝双手之间就会更协调。
7个月
抓握积木:把宝宝熟悉的积木块放在他面前(放在手能抓到的 地方),训练他能用拇指和其他指配合抓起小积木,每日练习数次。
对击玩具:训练小儿双手玩玩具,并能够对击。例如让宝宝手中拿一只带柄的塑料玩具,对击另一只手中拿的积木,敲击出声时,家长鼓掌奖励。选择各种质地的玩具,让孩子对击各种声音,促进手-眼-耳-脑感知能力的发展。
8个月
捏取:如小糖豆、大米花等,开始用拇指、食指扒取,逐渐发展至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起。大人要陪同孩子一起玩,以免呛、噎而发生危险,离开时要将小物品收拾好。会使用拇指、食指捏到小物品,可是标志着大脑较高的发展水平喔。
食指的技巧:用指拨玩具可以让宝宝的食指发挥最大的功能,可用食指拨转盘、拨球滚动左右、按键等。
9个月
放玩具:训练宝宝有意识地将手中玩具放在指定地方,家长可给予示范,让宝宝模仿,并反复地用语言示意“把××放下,放在××上”,由握紧到放手使手的动作受意志控制,手-眼-脑协调又进了一步。
分类放玩具:能有意识将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宝宝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并教她将小的物体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将积木放入盒子内,反复练习。
推动滚筒:圆柱体的滚筒(饮料瓶代替也可)放在地上,让孩子用两只手推动它向前滚动,待他熟练后,再让他用一只手推动滚筒,并把它滚到指定地点。做对了,给予鼓励。他在戏耍中逐渐建立起圆柱体物体能滚动的概念。
10个月
“放进去,拿出来”:放下、投入的基础上,你把宝宝的玩具一件一件地放进“百宝箱”里,边做边说 “放进去”。然后再一件件地拿出来,让他模仿。之后可以指定他从玩具中挑出一个,这样不仅促进了手-眼-脑的协调发展,而且增强了认知能力。
打开杯盖:将盖好的塑料茶杯放在孩子面前,向他示范打开盖,再合上盖的动作,然后让他练习只用大拇指与食指将杯盖掀起,再盖上,促进宝宝的空间知觉的发展。
11个月
乱涂乱画:可给宝宝笔和纸,先训练扶着他的手学握笔,再让他自己随心所欲、胡乱涂画。
12~14个月
翻书:翻书对手指的训练也是很有帮助的,给宝宝翻的书最好画面大一些,字大而少,故事有趣。在翻书中培养宝宝的专注、喜欢读书的习惯。
15个月
拼搭玩具:比如积木、接龙、搭高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