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推理吧 关注:15,320贴子:40,512
  • 8回复贴,共1

这部番能不能简单的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是理解成为 真实是假的事情 当所有人都相信它是真的时候 它就是真实的 当真的事情 所有人都不相信它是真的是后 那它就为假?


1楼2020-01-03 14:31回复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1-03 18:14
    回复
      就像现在的媒体舆论,有的谎言宣传的多了,很多人就真的信以为真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1-03 19:40
      回复
        这么理解可以,但是你怎么让一个真的是变成假的并能让大众接受,反之也一样,就很难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1-03 23:50
        回复
          没有上升到这么高啦。就是合理推理,根据已知的信息,给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即使这个解释并不是真实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1-04 13:53
          回复
            所以说卢本伟到底有没有开挂?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1-11 23:57
            回复
              作品中的“真实”明显是分层次各有其限度的,就像现实中每个人所拥有的的观念都源于其位置和感官一样,作者之所以能比较有趣地展现出“多层次的真相”和“多解释”的画面就在于他非常取巧得引入了女主的身份和附带的神秘学视界。
              在一般的推理作品里推理的效力多少都面临着“虽然这种解释很有道理但似乎还有别的解释空间”所以需要依赖关键证据最终下定论的问题,但即使如此读者很多时候依然未必和侦探思路贴近,以至于有时会过分突出“侦探的直觉”这种类似本质直观的倒果为因作弊能力或者干脆抛弃公平性引入“外界知识”的情况。
              《虚构推理》干脆就是直接钦定女主所知的真实再反过来充分利用视界和情报差在解释空间中游戏的展开,其中舆论或者说大众观念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某种程度直接干预现实的也让这种游戏更加带感,毕竟比起单纯取信于人平息事端这种传统设定多些超自然斗争元素显然更有市场。
              最后反过来想的话,侦探为什么要推理?如果将真相和事端两者区分开的话,就会产生本作中“纯粹真相”-“合理极具诱惑力的解释”-“会被接受的真相”-“事端平息”这种比较反传统的次序(虽然一些作品中多少都有类似的情节,不过完全以此为重点的还真不多)。


              IP属地:加拿大8楼2020-01-12 03:45
              回复
                如果再深入一点,对于本身不具备“真相洞察”条件,即没法具备侦探要素的人来说,真相都不是能被探寻出的“成果”,而是一种带选购的“商品”,他们所有能接受的情报都是有限二手的,他们本身也不在事件场中,所有的解释都是无法被充分验证,在作品中作者可以很自然地压缩这些空间但现实却没人能做到,所以最终促使他们作出决断的无非是事态的紧迫性。
                即便是亲历者,也可能因为自身感知、知识有限无法搜集到所有必要线索,也未必能还原线索直接的关系做出切实唯一的解释。常见一点的说法就是物证可以有多解,证人未必可靠,侦探自己也会疏漏被骗,从这点来说真相始终是外在于人的只能藉由虚构想象触碰的。
                所有托人存在的真相都是区别于原始真相的“虚构真相”其产生的推理过程都是“虚构推理”,所有对于“真相”的态度无非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态度,“真相”这一事物从产生到被接受采信为止一直都依赖人类的“虚构”能力,所以假若没有被钦定的直觉那么对于真相的把握终究有不足之处(虽然大多情况下这些不足无伤大雅)。
                当然女主的能力设定也只是高于普通人一层,本身也有其局限性,在此之后应该也会出现直觉失效的情况(假如作者想多些情节类型的话)。


                IP属地:加拿大9楼2020-01-12 04: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