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由党执政危机】
凭借大战众望,七年来英国依赖殖民地紧缩财政,可英国经济这艘大船实在太大,在收集经界巨头建议后,财长奥斯丁·张伯伦惊讶的发现,英国正在趋向怀柔德国大陆政策,五亿英镑可以在殖民地凭空想象无数个太平洋铁路而不是为德国工人支付就业,也可以让印度农业展望现代化,甚至可以充当解决新芬党的军费,由于同德国的倡议充斥不可靠,温斯顿·丘吉尔急切地反对这项提议,自由党内阁趋向分裂。外长乔治·寇松提出暂缓对德投资,在德国重新界定东欧马克区范围之前
效果:英国不满上升、自由党支持率下降,所有对外贷款下回合重新敲定
【英奥关系协定】
在做出较大规模对外融资之前,英国工商企业在帝国主义者鼓舞下向有着挑战东欧秩序的奥地利加大投资,可即便如此,英格兰银行也没有具体支出对东南欧投资的开销。长期来看,维也纳中央政府亲近社会主义者,持自由主义观点的金融财团都令外部投资趋之若鹜
效果:英国同奥地利关系上升
【爱尔兰独立战争爆发】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缥缈寄托供给爱尔兰小农和市民阶层的商品供给,以缓解新芬党引导的民族运动,却对爱尔兰议会地位只字未提。有太多贫瘠乡村在左右翼游击队控制之下,尽管各自为战,僵持的状态令爱尔兰议会代表失去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
效果:爱尔兰不满上升、游击率上升
【鲍里斯三世新年演讲——议会围攻】
保加利亚沙皇虽然在名义上被议会政党万众敬仰,被赋予沙皇称号,但王室孱弱的个性始终在官僚和将领之间形成默契,无故于斐迪南亲王的优柔寡断差一点葬送保加利亚的大好前程。领土扩张的保加利亚不仅充斥着诸如塞尔维亚自由军团这般不服从管制的游击队,还掺杂了大量外籍人口,可持亲俄立场,或者说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仍旧期望彻底恢复圣斯特凡诺条约全部领土。鲍里斯三世亲近农民联盟持和平主义的观点遭到军官团的挑衅,甚至滋言“无非是再换个沙皇罢了”,受到沙皇感召的农民联盟领袖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向沙皇递请激进土改方案以代替外汇不足支撑的农业现代化韬略
效果:保加利亚不满上升、农民联盟影响力上升
【皇帝大婚】
自宣统皇帝登基以来一直维持着对国家的无作为治理,作为清朝的顶梁柱——吴佩孚受邀参加宣统皇帝同皇后婉容结婚宴席,却直接到口头祝贺,不仅如此为支付军饷,婚宴的绚烂装彩被迫缩水。这令宣统皇帝感到不快……婚宴上,年轻的皇帝喝的伶仃陶醉,说出了对吴佩孚不满的心声
效果:清朝不满上升
【北方实业改革】
受吴佩孚不计前嫌邀请,实业家张謇以鼓励工商为号,拉拢各层买办和市镇商号投资实业,可要紧的是,在二七大罢工刚刚结束后,真正看到实业带来利润的人只有占据国家高层的少数,蒙案带来的大量逃荒和德国投资者的侵袭令大量人口回到乡村,甚至债务奴役更频繁了。好在德亚银行对远东投资兴趣广泛,接受德国融资的山西兵工厂正式在太原落址
效果:清朝收入小幅上升、同德国关系上升,山西兵工厂(1/8)
【襄阳战役】
1922年春夏季节,直军正式对南方共和主义者开战,彻底断绝了同盟会尝试统战吴佩孚的念想。2月15日,完成调拨的直军主力从洛阳先行南下。幸运的是,直军打破南北议和状态的尝试没遭到列强干涉。在阵地战中,清军的攻势很快被打散了,几乎有源源不断的弹药补给随汉水运抵襄阳,消磨直军的士气,吴佩孚亲自督战不计代价下投入兵力占领襄阳,3月7日,襄阳陷落,直军一来报复学生团体游行和收缴战利品,在占领区大肆劫掠。大量难民向邻近省份涌入
效果:中华民国(武汉)损失4步兵师,清朝损失4步兵师、士气上升
【清军止步孝感】
进入江汉平原的直军希望尽管打通铁路枢纽,在五月份之前运作列车炮围攻武汉,由于直军在经过襄阳战役后对攻坚信心不足,各部都有对胜利成果的小算盘,加上旅途劳顿,好在共和军陷入在肃反的争执,反倒令直军抓紧机会顺势占领枣阳、孝感等湖北重镇,由于法军抵达,加之日本声言长江警戒,列强态度不明朗,清军攻势被迫停滞。西方记者记录了直军的罪行,在湖北,清军打着收缴战略物资的幌子大肆放火劫掠,有抱负的共和主义者被处治刑罚
效果:湖北不满上升、清军补给上升
【孙传芳主动接触法国顾问】
孙传芳部本是王占元的遗留物,在南北议和后被迫寄宿在朝廷之下,对于湖北督军的头衔,孙传芳早已期许很久,可吴佩孚宁愿许诺湘赣总督也不打算将富有的武汉工业拱手让出。这令孙传芳感到不快,在同法国顾问有限接触后,孙传芳部队擅自离开驻屯地前往孝感。搞得双方都不痛快,特别是吴佩孚南下计划受阻后
效果:清朝统治力小幅下降
【苏俄恢复国家资本主义】
苏俄中央委员会通过对个人商户改造方案,早在新经济政策完善后的一段时间,个人商户都是政策享受主体,在国际援助催化下,这解决了苏俄成立时期的粮食原料危机。由于外贝加尔爆发战事,许多个人商户订单也接受了国家笼购的原则
效果:苏俄统治力上升、收入小幅下降、工业力小幅上升
【苏俄农业政策改变】
对传统的俄国学者而言,俄国作为农业国势必要成为长期的农产品出口地,短期上,俄国的农业并不发达,却仍保持出口。俄国内战后,苏俄农业租佃政策仍是宽松的,由于国家还没有足够的钱去维持合作社工业品交易,所偶一占到半数以上的中农对合作社制度不感兴趣,造成政策效率低下
效果:苏俄资金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