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04日
漏签
0
天
古德里安吧
关注:
129,006
贴子:
3,443,467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63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古德里安吧
>0< 加载中...
如何评价抗美援朝时期的军工生产?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skj59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两年零九个月里,兵器工业累计生产各种枪械60余万支(挺)、枪弹15亿发、各种火炮9万余门、火箭筒7000余具、手榴弹2300万枚、炮弹(含火箭弹)1400余万发、炸药6000余吨以及大量的地雷、航空炸弹等,并抢修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弹药,
抗美援朝时代军工产量和质量如何?
送TA礼物
IP属地:内蒙古
1楼
2019-11-24 16:42
回复
常盘台_黑子
列兵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9万门火炮,绝大多数估计是仿造小鬼子的掷弹筒吧。。。
IP属地:天津
3楼
2019-11-24 17:33
回复(14)
收起回复
仰8望星空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子弹壳复装。日本,美国炮弹打完复装。留存药筒配上自制炮弹。生产迫击炮。仿制巴祖卡。
IP属地:湖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4楼
2019-11-24 18:24
回复(1)
收起回复
小老衲66
列兵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解决了好多问题,比如90火箭筒,对敌方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IP属地:北京
5楼
2019-11-24 18:35
回复
收起回复
小老衲66
列兵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自制的无后座力炮,对步兵火力提高作用大,导致每个军51年后只缩编到一个山炮营
回国后全部撤编
IP属地:北京
6楼
2019-11-24 18:46
回复(5)
收起回复
真的dada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949年开始的东北、华北、华东兵工停产、工厂整合和人员遣散,1949年年接受重庆兵工后,可能也停产整顿一段时间。 由于没有确定制式武器弹药的形制,韩战生产的武器弹药都是属于应急生产,从停产状态向战时生产转变,等到产能恢复的时候,战争面临结束了,1952年起,在苏联帮助下,开始兵工改扩建
IP属地:广东
7楼
2019-11-24 18:56
回复
收起回复
女侠独孤雯
上校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其实基本就等于1948年重庆兵工+解放区兵工年产之和
重庆地下党虽然被解决,但国珉党兵工体系基本被接收。
相比1948年中国(国共两方)并没有什么大越进。
IP属地:河北
8楼
2019-11-24 19:01
回复(3)
收起回复
真的dada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不谈东北和西南的兵工,就说华北,我党在华北的兵工原来的产能是不小的,主要是迫击炮弹的产能,华北兵工(主要是太行兵工)迫击炮弹产量很大,还能制造120、150重迫,稍微生产一下,就能迅速生产出近400门重迫,相当于国民党西南正规工厂七八年的产量,虽然这些炮弹和迫炮的质量不太好,成本也比较高,但是应急的话,还是能用的。
阎主席的太原兵工厂规模不小,产能也很大,1949年攻占太原后,华北兵工向太原集中,整个1949年,太原的炮厂只生产了100多门山炮和迫击炮,这个产量恐怕只有原来一个月的产能,1950年太原兵工厂主要制造农机和纺机等民用产品,当时东北的兵工厂也是如此(原来1948年准备从苏联引进四个大型兵工厂的装备,看来也停止了),华东兵工的规模不太大,1949年基本停产缩编,只留下手榴弹的小量生产。
1950年的实际情况是,兵工厂基本不怎么生产,部队和后勤有大量的损坏武器和弹药急需维修,弹药比较匮乏,按最低标准配齐全军一个弹药基数都有困难(也是后勤不统一,各种资源分散)。为了凑齐东北边防军的武器和弹药,全军集中,结果送来不少不能用的武器和弹药,还需要修理整理。
游击习气,和农民军特色,并不只是开会说说的那样简单,实际上更严重。
中国出兵朝鲜,跟苏联谈的很不圆满,很大程度上,中国当时认为跟美国援助国民党一样,苏联出枪出装备,中国出人,但实际上苏联根本没这么想,也不会这么做。1950年11月,志愿军已经出国作战了,毛才打电报给斯大林请求支援36个师的轻武器和弹药,即用贷款购买,8000万旧卢布,这些战场回收的旧品武器弹药,1951年2月才运到朝鲜换装。
如果1950年上半年,北朝鲜来告知的时候,或者设立东北边防局的同时向苏联提出武器弹药的支援请求,斯大林是会答应的。这样,东北边防军换苏联轻武器,入朝后跟北韩军弹药武器相同,也便于苏联的战时支援。
IP属地:广东
14楼
2019-11-26 10:08
回复(8)
收起回复
真的dada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有一篇长篇论文 朝鲜战争助力中国军事工业 我全文下载了 不过为了节省,只节选部分
2.参加朝鲜战争前的军事工业建设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到参加朝鲜战争为止的这段时期,其军事工业建设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点,随着战争的可能性减小,其军事工业生产量也逐渐减少;第二点,国家开始讨论计划将分散的军事工业生产逐步统一化,加强管理,而这又将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好转而渐渐走向正轨;第三点,因为计划进攻台湾的原因,海军和空军建设大大受到重视。
(1)军事工业生产量的减少
三大战役过后,中国共产党基本确定了在国共双方内战中的胜利局面,而军事工业的任务也开始有所变化。也就是说,随着大规模的重要战争即将结束,已经没有必要继续维持原来最大限度的军事工业生产了,而且,作为承担国家国防任务的产业,必须要作出一些相应的产业调整。
在从1949年6月2日至13日期间召开的全军兵器工业会议上,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减少军事工业的兵器生产(杨立三年谱编辑组编:《杨立三年谱1900-1954》,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年,《1949年6月2日记事》,第215-216页)。
在1949年6月10日的会议上,中央军委后勤部提交了《全国兵工现状报告》,报告指出,全国共有160家兵器相关的工厂,其中迫击炮弹生产工厂有51家,榴弹生产工厂有10家,手榴弹生产工厂有14家,枪用雷管生产工厂有10家,枪炮生产工厂有7家,钢铁工厂有2家,机械工厂有11家,机械修理工厂有8家,燃料工厂有3家,炮弹附属工厂有12家,化学工厂有19家,甘油、酒精生产工厂有5家,发电厂有2家,皮革工厂有2家,汽车修理工厂有1家,瓷器生产工厂有1家(中央军委后勤部:《关于全国兵工现状的报告(节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军事工业-根据地兵器》,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第239-247页)。
从以上报告内容可以得知,在当时的军事工业生产中,相对于武器生产,弹药的生产是主流。这是因为当时的人民解放军的武器更多的是依赖缴获而不是生产。6月28日,以会议的讨论结果为依据,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今后兵器工业生产有关的决定》(中央军委后勤部:《关于今后兵器工业生产有关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军事工业-根据地兵器》,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第258-259页)。
在规定中,制定了以下的减产计划。具体平均每月的枪类子弹生产量仍为现在的500万发,60mm迫击炮弹从41万发减产到16万发,82mm迫击炮弹从33万发减产到6万发,120mm迫击炮弹从33000发减产到4000发,手榴弹从150万发减产到10万发,信号弹从9万发减产到5万发。
同时,工厂的合并及整顿工作也在进行。1949年10月23日,杨立三在给朱德的报告中写道,从6月份以来,原来的160家工厂经过合并,减少到33家,另外,在华北、东北、华东地区,军事工业工厂的工人数量也从94000人裁员到67000人(杨立三:《新形势下的军械状况与兵工生产》,杨立三文集编辑组编:《杨立三文集》上卷,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年,第500-501页)。从其他资料来看,当时与军事工业相关的工厂数量是解放区的94家和从国民党统治区域接收过来的68家,通过合并、整合后的数量为41家(陈平、刘国冬、秦文主编:《新中国的基本建设:国防工业卷》,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第11页)。之所以有数量上的误差,是因为这些工厂中包含了10月23日以后所接收的部分。总而言之,可以确定的是,军事工业工厂的整合工作在逐步进行。
关于军事工业的建设问题,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考虑的呢?共产党的军事工业领导者们首先必须做的是对军事工业的现状进行调查。他们特别重视的是对工业集中的沈阳、鞍山及大连等东北地区,包括山西在内的华北地区,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地区的现状把握。1949年9月,重工业部部长陈云携包括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重工业部副部长刘鼎在内的视察团考察了重工业的行业状况。杨立三是负责军队后勤补给任务的干部,刘鼎有着在德国和苏联留学的经验,是长期从事与兵器生产有关工作的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杨立三和刘鼎二人在军事工业建设上有着很大的贡献。视察团以沈阳、鞍山等地的东北地区为中心,对华北、华东的工业基地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另外,在1949年11月,刘鼎赶赴重庆对原国民政府的第21工厂进行了实地调查(吴殿尧:《刘鼎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395-396页)。之后,刘鼎又于1950年1月与苏联专家一道赶赴山西省太原市,对原阎锡山创办的兵工厂进行了调查(吴殿尧:《刘鼎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397页)。
1950年7月19日,刘鼎、杨立三二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国防工业建设初步意见》(杨立三、刘鼎:《国防工业建设初步意见》,杨立三文集编辑组编:《杨立三文集》、下卷,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年,第78-85页)。作为国防建设方针的这份意见指出:第一,制定五年计划,力争在5年后训练出拥有高机械化的强大陆军、能够击退任何空袭的空军以及一支小规模的海军;第二,国防工业生产基地以东北(沈阳)和西南(重庆)为主要基地,华北(太原)为次要基地,同时指出也要在西北地区建设军事工业。另外,为了完成以上计划,还提出3点要求:第一点,设立制定计划的机构组织;第二点,确保足够的财政支出;第三点,设置相关研究机构。
在军事工业转型和减产工作中提出的《国防工业建设初步意见》,采取了伴随社会经济好转和重工业建设进行的同时、实现军事工业现代化的方针。为此,即便武器弹药装备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也要满足最低限度的要求,这是意见给出的军事工业建设的目标。1950年5月16日,周恩来在全军参谋会议上指出,要把这条方针作为军事工业迈向现代化工业的指导思想。但是同时也指出,必须要坚持稳步前进、阶段性建设,而现在正处于过渡时期,必须缩小建设规模。在缩小规模巩固之后再继续前进(周恩来:《在全军参谋会议上的讲话》,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巻,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18页)。
IP属地:广东
15楼
2019-11-26 13:32
回复
收起回复
真的dada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中国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现代化武器的威力感到十分震惊。1951年3月1日,毛泽东在发给斯大林的电报中感触到:目前朝鲜战争的困难是敌人的火力太猛烈,由于我军的运输能力太弱,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物资都损失了,而且,敌人还在继续增强,到6月末有6、7万人将要达到朝鲜战场,但是我方却没有空军掩护(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编写组编:《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下卷,1951年3月1日条,第193—195页)。另外,解放军几乎没有任何反坦克武器,根本没有对抗联合国军坦克的办法。为了对抗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必须加速发展军队的现代化,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也指出,朝鲜战争的经验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以现有的装备根本不可能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我们大家所提起的现代化目标的物质基础就是最新的装备(周均伦编:《聂荣臻年谱》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951年7月9日条,第540页)。杨立三也说道:去年(1950年)夏天之前,我们大家都还认为天下太平,考虑着应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好转,逐渐实现军队的现代化。为此,我们制定了三年计划。但是,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来,给我们大家敲响了警钟,时间根本不允许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来实现原先的军队现代化计划。因此,杨立三主张更改朝鲜战争之前制定的计划,加速实现军队的现代化(杨立三:《军队改装的意义及现代化后勤工作》,杨立三文集编辑组编:《杨立三文集》下卷,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年,第207-214页)。不仅仅军队干部有着这样的想法意识,周恩来也提出,根据参加朝鲜战争的结果来看,必须加快推进军队的现代化脚步。我国军队的现代化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一边战争,一边推进军队的现代化才是最根本的(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编写组编:《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下卷,1951年8月22日条,第227页)。
为了实现军队力量的现代化,必须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是从苏联购买武器,而另一方面是建立起自己的军事工业。1951年6月21日,毛泽东在发给斯大林的电报中陈述到,经过8个月的战斗,痛感到我方军队与敌人的装备实在是天壤之别,现在非常有必要改善我军的装备,希望斯大林更够在武器援助和发展军事工业上给予帮助(毛泽东:《六十个师的新编制和装备可能成为我军现代化的骨干》,《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第506-507页)。对于发展军事工业的必要性,朱德也反复多次强调。1951年,朱德在对军事工业生产指示中要求到,要制定军事工业五年发展计划,力争实现武器装备的自给自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1886-1976:新编本》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1951年5月10日条,第1403页)。6月30日,在召开的全国军工会议上,朱德也提出建立坦克、飞机、大炮、化学等工厂以及造船厂、炼油厂,是建立现代化国防的需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1886-1976:新编本》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1951年6月30日条,第1406页)。
IP属地:广东
17楼
2019-11-26 13:42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吧友遭Uzi老婆铁拳制裁
2906520
2
明日方舟女玩家痛骂M3娘化
2821352
3
火影漂泊带土疑似抄袭鬼泣维吉尔
2092216
4
懂王力推的对等关税是啥
1528470
5
国足国青国少遭沙特三杀
1170208
6
索尼借机推销PS5
1166925
7
清明档电影有没有能打的
955368
8
任天堂游戏涨价引网友不满
760081
9
SU7事故副驾男友称相信小米
707674
10
马斯克在重压之下只能开撤
654549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