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公室的存在,对于三晋的子民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就算晋国公室已经没有实际权力,但是只要晋国公室还存在,就能作为三晋子民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存在。不管对内公卿间如何混战,对外不管是魏氏、赵氏还是韩氏,作为晋国子民,能同心协力为国一战。如同抗战时期,虽然国民政府的实际控制力有限,但面对日本的入侵,不论是晋系、桂系、滇系,国共,都能以中国作为象征纽带,团结在一起。
晋国公室还存在的时候,魏文侯能够以晋国执政的身份,以晋君的名义,顺理成章的领导三晋军队。当时的三晋联军,真的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对外战争。
公元前405年,三晋救廪丘,大败齐军
公元前404年,三晋伐齐,破齐长城,俘齐君朝见周天子
公元前400年,三晋伐楚,至桑丘而回
公元前391年,三晋伐楚,大败楚军于大梁、榆关
公元前380年,三晋救燕败齐
公元前378年,三晋伐齐至灵丘
在公元前376年,晋静公被废之前,除了魏武侯时期,赵魏之间因为卫国的关系,有过较大摩擦,三晋间没有战事。赵魏战争后,双方还能依然作为强大联盟,两败齐军。
但晋静公被废之后,晋国彻底从来历史中消失。三晋又集体将统治中心东迁,曾经的晋人逐渐被郑人、河外人、河内人取代。三晋间彻底失去了维系的纽带,没有共同为之一战的理由与象征。彼此已经成为了韩人,赵人,魏人,不再是晋人。之后的联合,变成了纯粹的利益的算计,与势力大小的逢迎。
除了对赵国有大恩,并且留赵10年,彻底让赵国信服的信陵君的统领外,三晋在之后的联合,往往因为彼此都想保存实力,无法真正的联合,被秦军各个击破,以失败告终。
晋国公室还存在的时候,魏文侯能够以晋国执政的身份,以晋君的名义,顺理成章的领导三晋军队。当时的三晋联军,真的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对外战争。
公元前405年,三晋救廪丘,大败齐军
公元前404年,三晋伐齐,破齐长城,俘齐君朝见周天子
公元前400年,三晋伐楚,至桑丘而回
公元前391年,三晋伐楚,大败楚军于大梁、榆关
公元前380年,三晋救燕败齐
公元前378年,三晋伐齐至灵丘
在公元前376年,晋静公被废之前,除了魏武侯时期,赵魏之间因为卫国的关系,有过较大摩擦,三晋间没有战事。赵魏战争后,双方还能依然作为强大联盟,两败齐军。
但晋静公被废之后,晋国彻底从来历史中消失。三晋又集体将统治中心东迁,曾经的晋人逐渐被郑人、河外人、河内人取代。三晋间彻底失去了维系的纽带,没有共同为之一战的理由与象征。彼此已经成为了韩人,赵人,魏人,不再是晋人。之后的联合,变成了纯粹的利益的算计,与势力大小的逢迎。
除了对赵国有大恩,并且留赵10年,彻底让赵国信服的信陵君的统领外,三晋在之后的联合,往往因为彼此都想保存实力,无法真正的联合,被秦军各个击破,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