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每年的10月份各个金属矿山都开始进行下一年的探矿增储设计,我好几个同学都说没有一个具体的模板,每次写的都不是很满意,下面我推荐一个模板模式,也是经过自己几年修改用的比较好的。
一、《矿山企业年度地质探矿增储设计》正文编写提纲:
1 前言
1.1 企业概况
企业(矿山)名称、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矿业权情况,包括历史沿革、采矿许可证起止边界拐点号、地理坐标、面积及有效期;
矿山建设和生产概况等,详细叙述建设、开采时间、设计采选矿石规模、采矿方法、采出矿石量、金属量、主要生产指标(损失率、贫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等),说明当前矿山生产成本(吨矿成本、克金成本等)、供销情况及经济效益。
1.2 以往地质勘查简述
历次地质勘查、生产勘探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勘查工作依据、主要工作量、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获得的资源/储量类别和数量、勘查报告评审认定情况等。
1.3 本年度地质探矿主要工作及预期成果
简述本年度矿山地质工作和勘查主要工作。叙述本年度地质探矿范围、地质探矿投入、完成各项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探矿预期成果等。列出估算的各类资源/储量。
2 设计依据
按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简述区域地质特征;矿床与区域地质背景之间的联系。
2.1矿床地质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赋存层(部)位、控矿条件、矿体(层)数量、总体分布范围(具体地段、长度、厚度、延深)、总体产状以及对矿床的新认识。
2.2矿体(层)地质特征
分矿体叙述(经开采的则对矿体的保有部分分别叙述)。
简述主矿体(层)的具体赋存部位、空间位置、分布范围、与上、下矿体的关系(或距离),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长度、厚度、延深)、矿层厚度、有用组分(品位含量)、含矿率(含矿系数)、荒料率及变化。对次要矿体(层、或小矿体)可列表反映基本特征。以插图形式反映矿区内矿体(层)平面分布范围。
矿体(层)规模、数量、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矿区和因变更工业指标而需核实的,应补充以下内容:矿体(层)连接对比标志、依据,矿体最大最小埋深、赋存标高、矿层厚度、品位变化规律,主矿体(层)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所占比例。并以插图形式反映矿体重新圈定前后的变化情况。
2.3矿石质量
2.3.1矿石物质组成
简述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
2.3.2矿石化学成分
叙述矿石主要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和变化规律;对利用化学组分用途改变为以物理性能为主要指标的矿种,应对其物理性能进行详细评价。
2.3.3矿石氧(风)化特征
简述矿石氧(风)化特征,阐明氧化、混合、原生带划分依据,“三带”的分布范围、深度。(适用于露天矿山)
2.4矿石类型和品级
简述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说明各自然(工业或品级)类型矿石在矿体(层)中所占比例及分布规律。
2.5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简述主矿体(层)上下盘围岩岩性及矿体(层)夹石岩性、数量、分布、规模(长、宽、厚度)及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对矿体(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围岩蚀变
2.6矿床共(伴)生矿产
简叙共(伴)生矿产种类,结合新成果说明各组分含量、总量,评价综合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
2.7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2.8设计依据总结(最主要的部分,具体写下一年的设计地点及设计依据,具体的工程量,工程地点等)
3 勘查地质工程布置
3.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详述勘查类型及确定依据;勘查手段的选择及依据;工程布置原则,主要勘探对象、探矿地点、工程间距、工程量等。
设计工程及预获资源/储量在图件中用虚线表示。
3.2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2.1 地质填图
说明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剖面测制点的选择、填图精度要求及方法的选择。要说明矿脉(或矿体)、矿化带、含矿层、标志层及成矿有关的岩石、构造、围岩蚀变等现象的观察内容、方法。
3.2.2 槽井探
说明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
3.2.3 坑探
阐述坑探工程施工目的、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
3.2.4 钻探
阐述钻探工程的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
3.2.5 物、化探
阐述物化探工作的任务及方法选择的依据。分别说明所采用的物、化探工作任务,工作范围、面积,测网(采样)密度及施工顺序、精度要求。必要时可编制物化探勘查专项设计。
(3.2.2—3.2.5我认为完全可以写在一起)
3.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3.5 勘查工程质量要求
评述探矿工程(钻探、坑探、槽探、地质填图等)的质量、工程测量质量,是否符合规范和勘查阶段的要求。(一定要把规范依据写出,及规范的具体名称)
3.6 地质编录、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要求。
3.7 设计工作量
列表说明计划实物工作量。(文字、表格形式都要有)
4预期成果
4.1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工业指标的批复单位、批复文件名称及文号;工业指标的各项内容。工业指标批复文件应作为本报告附件。
4.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矿山企业要根据矿床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勘查工作实际,以有效、准确、简便、能满足要求为依据,合理选择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4.3 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计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估算结果(可用插表或与主矿产资源/储量表合并),并评价其可靠程度。
5费用预算
5.1 工程投资及经费预算
5.2 资金筹措
6 技术路线、方法和实施方案
6.1技术路线及方法(包括技术路线、技术方法、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工作标准等)。
6.2 项目组织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投资管理及安全保障措施等)。
6.3施工组织计划(工程、投资及新增/储量按月进行分解并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
7.结论
(主要写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交代出本次设计的依据是否充分、资料来源是否可靠、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最后希望能帮助大家做好明年的地探增储设计,并能一次通过地探设计专家评审。
一、《矿山企业年度地质探矿增储设计》正文编写提纲:
1 前言
1.1 企业概况
企业(矿山)名称、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矿业权情况,包括历史沿革、采矿许可证起止边界拐点号、地理坐标、面积及有效期;
矿山建设和生产概况等,详细叙述建设、开采时间、设计采选矿石规模、采矿方法、采出矿石量、金属量、主要生产指标(损失率、贫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等),说明当前矿山生产成本(吨矿成本、克金成本等)、供销情况及经济效益。
1.2 以往地质勘查简述
历次地质勘查、生产勘探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勘查工作依据、主要工作量、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获得的资源/储量类别和数量、勘查报告评审认定情况等。
1.3 本年度地质探矿主要工作及预期成果
简述本年度矿山地质工作和勘查主要工作。叙述本年度地质探矿范围、地质探矿投入、完成各项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探矿预期成果等。列出估算的各类资源/储量。
2 设计依据
按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简述区域地质特征;矿床与区域地质背景之间的联系。
2.1矿床地质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赋存层(部)位、控矿条件、矿体(层)数量、总体分布范围(具体地段、长度、厚度、延深)、总体产状以及对矿床的新认识。
2.2矿体(层)地质特征
分矿体叙述(经开采的则对矿体的保有部分分别叙述)。
简述主矿体(层)的具体赋存部位、空间位置、分布范围、与上、下矿体的关系(或距离),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长度、厚度、延深)、矿层厚度、有用组分(品位含量)、含矿率(含矿系数)、荒料率及变化。对次要矿体(层、或小矿体)可列表反映基本特征。以插图形式反映矿区内矿体(层)平面分布范围。
矿体(层)规模、数量、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矿区和因变更工业指标而需核实的,应补充以下内容:矿体(层)连接对比标志、依据,矿体最大最小埋深、赋存标高、矿层厚度、品位变化规律,主矿体(层)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所占比例。并以插图形式反映矿体重新圈定前后的变化情况。
2.3矿石质量
2.3.1矿石物质组成
简述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
2.3.2矿石化学成分
叙述矿石主要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和变化规律;对利用化学组分用途改变为以物理性能为主要指标的矿种,应对其物理性能进行详细评价。
2.3.3矿石氧(风)化特征
简述矿石氧(风)化特征,阐明氧化、混合、原生带划分依据,“三带”的分布范围、深度。(适用于露天矿山)
2.4矿石类型和品级
简述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说明各自然(工业或品级)类型矿石在矿体(层)中所占比例及分布规律。
2.5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简述主矿体(层)上下盘围岩岩性及矿体(层)夹石岩性、数量、分布、规模(长、宽、厚度)及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对矿体(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围岩蚀变
2.6矿床共(伴)生矿产
简叙共(伴)生矿产种类,结合新成果说明各组分含量、总量,评价综合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
2.7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2.8设计依据总结(最主要的部分,具体写下一年的设计地点及设计依据,具体的工程量,工程地点等)
3 勘查地质工程布置
3.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详述勘查类型及确定依据;勘查手段的选择及依据;工程布置原则,主要勘探对象、探矿地点、工程间距、工程量等。
设计工程及预获资源/储量在图件中用虚线表示。
3.2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2.1 地质填图
说明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剖面测制点的选择、填图精度要求及方法的选择。要说明矿脉(或矿体)、矿化带、含矿层、标志层及成矿有关的岩石、构造、围岩蚀变等现象的观察内容、方法。
3.2.2 槽井探
说明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
3.2.3 坑探
阐述坑探工程施工目的、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
3.2.4 钻探
阐述钻探工程的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
3.2.5 物、化探
阐述物化探工作的任务及方法选择的依据。分别说明所采用的物、化探工作任务,工作范围、面积,测网(采样)密度及施工顺序、精度要求。必要时可编制物化探勘查专项设计。
(3.2.2—3.2.5我认为完全可以写在一起)
3.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3.5 勘查工程质量要求
评述探矿工程(钻探、坑探、槽探、地质填图等)的质量、工程测量质量,是否符合规范和勘查阶段的要求。(一定要把规范依据写出,及规范的具体名称)
3.6 地质编录、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要求。
3.7 设计工作量
列表说明计划实物工作量。(文字、表格形式都要有)
4预期成果
4.1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工业指标的批复单位、批复文件名称及文号;工业指标的各项内容。工业指标批复文件应作为本报告附件。
4.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矿山企业要根据矿床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勘查工作实际,以有效、准确、简便、能满足要求为依据,合理选择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4.3 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计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估算结果(可用插表或与主矿产资源/储量表合并),并评价其可靠程度。
5费用预算
5.1 工程投资及经费预算
5.2 资金筹措
6 技术路线、方法和实施方案
6.1技术路线及方法(包括技术路线、技术方法、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工作标准等)。
6.2 项目组织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投资管理及安全保障措施等)。
6.3施工组织计划(工程、投资及新增/储量按月进行分解并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
7.结论
(主要写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交代出本次设计的依据是否充分、资料来源是否可靠、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最后希望能帮助大家做好明年的地探增储设计,并能一次通过地探设计专家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