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小昆山吧 关注:1贴子:47
  • 0回复贴,共1

黄忠杰和他的父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忠杰和他的父亲
一、永远的情怀
父亲卧床已有一段时间了,我除了在附近的政府机关上班外,一直守候在父亲身旁,连之前接到通知要去北京参加一个文学创作颁奖会没有几天了,忽然又接到组委会的电话,友情提醒一定要参加这个盛会,因为我得的是一等奖。一位负责同志在电话里说:“这次颁奖会很隆重,希望我再忙也要参加。”我回答:“颁奖会难得一次,可我只有一个父亲。请理解!”
父亲睁一下惺忪的眼,我俯下身去问她:“爸爸,你想吃的什么?他的眼睛闪动了几下,没有说出想吃的东西,我知道这几天他就吃了一点米粥。突然,几乎无力说话的他,提高嗓门说,“我要吃南瓜!”这时他苍白的脸上泛起了红云。我们这些孩子都记得,父亲最喜欢***种的南瓜,一到秋季是我家南瓜的收获季节,家里堆放了许多,这时起,父亲几乎每天要吃南瓜,从刨南瓜皮到烧熟全是他的活儿。今天,父亲躺在病床上,仍然知道现在正是南瓜的秋收季节,要吃南瓜的事总记在心。
我想,父亲在即将到达生命的终点,还是把母亲种的南瓜当作第一食品和最后的食品,这正是情的守望,天长地久;爱的滋润,始终如一。
二、荒原的清泉
病床上的父亲有点冷,我把一条毯子压在他的肩头。看到父亲宽宽的肩头,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在肩的内涵。这不仅仅是他在家庭中的责任,担负着6个孩子的生计,而是他还无私地担负起贫穷家乡的教学重任。我的回忆闸门渐渐打开……
忽然,外面传来急促的问候声:“我们的老校长身体好些了吗?”几个长辈走进病房。原来他们是我的家乡人。听他们说,解放前的家乡没有学校,孩子们怎么完成最基础的教育,他们从没想过。倒有一个人想过,那就是我的父亲。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想到孩子教育的,不是一个知识分子,而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普通工人。是他创办了家乡第一所“私立学校”,校长他自己担负,教师由他聘请,经费由他支付。家乡人都知道,父亲是第一个去上海立足的人,仅凭执着钻研实用技术,当上了上海青年会(现上海锦江宾馆)的一名开电梯职工。他省吃俭用挤出钱来办了这所村校。我曾问过父亲,为什么要办这所村校?父亲仅回了我一句话:“我尝到了没有文化的苦。”这种文化自觉与无私奉献给贫穷家乡的文化荒原注入了一股清泉。
至今记得,父亲总这样对我说,要好好学习文化,才能在漫长人生中有立身之本。父亲正因身处文化荒芜年代,却根植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所以他把文化普及和孩子们学文化的事看大了,当作他一生的期待。
后来,我走上了文学这条道路,出了第一本文学著作给父亲看,他微微一笑,因为我的心愿只有父亲知道。
三、力量的支柱
父亲,您真要走了吗?哥哥姐姐盼望您过春节呀!您是一家之主,过大年要是您不在,这年味多苦涩、乏味。人生中我每次远行,总有一道目光在为我指路,您不在了,就失了前进的方向。童年时唯独一次沾公便宜事件,只有您我二人记得,您不在了,再也听不到严厉的教训声。我的作品问世,您总要拿来看,尽管看不懂内容,但认识儿子的名字。您不在了,我的作品也就失去了第一读者。父亲,您知道吗,您有多重要!
父亲,记得我要进中学校门时,正是家境十分困难时期,六个子女既要生活又要读书,母亲为全家生计而犹豫不决,您一脸坚毅:“我不识字,孩子们都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从此您将遭受到多大的压力,我心中明明白白。当我每次看到您疲惫的神情,心里顿觉难受。
当我对人生选择有的迟疑时,您从不在心中估量,鼓励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终于让我迈出了自信的步伐。如果您不在,我也许会害怕,缺失了强大的力量支撑。
父亲今天的神情忽然好转,脸上泛红的气色驱赶走了一层灰色。我心中一紧:父亲的生命真的要到尽头了。
坚强而不平凡、善良而严厉的父亲终于结束一生的艰难和劳累,去天国独守宁谧和安详。
……
-----选自《黄忠杰自传》


IP属地:上海1楼2020-01-17 13: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