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双非港宝家长,由于生活在内地,对香港的教学了解不多,新一学年的小一申请正在进行中,又一波家长面临抉择:到底送不送孩子去香港读书?
其实,很多家长当时选择在香港生孩子,就是看中了香港的教育和各项福利,多数会送孩子到香港读书。况且,港籍身份不能参加高考、不能当兵也考不了公务员;为了孩子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家长们也都会将孩子送往香港。
除了这些因素,家长们还时常会问起,“香港的教学和内地的有什么不同?”
要对比香港和内地教学的不同,涉及到的就是教育背景、教学制度、办学模式、考核方案、教师素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过往也有不少孩子在香港读书的内地家长做过对比,细化到各门课程和教学上,也有的直接对比两地的教材。
为了能让家长们更好的理解两地的差异,小编特分享内地教师到香港考察后,记录的心得体会,从中或许能更好的看出两地的不同。
01 对人(特别是学生)的尊重
在内地经常提倡:「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而在教育管理中,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吗?我们真正做到了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吗?扪心自问,我们没有做到。
香港和内地的教育相比,以人为本的思想比较突出。师生平等,校长与老师及工友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平等,大陆则是等级分明。香港的学校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及权利,侧重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去学习。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康宁教授在〈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会这么难〉一篇文章内说:「倘若一线教育工作者尚未普遍地真正将学生视为『人』,视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视为有着个体价值、人格尊严、正当需求以及独特个性的人;倘若一线教育工作者尚未普遍地真正形成引导学生人格成长……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维护学生精神自由、培养学生民主质量的行为习惯,那么,素质教育始终难见普遍的实质性推进,与改革文件期待的实施效果始终相去甚远,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02 怎样处理学生的个别差异?
香港的学校比较正面地看待个别差异,对待个别差异的方法是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珍惜它,而不一定去消除它,因为差异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所以课堂上重视及照顾个别差异。
在照顾学生差异上,大陆比较注重群体性,香港更注重个别差异。香港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各种活动,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我们要转变观念,必须认可每个人的价值,必须关怀到每一个人,教育必须从每个人的实际出发。我们忽略了客观差异,不从人的实际出发。关注差异,首先从差异开始对特殊教育的学生进行分类识别,体现了香港学校的办学理念,如课堂上的异质分组、合作学习,还有关爱学堂。但我们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可持续性不强。
在特殊教育方面,我们只关注残障和智障方面,也没有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香港的特殊教育,政府经费支持到位,经认定后教育部门给学校拨经费。其次是专业支持,如专业人员入校,学校有自己的专业教师,有校外的专家。香港的学校对学生的分类指导提供帮助,学校在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需求时措施到位,学校给这部分学生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而我们只是说学生成绩差,没人关注他为什么成绩差,只是说他学习不努力之类的,根源在哪儿?我们没深究。
我们大陆的普通学校很少关注学生的特殊需求,只有视障、残障、听障等才是特殊教育。其实真正的教育就是特殊教育,我们可以把这种做法放在我们的普通学校,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都应特殊对待。
03 对教与学的着重点有什么不同?
香港的课堂教学注重归纳多一点儿,比较多的生成性目标,课堂活动较多。而大陆的课堂比较多演绎,目标比较明确,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导致很多时候为了完成课堂目标而牺牲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和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大陆学校一定要教完课程内所有的东西,不然会被视为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香港教师教导学生的方法多样化,不单纯说教,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我们也在做,但我们的角度有差异。香港的学校采取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特点,我们更多的是在说教和从荣誉上激励。
04 校长和教师向谁负责?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是对学校课程的领导力。香港学校办学有很大的自主性、对教材选择和教法确定,有很大自由。回想我们用什么教材、采用什么模式上课,什么都要符合课时计划的约定,想想是多么死板。我们的教材千篇一律,我们的教法单一重复。
大陆和香港的文化价值观不同,所以学校和教师在对待学生的出发点上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很多教师的想法是为校长而做,校长为教育部门而做,教育部门为政府做。香港的做法是从学生出发,考虑到每个人的个体利益。
管理的体制不同:大陆自上而下,香港自下而上。
我们明白为何我们的老师没有主动创新的意识。根本原因是我们管得太死,管得太严,管得太细,管得太宽。尤其是在专业上,严格的管理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他们不是不去创新,而是不敢。他们疲于应付精细的考核,无力去做专业的创新。总的来说,是我们管理的出发点错了。
05 办学的类型
办学主体多元,学校类型多元(官立、私立、津贴、直资),校本课程的多元,社会协作多元,加上整个社会的多元思想促进了教育与经济、社会、民众相融的内在生机和魅力,彰显了香港多元化教育的特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具有多才多艺的才能,强烈的自律意识、团队精神、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民主参与意识等。
06 怎样处理家庭和学校的关系?
香港家校间融洽的关系感人至深。本人在教学一线,长时间为解决家长的责难而费神。香港家校的合作源自参与。学校事务,大到发展规划的制订,小到孩子的一次出外郊游,都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过程全部公开;孩子的需求、感受,家长也能第一时间获知。正是由于过程的参与,没有了忽视的可能。每件事都成了家长想认真完成的「份内事」,不需要学校再去做什么动员。
孩子的发展是家长和学校的关注点。
香港的学校非常重视利用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重视家校合作。他们常邀请家长入校参与讲座,各个学校普遍成立了家长教师会,还通过各种活动如亲子旅行、义卖筹款、校园管理援助、学业汇报展示等,让家长参与学校的事务管理。有些家长义工队伍,为学校的发展贡献着巨大力量。
看完上述对比,家长们大致知道中港两地在教学上的不同了,孰优孰劣相信自有定论。
其实,很多家长当时选择在香港生孩子,就是看中了香港的教育和各项福利,多数会送孩子到香港读书。况且,港籍身份不能参加高考、不能当兵也考不了公务员;为了孩子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家长们也都会将孩子送往香港。
除了这些因素,家长们还时常会问起,“香港的教学和内地的有什么不同?”
要对比香港和内地教学的不同,涉及到的就是教育背景、教学制度、办学模式、考核方案、教师素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过往也有不少孩子在香港读书的内地家长做过对比,细化到各门课程和教学上,也有的直接对比两地的教材。
为了能让家长们更好的理解两地的差异,小编特分享内地教师到香港考察后,记录的心得体会,从中或许能更好的看出两地的不同。
01 对人(特别是学生)的尊重
在内地经常提倡:「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而在教育管理中,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吗?我们真正做到了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吗?扪心自问,我们没有做到。
香港和内地的教育相比,以人为本的思想比较突出。师生平等,校长与老师及工友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平等,大陆则是等级分明。香港的学校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及权利,侧重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去学习。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康宁教授在〈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会这么难〉一篇文章内说:「倘若一线教育工作者尚未普遍地真正将学生视为『人』,视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视为有着个体价值、人格尊严、正当需求以及独特个性的人;倘若一线教育工作者尚未普遍地真正形成引导学生人格成长……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维护学生精神自由、培养学生民主质量的行为习惯,那么,素质教育始终难见普遍的实质性推进,与改革文件期待的实施效果始终相去甚远,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02 怎样处理学生的个别差异?
香港的学校比较正面地看待个别差异,对待个别差异的方法是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珍惜它,而不一定去消除它,因为差异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所以课堂上重视及照顾个别差异。
在照顾学生差异上,大陆比较注重群体性,香港更注重个别差异。香港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各种活动,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我们要转变观念,必须认可每个人的价值,必须关怀到每一个人,教育必须从每个人的实际出发。我们忽略了客观差异,不从人的实际出发。关注差异,首先从差异开始对特殊教育的学生进行分类识别,体现了香港学校的办学理念,如课堂上的异质分组、合作学习,还有关爱学堂。但我们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可持续性不强。
在特殊教育方面,我们只关注残障和智障方面,也没有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香港的特殊教育,政府经费支持到位,经认定后教育部门给学校拨经费。其次是专业支持,如专业人员入校,学校有自己的专业教师,有校外的专家。香港的学校对学生的分类指导提供帮助,学校在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需求时措施到位,学校给这部分学生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而我们只是说学生成绩差,没人关注他为什么成绩差,只是说他学习不努力之类的,根源在哪儿?我们没深究。
我们大陆的普通学校很少关注学生的特殊需求,只有视障、残障、听障等才是特殊教育。其实真正的教育就是特殊教育,我们可以把这种做法放在我们的普通学校,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都应特殊对待。
03 对教与学的着重点有什么不同?
香港的课堂教学注重归纳多一点儿,比较多的生成性目标,课堂活动较多。而大陆的课堂比较多演绎,目标比较明确,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导致很多时候为了完成课堂目标而牺牲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和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大陆学校一定要教完课程内所有的东西,不然会被视为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香港教师教导学生的方法多样化,不单纯说教,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我们也在做,但我们的角度有差异。香港的学校采取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特点,我们更多的是在说教和从荣誉上激励。
04 校长和教师向谁负责?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是对学校课程的领导力。香港学校办学有很大的自主性、对教材选择和教法确定,有很大自由。回想我们用什么教材、采用什么模式上课,什么都要符合课时计划的约定,想想是多么死板。我们的教材千篇一律,我们的教法单一重复。
大陆和香港的文化价值观不同,所以学校和教师在对待学生的出发点上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很多教师的想法是为校长而做,校长为教育部门而做,教育部门为政府做。香港的做法是从学生出发,考虑到每个人的个体利益。
管理的体制不同:大陆自上而下,香港自下而上。
我们明白为何我们的老师没有主动创新的意识。根本原因是我们管得太死,管得太严,管得太细,管得太宽。尤其是在专业上,严格的管理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他们不是不去创新,而是不敢。他们疲于应付精细的考核,无力去做专业的创新。总的来说,是我们管理的出发点错了。
05 办学的类型
办学主体多元,学校类型多元(官立、私立、津贴、直资),校本课程的多元,社会协作多元,加上整个社会的多元思想促进了教育与经济、社会、民众相融的内在生机和魅力,彰显了香港多元化教育的特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具有多才多艺的才能,强烈的自律意识、团队精神、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民主参与意识等。
06 怎样处理家庭和学校的关系?
香港家校间融洽的关系感人至深。本人在教学一线,长时间为解决家长的责难而费神。香港家校的合作源自参与。学校事务,大到发展规划的制订,小到孩子的一次出外郊游,都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过程全部公开;孩子的需求、感受,家长也能第一时间获知。正是由于过程的参与,没有了忽视的可能。每件事都成了家长想认真完成的「份内事」,不需要学校再去做什么动员。
孩子的发展是家长和学校的关注点。
香港的学校非常重视利用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重视家校合作。他们常邀请家长入校参与讲座,各个学校普遍成立了家长教师会,还通过各种活动如亲子旅行、义卖筹款、校园管理援助、学业汇报展示等,让家长参与学校的事务管理。有些家长义工队伍,为学校的发展贡献着巨大力量。
看完上述对比,家长们大致知道中港两地在教学上的不同了,孰优孰劣相信自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