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学生观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考察的形式涉及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题型。在考试的过程中除了以概念反选的形式考察学生对于学生观基本内涵的理解,还有一道专门针对职业理念进行考查的材料分析题,因此要求在备考时不仅能够对理念达到准确的理解,还要能够准确无误地在试卷上呈现出来。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性使其自然而然地处于中心地位,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为教师课程,致使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被动地学习,不利于他们的发展。然而,课程目标是要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也就是说教育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必须还原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把属于学生的还给学生,将教师课程转向学生课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进行思想理念上的转变:一方面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能够进行因材施教。并且教师也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具体的内容。
1.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接着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巩固我们的知识。
汤老师接手3班班主任一个月了。他在课间经常把做作业的同学“撵”出教室,还“异想天开”地让学生自主设计去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察路线,让学生模仿在联合国发言,让学生设计一次公益募捐的方案…… 就在其他老师议论汤老师的这些做法时,他又在“折腾”分层教学。现在他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上课要同时兼顾班上多个小组的学习状态……有老师建议他少“折腾”,还说“你关注大多数学生就行了,何必那么费劲。再说即便你这样辛苦,也不一定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汤老师依然坚持他的做法,在经过多次实验后,他慢慢发现分层教学还有很多窍门,比如可以把分 层教学与“小先生制”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所思所得。例如,在学完《屈原》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读后感,有续写、改写,有诗歌、图画、短剧,角度多样,观点鲜明,一段时间之后,汤老师发现学生越来越乐于在作业中另辟蹊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汤老师的行为。
答题思路:
1.问题:学生观:广义学生观——全面;公正;二独一发
狭义学生观——二独一发
2.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事件结果
3.自主设计——独立意义 、分层教学——独特、 教师让学生异想天开——发展
【参考答案】
汤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他践行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要
求。(评价)
更多请关注仙游中公教育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性使其自然而然地处于中心地位,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为教师课程,致使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被动地学习,不利于他们的发展。然而,课程目标是要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也就是说教育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必须还原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把属于学生的还给学生,将教师课程转向学生课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进行思想理念上的转变:一方面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能够进行因材施教。并且教师也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具体的内容。
1.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接着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巩固我们的知识。
汤老师接手3班班主任一个月了。他在课间经常把做作业的同学“撵”出教室,还“异想天开”地让学生自主设计去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察路线,让学生模仿在联合国发言,让学生设计一次公益募捐的方案…… 就在其他老师议论汤老师的这些做法时,他又在“折腾”分层教学。现在他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上课要同时兼顾班上多个小组的学习状态……有老师建议他少“折腾”,还说“你关注大多数学生就行了,何必那么费劲。再说即便你这样辛苦,也不一定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汤老师依然坚持他的做法,在经过多次实验后,他慢慢发现分层教学还有很多窍门,比如可以把分 层教学与“小先生制”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所思所得。例如,在学完《屈原》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读后感,有续写、改写,有诗歌、图画、短剧,角度多样,观点鲜明,一段时间之后,汤老师发现学生越来越乐于在作业中另辟蹊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汤老师的行为。
答题思路:
1.问题:学生观:广义学生观——全面;公正;二独一发
狭义学生观——二独一发
2.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事件结果
3.自主设计——独立意义 、分层教学——独特、 教师让学生异想天开——发展
【参考答案】
汤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他践行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要
求。(评价)
更多请关注仙游中公教育