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的土壤分析
河南省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是棕壤,黄褐土,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下面就从其分布,性质,利用改良这几个方面一一介绍:
(一)黄棕壤:
黄棕壤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性土类。其在我国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黄棕壤分布于亚热带北缘。这里夏季高温,具有亚热带特点;冬季寒冷,具有暖温带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18℃,≥10℃的积温为4500~5300℃,无霜期210~250天,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山区大于1000毫米。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成土母质在山地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砂页岩风化物,在岗地为下蜀黄土。
河南省主要分布在南阳盆地和桐柏山地,信阳县、光山、商城、新县、罗山、固始、潢川、唐河、南召、西峡、内乡、桐柏、镇平、淅川、卢氏、舞钢、鲁山、嵩县 。
性质:脱盐基酸化和弱脱硅富铝化,体现过渡特点。粘化作用明显:形成大量粘粒并产生明显淋淀粘化,形成粘化层(Bt)。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化大,自然植被下的表土层为20~40g/kg,耕地土壤表层一般仅10g/kg左右。
利用改良:黄棕壤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农业历史悠久的地区,丘陵区还可种植茶、桑、发展果园,平缓丘陵区,可作为农业生产基地,适于稻、麦、棉和油料等作物的生长。黄棕壤属于淋溶土,受水分淋溶作用强,自然土壤肥力较高,耕种后肥力易于下降,若植被保护不好,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应注意水土保持,发展灌溉和防止内涝,增施有机肥或种植绿肥,培肥土壤。地形平缓多为农耕地,山地黄棕壤则是用材林和经济林的重要生产基地。利用上应注意多种经营和综合开发。低山丘陵荒地的上半坡土层浅薄,可栽植耐瘠的马尾松、刺。槐、山杨和桦木等,下半坡和坡麓土层较深厚,可以发展栓皮栎、麻栎、杉木等,也可辟为茶园或栽植油茶、油桐、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河南省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是棕壤,黄褐土,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下面就从其分布,性质,利用改良这几个方面一一介绍:
(一)黄棕壤:
黄棕壤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性土类。其在我国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黄棕壤分布于亚热带北缘。这里夏季高温,具有亚热带特点;冬季寒冷,具有暖温带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18℃,≥10℃的积温为4500~5300℃,无霜期210~250天,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山区大于1000毫米。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成土母质在山地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砂页岩风化物,在岗地为下蜀黄土。
河南省主要分布在南阳盆地和桐柏山地,信阳县、光山、商城、新县、罗山、固始、潢川、唐河、南召、西峡、内乡、桐柏、镇平、淅川、卢氏、舞钢、鲁山、嵩县 。
性质:脱盐基酸化和弱脱硅富铝化,体现过渡特点。粘化作用明显:形成大量粘粒并产生明显淋淀粘化,形成粘化层(Bt)。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化大,自然植被下的表土层为20~40g/kg,耕地土壤表层一般仅10g/kg左右。
利用改良:黄棕壤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农业历史悠久的地区,丘陵区还可种植茶、桑、发展果园,平缓丘陵区,可作为农业生产基地,适于稻、麦、棉和油料等作物的生长。黄棕壤属于淋溶土,受水分淋溶作用强,自然土壤肥力较高,耕种后肥力易于下降,若植被保护不好,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应注意水土保持,发展灌溉和防止内涝,增施有机肥或种植绿肥,培肥土壤。地形平缓多为农耕地,山地黄棕壤则是用材林和经济林的重要生产基地。利用上应注意多种经营和综合开发。低山丘陵荒地的上半坡土层浅薄,可栽植耐瘠的马尾松、刺。槐、山杨和桦木等,下半坡和坡麓土层较深厚,可以发展栓皮栎、麻栎、杉木等,也可辟为茶园或栽植油茶、油桐、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