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患者,33岁,女性,怀孕24周,因3年来反复出现的多关节(包括大关节和小关节)痛风性疼痛转院至我中心就诊。痛风每次发作均伴有皮肤肿胀和充血,发病起因多与高嘌呤饮食的摄入有关,之前在未经特殊治疗的前提下,疼痛往往自行消失。但随着怀孕的进展,痛风发作越来越频繁。此外,患者在3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一直接受药物治疗,伴有糖尿病家族史。
检查结果:患者体型肥胖(BMI为35.2kg/m^2),血压正常,无皮疹或痛风史沉积,关节检查显示不对称,出现手、膝盖、脚踝等多关节压痛和肿胀,有双膝关节积液迹象,未出现关节畸形。C反应蛋白11.6mg/L(↑),血沉86mm/h,空腹血糖7.6mmol/L,总胆固醇6.20mmol/L(↑),甘油三酯4.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mmol/L(↑),全血细胞计数、肾功能、肝功能、甲状腺功能正常。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抗体均为阴性,超声显示无肾结石迹象,血尿酸(SUA)为575umol/L(↑),显微镜检查显示左膝有尿酸钠结晶,证实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
患者足月分娩,产后痛风持续发作。产后给予别嘌醇治疗(每晚服用150mg),随后剂量增加至每晚300mg,耐受性良好,SUA呈下降趋势。因伴有共病,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1500mg,每晚使用),维生素C(500mg,每日1次),非诺贝特(145mg,每日1次),格列齐特缓释片(90mg,每日1次)。随着治疗的进行,SUA水平降低至360umol/L,未出现痛风复发。
但在使用别嘌醇治疗6个月后,患者逐渐出现视力模糊,眼科医生对其进行评估,检测结果见图1、图2,提示黄斑中心凹周围高反射晶体沉积,诊断为晶体性黄斑病变。考虑到对SUA的控制,并没有建议患者停药,而是降低了别嘌醇的使用剂量,目前患者视力保持稳定,没有出现黄斑区晶体沉积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