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东汉末年著名谋略家,战术家。曹操手下主要谋士之一。郭嘉出身寒门,自幼胸怀大志。“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暗中交结有识之士(“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世俗之士交往(“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这些“英隽”里面应该包括荀彧、辛评、郭图等人,谈论时势。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最初他投奔实力较强的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但郭嘉仅数十日就发现袁绍优柔寡断,不善用人,难成大业。他对同在袁绍帐下当谋士的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还说:“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却说:“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还没发现到袁绍的短处,不再多言,遂毅然离去。
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6年。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颇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曹操对他甚为器重。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
曹操将郭嘉接入自己的营帐,两人相谈许久后,曹操赞叹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郭嘉对曹操的气度留下了深刻印象,也非常高兴地说:“真吾主也”,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
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说:“唯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在北征乌丸途中,郭嘉染病,病重卧床之时,曹操不断派人探视,“问疾者交错。”回师不久郭嘉逝世,年仅38岁。曹操哀痛不已,对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乃表告天下:“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于是上表谥郭嘉为贞侯,其子郭奕嗣。这一年,是建安十二年(207年)。这是个特殊的年份,两位重量级谋臣郭嘉和诸葛亮擦肩而过,郭嘉撒手离去,诸葛亮正式出山。
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当初,陈群责怪郭嘉不治行检,多次在朝中控诉郭嘉,郭嘉却神色自若。曹操则更加重用郭嘉,而陈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兴。
郭嘉身为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与程昱、刘晔、董昭、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
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6年。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颇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曹操对他甚为器重。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
曹操将郭嘉接入自己的营帐,两人相谈许久后,曹操赞叹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郭嘉对曹操的气度留下了深刻印象,也非常高兴地说:“真吾主也”,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
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说:“唯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在北征乌丸途中,郭嘉染病,病重卧床之时,曹操不断派人探视,“问疾者交错。”回师不久郭嘉逝世,年仅38岁。曹操哀痛不已,对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乃表告天下:“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于是上表谥郭嘉为贞侯,其子郭奕嗣。这一年,是建安十二年(207年)。这是个特殊的年份,两位重量级谋臣郭嘉和诸葛亮擦肩而过,郭嘉撒手离去,诸葛亮正式出山。
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当初,陈群责怪郭嘉不治行检,多次在朝中控诉郭嘉,郭嘉却神色自若。曹操则更加重用郭嘉,而陈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兴。
郭嘉身为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与程昱、刘晔、董昭、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