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些让人疑惑的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所记载的王方庆第五子王晔,与上述两通石碑中所提到的王审知高祖王晔大约只是问名关系。因为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王方庆第五子王晔的官职是殿中侍御史,不仅与上述两通石碑中所提到的王审知高祖王晔的官职光州定城宰不同,也与《新唐书·王潮传》和许多开闽王氏家谱中所记载的王审知高祖王晔终于固始令不合;再则殿中侍御史官居从七品下,而固始县令为七品,二者的品级也不相合。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查阅两唐书《王方庆传》便可知道,王方庆是个大约生在唐太宗贞观末年又在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去世的人,他的第五子王晔即使是他的遗腹子,也是唐代中叶以前人,不可能像前引石碑中所说的那样在“唐贞元中,为光州定城宰”。因为贞元是唐德宗年号,相当于公元785—804年,已是唐代中叶以后。由于生活时代并不一致,王方庆第五子王晔与王审知高祖王晔不太可能是同一个人。
尽管开闽王氏与琅琊王氏的关系还存在一些疑点,但与琅琊王氏有关的说法仍基本得到了认同,即使是在闽国创建或立国时期,王审知等人从中原王朝那里获得的封爵名号也是“琅琊”,显然也是把他当作了琅琊王氏的传人。而在开闽王氏后裔中,更加认定是由琅琊王氏分衍而出的。福建《岩岭王氏族谱》直接称王审知高祖王晔是东晋丞相王导的12世孙,而不再像前述《重修王审知庙碑》那样追溯“秦将翦”,对琅琊王氏的认同显然更进了一步。
七、三槐王氏的上源成为悬而未决的公案
三槐王氏是一个形成时间稍晚于开闽王氏的王姓著名支派,其支派形成以前的历史与开闽王氏相比更加扑朔迷离。特别是对于其开基祖、北宋名臣王祜祖父王言以前的世系,由于不见于当时的明确记载,宄竟是否与琅琊王氏有关,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成为一粧悬而未决的公案。
在关于三槐王氏来源的诸多说法中,与琅琊王氏有关的主要有三种。其中之一是在清朝人王庸敬等修《王氏通谱》中,以及《王氏宗谱》、《三槐王氏通谱》、《三槐王氏宗谱》等都记载,三槐王氏开基祖王言出自琅琊王氏,是唐昭宗宰相王抟第四子,“其所自出,载琅邪派中。言因祸占籍魏州莘亭县。孙祜尝于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遂号三槐王氏。”《三槐王氏宗谱》附王国栋《修谱辩异》还说:“三槐王氏,系出琅邪。唐季,黎阳令讳言者避难居大名,隐其宗望。然吾祖黎阳令系丞相抟之子,《特晋公传》中未曾首叙丞相抟,是以后人不能无疑焉。今查桑维翰《题黎阳公像赞》云:‘公之先系出太原,赢秦乱离,避居琅邪,后遭蓝田之祸,遂占籍东京。’核之史鉴,唐光化三年六月,丞相抟赐死蓝田驿,是蓝田之祸,别无他人。”该家谱又叙述自己的家族源流说:“王氏之先,……晋丞相导。导九世孙褒,江陵陷,奔后周,封石泉公,家渭南,为石泉王氏。褒十二世孙抟,相昭宗,封鲁国。遭蓝田之祸,其子言遂占籍魏郡之莘亭。”上述是说,三槐王氏出自琅琊王氏,其开基祖王言是唐昭宗宰相王抟之子,因为王抟遭遇了“蓝田之祸”而不愿再提及这段历史,家族历史也从黎阳令王言开始。这里提到的王抟的确出自琅琊王氏并名载两唐书,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只说他有王倜、王倓、王伦3个儿子,并没有提到王言。另外,从他3个儿子的名字上还可以看出他们有共用“人”旁的命名特点,如果假定王言是他儿子,也不符合这种命名特点。因此,上述这种把三槐王氏与琅琊王氏及王抟联系在一起的做法,至少还存在一些让人生疑之处。
关于三槐王氏出自琅琊王氏的第二种说法,同样是说起源于唐代,但不再说是唐昭宗宰相王抟之后,而是莘县尉王练的后代,三槐王氏始祖王言是王练的6代孙。如佚名《初纂王氏家乘受姓源流序》说:“方则,光禄卿,再传至练,为莘县尉,遂徙莘。历数传,至言公,令黎阳。”这里的方则,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提到的北周石泉侯王褒曾孙王方则,但从生活时代上推断应是唐朝初年人。王练作为他的孙子,生活时代至少是在唐中叶以前。如果王言是王练的6代孙,生活时代又在唐朝末年,与王练之间似乎不止传6代,因此这一说法也有值得进一步推敲之处。
尽管开闽王氏与琅琊王氏的关系还存在一些疑点,但与琅琊王氏有关的说法仍基本得到了认同,即使是在闽国创建或立国时期,王审知等人从中原王朝那里获得的封爵名号也是“琅琊”,显然也是把他当作了琅琊王氏的传人。而在开闽王氏后裔中,更加认定是由琅琊王氏分衍而出的。福建《岩岭王氏族谱》直接称王审知高祖王晔是东晋丞相王导的12世孙,而不再像前述《重修王审知庙碑》那样追溯“秦将翦”,对琅琊王氏的认同显然更进了一步。
七、三槐王氏的上源成为悬而未决的公案
三槐王氏是一个形成时间稍晚于开闽王氏的王姓著名支派,其支派形成以前的历史与开闽王氏相比更加扑朔迷离。特别是对于其开基祖、北宋名臣王祜祖父王言以前的世系,由于不见于当时的明确记载,宄竟是否与琅琊王氏有关,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成为一粧悬而未决的公案。
在关于三槐王氏来源的诸多说法中,与琅琊王氏有关的主要有三种。其中之一是在清朝人王庸敬等修《王氏通谱》中,以及《王氏宗谱》、《三槐王氏通谱》、《三槐王氏宗谱》等都记载,三槐王氏开基祖王言出自琅琊王氏,是唐昭宗宰相王抟第四子,“其所自出,载琅邪派中。言因祸占籍魏州莘亭县。孙祜尝于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遂号三槐王氏。”《三槐王氏宗谱》附王国栋《修谱辩异》还说:“三槐王氏,系出琅邪。唐季,黎阳令讳言者避难居大名,隐其宗望。然吾祖黎阳令系丞相抟之子,《特晋公传》中未曾首叙丞相抟,是以后人不能无疑焉。今查桑维翰《题黎阳公像赞》云:‘公之先系出太原,赢秦乱离,避居琅邪,后遭蓝田之祸,遂占籍东京。’核之史鉴,唐光化三年六月,丞相抟赐死蓝田驿,是蓝田之祸,别无他人。”该家谱又叙述自己的家族源流说:“王氏之先,……晋丞相导。导九世孙褒,江陵陷,奔后周,封石泉公,家渭南,为石泉王氏。褒十二世孙抟,相昭宗,封鲁国。遭蓝田之祸,其子言遂占籍魏郡之莘亭。”上述是说,三槐王氏出自琅琊王氏,其开基祖王言是唐昭宗宰相王抟之子,因为王抟遭遇了“蓝田之祸”而不愿再提及这段历史,家族历史也从黎阳令王言开始。这里提到的王抟的确出自琅琊王氏并名载两唐书,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只说他有王倜、王倓、王伦3个儿子,并没有提到王言。另外,从他3个儿子的名字上还可以看出他们有共用“人”旁的命名特点,如果假定王言是他儿子,也不符合这种命名特点。因此,上述这种把三槐王氏与琅琊王氏及王抟联系在一起的做法,至少还存在一些让人生疑之处。
关于三槐王氏出自琅琊王氏的第二种说法,同样是说起源于唐代,但不再说是唐昭宗宰相王抟之后,而是莘县尉王练的后代,三槐王氏始祖王言是王练的6代孙。如佚名《初纂王氏家乘受姓源流序》说:“方则,光禄卿,再传至练,为莘县尉,遂徙莘。历数传,至言公,令黎阳。”这里的方则,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提到的北周石泉侯王褒曾孙王方则,但从生活时代上推断应是唐朝初年人。王练作为他的孙子,生活时代至少是在唐中叶以前。如果王言是王练的6代孙,生活时代又在唐朝末年,与王练之间似乎不止传6代,因此这一说法也有值得进一步推敲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